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大膽!
大家聽到王匡的想法,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個。
橋瑁還是覺得安排人前往打探,其實是一個很冒失的舉動。
但是看到馬騰還在思索的模樣,他們想了一下後果,不得不紛紛附和起來。
畢竟和打進城中比起來,只是打探消息,已經足夠穩妥了。
馬騰聽了王匡耳朵話,也開始思索起來。
對於馬騰來說,像橋瑁這樣的人,說的話雖然多,但是都是他不愛聽的廢話。
聽他說這些廢話,簡直就像是在浪費生命。
哪怕他說的有道理,也沒什麼興趣了。
但是王匡說話卻不一樣了。
雖然橋瑁等人,根本瞧不起王匡。
可是王匡的名氣還是有些遠揚的。
王匡從軍已早,一般他那時從軍的人,不是有背景就是已經積攢了不少的財富了。
但是王匡卻不一樣,早年他仗義疏財。深得百姓的愛戴,要不是如此,他也不會當上河內郡的太守。
“我覺得甚好,只是這打探消息,要誰前往較爲合適呢?”
馬騰雖然附和了,但是心裡還是有些疑惑的。
畢竟這次前來,他自認根本不需要什麼謀士。
手下現在帶的人,勇猛有餘,機智卻不太足。
這樣進城,打架是可以,刺探消息,怕不是要被抓住了。
橋瑁一聽這話,還有什麼不懂的呢?
雖然他手下也有許多又機靈又會察言觀色的人,但是憑什麼呢?
大家各懷鬼胎,我出人查探,若是能查到消息也就罷了。
若是查不到,不就是白白去送死嗎!
一時之間,氣氛又凝固了下來。
這幫諸侯,一個個都是離心離德,也不知道就這樣還要湊在一堆幹什麼。
他們的氛圍焦灼,城內的氣氛卻分外的和諧。
霍去病在府邸之中,心情那叫一個愉悅。
自己之前一直苦於手下沒有良將,現在袁術一下就給自己送來了兩員大將,這又怎麼能讓人不心潮澎湃呢?
袁術手下的士兵隨著他東征西戰,也都是精英。
袁術剩下的兵士,除去心懷異胎的,還有實在太過差勁的,竟然還挑出來了十萬人。
霍去病本來以爲袁術帶領的這三十萬人,除了死的傷的,剩下的願意投奔自己的,最多不過八萬。
當下羣雄割據,十來萬人已經不算多了。
對於當年的霍去病來說,別說十萬人,就算是區區五萬人,就足以大破匈奴了。
這袁術手下的十萬人和之前的兵士加起來,屈指一算。
現在的霍去病,手下又是飛熊軍,又是青州的黃巾軍,現在還有袁術手下的兵。
竟也是已經有了三十萬的兵士。
其實霍去病從來沒有爲手下的兵力過少而感到焦慮過,三十萬又算是什麼?
自己當日大破匈奴也不過千人而已。
不過那些都是跟著當年的自己已久的兄弟,他們魂歸異鄉,始終是霍去病心中的痛點。
所以只要有招兵買馬的機會,他是定然不會錯過的。
“將軍,已經遵照您所說的帶領他們訓練了。”
小院之中,杜遠和典韋紀靈三人簡直如膠似漆的走了進來,笑著朝霍去病彙報當下的情況。
杜遠是看到又多了這麼多的士兵,滿心歡喜。
而紀靈和典韋,則是對霍去病的挑選兵士和訓練方法感到嘖嘖稱奇,他們之前跟隨的主公可從來不像這樣。
“將軍,我二人有一事不明。”
霍去病笑意盈盈的看著他們,這兩人剛來這裡不久,必然是有很多疑惑要問的。
“將軍挑選將士,爲何只挑那些出身低微的?”典韋先問了出口,他早就觀察到了這樣的情況。
“有些家世較好的,也要經過不斷的考察才能被選進入麾下?!?
紀靈站在一旁也是紛紛附和道。
他們看到這樣的場景時,十分震撼,也非常的羨慕。
二人都從沒有見過這場面,怎麼會有人不選有錢有勢的士兵,而去選擇貧寒的呢?
霍去病對他們的問題,已經見怪不怪了。
之前招攬杜遠他們的時候,只要涉及到挑選兵士,這個問題總有人會問。
“你們覺得,我們行軍打仗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霍去病沒有回答他們的問題,反而反問二人。
典韋和紀靈想了片刻,不懂霍去病這問題的含義。
兩人的腦海中想到了很多的答案,比如說糧草……
當年討伐董卓,就是袁術斷了孫堅的糧草,讓孫堅記恨已久。
或許還有謀略?
紀靈想了想自己之前行軍的時候,也在這上邊吃過大虧。
所以之後的紀靈,
當初的自己要是遇到霍去病,怎麼還會受這麼大的委屈。
他們兩個人,都因爲身份低微受到不少的不公的待遇。
他們終於懂得,什麼叫做民心所向。
這樣的將軍,怎麼不能被大家愛戴呢?
對於兩個人來說,這怎麼又能讓他們不動容?
他們一直期待的,在夢中才見到過的場景。
二人簡直是覺得自己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才能遇到霍去病這樣的主公。
紀靈更是心情複雜,自己當初竟然還想離開這裡回到袁術那裡去?
想想袁術對自己和自己的士兵的態度,他就覺得自己之前真的是瞎了眼纔會覺得袁術算是不錯的主公。
這是什麼樣的心態?
他瞧不起我的出身、不顧我們的安危,甚至自私自利只知道自己,但是他還是一個好主公?
紀靈想想都覺得自己是被豬油蒙了心。
“將軍,我等願意誓死效忠將軍完成大業!”
兩人說得言辭懇切,目光炯炯,讓霍去病都有些動容。
敢問誰又會不惜才呢?
紀靈可以稱得上是袁術手下第一大將,只是因爲出身就不收重視,任誰聽了都會覺得可惜吧?
更別提,本來霍去病就屬意典韋已久,典韋的勇猛和忠誠可是世間少有的。
霍去病一直沒有等到合適的機會,典韋一直效忠於張邈,哪怕對方不提拔他,讓他做苦力他也甘之如飴。
但是壓死駱駝的總是最後一根稻草。
典韋再忠誠,也不是愚忠。
還是張邈親手將他拱手讓人了啊。
霍去病欣慰的點了點頭,對於部將的效忠,頗爲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