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

自不談那邊梅成死得不清不楚,這邊秦瑱作爲始作俑者,卻已經(jīng)隨著橋蕤來到了橋府之中。

說起東漢橋氏,就不得不說一句橋玄。

此人官至三公,和秦瑱他老丈人蔡邕同朝爲官,因爲名氣太大,後世多傳此人乃二橋之父。

實則橋玄和二橋卻絲毫扯不上關(guān)係,因爲二橋出自廬江橋氏,橋玄卻是樑國人。

不過廬江橋氏卻也是城內(nèi)大族,光是在廬江的居所,便有兩處宅邸,一處在城內(nèi)一處城外。

城內(nèi)宅邸乃是五進大宅,直到門前,便見僕役婢女紛紛在此等候。

秦瑱掀開車窗,看得橋氏宅院,不由回頭對橋蕤笑道:

“將軍宅院卻是不小,門庭竟比我在壽春居所還大上幾分。”

因是他與橋蕤同出,橋蕤有心拉進關(guān)係,故而同車而至。

此時見秦瑱如此,橋蕤愧然一笑道:

“此係祖宅,卻非末將居所!”

“末將已令備茶,軍師可隨我!”

說著他先行一步,來到車外,下了車駕,又引秦瑱行入府內(nèi)。

雖是夜間,卻是燈火通明,可見橋蕤是下了心思的。

秦瑱見之,索性隨他一路行入內(nèi)廳,沿路上又見幾個士人,橋蕤一一引見,這些人便是橋蕤的子侄一輩。

別看孫策和周瑜哥倆獲二橋之時,言說二橋流離。

但這個時代,罕見女子當家的情況。

即便二橋之父已逝,卻也有兄弟叔伯幫襯,遠遠不是什麼流離狀態(tài)。

秦瑱一路行入府內(nèi),見得高門大院,不由暗自思慮,這個時候士族的勢力確實龐大。

遠的不說,光是這一處五進大宅,便非他家能比。

這一路上,光是僕從婢女見之就不下數(shù)十人。

要知道,這可是偏遠的廬江,且正在亂世之中,士族生活尚且如此奢靡,可見此前又是什麼模樣!

如此態(tài)勢,百姓怎麼可能不反?

想到此處,他微微一嘆,改制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啊!

他正在如此思考,橋蕤在前,卻不知他所想,不由回頭道:

“軍師何以發(fā)嘆?”

秦瑱見之,確實搖了搖頭道:

“乃因慮及國事未定,尚有小人爲亂,故而興嘆!”

他覺得奢華,卻也不會直說。

畢竟人家是請他來做客,他自不當指指點點。

而橋蕤見之,還以爲秦瑱是在思慮梅成之事,便笑道:

“吾知軍師常懷家國於心,又有憂國憂民之志。”

“然則人生於世,豈有事事常憂之理?”

“且暫拋腦後,及至今夜過後再言!”

秦瑱見狀,暗道橋蕤倒是頗爲豁達,索性點頭不語。

自入堂中坐下,又有婢子下人端來火爐茶具,並上各色糕點。

秦瑱見慣了後世美食,自是興致缺缺,不由將目光放在衆(zhòng)人身上,忽見二女悄然入內(nèi),手中空空如也。

一者高挑綽約,襦衫窄窄,長裙曳地,體態(tài)窈窕,梳著墮馬髻,容貌甚美;

一者身穿綠衣,矮小一些,卻是容貌精緻,肌膚如雪,眉目如畫,站在高個女子身側(cè),亦是毫不遜色。

兩個女子站在微光之下,藉著昏暗燭光,越發(fā)顯得朦朧美豔。

饒是秦瑱看慣了美女,此時卻也不禁多看了一眼,但也僅僅只是一眼。

因爲憑他現(xiàn)在的身份,各色女子見得多了,卻也不會因爲美貌就有太多反應(yīng)。

而他這邊不反應(yīng),橋蕤卻對二女笑著招手道:

“瑛兒、珂兒,速來與秦君奉茶!”

他一招手,二女便是眉眼低垂,細步來到了秦瑱面前。

秦瑱見得此狀,不由看了橋蕤一眼,心想你這老小子不是叫我喝茶麼?

這是幾個意思?美人計啊!

而橋蕤看著他眼神,便笑著解釋道:

“軍師有所不知,因我廬江尚飲茶之風(fēng),我這家中卻只有這兩個侄女茶道最精!”

“軍師乃貴客,自當讓她們前來奉茶!”

如此解釋著,他心中自也暗自得計。

雖說秦瑱之前已經(jīng)應(yīng)了此事,可終究還是沒有敲定。

故而他心想總之先安排見上一面,無論如何,總得給個準信。

不然的話,現(xiàn)在形勢緊急,秦瑱每天都在忙碌,誰知道過幾天會不會突然返軍?

若是到了那個時候,他侄女又嫁誰去?

你說許人吧,秦瑱這邊先訂了,你說不許人吧,秦瑱忘了怎麼辦?

因而他思來想去,還得速戰(zhàn)速決!

如今他侄女都叫來奉茶了,秦瑱總不至於和他翻臉。

且喝了這杯茶來,秦瑱要是有意思,那就趕緊敲定。

要是沒意思,那就直接否了,他這侄女再嫁別人去!

而他的想法秦瑱自然不知,若是知道的話,秦瑱鐵定要對著橋蕤說句大可不必!

別的不說,二橋在廬江,他無論如何都是要來看看的。

不過現(xiàn)在眼下橋蕤都安排好了,他卻也不好多言。

索性將注意力移到了眼前奉茶的二橋身上。

在這個時代喝茶是一件麻煩事,須得加上諸多佐料,煮成茶粥飲用。

此時橋瑛低著頭,露出了一雙雪白藕臂擺弄著茶具,而在一旁年紀稍小橋珂則是準備各種材料。

舉動之間,不經(jīng)意會散出淡淡幽香,聞起來沁人心脾。

按理來說,兩個美女在前操作,秦瑱自當賞心悅目,可此時看著二女動作,他卻忍不住提醒道:

“二位小姐,我這茶卻不當如此奉來!”

倒不是他做作,而是漢代茶湯十分難喝,本來是想和橋蕤來個圍爐煮茶的。

這給他塞上兩個妹子固然不錯,但這茶湯煮出來卻難以下嚥。

他剛喝完酒,可受不了這味道。

他一發(fā)話,二橋皆是一愣,紛紛擡起頭來,肌膚上閃著暈暈微光,顯得極爲精緻。

橋蕤在旁見狀,自是一異道:

“軍師莫非也通茶道?”

秦瑱一聽,便是笑道:

“吾卻也不通茶道,然則我喝茶卻不同今時之人!”

“二位小姐如此制之,吾卻不喜!”

說著他即對橋瑛微微一笑道:

“小姐此茶不知從何處取來?”

橋瑛見他問起,不知何意,愣愣開口道:

“奴也不知何地取來!”

反倒是橋珂睜著大眼睛開口道:

“此茶乃是江東之物,莫非秦君不喜?”

看著二人反應(yīng),秦瑱不由一笑,通過一陣問話,便能看出橋瑛性子略悶一些,反倒是小橋更爲靈動,倒是和他媳婦與小姨子相似。

見得此狀,他便對橋珂笑道:

“非也,若論茶道,一者論源,不同產(chǎn)地味道不同。”

“吾觀此茶茶香四溢,色澤青綠,必是陽羨所產(chǎn),不知是否?”

橋珂一聽,便即驚道:

“秦君何以知之此茶是陽羨所產(chǎn)!”

秦瑱見她驚訝的小模樣,便笑道:

“此茶卻是我以前常飲之物!”

因是東漢之時,茶水飲用還未普及,多在淮河以南。

而秦瑱以往之前跟從蔡邕學(xué)習(xí)之時,就在吳會之地住過一段時間,產(chǎn)自什麼地方,他一看就能看出來。

如此解釋一番,他又指著茶餅道:

“要喝好茶,一當尋其源,二當論其具!”

“時人喝茶,常先製茶餅,後碾碎作茶粥。”

“然則此舉卻壞了茶之清香,徒留苦澀!”

“由此又輔以諸多佐料,以掩蓋其故,在我看來,卻是多此一舉!”

“茶本清香之物,只需輔以淨水泡製,即可飲之!”

說著他已經(jīng)伸出手來自己操作了起來。

從源頭再到製法便講便做,看得二橋美目之中都是一陣異彩。

她們其實並不知道橋蕤要將她們許配給秦瑱,只知道今天是要招待天下聞名秦子瑄,故而她們心中都有些忐忑。

不料一聊起來,才發(fā)現(xiàn)這位秦君如此健談。

不僅健談,還見多識廣,笑語之間,讓人不禁心生好感。

小橋自是年紀還小,只是看著秦瑱操作,一臉奇異。

大橋卻是聞著秦瑱身上的淡淡酒氣,不禁面色羞紅,低眉順眼,不敢直視秦瑱。

而秦瑱卻是久違的脫出俗務(wù),專心泡起茶來。

實則泡茶對秦瑱來說是一種享受,遠在江東求學(xué)之時,他就沒少給蔡琰姐妹泡茶。

也是這個時代飲料太少,倒是硬生生把他憋出了一個喝茶的愛好。

此時經(jīng)得他一番操作,不一會兒就泡出了一壺清茶來。

解開壺面,頓時茶香四溢,聞得二女對視一眼,皆是一異。

心道她們鑽研茶道日久,茶粥做了無數(shù),卻沒秦瑱現(xiàn)在泡的這壺茶來得幽香!

大橋見狀,一時不由小聲道:

“秦君此茶嗅之,卻比茶粥清香!”

可她話音剛落,秦瑱就把蓋子一蓋,又把茶水倒出,棄置一旁。

小橋看了,玉指一指那茶水問道:

“秦君,此物不就是茶水,不當喝麼?”

秦瑱笑著搖了搖頭道:

“這陽羨之茶,味道香濃,可製成茶餅之後,卻封其味。”

“尋得泡過兩次之後,方纔甘甜。”

由此他又依次過水兩遍,最後方纔將壺中茶水倒出:

“二位小姐試試,此茶味道如何!”

大小橋見狀,頓時一陣呆愣,她們本是前來奉茶的。

現(xiàn)在可好,客人親自給她們泡了兩碗茶!

這種情況,她們倒是從未經(jīng)歷過。

一時間大橋不知如何是好,反倒是小橋壯著膽子,端著小碗就細細飲了一口。

她只覺入口微燙,先是一陣苦澀,隨之便是一陣甘甜。

這種味道比之茶羹卻是更爲純粹,回味無窮,不由眼睛一亮道:

“阿姐,秦君此茶,確實甘甜!”

大橋聽著,也是紅著臉端起來嚐了一口,也覺頗爲驚豔。

就連橋蕤在一旁看著,也是滿心好奇道:

“軍師此茶,當真如此甘甜?”

他一說話,秦瑱纔想起身旁還有一個大漢,便笑道:

“勞煩小姐與將軍送去,也讓將軍嚐嚐如何!”

大橋聞言,微點臻首,又將茶水端到了橋蕤面前。

橋蕤出身士族,自然也不是粗人,細細嗅了一會兒,端杯飲盡,便即笑道:

“此茶美甚,軍師果真博學(xué)多才,不料對此茶道竟也精通如此!”

“不過我觀蔡公卻無此道,不知又是師從何處?”

秦瑱見他問起此事,自是一笑道:

“茶道一事,卻無師承,只是瑱閒暇之時,自己琢磨!”

而他一說罷,卻見一直恬淡的大橋開口道:

“沒有師承,尚能如此,可見秦君大雅!”

“奴聞秦君亦善詞賦,不知近來可有佳作?”

說著,她即側(cè)過身去,似不敢看秦瑱。

秦瑱聞之,卻是眼皮一跳,眼見大橋一副文藝女青年的模樣,心想自己這文抄公是不做不行啊?

正思慮間,卻聽府外一聲高呼道;

“秦君,叔父,大事不好,府外來人通報。”

“說有一梅將軍欲犯劉勳家小,被士兵失手斬殺於郡府之內(nèi)!”

這說話之人,正是橋蕤的子侄。

秦瑱一看,不由暗道消息來得及時,忙起身義正言辭道:

“竟有此事,且待吾去觀之!”

說完,他便邁步朝著府外行去。

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212.第212章 淮南底蘊,丈人罵婿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jié)決定成敗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281.第280章 生擒呂布,徐州初定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244.第244章 鏖戰(zhàn)孫策,奇襲春谷162.第162章 周瑜再謀,魯肅設(shè)伏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第381章 大江東去,羣雄喪盡第16章 秦瑱南下,程昱慌了第336章 張羨病危,荊南大疫148.第148章 玉璽風(fēng)波,劉協(xié)之喜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第377章 秘不發(fā)喪,三家角逐第331章 封丘大戰(zhàn),曹操奔逃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zhàn)孫策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46.第46章 膨脹的呂布,混淆視聽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38.第38章 欲圖呂布,先除陳宮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yún)之威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43.第43章 秦瑱勸學(xué),先生真乃神人!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gòu),監(jiān)察之要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zhàn)將起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第361章 全面改革,一府八司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zhuǎn)折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第329章 謀劃荊南,神機妙算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305.第302章 道德綁架,吳郡編戶303.今晚估計是沒了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第367章 進軍南陽,師徒相會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guān)雲(yún)長威震華夏100.第100章 袁渙歸降,尊駕便是秦瑱?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262.第261章 離山設(shè)伏,計擒二將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239.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謀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267.第266章 魯肅助力,呂布紅溫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61.第161章 大開殺戒,孫策蒙了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41.第41章 裡應(yīng)外合,還有埋伏?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zhàn),曹荀之爭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gòu),監(jiān)察之要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第342章 夜襲益陽,劉磐慌了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第342章 夜襲益陽,劉磐慌了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第371章 長安動亂,曹操回軍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163.第163章 兩路皆破,劉勳敗走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gòu),監(jiān)察之要88.第88章 淮南旱情,驚呆的老曹第368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63.第63章 袁術(shù)之怒,老曹的驚訝143.第143章 招太史慈,遣使蔣幹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74.第74章 袁術(shù)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
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212.第212章 淮南底蘊,丈人罵婿113.第113章 呂布終去,趙子龍至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jié)決定成敗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281.第280章 生擒呂布,徐州初定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244.第244章 鏖戰(zhàn)孫策,奇襲春谷162.第162章 周瑜再謀,魯肅設(shè)伏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第381章 大江東去,羣雄喪盡第16章 秦瑱南下,程昱慌了第336章 張羨病危,荊南大疫148.第148章 玉璽風(fēng)波,劉協(xié)之喜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第377章 秘不發(fā)喪,三家角逐第331章 封丘大戰(zhàn),曹操奔逃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166.第166章 破格提拔,借刀殺人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zhàn)孫策150.第150章 朝堂之爭,主臣生隙46.第46章 膨脹的呂布,混淆視聽第10章 軍師之言,無一不中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38.第38章 欲圖呂布,先除陳宮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yún)之威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43.第43章 秦瑱勸學(xué),先生真乃神人!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gòu),監(jiān)察之要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zhàn)將起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第361章 全面改革,一府八司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zhuǎn)折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第329章 謀劃荊南,神機妙算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305.第302章 道德綁架,吳郡編戶303.今晚估計是沒了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第367章 進軍南陽,師徒相會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guān)雲(yún)長威震華夏100.第100章 袁渙歸降,尊駕便是秦瑱?130.第130章 返回壽春,家有賢妻262.第261章 離山設(shè)伏,計擒二將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239.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謀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267.第266章 魯肅助力,呂布紅溫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61.第161章 大開殺戒,孫策蒙了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41.第41章 裡應(yīng)外合,還有埋伏?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zhàn),曹荀之爭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gòu),監(jiān)察之要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第342章 夜襲益陽,劉磐慌了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第342章 夜襲益陽,劉磐慌了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176.第176章 壽春諸事,老劉的煩惱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27章 當爲軍師,火中取栗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第371章 長安動亂,曹操回軍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163.第163章 兩路皆破,劉勳敗走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gòu),監(jiān)察之要88.第88章 淮南旱情,驚呆的老曹第368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63.第63章 袁術(shù)之怒,老曹的驚訝143.第143章 招太史慈,遣使蔣幹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74.第74章 袁術(shù)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哈密市| 平山县| 沧州市| 边坝县| 五寨县| 保靖县| 大宁县| 淮安市| 信阳市| 永定县| 钟祥市| 沭阳县| 吴堡县| 黄大仙区| 安达市| 亳州市| 舒城县| 岫岩| 安康市| 延长县| 麟游县| 安塞县| 巴东县| 马鞍山市| 东海县| 左权县| 手机| 儋州市| 凉城县| 江川县| 四川省| 东至县| 特克斯县| 灵山县| 金川县| 河南省| 略阳县| 虎林市| 贵州省|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