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

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

見秦瑱說起蔣幹名字,劉備細細想了想,確實有點印象。

這個蔣幹是壽春本地士子,年紀不大,模樣生的卻好。

因是他們入得淮南,大小士族依附,蔣幹也就順勢進入了他們軍中。

但此人善於誇誇其談,未見什麼才幹,故被秦瑱收在軍中做個文書。

此時見得秦瑱推薦這個年輕人,劉備自是一異道:

“這蔣子翼當真能擔此任?”

實在是太史慈過於重要,他也不得不更加重視。

面對劉備問話,秦瑱便點頭道:

“此子儀容不凡,辯才無雙,此去必能成事!”

說起蔣幹這個人,也是被演義黑出翔的人才。

其人儀表不凡,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爲對。

在《江表傳》中記載,蔣幹確實奉曹操之命南下說服過周瑜,不過人家見了周瑜之後,就回到了曹操麾下,明確表示周瑜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結果在演義中,卻被描繪成了盜書丑角,貽笑大方。

實際上這小夥子他見過,長得帥,嘴皮子也利索。

關鍵是情商極高,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是個極佳的外交人才!

以往他們軍中出使之任,大都是孫乾等人兼任。

現在他們管理體系越來越正規,就應該培養幾個外交方面的人才。

劉琰本來算一個,可惜這人心眼小,生活奢靡,不可大用。

相對來說,培養一個更爲謙遜的蔣幹,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而他這麼極力推薦,劉備自然不再多問,索性將蔣幹招來,言明諸事,又問蔣幹能不能成。

只見蔣幹其人身高七尺有餘,容貌清秀,脣若塗脂,兼之擦了些粉,顯得頗爲俊美。

這亦是漢末逐漸形成的風尚,部分年輕人好擦點粉,以顯得自己風流。

一聽劉備要讓他南下說服太史慈,便即笑道:

“明公若讓在下出使,須有印信,我軍自無此物。”

“恍若私造朝廷印信,乃是大罪,斷不可行!”

劉備見之如此,不由皺眉道:

“依汝之言,是不願南下?”

蔣幹見之,卻是搖頭一笑道:

“非也,依在下之見,我軍無須私造印信,亦可說動太史子義!”

“只需明公親筆書信一封,我便可啓程南下,必爲明公說得太史子義歸心。”

他這話一出,劉備自是一驚,不由看向了秦瑱,眼神像是在說這小年輕口氣真大,到底靠不靠譜啊!

秦瑱見狀,便看向了蔣幹沉聲道:

“須知此事重大,成了大功一件,不成亦有罪受,不得玩笑!”

終究是他的下屬,壓力得給到位。

蔣幹見之,自然知道秦瑱之意,當即拱手道:

“若不能成,願受軍法處置!”

秦瑱聞言,自是點了點頭,又看向了劉備點了點頭。

老劉見狀,這才同意道:

“也罷,便依你之言,不過這太史子義乃吾故舊,不可怠慢,便不能成,亦不可惡語相向。”

當即又寫了書信一封交予蔣幹,便令人護送蔣幹南下。

這邊隨著蔣幹離去,秦瑱自然又回到了自己的種田大業之中。

前文說了,他目前主要想做三件事,謀廬江、搞錢、搞教育。

其中謀廬江是短期目標,搞錢與搞教育是長期目標。

針對改革一事,其實他也思考過,在漢末的體制框架下他能推動時代進步到一個什麼程度。

從他對歷史的瞭解來說,種花家的歷史大體可以分爲四個階段。

其中有三個大規模的亂世隔斷,分爲秦漢以及春秋以前的矇昧時期,隋唐時候的短暫覺醒,宋元明清的高度封建,以及最後的再度復興。

這四個歷史階段,各有各的特點和痛處。

但歸根究底,可以簡單看成民族文化不斷演變歷程。

先是春秋之時百家爭鳴,各種文化思想相繼出現,使得春秋戰國雖然混亂,整體實力卻在不斷增強。

但最終由儒家成功佔據主導,導致社會階級逐步固化,而後分崩離析,造成了五胡亂華的慘劇。

其後經過幾百年的混亂,思想再度開放,使得隋唐由此興起,成爲了一個超級大帝國。

可因爲沒有足夠強勢的精神內核支撐,最終導致唐王朝再度崩壞,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而隨著宋朝的興起,儒家文化再度佔據主導,由此導致封建王朝發展到了巔峰,這才逐步落後於時代。

可以說王朝的興盛與衰敗,與儒家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

不過這並不是說儒家文化不好,實際上儒家文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在起著積極作用。

用儒家治國,對國家穩定,社會秩序的構造,都有著積極作用。

不然的話,恐怕還未步入現代,東方就已經陷入了西邊那種禮樂崩壞的狀態之中。

儒家文化真正的問題在於不夠包容,有排他性。

尤其是董仲舒這貨弄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是萬惡之源。

本來在孔孟時代,儒家文化是一種極爲包容的文化,由此方纔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等金句。

可隨著獨尊儒術的開始,儒學就開始變味了。

逐漸開始尊己排他,排斥一切會對儒學造成危害的學術,導致新思想不僅融不進漢文化圈,還被各種打壓。

沒有思想上的兼容,儒學自然而然也就陷入了停滯之中。

一代代天資聰穎的奇才,不得不將自己的精力投入那浩如煙海的儒家經義,使得儒學越來越僵化。

直到明清時期,儒家發展至鼎盛,也成了一個殭屍學派。

看似有著大量儒學家不斷推陳出新,實際上是在原地踏步。

所以,可以簡單得出一個結論,思想活躍,民族興盛,思想僵化,民族就會衰敗。

對於這種局面,秦瑱思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引入實事求是的思想。

因爲現在儒學已經壯大到了一個不可撼動的地步。

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開始主張僵化思想,皓首窮經。

他要是敢主張一個百家爭鳴抑制儒術的觀點。

恐怕不需要外敵,出門就會死在衛道士的暗殺之下。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開啓民知,使得思想百花齊放,就需要爲儒家引入一種新思想。

唯有不斷通過新思想培養一批既得利益的掌權者,方纔可以不斷推行思想的解放。

而這樣一個思維,落到實地,就是開辦一批有實際效用的新學。

故而秦瑱針對教育的第一個改革舉措,就是召集這些流民子弟,開辦了一種新式學校,主要教導三個學科,語文、農業、算術。

這三個學科,自然是他經過深思熟慮方纔決定。

因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之事,現在這個階段,開辦什麼物理化學那都沒啥用處。

說白了,物理化學是兩門經驗科學,在相應的產業和知識體系沒有形成之前,這兩個學科就是空中樓閣。

不是說學生今天學了物理化學,明天就能搞出化肥、火藥來。

學術創造,要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總結推進。

他能做的,只是開一個頭。

總不能自己口口聲聲倡導實事求是,又去教授一些空泛無用的知識。

不過雖然只是三個基礎教育,但要夾帶私貨自然也不是不行。

於是在學校開辦之後,秦瑱便負責編制起了教材。

針對語文一科,除了基礎識字篇章,他又選取了各種名家篇章,著重於選取思想對立的部分。

比如孟子和荀子的論戰,人性到底本惡還是本善。

又比如法家和儒家對比,討論制人用法,還是用情理。

他也不求這些大字不識幾個的農家子能弄懂這些,但最起碼得先有。

有了這些東西之後,他才能慢慢改變思想體系。

又如算術一科,他直接引用了阿拉伯數字。

因爲這個時候的算術極爲不方便,大寫數字天生就沒有數算的基礎。

只有有了阿拉伯數字之後,才能引入符號數算,簡化算術過程增加效率。

至於農業一科,則是包羅萬象,上至時節氣候變化,下至間作種植,製作土肥,嫁接雜交,培育良種,主打就是一個科學種植。

這種教育得到的人才,或許寫文章不咋地。

可用來管理下基層,卻遠比現在世家子弟有用。

等到基層學校建後,後續他便能引入一些高級學科,用以培養一些創造性人才。

如此,在編制好教材之後,秦瑱又挑選了一些識字的小吏負責擔任教習。

甚至有時候,他還會親自進入學堂之中授課。

如此舉止,自然引起了劉備的疑惑。

因爲在老劉看來,秦瑱謀劃廬江和興建工坊,都算是有利於軍之事。

可興辦學校,開展教化,確實有點不務正業了。

畢竟,劉馥本身也是一個重視教育的人,有劉馥主導,興辦教育壓根不需要秦瑱出手。

更何況,秦瑱教育的對象不是士族子弟,而是農家子弟。

這樣一則耗費精力,二則難有成效。

對此,秦瑱自然又和劉備扯了一些教育興國之論,還搬出孔夫子的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別看老劉戎馬半生,實際上也是個高材生,師從大儒盧植學過幾年。

一聽這話,心想自己當初學這句話的時候不是這麼斷句的,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麼?

別看就是多兩個逗號的問題,實則兩者意思完全不同。

一個是要開啓民智,一個卻是愚民思想。

因而劉備便以老子《道德經》中一句“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爲依據,詢問秦瑱是不是記錯了。

秦瑱見狀,自是一番笑語道:

“聖賢之言,出於其口,記於弟子,難保失真。”

“須知孔子座下七十二賢,弟子三千,推崇有教無類,自欲化萬民,豈有不願與民智之理!”

“當今亂世,正應廣求人才以爲己用,吾只聞求才之君,未聞嫌才之君也!”

“今不啓民智,又哪兒來諸多人才?”

若論打仗,劉備或許能和秦瑱辨上一辨,可論起這種耍嘴皮子,劉備是拍馬及不上的。

聽著秦瑱這話有道理,便笑語道:

“固知君才了得,吾言不過,但自行之便是!”

他心想人才確實越多越好,秦瑱願意培養那就培養唄。

不過在看了一眼教材之後,他又覺得阿拉伯數字有些意思,索性又叫來劉馥準備推廣開來。

之後,劉備便不再插手學校之事。

秦瑱自是得了全權委任,又開始夾帶私貨,傳授這些農家子一些思想。

讓其明白是誰給他們飯吃,又是什麼造成了現在亂局。

順勢還組建了少年自治組織,喚曰少先隊,就是專門負責互相監督,督促各自學習。

這也導致秦瑱在這些流民眼中變得越發親切,任誰路上見了,都得稱上一些秦先生,十分尊重。

而在這同時,受命去說服太史慈的蔣幹,也來到了丹陽涇縣南部。

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90.第90章 袁術傻眼,孫策抵達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第337章 醫者仁心,治疫之法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115.第115章 薦才劉曄,屋漏偏逢連夜雨277.第276章 徐庶借箭,衆叛親離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第25章 張飛犯禁,劉備自刑290.第288章 非臣之道,董承密謀54.第54章 兩線操作,看我破敵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窮途末路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238.第238章 老曹幫大忙,孫策天塌了69.第69章 與老曹搶時間,秦瑱設謀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163.第163章 兩路皆破,劉勳敗走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226.第226章 黃氏隱疾,以子代父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190.第190章 兩手準備,曹操到來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43.第43章 秦瑱勸學,先生真乃神人!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281.第280章 生擒呂布,徐州初定161.第161章 大開殺戒,孫策蒙了272.第271章 下邳陷落,陳登撤離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230.第230章 步步緊逼,周瑜vs諸葛亮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48.第148章 玉璽風波,劉協之喜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186.第186章 內憂外患,曹操出兵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62.第62章 攻守易勢,陳宮的恐懼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154.第154章 趙雲擒將,先服其心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第384章 河北平定,天下一統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284.卡文了,請緩一天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303.今晚估計是沒了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第353章 樂羊之故,蔡瑁反水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77.第77章 詐取上蔡,北線告破195.第195章 收穫滿滿,君即無子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115.第115章 薦才劉曄,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第30章 軍中立威,著手佈局第362章 北伐之機,張鬆入荊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19.第119章 歷史的慣性,子龍人狠話不多228.第228章 諸葛用計,劉表之怒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302.第300章 鎮撫江東,變廢爲寶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第20章 閒居小沛,劉備上門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第357章 人心離散,劉表獻降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第372章 漢中鏖戰,天亡我也230.第230章 步步緊逼,周瑜vs諸葛亮
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90.第90章 袁術傻眼,孫策抵達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第337章 醫者仁心,治疫之法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115.第115章 薦才劉曄,屋漏偏逢連夜雨277.第276章 徐庶借箭,衆叛親離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142.第142章 淮南紙貴,利益鏈條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第25章 張飛犯禁,劉備自刑290.第288章 非臣之道,董承密謀54.第54章 兩線操作,看我破敵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窮途末路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238.第238章 老曹幫大忙,孫策天塌了69.第69章 與老曹搶時間,秦瑱設謀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163.第163章 兩路皆破,劉勳敗走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226.第226章 黃氏隱疾,以子代父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190.第190章 兩手準備,曹操到來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189.第189章 棄守小沛,袁術之死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43.第43章 秦瑱勸學,先生真乃神人!89.第89章 郭嘉的愁緒,曹操決意281.第280章 生擒呂布,徐州初定161.第161章 大開殺戒,孫策蒙了272.第271章 下邳陷落,陳登撤離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230.第230章 步步緊逼,周瑜vs諸葛亮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48.第148章 玉璽風波,劉協之喜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186.第186章 內憂外患,曹操出兵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62.第62章 攻守易勢,陳宮的恐懼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154.第154章 趙雲擒將,先服其心第327章 海上絲路,世界地圖134.第134章 初見魯肅,苦逼孫策第384章 河北平定,天下一統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284.卡文了,請緩一天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208.第208章 辯駁羣儒,奇物淮書303.今晚估計是沒了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第353章 樂羊之故,蔡瑁反水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77.第77章 詐取上蔡,北線告破195.第195章 收穫滿滿,君即無子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115.第115章 薦才劉曄,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第30章 軍中立威,著手佈局第362章 北伐之機,張鬆入荊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119.第119章 歷史的慣性,子龍人狠話不多228.第228章 諸葛用計,劉表之怒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302.第300章 鎮撫江東,變廢爲寶151.第151章 淮南大治,劉寵危局第20章 閒居小沛,劉備上門157.第157章 再敗陳策,草臺班子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第357章 人心離散,劉表獻降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95.第95章 慌不擇路,逆轉之機?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第372章 漢中鏖戰,天亡我也230.第230章 步步緊逼,周瑜vs諸葛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城县| 垦利县| 屏东市| 陇南市| 赤壁市| 庆阳市| 开封县| 同仁县| 兴化市| 介休市| 信丰县| 定州市| 孝义市| 来凤县| 河津市| 钦州市| 仁布县| 页游| 阜宁县| 海丰县| 潜江市| 义马市| 浦北县| 黔西县| 三门县| 鄱阳县| 嘉荫县| 静乐县| 张北县| 吐鲁番市| 屯留县| 陈巴尔虎旗| 淳安县| 广平县| 璧山县| 江山市| 商南县| 邹城市| 木里| 青河县|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