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二章 焦躁

有些事,人面對的時候感覺到好象很困難,但真想到解決辦法了,又會覺得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

秦簡大約是覺得自己的煩惱有望解決了,整個人又歡快起來,叫嚷著要給京城家裡寫信。不過跟先前的表現比,他如今對功課倒是上心了許多,重新揀起了近來稍稍有些荒廢的學業,跟族兄弟們聚會的時間也少了,而且見面時,還會勸族兄弟們也多讀書,日後好搏個光明的未來。

秦氏族裡已有好幾十年沒有讀書向學的風氣了,真正有心上進的,也不會天天跑來尋秦簡玩樂。不過秦簡這等身份,平日出手又大方,族裡那些少年有心奉承他的,不管心裡怎麼想,都會附和幾聲,說些讀書的好處。次數多了,還真有幾個少年生出了向學之心,讓家裡打聽著六房的永嘉侯是否真有意建族學?對於入學的子弟是否有什麼資質要求?不知他們這種沒怎麼讀過書的,是否也能入學?

族裡的風向隱隱有了改變。這本是好事,族長樂見這等變化,還示意秦克用,要儘快把族學建立事宜抓起來,趁著秦柏還在江寧,先把這事兒給辦了。這對整個家族而言,絕對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秦克用自然是應下了,不過他如今開始忙活年下的大祭,還有族中公田收穫、公中產業分紅等事,一時半會兒的騰不出手來。他便挑了幾個可以用來做族學使用的閒置房屋,列出單子送到秦柏那裡以供挑選。後面的事,他就可以暫時袖手了。

秦柏很快就挑中了一處宅子,不是別處,正好是秦克用與小黃氏曾經一度想把他安排過去的居所。那本是秦家一位族人的舊居,因有了新宅,就拋荒了。秦克用帶人把這處宅子整理出來,本是存了幾分私心,打算在自己正式繼任宗子之位後,就把長兄秦克良一家給遷過去,美其名曰爲病弱的長兄添置房產,其實就是想要將對方趕離宗房。

後來秦柏說要回鄉祭祖,秦克用又聽了妻子的調唆,將這處宅子充作秦柏一家的臨時居所。秦柏一家在秦簡的邀請下,搬進了六房祖宅,這處宅子自然也就沒用了。不過,因爲新近整修過,裡頭的傢俱也是新添的,所以宅子情況挺好。若是充作族學,只需要重新安排一下屋中的擺設,添些桌椅,也就夠了。秦柏選擇它,就是圖它省事,不必花太多時間去整理。

選址定了,秦克用還有事要忙,只得再次想辦法。這回,他拋出了秦柏提過的要用作族學花費來源的祭田選址問題。

這一回,秦柏就沒辦法乾脆利落地迅解決了。他對江寧本地的土地買賣情況一無所知,當初說的就是讓宗房去挑地,只要是上等好田,告訴了他,他自會命賬房付錢。可誰知秦克用推說尊重他的意見,反把選址的問題推給了他。秦柏只能命周祥年與虎伯去打聽,他還有正事要做呢。

他要忙的,不僅僅是侄孫秦簡與孫女兒秦含真的學業,還有金陵城中那處新宅子,已經整修完畢,傢俱用品也收拾得差不多了。他們只需要挑個吉日,就可以搬到金陵城裡去。

金陵城中的生活要比秦莊中便利許多,住也住得暖和些。無論是出門購物、探親訪友、尋訪名醫還是遊覽名勝,都比秦莊要強。城裡的宅子固然是比不得六房的祖宅寬敞,但他們嚴格來說已經不是那裡的主人,住在那裡總有些不自在。若是住在自家地方,就是個狗窩,也比別人的金窩銀窩要舒服得多,生活起來也更自在些。秦柏早有心要帶著老妻與孫女搬出去了。如今他在族裡也沒什麼要緊事,正好進城過幾日清靜日子。

他這事兒也無意瞞人,剛跟宗房族長提起,不到一日的功夫,就傳遍了全族。不少人紛紛找上門來,或是挽留,或是試探歸期,也有人吞吞吐吐地說些奉承話,就生怕他在什麼地方受了氣,不想再管族學的事了。

秦柏只能一一安撫過去,言明自己只是進城避幾日寒,並不是丟下建族學的事不管了,衆人這才安心離去。

牛氏的身體已大有好轉,帶著秦含真一起忙活著打包行李。誰知這時候婆子們來報,說宗房大奶奶來了。

宗房大奶奶馮氏近日主持族務,正是忙碌的時候,會特地過來,除了六房衆人要搬到金陵城裡住,想必也沒別的原因了。

果然馮氏一進門,跟牛氏、秦含真寒暄過幾句,就開始直奔主題。牛氏只得跟她解釋:“我們只是去金陵城裡住幾天。等到年下族中大祭的時候,還是要回來的。”

馮氏疑惑:“先前怎麼沒聽三叔三嬸提起過?我也知道三叔在金陵城裡買了宅子,還以爲是預備年下看燈會的時候住的,不成想既是要用來長住?”

秦柏當初買宅子的時候,確實說過只是要把宅子充當進城歇腳的處所,如今猛然說要閤家搬去多住些時日,牛氏也有些驚訝。不過秦柏做的決定,她一般很少反對就是了。

秦含真替祖母牛氏解釋說:“本來確實只是買來預備年下看燈的時候住的,後來現金陵城裡有許多好去處,我們卻要來回幾十里路才能到達,不管是買東西還是去看個病、抓個藥,都很不方便。祖父就說,我們索性搬過去好了。再者,族裡總有人來尋祖父和大堂哥說話,還有許多族兄弟成天拉著大堂哥出門玩耍。二伯父與二伯母讓大堂哥跟在祖父身邊,本是指望他能多向祖父請教學問的,我祖父又怎能看著他荒廢學業,只顧著玩兒去了?只是族兄弟們本也是好意,若是祖父責備了他們,就怕他們面子上下不來。因此,我們就藉著搬家的機會,讓大堂哥能安下心來讀書。這話卻是不好對外頭說的,還請嬸孃諒解。”

馮氏原也是書香門第出身,丈夫秦克良早年也曾用功讀書,十分能理解秦柏牛氏的苦衷。她替族人們說了幾句好話,就沒再多勸了,只提了年下大祭的日程,又問了六房搬家的日子,說好了到那日要親自恭送,旁的也沒多提什麼了。

不過族長太太沈氏那邊,倒是託長媳捎了句話來,說六房帶的下人多不熟悉金陵城中事,願意從宗房撥一房家人過來幫襯。有了這房家人,六房要在金陵城中長住,也就有了嚮導指引,不必事事問外人了。

沈氏與馮氏的好意,牛氏坦然領受了。這是宗房的善意,她怎會拒絕呢?

馮氏自回宗房向婆婆沈氏覆命。沈氏心裡挺滿意的,囑咐她說:“即使六房搬去了金陵城,也只是暫住。咱們不能太過冷淡了,隔上兩三日,就該打人去問個好。這事兒不能由下人去做,最好是從族裡挑選機伶懂事的子弟。若是當中有人入了你們三叔的眼,也是他們的造化。”

馮氏心知婆婆這是給她機會拉攏族中後起之秀,爲秦克良日後重回宗子寶座造勢了,感激地答應下來。婆媳倆商量了一番人選,馮氏便自去辦事了。

一直陪侍在沈氏身邊裝隱形人的小黃氏,這時候忍不住開口了:“三叔既是爲了躲清靜,才帶著家人搬去金陵城,若是族裡三天兩頭有人過去打攪,會不會反而擾了他的清靜?太太本是一番好意,可別惹得三叔誤會纔好。”

沈氏瞥了她一眼:“不過是去問候一聲,哪裡就擾了你們三叔的清靜?若是不聞不問,那才失禮呢。這事兒我心裡有數,你嫂子也會辦得漂漂亮亮的,你就別管了。”

小黃氏面上雖帶著笑,心中卻十分不悅。如今她日夜在婆婆面前侍疾,殷勤小心,再周到不過了。婆婆待她卻沒什麼好臉色,雖然沒有搓磨她,但也沒有讓她插手正事的意思。難不成她管了幾年族務,中持了幾年宗房中饋,倒要回歸到事事聽人安排、只管自家房裡那一畝三分地的小日子去了?

六房要搬走,其實小黃氏心裡還挺高興的。她會倒黴,就是從六房走進秦莊那一刻開始的。只要六房的人走了,她遲早會重回過去那等手握大權的體面生活。如今六房雖然沒有離開江南迴京城,卻搬進了離秦莊有幾十裡地的金陵城,不必日夜與她相對,她感覺心頭的大石彷彿被移走了一半似的,暢快多了。

只是侄女黃憶秋那邊,依然沒什麼消息傳來,讓小黃氏心裡有些焦躁。

薛家派來的婆子認爲黃憶秋長得不夠象秦皇后,回報主家後,薛家就拒絕了小黃氏的提議。但小黃氏還沒死心,這個侄女生得貌美,又不大聰明,還肯聽她這個姑姑的話,若能聯姻顯貴,定能給她帶來莫大的好處。只可惜,薛家不肯給面子,黃晉成也把黃憶秋關得緊,一直不肯放她回家。小黃氏即使想要利用黃憶秋做些什麼,見不到本人,終究是無用。

小黃氏是已經出嫁的姑姑,黃憶秋那兒,她可以“關心”,可以探問,可沒有資格把人接走。有資格的黃六老爺以及黃大爺夫妻倆,不知是聽了誰的勸,還是信了黃憶秋在家書中所言,真個覺得黃憶秋在黃晉成那裡住著,對她有極大的好處了。

如今黃憶秋正跟著老秀才讀書認字,跟著黃晉成請來的琴師學琴,跟著黃晉成僱來的嬤嬤學規矩禮數,身上、頭上穿戴一新,連說話時的語氣都不一樣了,十足一副大家閨秀的樣子。黃晉成似乎是有心要栽培這個侄女,因此肯下這些水磨功夫。黃家人眼看著女兒前程大好,又怎會沒有眼色地跑去逼黃晉成儘快給黃憶秋定親事?他們不但不再吵著鬧著要把黃憶秋接回家了,反而還去信給後者,讓她用心學習,別掛念家裡呢。

本來“病得快要死了”,要求見孫女的黃六老爺,也在一夜之間痊癒了,簡直就是奇蹟!

至於鎮上那位宗室爺,早被他們忘到腦後了。

婆家這邊似乎有架空她的意思,孃家又不肯再聽她擺佈,小黃氏如今心情有些煩。這樣的日子,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夫妻第七章 家書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家第四十九章 妄想第四百五十一章 雙全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六百九十二章 慰妻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一百九十九章 落水第二百六十九章 席間第六百七十九章 暴露第三百六十四章 押送第一百五十一章 提醒第三章 恩情第二十五章 擇居第一百零七章 疑團第五百五十五章 惡果第一百五十九章 姑嫂第三百零八章 鄉試第六百零二章 回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七十八章 揭破第九章 古畫第四十五章 小宴第五十七章 嚇唬第四十九章 雙陸第一百二十八章 哭聲第一百四十章 見禮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婚(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應第六百九十四章 胡鬧第一百章 不忿第一百九十章 出遊第二百五十一章 建議第三百五十章 猜度第一百八十五章 折服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誼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潮第一百四十章 坦言第九十四章 初提第七百零六章 去而復返第二百一十章 愉快第十八章 定名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執第五百四十九章 告誡第三百九十五章 後悔第一百一十九章 私心第一百章 不忿第二十八章 對話第八章 顧慮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氣第三百零六章 糾結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三百五十二章 道謝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惠第二百一十章 艱難第六十章 算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牌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二百六十三章 開解第一百六十六章 怨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鵲第九十六章 新居第二十章 先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十一章 衝突第十五章 心虛第二百零八章 算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八十七章 追問第一百三十五章 是誰第九十七章 生氣第七百零九章 通信第六十七章 分析第四十章 撞見第六百三十九章 意冷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蹤第四百二十七章 天意第二百三十五章 行蹤第一章 三年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五百六十二章 雨後第六百五十八章 挑撥第二百零八章 崢嶸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二百二十一章 壁咚第六百八十二章 期盼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五十章 分析第五十三章 香氣第六百六十四章 燈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婦第四百八十二章 考量第二十四章 喝斥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手第三百七十六章 歸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路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夫妻第七章 家書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家第四十九章 妄想第四百五十一章 雙全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六百九十二章 慰妻第二十一章 相告第一百九十九章 落水第二百六十九章 席間第六百七十九章 暴露第三百六十四章 押送第一百五十一章 提醒第三章 恩情第二十五章 擇居第一百零七章 疑團第五百五十五章 惡果第一百五十九章 姑嫂第三百零八章 鄉試第六百零二章 回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七十八章 揭破第九章 古畫第四十五章 小宴第五十七章 嚇唬第四十九章 雙陸第一百二十八章 哭聲第一百四十章 見禮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婚(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應第六百九十四章 胡鬧第一百章 不忿第一百九十章 出遊第二百五十一章 建議第三百五十章 猜度第一百八十五章 折服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誼第六百五十五章 暗潮第一百四十章 坦言第九十四章 初提第七百零六章 去而復返第二百一十章 愉快第十八章 定名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執第五百四十九章 告誡第三百九十五章 後悔第一百一十九章 私心第一百章 不忿第二十八章 對話第八章 顧慮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氣第三百零六章 糾結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三百五十二章 道謝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惠第二百一十章 艱難第六十章 算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牌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第二百六十三章 開解第一百六十六章 怨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鵲第九十六章 新居第二十章 先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十一章 衝突第十五章 心虛第二百零八章 算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八十七章 追問第一百三十五章 是誰第九十七章 生氣第七百零九章 通信第六十七章 分析第四十章 撞見第六百三十九章 意冷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蹤第四百二十七章 天意第二百三十五章 行蹤第一章 三年第六百四十五章 喜宴第五百六十二章 雨後第六百五十八章 挑撥第二百零八章 崢嶸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二百二十一章 壁咚第六百八十二章 期盼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五十章 分析第五十三章 香氣第六百六十四章 燈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婦第四百八十二章 考量第二十四章 喝斥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手第三百七十六章 歸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路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江县| 玉屏| 涡阳县| 莱阳市| 张家界市| 城口县| 广元市| 元谋县| 珠海市| 平陆县| 龙里县| 驻马店市| 山东省| 清水河县| 明溪县| 长宁区| 黎城县| 黎平县| 肇庆市| 米泉市| 长葛市| 固阳县| 山阳县| 云霄县| 柳江县| 武汉市| 根河市| 颍上县| 沛县| 谷城县| 多伦县| 黄山市| 兴安盟| 杂多县| 涟源市| 绵竹市| 扬中市| 常州市| 衡阳县| 高雄县|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