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

隨著先帝子嗣陸續(xù)遷入關中,各處漢軍終於迎來大範圍的改編。

隨同改編計劃推進的還有滅魏的作戰(zhàn)計劃,這份計劃已開始與諸葛亮、關羽、張飛、魏延、趙雲(yún)進行接觸、商議。

提到滅魏戰(zhàn)爭,哪怕是閉門不出的張飛也鼓足了力氣。

討厭田信是一回事,憎恨曹魏又是一回事,張飛對這一點認知的很明確。

現(xiàn)在的內(nèi)部矛盾、敵我矛盾若是分不清楚,張家早晚會倒大黴。

也因爲他們積極參與滅魏計劃,也使得改編計劃順利推進,這是相輔相成的兩件事情。

最先接受改編的是駐屯葉縣、及分散豫州各處就食、軍屯的大將軍五部營,以及直屬的前軍。

只要能獲得府兵待遇,絕多數(shù)底層吏士並不抗拒這次改編。

北府與前軍一脈相承,彼此最終上級又是翁婿關係,最有可能牴觸北府收編的那批吏士已經(jīng)在漢口一役跟著水師被孫權縱火燒成灰燼。

對前軍吏士來說,今後效忠對象不可能是關平,無非在田信、關興之間做個選擇。

因此前軍改編順利,繼關隴八師、東南四師之外,前軍改編爲關東四師之一,番號爲第十二蕩寇師,與第一虎牙師、第二鷹揚師同規(guī)格,有九個團、二十八個營。

駐地就在豫州各郡,按照府兵輪番制度,第十二蕩寇師常備在營的實際兵力只有六個營。

豫州地域東西狹長,因此這六個常駐軍營分別在潁川郡潁陰縣、汝南郡新蔡縣、陳國汝陽縣、樑國睢陽縣、沛國沛縣,以及師部所在的宋國。

整體駐軍營地在北部針對兗州、徐州而立,防禦、鎮(zhèn)壓效果趨於北方。

因汝南士族太過強勢、文化底蘊深厚的原因,汝南郡遭到肢解,雖然西部有義陽郡分割的昆陽、葉縣、舞陰三縣,南邊也有江夏郡讓出的西陽三縣,可東部設立宋國,割走繁陽亭以東的九縣。

成立的宋國不是關家的封國,而是給田信小兒子田無忌的封國。

陳國也有擴張,從汝南割走北部九縣,達到十八個縣。

陳國是有名的地少民多,物產(chǎn)豐饒經(jīng)濟發(fā)達,九個縣緊挨著在一起,供應陳王劉寵養(yǎng)了十萬大軍。

現(xiàn)在擴張到十八個縣,自然是關東郡國裡的一個小霸,今後只作爲太子的封邑,由太子臣屬在此練手。

而汝南由漢末僅次於南陽的大郡、強郡急速衰落,名爲汝南,卻把汝陽丟給陳國,汝陰割給了宋國。

豫州前後一百零一縣分給七個郡國,最小魯國六個縣,最大陳國十八個縣。

現(xiàn)在的關東四州版圖不需要再做修改,中原物產(chǎn)之豐饒,還有基於生產(chǎn)力發(fā)展出來的文化凝聚力實在是太過強勁。

文化凝聚力在中樞,自然是朝野好事;可若是在地方,那就是典型的割裂思想。

兗州是東西狹長的疆域,豫州也是東西狹長,正是這種南北分割的版圖,斬斷了大中原思想的形成。

至於後來爲什麼會出現(xiàn)一個版圖很大的河南,這主要是大宋的中樞在河南,自然就要打造一個大河南、大中原……增加直轄面積。

大宋君臣搞了個三易回河,黃河氾濫一發(fā)不可收拾,間接報了萌古人的滅國大仇。

元明爲了整治氾濫成災的黃河,只能維持河南的版圖,以方便河南地方徵集更多人力、物力以維護、修繕河政。元明二朝,就始終給大宋擦屁股。

因此在沒有治水這種關係國家穩(wěn)定的大事之前,不需要改動州一級的行政版圖,繼續(xù)保持這種中原二分相互對立的格局就可以了。

同樣的道理,齊魯一體的文化圈,硬是把孔家所在的魯國分給了豫州,齊魯精神圖騰象徵意義很重的泰山給了兗州……攪屎棍的傳統(tǒng)始終都在。

關東四師,第十二蕩寇師駐屯豫州,第十三徵虜師由張飛的右軍改編,駐屯在兗州各郡國。整體只有六個團編制,常備營兵就四個營。

兗州的任城國、東平國這種微末小國被抹除,今後只有陳留郡、東郡、濟陰郡、濟北郡、山陽郡、泰山郡一共六個郡。

八十個縣平均到六個郡,少一點的泰山郡十二個縣,多的能有十六個縣。

今後的郡,規(guī)模就在十個縣到十六個之間,以方便郡一級管理;同時消減、合併各種小郡、小國,裁減官員職務。

第十四昭仁師是普通編制,由中軍四大部督率領的中軍吏士改編,同樣六個團,有四個常備營兵編制,駐屯青州。

青州裁撤濟南國、樂安國,所領各縣析分給平原郡、齊國,因此青州只有平原、齊國、北海郡、東萊郡四個郡國。

徐州郡國邊界不需要調(diào)整,本來就很均衡,魏延清理過的徐州沒必要再進行多餘的調(diào)整,按部就班休養(yǎng)就可。

因此徐州六十二縣分隸五個郡國,準備遷徙賀齊所部武昌府兵轉移到物產(chǎn)豐饒更爲豐美的徐州,依次爲基礎建立第十五昭義師,也是標準的六團府兵,有四個常備營兵。

規(guī)劃中的北洋水師目前就駐屯雒陽北部的小平津、孟津一帶,能完成河東、鄴都戰(zhàn)事後就會向下遊轉移,爲環(huán)渤海運輸、出征遼東、朝鮮做訓練準備。

等全部整編、安置妥當,在與魏國開戰(zhàn)前會有五個近衛(wèi)師、太子近衛(wèi)師、三個加強師,兩個水師,十一個標準師。

能投入一線作戰(zhàn)的兵力只有北方府兵編制的五分之二,五分之一留守本地,五分之二與徵發(fā)的民役協(xié)助運輸糧秣。

不計算漢僮僕從軍,北方府兵有一個近衛(wèi)師七個營、一個加強師二十一個營、北洋水師十一個營、兩個標準師二十四個營能時刻駐屯前線,合計參戰(zhàn)府兵能有五十三個營,近四萬職業(yè)兵,七成披甲率,有三萬甲兵。

漢僮義從部隊規(guī)模會在五萬左右,並有一支規(guī)模同樣爲四萬的府兵爲繼軍。

一旦前線常備府兵抓到戰(zhàn)機撕開口子,這就是步騎十萬的首輪攻擊力量。

隨後擔任繼軍的四萬府兵會緊跟著出發(fā),作爲繼軍這支府兵披甲率只有一半,追求輕裝、機動力。

軍隊披甲率就跟裝甲部隊的裝甲比例一樣,極致的裝甲率並不意味著極致的戰(zhàn)鬥力。

前線常備駐軍、繼軍,這是五分之二的府兵,帶著三五萬漢僮部隊殺過去……後面會有還有五分之二的府兵與徵發(fā)的民壯、郡國兵跟進,進佔糧道拱衛(wèi)後背,並保證前線的補給。

因此滅魏的參戰(zhàn)府兵約在十八萬,漢僮義從在五萬左右,臨時徵發(fā)的郡國兵規(guī)模也在五萬左右。有軌車運輸線路、以及前線倉儲準備,前線、後方協(xié)助轉運物資的丁壯規(guī)模極有可能突破三十萬。

進攻山西可以走汾水,進攻鄴城可以走白溝,這兩條水路補給線節(jié)省了最少五十萬的人力。

算上前期戰(zhàn)爭準備的各項人力支出……這將是一場全力以赴的決戰(zhàn),絕不會節(jié)省一絲力氣。

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六百零一章 規(guī)劃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diào)整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fā)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九十四章 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wěn)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zhì)的憤懣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zhàn)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zhàn)後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zhàn)機偏移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
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六百零一章 規(guī)劃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diào)整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fā)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戲荒唐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九十四章 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wěn)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zhì)的憤懣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zhàn)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十章 宜都郡尉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zhàn)後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zhàn)機偏移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秀山| 山东| 德江县| 宁远县| 澎湖县| 大丰市| 黄平县| 博客| 阜平县| 金山区| 凤阳县| 游戏| 娱乐| 郎溪县| 西畴县| 南召县| 灵山县| 富顺县| 新密市| 昂仁县| 华坪县| 县级市| 辉县市| 通化市| 襄垣县| 晋州市| 志丹县| 大方县| 青田县| 康乐县| 大港区| 岳阳市| 含山县| 穆棱市| 筠连县| 厦门市| 永德县| 通州区| 周宁县|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