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5章 越來越壞

眼看徐州快要打成一鍋粥的時候,薊城司令署終於給駐守冀州的振威營和振武營發來一份內容相似的密令,大意就是要求兩營士兵積極協助當地官府做好抗旱救災的各項準備,在守土保境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參加各種抗旱救災行動。

貌似這道命令跟徐州那邊連半文錢的關係都沒有呀?好歹也提醒一下兩營主將密切關注曹軍盟友袁軍的動靜,或者趁著夏侯惇撤回兗州的有利時機敲打一下淳于瓊吧?

命令是司令署下達的,白紙黑字,肯定沒有問題。也就是說,這是大公子的意思。

那麼,劉和爲什麼要下達這樣一道軍令呢?

因爲黃河以北從去年入冬以來,便很少降雨,甚至連雪都沒有下過幾場,種種跡象顯示一場人力無法阻止的大旱會在今年發生!除了大旱,蔡邕、徐嶽等人還通過觀測天象、收集各地民情之後,得出一個更令劉和揪心的預測:這場大旱或許會持續三年以上,伴隨乾旱而來的還可能有蝗災和瘟疫……

劉和不信占卜之類的玄怪學說,但他相信研究天文曆法的蔡邕和徐嶽的推測,更相信自己的直覺。東漢末年之所以亂象迭起,各地百姓紛紛起來造反,大漢的人口更是從五千萬之數不斷的銳減,過了幾十年之後竟然只剩下九百多萬,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接連不斷的各種災害。

幽州和冀州這幾年雖然時有兵禍發生,卻難得的沒有自然災害,是以糧食豐收,幾乎沒有百姓餓死,但這種好年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開春以來。幽州、冀州各地觀測土壤墑情和河道流量的官吏驚恐地發現土地不僅變得乾燥無比,而且河道之中水流越來越細,有些地方的人畜飲水都成了問題。如此嚴重的旱情,各地自然不敢隱瞞不報,於是雪片般的公文向薊城涌來。堆積在了太傅劉虞的案上。

劉虞和兒子劉和有過分工,他主抓內政和地方官員選調之事,兒子主要負責守土和征伐之事,順便再幫著各級官府想辦法賺錢。本來賑災抗旱這種事情,劉虞不準備讓兒子跟著摻和進來,但他在瞭解到各地面臨的嚴峻形勢之後。還是第一時間就找兒子來商量對策。

劉虞問兒子:“你對各地上報的災情怎麼看?”

劉和回答:“這還只是開始,形勢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峻!”

“吾兒對於解決各種危機總有意想不到的妙策,不知這次有什麼建議可供汝父參詳?”

劉和對於如何抗旱早有思考,不急不緩地回答:“孩兒以爲對抗如此嚴峻的災禍,務必要做到四點:第一,人心不可散;第二。秩序不得亂;第三,賑濟不能斷;第四,各業不要閒。”

劉虞點頭,鼓勵兒子說:“嗯,抓住了重點和關鍵,詳細說一說。”

劉和於是侃侃而談:“想要做到人心不散,各級官府不能欺上瞞下。更不得隱情不報,務必要在災害發生之前便反覆告誡百姓,使得所有人都生出警惕畏懼之心,對災害有足夠充分的認識。除了提醒告誡百姓,各級官府還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比如請百姓參觀賑災糧倉內儲存的糧食,讓茶樓酒肆中的話本藝人和跑堂子的小二們多講抗災的注意事項,使得百姓堅信官府有能力組織大家渡過難關。”

“想要做到秩序不亂,必須依靠軍隊和各級官吏衙役,採取超常的管控措施。對外堅決打擊敢於趁機來犯之敵,對內堅決打擊各種囤積居奇、哄搶、造謠、譁變、煽動等惡性事件。形勢緊急時,可以讓軍隊直接參與到各郡縣的彈壓之中去,總之就是要確保上下通暢,秩序井然。”

“想要做到賑濟不斷。就得靠我們之前的各種積累,空口白牙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旱災持續數年,許多地方就會出現絕收的情況,如果沒有官府組織的賑濟,這些地方的百姓要麼逃往別處,要麼活活餓死。我讓人對各縣以上的賑災糧倉儲備的糧食進行了詳細統計,這幾年冀州和幽州積攢的陳年餘糧完全可以應付這次大災。只要我們的賑濟不斷,百姓就能安心守在家園上,等挺過了最困難的這段時期,今後他們就會更加支持我們推出的各種新政。”

“想要做到各業不閒,就得給大量因爲田地無法耕種而暫時閒置下來的勞力找到新的就業機會。這次大旱雖然對於幽州和冀州的農業發展影響很大,但卻正好可以給剛剛起步的手工行業提供豐富的勞力,只要我們組織得當,暫時失去了田地的百姓不僅不會閒下來,相反還會忙得不亦樂乎,創造出比種田更多的財富。”

劉虞面帶微笑聽完了兒子的分析,然後很不厚道地說了一句:“吾兒說的條條是道,句句在理,看來這賑災抗旱的重擔非你莫屬了!”

“父親,孩兒只管軍事,民政之事不宜干涉太多……”劉和急忙推脫。

“剛纔不是你說的非常時期,當用非常之措施麼?如今十幾萬大軍盡在你手,人人都怕你如虎,由你出面負責賑災抗旱,正是最佳人選。你倒是給我說說,除了你之外,還有更合適的人選麼?”

“父親就比孩兒合適。”

“汝父老矣,需要注意養生,不然還沒見到孫子,就要像陶恭祖那樣撒手而去,豈不遺憾?”

被老爹一陣軟磨硬泡,劉和只好硬著頭皮接下了這項重任。

劉和本來打算親自前往遼東督陣,在今年之內收拾了公孫度,如今看來基本泡湯了。劉和覺得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縱橫馳騁的那種感覺,可比成天灰頭土臉地在各縣各鄉來回晃盪要瀟灑許多。

當日一場談話之後,薊城司令署衙門外又掛起了一塊新的牌子,上面是太傅劉虞親筆所書的“河北諸州抗旱賑災指揮部”一行大字。所謂河北,便是黃河以北的簡稱。這次面臨旱災的可不僅是幽州和冀州,幷州和青州的部分地區也逃不脫厄運。

抗旱賑災指揮部成立之後,劉和擔任了最高長官,劉虞幾乎是將太傅和驃騎將軍兩項官職的所有權力都賦予了他,這次任憑兒子施爲。劉和既然從老爹手中接過了重擔,也沒有半分矯情,他立即將護烏桓校尉府長史劉惠調回薊城擔任自己副手,另外任命驍騎將軍趙雲兼任護烏桓校尉,全權負責幽州西邊兩郡的軍政大事。

劉和在抗旱賑災指揮部內設置了“災情疫情監測處”、“水利建設督導處”、“耕種指導處”、“輿情應對處”、“軍地協調處”、“災糧調配處”、“工業發展促進處”、“就業安置處”等具體的業務辦理部門,形成一套高效嚴密的組織體系。

災情疫情監測處屬於預警部門,負責人由軍情司司長田疇兼任;水利建設督導處屬於監督部門,負責人由監察署署長李儒兼任;耕種指導處屬於技術指導部門,負責人由精研天文曆法的大學士蔡邕親自擔任;輿情應對處屬於宣傳部門,負責人由文宣司司長徐邈兼任;軍地協調處屬於應急部門,負責人由贊畫司司長郭嘉兼任;“災糧調配處”屬於統計調配部門,負責人由算學大師徐嶽親自擔任;工業發展促進處屬於撈偏門的部門,負責人由劉放擔任;就業安置處屬於善後部門,負責人由韓珩擔任。

劉和本人的工作就是每天聽取各處負責人的直接彙報,然後發現和找出問題來,再將問題交給衆人來討論,直到拿出解決的具體思路和措施。

抗旱賑災指揮部運轉起來不久,劉和收到了來自徐州的密報,獲悉徐州牧陶謙過世,而且在他過世之前還讓人將曹黑子的老爹老媽連同兄弟以及兄弟媳婦全都幹掉了。

劉和有些牙疼地對郭嘉和田疇說道:“陶謙這老貨,真是死都不讓人安生,非要把憋在心裡多年的悶氣撒出來才行。這下他是舒坦地閉了眼睛,卻把兗州曹操徹底惹毛了,也不知道這次會有多少徐州百姓遭受無辜的血光之災!”

郭嘉立即提醒劉和說:“公子,陶謙之死,正是我們佈局徐州的大好時機!”

劉和搖頭說:“唉,這個道理,我也知道,奈何咱們距離徐州太遠,加之幽州和冀州今年又遇到了旱災這樣的大麻煩,只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我們雖然不能直接派兵前往徐州,但我們可以借力打力,通過一些途徑將我們的想法傳遞到徐州那邊!”郭嘉堅持自己的想法。

“你倒是說說看,我們怎麼佈局徐州?”

“當務之急,我們要派一個能力和威望出衆之人立即趕赴徐州,幫著糜家穩住陣腳,然後巧妙化解徐州各派勢力之間的衝突,將之引到共同對抗曹操這個目標上來,等到曹軍退去之後,由此人接掌徐州!”

“聽起來不錯,可是我身邊現在根本就找不出這樣的人來,你說了還不是跟沒說一樣?難不成是你自己想去徐州當大官?”

郭嘉直接無視劉和的冷笑話,說道:“冀州牧盧子幹若論資歷和威望,絲毫不輸給已經逝去的陶恭祖,若是向朝廷表他爲徐州牧,試問誰能阻擋?”

劉和聽了郭嘉這話,楞了一會,然後大笑起來,他指著郭嘉的鼻子說:“我發覺你現在是越來越壞了!這麼陰損的主意,虧你想得出來!”

郭嘉有些無辜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然後說道:“誰讓某個野心的傢伙是盧子乾的學生呢。”

第87章 子龍督糧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256章 公孫氏落幕(下)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24章 好大一個坑第410章 濟水之會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123章 大掃除第18章 魚目混珠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29章 坐地分贓第462章 接見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387章 子龍入洛陽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87章 子龍督糧第17章 大俠之威第288章 處置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120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493章 天正道第391章 折服(下)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99章 引狼入室第221章 虛晃一槍第196章 大胸懷第481章 借糧第180章 瞧咱的肱二頭肌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6章 組團忽悠第97章 危急關頭第117章 坑爹的鐵蒺藜第60章 信都會盟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209章 敢冒大不韙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19章 見財眼開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114章 孫禮來投第6章 組團忽悠第83章 子龍威猛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27章 當頭痛擊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64章 考校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159章 高手對決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58章 見張合第2章 夜幕殺機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223章 敢給爺尿一個麼?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17章 大俠之威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68章 以禮服人第220章 馬踏南匈奴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
第87章 子龍督糧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256章 公孫氏落幕(下)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24章 好大一個坑第410章 濟水之會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123章 大掃除第18章 魚目混珠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29章 坐地分贓第462章 接見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387章 子龍入洛陽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87章 子龍督糧第17章 大俠之威第288章 處置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120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493章 天正道第391章 折服(下)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99章 引狼入室第221章 虛晃一槍第196章 大胸懷第481章 借糧第180章 瞧咱的肱二頭肌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6章 組團忽悠第97章 危急關頭第117章 坑爹的鐵蒺藜第60章 信都會盟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209章 敢冒大不韙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19章 見財眼開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114章 孫禮來投第6章 組團忽悠第83章 子龍威猛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27章 當頭痛擊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64章 考校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159章 高手對決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58章 見張合第2章 夜幕殺機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223章 敢給爺尿一個麼?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17章 大俠之威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68章 以禮服人第220章 馬踏南匈奴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新龙县| 新密市| 化隆| 桃江县| 巫溪县| 平乡县| 乾安县| 璧山县| 平顺县| 淮北市| 盱眙县| 岳西县| 永年县| 肥乡县| 乌苏市| 清水县| 苗栗县| 静海县| 兴安盟| 基隆市| 永顺县| 宁乡县| 巩留县| 博野县| 荆门市| 攀枝花市| 平武县| 玛沁县| 天祝| 马边| 林甸县| 苏尼特左旗| 常德市| 高邮市| 达拉特旗| 高尔夫| 屯留县| 什邡市| 怀远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