天天看小說

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

人都是逼出來的。

這話怎麼看怎麼彆扭,但大道至簡,這句話卻是道盡了世間的各種道理。

如果不是無路可去,出身潁川的名士郭圖絕對不會慫恿袁譚遠走西域,把未來二十年的人生壓在那片遠離中原的域外之地上。

在大漢國力強盛的時代,天山南北數十國都處於西域都護府的管轄之下,大漢的行政邊界遠達蔥嶺(帕米爾高原)以西。到了東漢中期往後,因爲國家常年與北方的鮮卑人作戰,加之涼州連年不斷的羌人叛亂和漢人造反,大漢失去了對西域諸國的宗主管轄權,而原本曾經統治過西域的匈奴人已經向西遷徙至月氏國和貴霜國以西,所以西域諸國實際上處於一種沒有宗主朝奉,各自並立的局面。

袁譚手下現在有大約四萬人馬,就算他最終經過長途跋涉能夠帶到西域的士兵只有五千人,那麼也足以讓他在幾十個國家林立的西域橫著走了。大漢王朝如今雖然日薄西山,但昔日的威名仍在,只要袁譚打出大漢朝的旗幟出來,根本不用他動手,就有許多的小國主動依附過來。

郭圖將自己遠走西域的主張說出來之後,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和贊同,就連麴義也是頗爲意動。但高幹和另外一些將令卻是發對這種毫不進行抵抗,只知道一味退讓逃跑的做法。高幹堅持固守晉陽,就算是戰事不順的時候,向西最遠也只能撤到富平附近,若是再向西去,還不如放下武器向劉和投降。反正劉和不殺降的名聲早已傳遍各地,大不了大家從此卸甲歸鄉成爲田舍翁,也好過去西域那個鳥不拉屎的鬼地方當野人。

袁譚在晉陽的地位並不穩固,若非高幹和麴義在袁紹死後需要一面旗幟安撫人心,說不定早就將他丟在一邊去單幹了。如今麴義和高幹分歧嚴重。袁譚一時沒有調和雙方的辦法,只好讓衆人散去,然後將忠於袁家的幾位老人請來商議對策。

辛評在袁紹死後,情緒有些低落,他心裡明白自己這些年的堅持全都付諸東流,日後若是見到弟弟辛毗時。還不知道如何開口。當初他在剛剛投奔袁紹之後,得到了袁紹的器重和賞識,他在感動之餘曾極力鼓動辛毗前往鄴城爲袁紹效力,不曾想弟弟卻被大學士蔡邕鼓動著到了洛陽,然後又被劉和的慧眼識中。直接帶到了幽州,如今已經是一郡太守。辛評可以想象得到,只要弟弟勤於任事,今後定然不會止步於太守的位置,而他如今卻在爲出路擔憂和彷徨。

袁譚見幾人當中辛評的表情失落,還以爲自己最近是不是冷落了這位父親留下的老人,便誠懇地問道:“仲治先生,不知您對晉陽現在的處境有何看法?”

辛評已經厭惡了無休止的內鬥。便毫不隱晦地說道:“既然高將軍主張固守晉陽,那便由他率軍留守晉陽好了。至於麴將軍,若是讓他繼續留在晉陽。只會令兩方的爭鬥越來越難以掌控,不如便由他率軍前往膚施,若是有了變故,公子也算是有一條退路。”

郭圖對辛評的提議表示贊同,說道:“仲治此議比較穩妥,高將軍和麴將軍既然誰都無法說服對方。不如便趁此機會將兩方分開,反正膚施距離晉陽也不遠。萬一有什麼不測,雙發也可以互爲奧援。”

袁譚心中其實是不希望分兵的。他最想看到的是高幹和麴義兩人都唯自己的命令是從,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自己說的話當成耳旁風。亂世之中,手中緊握兵馬,纔有自保的本錢,袁譚現在覺得父親袁紹似乎有些偏心眼,把聽話好用的人都留給了三地袁尚,卻將自己早早地踢到晉陽來,如今弄成這個騎虎難下的局面。

“兩位先生,我也知道現在的情形容不得猶豫不決,可若是讓高麴兩人分兵駐守兩地,萬一劉世仁主動派兵進攻晉陽,高將軍無法抵擋,豈不是正中了劉世仁的下懷?”

“公子放心,劉世仁不會下令部隊進攻的。”郭圖一臉自信地說道,“劉世仁此人最是吝嗇手下士兵的性命,從來不打圍城攻堅之戰,否則豈會坐視吾等待在晉陽數年而無動於衷?”

“劉世仁去歲爲了收買天下人心,將這些年在北方積蓄下來的錢糧耗費一空,他的麾下雖然兵力充足,但卻沒有糧食支持大軍出動。圍城攻堅之戰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對糧草的消耗十分巨大,以目前他的情況,應該無力出兵圍攻晉陽。”辛評也替袁譚分析說道。

袁譚見兩位謀士都這麼說,心裡踏實了一些,於是第二日又召集衆將議事,將自己的決定說了出來。

高幹和麴義早就相互看著不爽了,這次能夠各自分開,自然是沒人反對,於是當著衆人的面定下了具體撤離的日期和留守的將領和兵馬人數,以及隨麴義退守膚施的文武將領和兵馬人數。

雖然辛評提議分兵,但他卻不想隨袁譚前往膚施,而是表態願意留下來協助高幹防守晉陽。袁譚以爲辛評這是在爲他考慮,專門留下來看著高幹,便痛快的答應了。高幹也希望有一位足夠分量的軍師留在晉陽,這樣萬一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通過軍師之口也好向袁譚求救。

三日之後,袁譚、麴義和郭圖等人率領兩萬兵馬離開晉陽,向西渡過黃河,朝著上郡治城膚施而去。

又過了兩日,一小隊人馬“”護送著淳于瓊和逢紀來到了晉陽城東二十里外。

守將高幹聽說城東發現敵蹤,心裡不由得打了一個咯噔。麴義前腳才帶著一半兵馬離開,後腳便有敵蹤在晉陽城外出現,這可不是什麼能讓人覺得愉快的好消息。

“可曾探明出現在晉陽城東的敵軍底細?”高幹詢問前來報告的將領孟岱。

孟岱回答說:“來敵只有百人,全部是幽州騎兵的裝扮,中間護送著一輛四個輪子的奇怪馬車。”

“哦,只有百人,看來不是敵襲。你這就帶人出城將其攔住,問問他們有何企圖。”高幹吩咐說道。

一個時辰之後,孟岱面色怪異地來見高幹。

“將軍,敵軍已經沿著來時的道路離開了。”

“哦,那輛奇怪的馬車中裝載的是什麼?”

“是兩個大活人。”

“什麼人?”

“是前年鄴城之戰時被俘的淳于將軍和逢軍師。”孟岱小聲回答。

高幹聞言,頓時皺緊了眉頭。“他們現在何處?”

“屬下將他們暫時安頓在了驛館。”

“你個蠢貨!怎麼可以把這兩人領進城來?”高幹咆哮著說道。“你這就親自帶隊去將這兩人送往膚施!”

孟岱好心幹了壞事,心中頓感憋屈,只能硬著頭皮趕往驛館,將兩個屁股還沒有坐熱的失意之人攆出驛館,然後一路護送著前往膚施。

逢紀本來就不是大度之人,在高幹這裡遭受了如此冷遇,心中那是充滿了怨念,就想著到了膚施之後,要狠狠地在袁譚面前說一些高幹的不是。淳于瓊更是袁紹的鐵哥們,當初好歹也混過西園八校尉,如今卻被一個後生晚輩當衆打臉,心裡的怨氣只會更大。

又過了幾日,剛剛在膚施城內安頓下來的袁譚見到了灰頭土臉的逢紀和淳于瓊。

可不就是灰頭土臉麼?這兩人從鄴城前往晉陽時,好歹還坐著寬敞舒適的幽州特產四陸馬車,到了晉陽城外,護送他們的幽州騎兵孟岱之後,帶著馬車扭頭就走,結果他們從晉陽出來時就只能乘坐兩匹駑馬一路吃著灰塵來膚施了。

袁譚對於突然返回來的這兩位也有些不待見,尤其是對逢紀,更是有些厭惡。只是如今人心本就不安,如果他不能在面子上做好,難免會冷了一些人的心思,所以袁譚只能是硬著頭皮對這兩人噓寒問暖,好生安撫。

逢紀也不拿自己當外人,開口就抱怨說道:“公子,你怎麼可以讓高幹獨自領兵守晉陽呢?以前我跟高幹鎮守幷州的時候,他就目中無人,常常自行其是,甚至是陽奉陰違。如今袁公已去,還有何人可以控制於他?”

袁譚雖然討厭逢紀,但逢紀說的這些話卻是講到了他的心坎上。高幹是袁紹的外甥,袁譚是袁紹的兒子,兩人的關係便是姑表兄弟,雖然高幹在晉陽自行其是,可袁譚卻拿高幹沒有什麼辦法。

窩了一肚子火的淳于瓊也對袁譚抱怨說道:“某和元圖一路辛苦歸來,還不是想幫著你們這些子侄輩守住本初留下來的基業,可高幹分明就覺得我們礙事,難道說我們這幾年在鄴城遭受的囚禁之苦便是白受了麼?”

面對淳于瓊的抱怨,袁譚只能是苦笑無語。對於這位追隨父親南征北戰多年的老將,袁譚的心裡還是尊敬的,他現在也需要一位資歷夠老的統兵將領震懾住麴義和高幹等人。

等到安撫過兩人之後,郭圖悄悄來見袁譚,對袁譚說道:“公子要儘快找個藉口將逢元圖送到晉陽去,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留在膚施只會壞事。”

袁譚頷首,若有所思地說道:“某便任命逢元圖爲太原郡守,任命高幹爲東路都督,如此可好?”

“公子英明,正該如此。”郭圖奉承說道。()

第500章 幷州爺們,雄起!第461章 太傅離薊第345章 合圍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390章 折服(上)第474章 心懷天下第439章 鄴城之危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269章 愁婚第509章 隱謀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341章 默契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15章 屈家塢堡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358章 滾!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346章 分進合擊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453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343章 君子不器第371章 歸順第65章 北地之危第250章 拐啦,賣啦!三江感言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314章 戰雲密佈第24章 好大一個坑第253章 “慷慨”的大公子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321章 鬥嘴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299章 香餑餑第189章 說服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121章 父子相見,一頓忽悠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189章 說服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50章 本公子記住你了第348章 大獲全勝第307章 鮮于輔的小算盤第63章 公子犯二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113章 焦急等待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433章 壯士守箕關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268章 海陽水師第505章 劉備挖坑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134章 顧慮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77章 謀定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346章 分進合擊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82章 沙場秋點兵第315章 越來越壞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
第500章 幷州爺們,雄起!第461章 太傅離薊第345章 合圍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390章 折服(上)第474章 心懷天下第439章 鄴城之危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269章 愁婚第509章 隱謀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341章 默契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418章 文官治軍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15章 屈家塢堡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358章 滾!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346章 分進合擊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453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343章 君子不器第371章 歸順第65章 北地之危第250章 拐啦,賣啦!三江感言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314章 戰雲密佈第24章 好大一個坑第253章 “慷慨”的大公子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321章 鬥嘴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299章 香餑餑第189章 說服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121章 父子相見,一頓忽悠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189章 說服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50章 本公子記住你了第348章 大獲全勝第307章 鮮于輔的小算盤第63章 公子犯二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113章 焦急等待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433章 壯士守箕關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268章 海陽水師第505章 劉備挖坑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134章 顧慮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77章 謀定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346章 分進合擊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82章 沙場秋點兵第315章 越來越壞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宁市| 盘山县| 康马县| 茶陵县| 康平县| 马龙县| 乌苏市| 三明市| 得荣县| 财经| 阳春市| 大庆市| 含山县| 河池市| 城固县| 嘉义县| 中西区| 肃宁县| 瓦房店市| 翁源县| 上思县| 临高县| 浏阳市| 南阳市| 修水县| 崇义县| 淮安市| 新邵县| 通榆县| 杨浦区| 抚松县| 晋中市| 盐池县| 文山县| 吴川市| 北川| 凤山县| 鸡东县| 和硕县| 定安县|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