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4章 顧慮

這天下午,劉和正在府中與幾個木匠和鐵匠比劃著如何改進現有的農具直轅犁,爲了表述直觀一些,劉和還讓人從城外農莊借來了兩具直轅犁。

漢代已經開始廣泛的使用耕犁,不過這時候農夫使用的犁都是長直轅犁,因此耕地時回頭轉彎不靈活,起土也很費力,效率卻不是很高。

劉和的前生是在農村長大,後來好不容易考進一所二流的師範學院,所以他對於後世農村當中普遍使用的曲轅犁有著深刻的印象。學歷史專業的劉和還記得曲轅犁是在唐代形成並且普遍的推廣運用,然後一直延續到了二十世紀。

曲轅犁和直轅犁相比,有幾處重大的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爲曲轅、短轅,並在轅頭部位安裝了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得小而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更爲靈活,也能大大節省人力和畜力。

能夠節省人力和畜力,也就意味著同樣一頭耕牛和一個農夫,在使用了曲轅犁之後每天可以多耕出一倍甚至兩倍的土地,而且被耕的土地因爲翻土較深,所以便於施肥和藏墑,對於農產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這樣的亂世,光有軍隊還不行,你還得有充足的糧食供養軍隊才行。不然都去人吃人,把人吃光了,誰來種糧?因爲糧食關乎生死存亡,所以劉和對於如何提高農業產量極其重視,若論重視的程度,甚至不亞於他即將進行的鍊鋼技術改良。

在地盤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單位土地的糧產量無疑是獲取更多糧食的正確途徑,而劉和恰恰又多少知道一些如何提高糧食產量的辦法,比如改進農具,比如修繕水利,比如合理使用農家肥,比如選取良種進行人工培育。

劉和前生不是發明家愛某生,也不是農業科學家袁某平,他只是一個小時候呆在偏遠農村長大的土孩子,所以只能憑藉腦海中的一些記憶和印象,對這些木匠和鐵匠們提出一些設計方面的思路和建議。

雖然知道的不多,但很多時候聰明的工匠只是缺少一個思維中的“小火花”,而劉和就是那個喜歡到處“放火”的傢伙!

當劉和在紙上歪歪扭扭地畫出印象中的曲轅犁外形圖時,立即就有兩個工匠眼睛發亮,似乎受到了啓發。

一個工匠開口說:“大人,從圖樣來看,如果將直轅改爲曲轅,難度並不太大,關鍵的難題在於如何在行進過程中隨時都能調節變化犁鏵的深淺,調整犁鏵的方向。”

另外一個工匠補充說道:“除了這個難題,如何保證犁盤的牢固耐用也是問題。”

劉和聽了他們的疑惑,點頭說:“你們能提出這樣的疑問,說明已經大致理解了我的要求。具體如何設計曲轅犁,我也沒有更多的建議,但我可以提醒你們,如今農夫所用的直轅犁,主要部件都是以木材爲主,僅有犁鏵一處是用了生鐵,你們千萬不要被材料限制了手腳,不妨考慮在一些需要轉動調節的靈活部位使用堅固耐磨的鐵材。”

“你們不要有什麼顧慮,儘管放心大膽的進行改造和設計,所需的各種材料,都有我來提供,不管最後成果如何,我都會給你們管飯和發放工錢!”

幾個工匠聽了劉和這番風趣的話語,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劉和不以爲意,繼續說:“不過呢,誰若是能夠設計出符合我要求的曲轅犁,我不僅賞賜他百畝良田,而且還提拔他做官,允許他的子女進入學堂讀書,今後吃穿不愁,一生無憂!”

隨著劉和開出的獎賞條件越來越重,幾個工匠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有人甚至已經忍不住想要趕緊動手了。

劉和見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拋下最後一句話:“人多力量大,如果你們能夠一起合力將曲轅犁儘快的研製出來,你們每個人都會得到同樣的獎勵,而且還是加倍的!”

原本還想著各幹各的幾個工匠,聽了劉和這話,相互之間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都在衡量著利弊得失。

中國古代不乏各種能工巧匠,甚至有些人可以製作出巧奪天工的作品,但卻嚴重缺少一種叫做“技術共享”的精神,以至於到了後來,很多先進的技術出現了斷代和失傳,最終成爲國家和民族的遺憾。

什麼“傳男不傳女,傳子不傳媳”,什麼“傳內不傳外,傳嫡不傳庶”,什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清一色的狹隘自私思想,耽誤了多少能工巧匠,徒子徒孫!

當然了,劉和想要改變盛行在手工藝人羣當中的這種技術封閉防範思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得了。不過難也罷,易也好,劉和心裡好歹惦記著這個問題,而且還不動聲色的開始了嘗試,這就很好嘛!

對工匠們交待完畢之後,劉和正欲前往太傅衛隊營一趟,卻見東門軍司馬騎著馬一臉喜色的趕了過來。

“啓稟公子,城外來了一隊手持大戟的士兵,聲稱來自冀州,特來投奔於您!”

劉和聞言,喜上眉梢。“嗯,這個張郃辦事還挺利索的,趕在訓練團正式開訓之前將人給我送來了!”

劉和於是改變行程,帶著人前往城門口親自迎接大戟士入城。

按理說,以劉和如今的身份,其實不必親自前去迎接一羣大頭兵,只要派個身邊的人代表一下就行,但他爲了提高這羣大戟士在馬城的地位,所以特意前去迎接。

這些士兵畢竟是從冀州趕來的,來了幽州之後就是人生地不熟,劉和要是不給他們撐腰,今後的訓練還怎麼搞?

劉惠站在城門附近,仔細觀察著進出城的人們,結果發現無論是要進城的,還是準備出城的,大家似乎都很著急,生怕耽誤了時間。劉惠再仔細看這些人臉上的細微表情,又發現大家雖然著急,但卻沒有緊張慌亂的表情,反倒是一個個喜上眉梢,充滿期待的樣子。

一個商販打扮的人正對駕車的車伕嘀咕:“你可千萬要小心一些,這車上裝的是我從附近各莊收上來的雞蛋,一筐筐的都要送到訓練團裡去,若是出了差池,那幫軍爺可要罵孃的!”

車伕有些不解地問:“這訓練團到底是個什麼地方?這幾日我足足見到好幾輛牛車往裡面送肉送菜,還有往裡面送各種木料、繩索和布料,也沒見城內駐軍增兵呀?”

商販搖頭,表示不知。“我哪裡知道這些,反正訓練團的後勤官找到我的鋪子裡來,跟我定下這筆大買賣,讓我今後每隔五天就往營內送雞蛋,所以你這輛牛車我就長租了,以後可要賣力一些!”

劉惠饒有興致地聽著這兩個急於進城的主僱之間對話,對於他們口中反覆冒出的“訓練團”也是覺得好奇。

劉和在護衛們的簇擁下來到城門口時,進出的百姓都很自覺的讓出了一條通道,並沒有出現衛兵拿著皮鞭驅趕百姓的一幕。

“大夥都讓一讓啦!大公子要出城!”人羣中有人自發地喊。

正在排隊等候的那個送雞蛋的商販聽到這話,急忙對趕車的車伕說道:“快些將牛車往邊上靠一靠,莫要擋了大公子的道路!”

一直默不作聲的劉惠,循著聲音向前看去,便見到一位精神抖擻的年輕公子端坐在一匹雄健的黑馬背上,正抱拳向周圍主動讓路的百姓致謝。

在東門軍司馬的引導下,劉和很快來到了大戟士站立等待的地方。

劉和不是近視眼,在一出城的時候就看到了不遠處那幾十支林立的長戟,以及長戟下站在最前面的那位中年文士。

劉和心想:這人怎麼跟大戟士湊在一起?沒聽說張郃手下有什麼文士啊!

心中存著疑惑,劉和翻身下馬,在衛兵們的保護下朝中年文士走來。

“不知這位先生如何稱呼?”劉和首先開口詢問。

大戟士中擔任這次北上領隊的隊率嘴快答道:“啓稟公子,這是劉子惠先生,曾經做過冀州治中,這次特來馬城爲公子效力。”

“咦,怎麼又是一個姓劉的本家?”劉和心中自語,面上卻是一副大爲吃驚的表情。

“草民劉惠,見過公子!”不等劉和行禮,劉惠主動先行一禮。

“子惠先生不可如此!”劉和急忙扶起躬身的劉惠,然後鄭重地還禮,口中說道:“子惠先生能來馬城,實乃小子的榮幸!”

一番客套過後,劉和領著劉惠和五十名大戟士入城。

因爲摸不清劉惠的來路,劉和便在路上尋個藉口,說要安頓五十名從冀州來的士卒,先請劉惠隨兩名衛兵去了自己的府宅,而劉和則是帶著大戟士去了戟字營。

訓練團開訓在即,馬城作爲射字營和戟字營的駐地,一應的各項準備已經就緒,作爲訓練教頭前來馬城的大戟士們進入營內之後,便被劉和妥善安頓下來。

劉和讓人將城門口那名答話的隊率喊來,仔細詢問有關劉惠的事情。

這名隊率在冀州從軍多年,對於劉惠與韓馥的事情耳熟能詳,於是一五一十地向劉和報告。

劉和聽完之後,面露猶豫之色,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不該將劉惠這個送上門來的人才挽留在馬城。

劉和若是留下了劉惠,這事傳到韓馥的耳朵裡頭,韓馥會怎麼想?我韓馥棄之不用的人,你劉和卻待若上賓,這不是明擺著打我的臉麼?

韓馥雖然懦弱庸碌,可現在還不能倒臺,更不能跟幽州發生衝突。劉和還指望著讓韓馥繼續在冀州牽制著公孫瓚和袁紹,替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戰略空間和發展時間呢!

劉和若是不收留劉惠,這事情傳出去也不太好聽。以劉惠在冀州的名望,人家這麼有才能的人前來投效,你劉和都不收留,還談什麼求賢若渴、敬賢愛才?

一時之間,劉和第一次爲要不要收留一個人才而犯起了愁。

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474章 心懷天下第26章 申息軍第111章 噼裡啪啦被打臉第527章 借給張燕一把刀第73章 爭執與分裂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第373章 後援趕至第125章 意外來客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126章 吃火鍋,過年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217章 徐晃出谷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123章 大掃除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448章 長安又亂(下)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54章 慾壑難填第35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196章 大胸懷第87章 子龍督糧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64章 考校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262章 藍第127章 暗中坐大三江感言第391章 折服(下)第205章 勸農詩第246章 北訪(上)第106章 後患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481章 借糧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453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205章 勸農詩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63章 公子犯二第505章 劉備挖坑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99章 香餑餑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151章 威風凜凜大公子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242章 又見鮮于輔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286章 追!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492章 團隊的巨大力量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5章 巧舌如簧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205章 勸農詩第121章 父子相見,一頓忽悠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63章 公子犯二第50章 本公子記住你了第379章 圍獵第27章 當頭痛擊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第3章 猛人出現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246章 北訪(上)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4章 超級驚喜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72章 不同分工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
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474章 心懷天下第26章 申息軍第111章 噼裡啪啦被打臉第527章 借給張燕一把刀第73章 爭執與分裂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第373章 後援趕至第125章 意外來客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126章 吃火鍋,過年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217章 徐晃出谷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123章 大掃除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448章 長安又亂(下)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54章 慾壑難填第35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196章 大胸懷第87章 子龍督糧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64章 考校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262章 藍第127章 暗中坐大三江感言第391章 折服(下)第205章 勸農詩第246章 北訪(上)第106章 後患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481章 借糧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453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205章 勸農詩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193章 激戰長安(下)第63章 公子犯二第505章 劉備挖坑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99章 香餑餑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151章 威風凜凜大公子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242章 又見鮮于輔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286章 追!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492章 團隊的巨大力量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5章 巧舌如簧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205章 勸農詩第121章 父子相見,一頓忽悠第404章 誰是贏家(中)第63章 公子犯二第50章 本公子記住你了第379章 圍獵第27章 當頭痛擊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第3章 猛人出現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246章 北訪(上)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4章 超級驚喜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72章 不同分工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库车县| 会同县| 江城| 杂多县| 高要市| 改则县| 昂仁县| 黄石市| 武穴市| 灵石县| 广南县| 滨州市| 柘荣县| 晋江市| 黎川县| 闵行区| 郯城县| 德令哈市| 永春县| 陵川县| 旬邑县| 宁德市| 保德县| 凤阳县| 彭阳县| 都匀市| 忻城县| 隆德县| 白朗县| 普定县| 大厂| 青阳县| 莒南县| 仪征市| 青岛市| 永定县| 长阳| 葫芦岛市| 遵化市|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