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

江夏,西陵城內(nèi),卻說文聘其人受劉表命前來抵禦劉備。

一入城內(nèi),他便直接接手了城防,讓西陵變得固若金湯。

此人說來也不簡單,其本是宛城人,受命坐鎮(zhèn)荊北多年。

在此之前,張繡只是劉表放在北方一道屏障,真正的防線握在文聘手中。

他雖然在進攻方面沒有多少建樹,但防守卻是一把好手。

自入城之後,幾次抵禦劉備進攻,都讓劉備無功而返。

江夏太守黃射見此,自也樂得放權,索性讓文聘統(tǒng)領麾下兵馬。

然則這種情況並未維持多久,隨著龐統(tǒng)一入劉備軍中,劉備便換了一種進攻方式。

與之前集結兵力猛攻西陵的策略相反,劉備開始分兵行事。

以水軍朝著西邊突破,又分一支兵馬朝著西邊急行而去。

消息一傳回城內(nèi),文聘便令蘇飛前往夏口防禦甘寧,又讓探子探查劉備軍兵馬去向。

如此探查之後,方知張飛正向著他們西邊的安陸縣前進。

自從黃祖被黃射頂替之後,其人告老還鄉(xiāng),歸於安陸縣內(nèi)。

此時一聽張飛要攻安陸,黃射便是大驚失色,忙對文聘道:

“眼下我父與家小皆在安陸城內(nèi),敵軍如此,必欲往我父而去?!?

“還望將軍速速出兵救之,勿使我父置於如此險地!”

只見文聘其人身材高大,頗爲魁梧,容貌嚴肅,聞之便道:

“此必敵軍誘敵之計也,我軍兵馬不多,若是輕易前去,必被其敗。”

“與其遣軍救之,不妨以快馬通報黃公帶家小速去?!?

“如此安陸雖然陷落,我軍在此,敵軍卻不敢深入其後!”

他這人用兵歷來極爲穩(wěn)重,甚少施展什麼奇策詭計。

在他看來,現(xiàn)在應該以荊州大局爲重,而不能以一家之人爲主。

黃氏自然是荊州大族,可在這種外敵入侵之時,就該爲荊州奉獻。

現(xiàn)在只要他死死釘在此處,劉備根本就別想深入荊州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你黃家先遷居一陣,以後再搬回來就是。

反正你黃家家大業(yè)大,搬到別處也正好可以開枝散葉。

不過他顯然高估了劉表在黃射心中的地位,與其黃氏家族相比,劉表算個der啊。

此時聽著文聘如此說辭,黃射便有些惱怒的看著他道:

“我黃氏於安陸立足百年,先祖墳墓皆於此處。”

“如今張飛即日便可抵達安陸,將軍要我黃氏如何遷之?”

“即便我黃氏能遷,張飛見之難道不會追擊?”

“若到彼時,沒有城池護佑,又叫我黃氏如何抵禦?”

“若是將軍不願,請分兵與我,我自去救援安陸!”

文聘聽得此言,自是皺眉不語,沉吟片刻才道:

“府君既要分兵,請容某上書使君請示,待使君同意之後,我便分兵?!?

“若是劉牧不應,在下雖有此心,亦無此能也!”

黃射見他拿出劉表來擋劍,頓時便是氣極而笑道:

“張飛若去安陸,至多兩日路程,眼下已去半日,最多後日便會抵達?!?

“此地傳信襄陽,來回少說十餘日,將軍不救便不救,何以這般戲耍於我?”

“也罷,將軍既不分兵,某自往安陸救之便是!”

一番言罷,他便氣沖沖的朝外行去,路上正遇一個文士。

文士見之,連忙問話,黃射卻看也不看,他怒目而去。

文士一看此狀,心知不對,連忙入得府內(nèi)詢問道:

“吾方見黃府君含怒而去,不知緣故,將軍可知否?”

這文士名叫伊籍,本爲兗州士人,年少投奔劉表麾下。

從那以後,其人便爲劉表麾下郡吏,此次文聘出兵,亦隨軍前來。

眼見伊籍問話,文聘自也是神色不渝,悶著聲音道:

“乃因劉備欲取安陸,黃射擔憂黃祖安危,向我請兵助力?!?

“吾慮此必劉備之計,並不允諾,黃射便即惱怒如此?!?

“他自願去,便讓他去,一兵一卒吾也不分兵與之!”

伊籍不聽還好,一聽這話便是大驚,忙對文聘道:

“將軍須知黃氏父子居於江夏十數(shù)載,根基極深。”

“如今雖以兵權與將軍,但若真要收回,不過一語之功?!?

“將軍若不願與兵權,自當將其拘束,而今放之離去,必遭大禍!”

文聘本以爲自己不分兵已經(jīng)夠狠了,沒想到伊籍更狠。

“黃射乃江夏太守,無故吾安敢將其拘束,此何禮也?”

而伊籍見之,卻是一臉淡定,面上不動聲色道:

“今乃兩軍之爭,不可拘於俗禮,將軍即知是計,又已實言相告,黃射不尊軍令,自可罰之!”

“如若不然,讓黃射帶兵去了又敗劉備之手,豈不損我軍之力也?”

“可黃射今乃救父,於情於理吾亦不當阻止!”

文聘聞此言,一時眉關緊鎖,面露猶豫之色道:

“若是而今我阻黃射救援其父,來日黃祖出事,此人安能不怨?”

“將軍此言大謬,劉備歷來行仁義之道,黃祖豈會有事?”

伊籍搖了搖頭,看著眼前猶豫的文聘,便拱手道:

“故劉備此舉所爲不在其父,而在黃射其人,若是黃射不出,敵軍亦當無計可施!”

文聘聽得此言,便即思考起了禁足黃射的利弊關係。

誠如伊籍所言,這一次劉備謀劃的顯然就是黃射!

如果真讓黃射去了,他們必然要損兵折將,毫無利處。

相反,若是能留下黃射,劉備便即便真抓到了黃祖又能作甚?

挾持父親來威脅兒子投降,劉備能做出這等不義之舉麼?

如此想著,他便做出了決定,當即邁步而出道:

“來人,黃射不聽軍令,與我拿來,切莫放其出城!”

此令一下,其麾下武士便即行出府外,跟隨黃射腳步而去。

另一邊,黃射在府內(nèi)文聘發(fā)了一頓脾氣之後,就要來到軍營之內(nèi)調(diào)兵。

沒想到纔出府外沒幾步,府內(nèi)便行出一衆(zhòng)武士要將他擒獲。

黃射見之大驚,連忙怒喝衆(zhòng)人,衆(zhòng)人皆畏,不敢上前。

不料這時文聘卻與伊籍行出府來,連聲大喝道:

“眼下城內(nèi)唯吾主事,黃射違抗軍令,與我擒之,不得有誤!”

衆(zhòng)武士聞言皆不敢抗命,忙上前便將黃射抓住。

黃射見他竟敢率兵擒拿自己,一時瞪眼指著文聘大喝道:

“匹夫,今我父危在旦夕,汝安敢阻我救父?”

他本是二世祖,從未想過自己在江夏地界會被這般對待,自是惱羞成怒,破口大罵。

可文聘身爲大將,既然做出了決定,自不會改之。

任由黃射如何大罵,他都是隻是喝令兵馬將其壓入府內(nèi)。

城內(nèi)黃祖舊部呂介、鄧龍等人聞訊,紛紛前來質(zhì)問。

文聘見衆(zhòng)人如此,自是驚訝黃氏在江夏的影響力,又沉聲道:

“敵軍攻打安陸,乃是引誘我軍出兵之策,黃射不聽,故而有罪!”

“彼等若再言之此事,與射同罪,吾必不饒之!”

衆(zhòng)將面對文聘的強壓,一時心中不忿,但又不敢違逆,只得領命。

而城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沒過多久便被劉備軍細作傳出。

劉備聽說文聘竟然將黃射直接擒獲,不由驚道:

“文仲業(yè)安得如此決斷,竟敢設法將黃射擒之?”

這般說著,他又看向了龐統(tǒng)和劉曄等人皺眉道:

“不想這文仲業(yè)亦是良將,我軍謀劃不成,該當如是?”

眼下龐統(tǒng)計策就是謀劃黃射出兵,分化而圖之。

但隨著文聘禁足黃射,城內(nèi)四萬大軍便會擰成一股繩,難以分化。

這顯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對文聘更是另眼相待。

不過龐統(tǒng)一聽此言,卻是微微一笑,直接拱手道:

“明公勿憂,文聘如此非善計,實爲下下策!”

“因是黃射其人雖無才幹,其父黃祖卻經(jīng)營江夏十數(shù)載?!?

“黃祖於此根深蒂固,其麾下親信舊將無數(shù)!”

“文聘這般,看似避了我軍之計,實則卻壞了荊州之勢?!?

“黃祖昔日卸任已然不滿,如今聽得其子遭文聘所囚,彼人安能不怒?”

“只需派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往之,說服黃祖來投?!?

“只要黃祖肯助我軍,便可裡應外合,擊破文聘!”

劉備聽他一番分析,自是轉(zhuǎn)驚爲喜,不由喜道:

“那依士元之見,備當遣何人爲使,方可說服黃祖?”

龐統(tǒng)一聽,自然不願錯過這個機會,直接表態(tài)道:

“區(qū)區(qū)不才,願往安陸走上一遭,說服黃祖來投!”

劉備見他請命,欣然應允,即付快馬一匹,讓其前往安陸說服黃祖。

龐統(tǒng)受命之後,就騎著快馬來到了張飛的軍中。

對著張飛言說諸事,又隨著張飛一路前進,至於安陸城外。

抵達此處之後,張飛本欲攻城,但龐統(tǒng)聞之卻道:

“安陸之地乃黃氏老巢,只需說服黃祖,此城必陷!”

“將軍且在城外待之,在下自去說黃祖開門獻降!”

張飛見他年紀雖輕,身上卻有種說不出的銳氣,心中也是頗有好感,索性讓其前去。

龐統(tǒng)得令之後,便孤身來到安陸城下,請求入城會見黃祖。

安陸縣令雖不是黃祖族人,縣尉卻是黃祖子侄一輩。

龐統(tǒng)在荊州也是名人,縣尉見之,便以吊籃將其請入了城內(nèi)。

待至城內(nèi)之後,他又領著龐統(tǒng)來到了黃祖居所之中。

黃祖一見龐統(tǒng),卻也毫不見外,腆著大肚子便道:

“士元也算是我荊州俊才,今得不仕劉表,卻仕劉備,不懼劉表遷怒德公?”

也是因爲黃承彥這層關係,龐家和黃家關係也不錯。

按理來算,龐統(tǒng)自也和黃射是一輩,在黃祖面前要稱後輩。

而其人之所以敢投靠劉備,自然不怕劉表遷怒龐氏。

畢竟龐家在荊州也算名門望族,劉表是不敢動龐氏的。

或者說,劉表如果動了龐德公,那死得只會被現(xiàn)在更快。

這些道理龐統(tǒng)和黃祖都知道,但不妨礙黃祖用來調(diào)侃龐統(tǒng)。

龐統(tǒng)見之,便先恭敬的行了一禮,隨之笑道:

“在下所以仕劉徵東,乃因劉徵東知人善任,見事則明!”

“與劉徵東相比,劉表老邁昏聵,認人不明,豈可投之?”

“士元此言何以見之?吾觀劉備未必有此能也!”

黃祖精神頭顯然不錯,饒有興致的等待龐統(tǒng)吹噓劉備。

不過龐統(tǒng)卻沒有任何吹噓之語,只是對其人笑道:

“劉徵東之能,在下不好贅言,然則劉表無任人之能卻然也!”

“黃公想必還不知知曉,公禮兄因知安陸遭襲,意欲帶兵來援?!?

“然則卻被文聘不尊兵法爲由,令人抓住,將之囚禁西陵!”

“在下思黃氏爲其守邊多年,卻被這般對待,屬實不該也!”

他如此話音剛落,黃祖頓時便是眼睛一瞪,不敢置信道:

“汝方纔言甚?吾兒救父何罪!文聘匹夫安敢如此妄爲?”

如此一語說出,他已是臉上拍案而起,臉上滿是憤怒之色。

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第29章 初次軍議,語出驚人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第14章 狠辣程昱,沿路通緝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154.第154章 趙雲(yún)擒將,先服其心第368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雲(yún)長威震華夏第19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第28章 爲猿爲貍,化名上任236.第236章 形勢逆轉(zhuǎn),大敗周瑜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154.第154章 趙雲(yún)擒將,先服其心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第321章 山越內(nèi)亂,悍勇興霸第320章 海上戰(zhàn)爭,掃平南越197.第197章 糜竺的謝意,紅顏易老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174.第174章 棋逢對手,戰(zhàn)略決斷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12.第112章 是戰(zhàn)是和,溫侯自擇第314章 兵發(fā)夷洲,江東來信223.第223章 輕敵冒進,敵軍有詐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第29章 初次軍議,語出驚人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114.第114章 關羽請戰(zhàn),秦瑱激將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雲(yún)長威震華夏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253.第252章 絕望的周瑜,北上九江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風幾度297.第295章 留其全屍,最後通牒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jié)決定成敗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第28章 爲猿爲貍,化名上任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66.第66章 郭嘉獻策,五家伐袁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284.卡文了,請緩一天41.第41章 裡應外合,還有埋伏?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第374章 決死突圍,往日重現(xiàn)230.第230章 步步緊逼,周瑜vs諸葛亮153.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136.第136章 廬江攻略,能人劉馥268.第267章 衆(zhòng)志成城,堅城鐵壁104.第104章 衆(zhòng)人計長,萬無一失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第311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zhàn)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209.第209章 國之重器,杯酒成賦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246.第245章 料敵制勝,春谷陷落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307.第304章 攤丁入畝,千里良駒第332章 逆轉(zhuǎn)之勢,袁紹之喜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yún)之威第313章 高爐鍊鋼,改制軍械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
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第29章 初次軍議,語出驚人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第14章 狠辣程昱,沿路通緝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154.第154章 趙雲(yún)擒將,先服其心第368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雲(yún)長威震華夏第19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第28章 爲猿爲貍,化名上任236.第236章 形勢逆轉(zhuǎn),大敗周瑜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154.第154章 趙雲(yún)擒將,先服其心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第316章 沮授之嘆,神秘情報第321章 山越內(nèi)亂,悍勇興霸第320章 海上戰(zhàn)爭,掃平南越197.第197章 糜竺的謝意,紅顏易老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174.第174章 棋逢對手,戰(zhàn)略決斷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12.第112章 是戰(zhàn)是和,溫侯自擇第314章 兵發(fā)夷洲,江東來信223.第223章 輕敵冒進,敵軍有詐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第29章 初次軍議,語出驚人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114.第114章 關羽請戰(zhàn),秦瑱激將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雲(yún)長威震華夏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253.第252章 絕望的周瑜,北上九江85.第85章 脣槍舌劍,呂布心動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167.第167章 橋蕤之請,兄弟鬩牆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198.第198章 人生之喜,春風幾度297.第295章 留其全屍,最後通牒138.第138章 改革之始,遇事不決問軍師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jié)決定成敗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83.第83章 陳登動手,秦瑱控局第28章 爲猿爲貍,化名上任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第358章 荊州大定,天下震動66.第66章 郭嘉獻策,五家伐袁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284.卡文了,請緩一天41.第41章 裡應外合,還有埋伏?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第374章 決死突圍,往日重現(xiàn)230.第230章 步步緊逼,周瑜vs諸葛亮153.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136.第136章 廬江攻略,能人劉馥268.第267章 衆(zhòng)志成城,堅城鐵壁104.第104章 衆(zhòng)人計長,萬無一失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第311章 自導自演,曹袁開戰(zhàn)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209.第209章 國之重器,杯酒成賦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第9章 仁至義盡,老曹醒悟246.第245章 料敵制勝,春谷陷落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307.第304章 攤丁入畝,千里良駒第332章 逆轉(zhuǎn)之勢,袁紹之喜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yún)之威第313章 高爐鍊鋼,改制軍械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和顺县| 班玛县| 临颍县| 巨鹿县| 新津县| 张北县| 肇东市| 景德镇市| 会宁县| 逊克县| 峡江县| 黄龙县| 于田县| 左权县| 罗源县| 临沭县| 兖州市| 武冈市| 四会市| 屏南县| 车险| 萍乡市| 昆山市| 繁峙县| 吴忠市| 嵩明县| 罗源县| 罗平县| 汝阳县| 汉沽区| 南川市| 上虞市| 涿州市| 呼图壁县| 麻栗坡县| 金华市| 阿拉善左旗| 内乡县| 元阳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