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

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

聽到荀彧聲音,秦瑱索性勒馬轉身笑道:

“文若怎麼纔來,瑱久侯多時矣!”

他的聲音在曠野中傳的老遠,荀彧聽著心中不由又是一沉。

要是秦瑱問他來幹什麼,那他還有勸解的機會。

但秦瑱這話,淺層意思就是在表明,我知道你要來,而且已經準備好了怎麼應對你的說辭!

這句話反過來聽,就是秦瑱在表態,走是一定要走的,無論你怎麼勸我都要走!

荀彧一邊想著,帶著衛士策馬上前道:

“子瑄果真要離曹公而去?”

秦瑱聞言,搖頭一笑道:

“我若不去,曹公難容也!”

荀彧聽著,越發眉頭緊皺道:

“若曹公回心轉意又當如何?”

秦瑱再度搖頭道:

“曹公若是回心轉意,便是反覆無常,今能迴心,日後難保離心!”

“間隙已生,斷難彌補,便是日後曹公用我,我也難以施展!”

如此兩句話,直接給荀彧懟的不會說了。

在來之前,他想好了無數說辭,比如用天下大義勸解秦瑱,亦或是用感情勸回秦瑱。

可秦瑱的這兩句話就表明了一點,不是他想走,是曹操不能容。

即便跟著他回去了,也沒什麼大用!

主觀上就表明,不管曹操怎麼變,他的決定不會再變。

思來想去,荀彧沉聲道:

“即是子瑄去意已決,彧也不好再勸!”

“只是想問一句,子瑄乃我軍軍師,自董卓以來,全憑子瑄與志纔出謀劃策,方有今日之果!”

“如今志才方逝,曹公身邊再無謀主,子瑄此去,豈非落井下石?”

見荀彧改變策略,秦瑱笑答道:

“文若何以知而問之?我去之後,曹公麾下自有郭奉孝、荀公達之流可以出謀劃策!”

“此皆天下奇才,可爲曹公良輔,何謂缺我一人不可?”

“況且,以我在此,彼等難以施展才略,我若離去,彼等正可大展拳腳,此亦曹公之願也!”

他說的,就是曹操麾下的實情。

現在的曹營之中,可不是原本歷程那般謀士各頂一片天。

因爲他的存在,實際上他在曹營已經一家獨大,三軍皆以他爲軍師。

郭嘉出山,曹操譽爲奇佐,可卻一直被他壓著。

荀攸雖然一來就身居高位,官居汝南太守,卻沒有實權。

真正有實權可以調動兵馬的,只有他這麼一個軍師中郎將。

他的實權,不在於官職,也不在於名聲,而在於軍中威望。

現在只有他走了,才能給其他謀士騰位置,這也是曹操的內心構想,將他邊緣化,重用其他謀士。

聽得這話,荀彧頓覺心中一堵,不由苦笑道:

“子瑄可是怨我舉薦郭奉孝?”

他當然知道曹操的想法,郭嘉就是他舉薦來制衡秦瑱的,可是他從未想過這些舉動會將秦瑱擠得毫無立足之地。

聽這話,還以爲秦瑱是對郭嘉有怨念!

秦瑱顯然沒有那麼小氣,他看著荀彧笑道:

“文若爲國諫才,一心爲公,何談怨也?”

可荀彧聽到此處,卻是陡然生怒道:

“子瑄即是知此乃國事,何以因個人小怨而去?”

“今大漢四處戰亂,我等自當爲國盡忠,便有些許怨念,比之國事,孰輕孰重?”

“今曹公擁立朝廷,斷然子瑄欲棄曹公而去,亦不背棄朝廷,莫非要投入他人麾下,以爲叛逆?”

他話音未落,徐庶登時就忍不住了,怒斥道:

“荀令君此言繆矣,何以子瑄離去便是朝廷叛逆?”

“他曹孟德幾時可以代表朝廷行事了?”

自投入老曹麾下之後,他早就看老曹不爽了。

現在荀彧用天下大義道德綁架,他自然忍不了。

荀彧被他一喝,眉頭一挑,剛想辯駁,便聽秦瑱笑道:

“二位莫要爭吵,不若聽我一言如何?”

二人聞之,同時看向了秦瑱。

面對二人的目光,秦瑱笑道:

“今日之事本就源於在下欲去,即是二位談起此事,我不妨問一問二位。”

“請二位想想,當今天下之亂源於何故?”

“是因諸侯並起,朝廷勢弱,還是因爲當今大漢氣數已盡,到了改朝換代之時?”

聽了他的話,二人同時神色一滯。

這個問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顯然是後者。

不過荀彧乃是漢室死忠,當即沉聲道:

“子瑄若是論此惡言,吾不願聽之!”

秦瑱見狀,卻是自顧自的策馬上前道:

“無論文若聽與不聽,此乃實情,無可辯駁!”

“大漢氣數已盡,已無力迴天!”

不等二人反駁,秦瑱便悠悠道:

“然則氣數盡的,並非劉氏,而是大漢四百年傳承之舊制!”

“正所謂漢承秦制,大漢四百年江山,德行早深入人心,卻至於今日,無過於人心向背。”

“想想也是,大漢僅四百年,周尚有八百年,周亡之後,亦有孔夫子望復周禮,可見其得人心遠甚於漢?!?

“可最終卻是諸侯並起,戰國紛亂?!?

“於今日而言,何其相像?”

“這四百年來,世家大族並起,土地兼併嚴重,各地豪強並起?!?

“今時與往昔春秋戰國之勢,又何其相像?”

“究其原因,不過一句話而已,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爲何分之,因其制不得人心,必將改制,方可再歸一國!”

說到這裡,他看著二人笑道:

“二位皆是國之俊才,皆一心匡扶漢室,斧正天下亂局?!?

“那我倒想問問二位,在這天下,何人有改制之心?”

“是曹公麼?”

他看向了荀彧一笑道:

“文若只是希望曹公掃平諸侯,還政天子,可彼時天下已定,各方勢力混亂摻雜,如何再行改制?”

“若曹公改制,便需從現在開始,顛覆當今朝廷舊制,惜哉曹公空有此能,卻無其心!”

“是劉玄德麼?”

他又看向了徐庶笑道:

“漢有話雲,祖宗之法不可背,劉備身爲漢室宗親,可有此心和魄力去更改祖宗之法?”

看了二人之後,秦瑱淡然一笑道;

“所以,若是無人改制,便是二位當真輔助明君稱霸天下,數十年之後,天下將再度分崩離析?!?

“彼時,你我已死,大漢已是千瘡百孔,若外族趁勢入侵,子孫如何抵禦?”

“二位身爲智謀之士,可曾想過此等局面?”

他這一番話說完,二人均是埡口無言,看著秦瑱那張俊俏的面龐,心中掀起了萬丈波瀾。

他們的目光,只是看到了現在的局勢。

可秦瑱這傢伙,已經看透了事情本質,看到了百年之後的局勢!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

比起秦瑱的格局,他們的爭論的事情小了不是一點半點!

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第28章 爲猿爲貍,化名上任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302.第300章 鎮撫江東,變廢爲寶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268.第267章 衆志成城,堅城鐵壁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141.第141章 當家之難,合夥做個大生意277.第276章 徐庶借箭,衆叛親離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第23章 師禮以待,老劉的弱點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41.第41章 裡應外合,還有埋伏?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236.第236章 形勢逆轉,大敗周瑜第374章 決死突圍,往日重現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第364章 兵出漢中,鉅額虧空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293.第291章 曹袁齊動,進逼吳郡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第374章 決死突圍,往日重現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94.第94章 以水攻心,袁術軍慌了56.第56章 陷陣襲營,請君入甕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監察之要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第311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247.第246章 激戰繁昌,柱石傾倒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160.第160章 著手佈局,劉勳出兵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第371章 長安動亂,曹操回軍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269.第268章 呂布之勇,徐州危矣180.第180章 教育問題,劉寵遇刺259.第258章 著手破敵,四日之期268.第267章 衆志成城,堅城鐵壁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24.第124章 亂自內生,傳國玉璽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第367章 進軍南陽,師徒相會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第331章 封丘大戰,曹操奔逃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184.第184章 虎父犬子,劉曄設謀245.頸椎病犯了,請個小假258.第257章 謀奪徐州,峰迴路轉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295.第293章 調轉方向,軍中叛將第28章 爲猿爲貍,化名上任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298.第296章 雙英對泣,孫策之死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
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第28章 爲猿爲貍,化名上任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302.第300章 鎮撫江東,變廢爲寶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268.第267章 衆志成城,堅城鐵壁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141.第141章 當家之難,合夥做個大生意277.第276章 徐庶借箭,衆叛親離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第23章 師禮以待,老劉的弱點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41.第41章 裡應外合,還有埋伏?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236.第236章 形勢逆轉,大敗周瑜第374章 決死突圍,往日重現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第364章 兵出漢中,鉅額虧空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293.第291章 曹袁齊動,進逼吳郡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第374章 決死突圍,往日重現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94.第94章 以水攻心,袁術軍慌了56.第56章 陷陣襲營,請君入甕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監察之要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第311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247.第246章 激戰繁昌,柱石傾倒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160.第160章 著手佈局,劉勳出兵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第371章 長安動亂,曹操回軍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269.第268章 呂布之勇,徐州危矣180.第180章 教育問題,劉寵遇刺259.第258章 著手破敵,四日之期268.第267章 衆志成城,堅城鐵壁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24.第124章 亂自內生,傳國玉璽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第367章 進軍南陽,師徒相會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第331章 封丘大戰,曹操奔逃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184.第184章 虎父犬子,劉曄設謀245.頸椎病犯了,請個小假258.第257章 謀奪徐州,峰迴路轉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295.第293章 調轉方向,軍中叛將第28章 爲猿爲貍,化名上任第377章 秘不發喪,三家角逐298.第296章 雙英對泣,孫策之死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龙海市| 平原县| 夏津县| 乌拉特后旗| 莱州市| 楚雄市| 民乐县| 扎赉特旗| 雷山县| 鹤壁市| 乐陵市| 大悟县| 合肥市| 旬邑县| 泰州市| 故城县| 津市市| 商城县| 永康市| 天等县| 泊头市| 大余县| 胶州市| 周宁县| 崇信县| 汽车| 庄浪县| 南陵县| 福贡县| 蓝田县| 禄劝| 蚌埠市| 鹤岗市| 汪清县| 铜山县| 墨竹工卡县| 繁昌县| 辽宁省| 桓台县|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