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氣

“遼東?”秦平端著茶碗的手頓了一頓,看向妻子蔡勝男。

蔡勝男微笑著將一碗涼麪捧到桌面上,又擺好了筷箸:“大嫂子是這麼說的。她還有些憂心,捨不得女兒嫁人後要隨夫前往遼東生活,不知會與家人分別多少年呢。”

蔡勝男並沒有說出小薛氏對於遼東可能會開戰(zhàn)的猜測,只是提到蔡十七的升遷與調令。小薛氏今日上門時滿面憂愁,許多人都看到了,這是瞞不住的,倒不如說一半實話。更何況,蔡勝男也有自己想要打聽的消息。

秦平想了想,道:“四侄女出嫁,應該是明年的事兒了。蔡十七現(xiàn)下就要調往遼東,其實早了些。”事實上,是早得有些出人意料。不過這也是不得已。雲(yún)陽侯府那邊原是打算讓蔡十七婚後再去遼東的,但如今的局勢……早些去也沒什麼不好的,這時候提前在遼東佈局更方便,也能給蔡十七尋個更有利一些的職位。

因此秦平又對蔡勝男說:“蔡十七隻是調往遼東的其中一人罷了。雲(yún)陽侯有意將族中子弟調離城衛(wèi),除去個別人調往禁軍以外,還有幾人是往其他邊鎮(zhèn)去的,宣府、大同、榆林等都有,往遼東去的應該有四個,除了一個正值壯年的,已經(jīng)在年前早一步先過去了,還有兩人,今年之內都應該會有調令下來。蔡十七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不算是特例。遼東經(jīng)過遼王被貶之事,又撤換了一批武官,正需要填補大量人手,就連底下的士兵,也會跟其他邊鎮(zhèn)進行換防。蔡家人趁勢占上幾個位置,只是尋常事。馬家和閔家應該也有同樣的打算,只是去的地方不一樣罷了。遼東那麼大呢。”

蔡勝男從朔州過來,與蔡家本家的人雖然還算相熟,但相處的時間不算長,很多東西,不是隨便就能打聽到的。因此,她雖是蔡家女,論消息靈通,卻還未必比得上在雲(yún)陽侯麾下當差的秦平。族中有四人會調往遼東,她就不清楚,但先調過去的那一位,她倒是聽說過的。按輩份,那位雖然年紀較長,卻要管她叫一聲小姑姑呢。

她便問秦平:“雲(yún)陽侯調走那麼多人,城衛(wèi)裡會空出不少位置來吧?”頓了一頓,壓低了聲音,“會不會都便宜了楚家人?”

秦平笑笑:“少不得會讓楚統(tǒng)領占上幾個位置。但楚家能拿得出手的人不多,想佔也未必能佔得全的。若是沒資格坐上去的人,勉強靠著巴結討好楚家坐上去了,雲(yún)陽侯還在大統(tǒng)領位置上,豈會視而不見?應該會有馬家與閔家的人補上來,不會真叫楚家在城衛(wèi)軍中獨掌大權。”

當然,楚正方可能還沒察覺到雲(yún)陽侯的真正用意吧?只一心爲後者讓出來的位置而歡喜,可能還會誤會雲(yún)陽侯是礙於太子妃的臉面,選擇了退讓,纔會讓家族子弟撤出城衛(wèi)。他以爲他們楚家佔了便宜,但真正得好處的是誰……過得兩三年,也就清楚了。

城衛(wèi)的職位,是皇家隨時可以撤職換人的,也許很安穩(wěn),也能擁有實權,但論穩(wěn)當與威勢,又哪裡比得上真正從邊鎮(zhèn)真刀真槍殺出來,憑軍功立足的人呢?楚正方也許是被外戚身份的虛榮遮住了眼,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身爲一個武官,真正能倚仗著在軍中、朝中站穩(wěn)腳跟的,是什麼東西了。

秦平垂下眼簾,將手中的茶碗放到一邊,便靜靜地開始了這一頓遲來的晚飯。

吃過涼麪,他喝了口茶,擡頭見妻子坐在桌子對面,沉默不語。回想起方纔夫妻間的話題,他微微一笑:“這是怎麼了?可是擔心你哥哥的事?他如今既然已經(jīng)被正式調入京郊大營,短時間內,應該不會被調往遼東去,也不會調回朔州了。你可以安心。”

蔡勝男擡頭望過來,微笑道:“我倒不是擔心這個。倘若真有需要,無論是朔州還是遼東,我哥哥都會去的,家裡人再不捨也會接受。這是蔡家子弟的職責。況且,即使我哥哥回到邊鎮(zhèn)駐守,知道母親和弟弟都在京城裡過得好好的,他也能放心許多。我孃家的日子,如今已經(jīng)比從前好過許多了。這都是誰帶來的,我們都有數(shù),心裡存著感激呢。該我們去做的事,我們是不會逃避的。”

秦平神色溫柔:“蔡家的家風,果然名不虛傳。”又道,“我原是榆林邊軍出身,原本想著,若有需要,回榆林去守上幾年也好。若是遼東更需要我,我也無妨。但皇上沒打算將我調出京城,只讓我安心留在城衛(wèi)。”他有些無可奈何,“皇上既然如此信任我,我也只能盡忠職守了。”

蔡勝男心下一頓,暗想遼東果然會有大動作,說不定真是要跟北戎開戰(zhàn)了!北戎那邊老實了三十多年,其實一直沒少騷擾邊鎮(zhèn),只不過每年都是小打小鬧罷了,搶一撥錢糧就走。這麼多年過去,他們估計也快忍不住了吧?在朔州時,她就聽哥哥與相熟人家的武官私下議論,覺得可能會打幾場大戰(zhàn),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打得起來。如今想來,估計會在遼東開戰(zhàn)的可能性最大,其他邊鎮(zhèn)也有可能會開啓戰(zhàn)端。

她哥哥才進了京郊大營,估計一時半會兒是不會調回邊軍去了。如今她夫婿秦平又被皇帝示意留守城衛(wèi),估計是皇家想要在蔡家人削減駐城衛(wèi)軍的子弟人數(shù)的同時,在城衛(wèi)軍中多留幾個信得過的武官鎮(zhèn)場子吧?她應該是不會與邊鎮(zhèn)的戰(zhàn)事扯上什麼關係了,但蔡家也好,朔州那邊的親友熟人也好,她還是能幫上一點兒忙的……

蔡勝男看向丈夫,猶豫了一下:“世子爺,若是我想……給朔州的親友送些糧食藥材或布匹過去……會給你添麻煩麼?”

秦平怔了一下,旋即明白過來。他雖然沒有明說,但妻子還是察覺到了他言下之意呀?這倒是意外之喜,沒想到妻子如此聰明。他微笑著說:“只要別太張揚了就好,朔州比不得京城富庶,難免會有缺東西的時候。你不過是給親友送些禮罷了,誰還能管得著呢?除了犯忌的東西,你送什麼都行,橫豎最終得益的,都是朝廷的人。”

蔡勝男聽了,就知道秦平明白了她的意思,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笑,點頭道:“我知道了,我會小心的。”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忙補充說,“我不會動用公中的銀子,我還有一些私房呢。”

秦平不以爲然:“何必動用你的私房?這是好事,你若不肯動公中的銀子,我先前交給你的錢,你拿著用就是了。你我夫妻,不必分得這麼清。東西送出去了,你留個賬目給我,必要的時候,我是要給宮中報備的。到時候皇上若是高興了,賞賜我們些什麼,我們臉上也有光。”

蔡勝男柔聲應了,心下安定。

有了秦平的許可,蔡勝男也就有了底氣。不過她沒有急著先往朔州送東西,而是先跟雲(yún)陽侯夫人、蔡三太太等幾位孃家嫂嫂商量,看蔡家人轄下的地方,哪裡更需要物資支援,而哪種物資又是最短缺的,再設法去打點。

另一方面,她也沒忘記先前跟妯娌們商量過的,幾人紛紛想辦法開解小薛氏,讓後者不要再胡思亂想,對秦錦春的婚事產(chǎn)生影響。

姚氏是拉著小薛氏顯擺自家女兒的嫁妝清單;閔氏是提供了隨軍女眷所需要採買的各種物事的參考名單——這一點顯然未能安撫住小薛氏,反而讓她更憂心了;小馮氏則是拉著女兒秦含珠去給秦錦春做伴,並向這位堂姐請教功課,拿孩子的事吸引小薛氏的注意力;到了蔡勝男,她則是再次將秦含真的嫁妝單子拿出來,給小薛氏做參考,但不僅僅是爲了顯擺,而是認真地在跟對方討論各種陪嫁物品的選擇,還送了一大本喜慶繡圖花樣冊子過去。

小薛氏有那麼多的決定要下,那麼多的事情可忙,就算內心還擔憂著未來女婿的安危,一時半會兒也顧不上了。

當薛家人再次找上門來,提起先前那“生意”時,小薛氏就道:“長房與三房都沒說聽到了消息,只怕叔叔誤會了。遼東並沒有要打仗,那生意自然無從做起。您還是另尋別的生意去吧。我如今光是忙著春姐兒的嫁妝,就已經(jīng)忙不過來了。”

薛家叔父乾笑:“春姐兒要出嫁了?嫁妝的事好說。好歹也是我們看著長大的孩子,我們薛家也可以爲春姐兒的陪嫁出一份力的……”

小薛氏頓了一頓,看向叔父。這種秦家二房與薛家傳統(tǒng)的合作模式,聽起來多麼耳熟呀,但又有些陌生。孃家與秦家二房鬧翻之後,再沒有人這麼說過了吧?

她嘆了口氣:“不必了。我謝過叔父的好意,但我們家還有些家底,不至於連閨女的嫁妝,都要別人資助。”她真的給不了孃家人什麼好處,又何必吃人嘴短呢?拿了孃家的銀子,拒絕孃家人過分要求的時候,她說話都沒有底氣。而聽到丈夫責罵孃家親人時,她就更沒有底氣去反駁了。這種滋味,她真的不想再品嚐。

“跟自家親人客氣什麼?”薛家叔父賠笑道,“先前叔父犯了糊塗,說了些不中聽的話,侄女兒別放在心上。我們是一家人,血濃於水,哪裡有隔夜仇呢?這些年,你在婆家也過得不容易吧?沒有孃家人支持,肯定是差著些什麼的,侄女婿的脾氣又急躁。你放心,我們家裡如今已經(jīng)商量過了,今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咱們兩家,還是……和好了吧?你們的日子能過得輕鬆些,我們薛家……也能更安心一點兒。”

小薛氏皺起眉頭:“叔父,難道薛家……如今遇到麻煩了麼?”

第一百零七章 疑團第五百一十九章 質問第三十八章 驚聞第二百八十八章 窘迫第三十三章 清單第六百七十三章 喜與愁第三章 小聚第二百四十八章 交易第三百四十六章 苦心第十三章 生隙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二十三章 憤怒第四百九十六章 威風第七百二十章 官司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兒科第一百七十一章 看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四十八章 人選第四章 口供第五百四十八章 爲鑑第三百一十七章 告誡第二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雪第一百五十一章 當年第二十六章 質問第二十二章 歷練第一百四十五章 押送第四十八章 夫妻第八十六章 緣由第二章 家書第二百五十五章 茶聚第二百五十三章 坐困第二百一十五章 誤會第四章 家長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吐第六百九十九章 封賞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喜第六章 聊天第三十二章 年禮第四百九十六章 威風第二百零二章 疑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館第二百六十章 爭取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七章 籌謀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鵲第二百五十九章 君子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二百三十章 小性兒第一百三十一章 意外第一百三十四章 商議第七章 發(fā)現(xiàn)第一百零九章 小氣第一百四十五章 回稟第六百一十四章 請罪楔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辯解第五十三章 過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捨第二百一十五章 誤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求助第一百四十五章 藥瓶第三百二十二章 審案第二十七章 質問第三十章 提醒第九十三章 晚膳第四百三十九章 孽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考量第三百六十六章 桔子第四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零八章 狼狽第四十一章 路遇第四百五十九章 機宜第一百零三章 質問第四十二章 燒餅第五十三章 過府第二百六十章 讚美第十章 問題第二十二章 歷練第六百五十三章 跪靈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門第三十二章 馬賊第一百七十四章 靜夜第四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捉姦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五十九章 起念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萬壽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fā)第六百七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四章 古怪第一百零四章 師生第四十八章 繞圈第一百三十章 後續(xù)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六百二十九章 亂子第四百零一章 疑惑
第一百零七章 疑團第五百一十九章 質問第三十八章 驚聞第二百八十八章 窘迫第三十三章 清單第六百七十三章 喜與愁第三章 小聚第二百四十八章 交易第三百四十六章 苦心第十三章 生隙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二十三章 憤怒第四百九十六章 威風第七百二十章 官司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兒科第一百七十一章 看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四十八章 人選第四章 口供第五百四十八章 爲鑑第三百一十七章 告誡第二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二百一十二章 初雪第一百五十一章 當年第二十六章 質問第二十二章 歷練第一百四十五章 押送第四十八章 夫妻第八十六章 緣由第二章 家書第二百五十五章 茶聚第二百五十三章 坐困第二百一十五章 誤會第四章 家長第五百八十四章 再吐第六百九十九章 封賞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喜第六章 聊天第三十二章 年禮第四百九十六章 威風第二百零二章 疑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館第二百六十章 爭取第四百一十五章 掃墓第七章 籌謀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鵲第二百五十九章 君子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二百三十章 小性兒第一百三十一章 意外第一百三十四章 商議第七章 發(fā)現(xiàn)第一百零九章 小氣第一百四十五章 回稟第六百一十四章 請罪楔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辯解第五十三章 過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捨第二百一十五章 誤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求助第一百四十五章 藥瓶第三百二十二章 審案第二十七章 質問第三十章 提醒第九十三章 晚膳第四百三十九章 孽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考量第三百六十六章 桔子第四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零八章 狼狽第四十一章 路遇第四百五十九章 機宜第一百零三章 質問第四十二章 燒餅第五十三章 過府第二百六十章 讚美第十章 問題第二十二章 歷練第六百五十三章 跪靈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門第三十二章 馬賊第一百七十四章 靜夜第四十二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六章 捉姦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五十九章 起念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萬壽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發(fā)第六百七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四章 古怪第一百零四章 師生第四十八章 繞圈第一百三十章 後續(xù)第六百七十四章 報喪第六百二十九章 亂子第四百零一章 疑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塔县| 陆川县| 林甸县| 乌海市| 龙州县| 伊通| 安福县| 偃师市| 林芝县| 楚雄市| 礼泉县| 麦盖提县| 抚顺市| 旌德县| 东兰县| 静宁县| 道孚县| 乐亭县| 香河县| 阳城县| 高平市| 沙湾县| 乐昌市| 鄄城县| 昭苏县| 巫山县| 光山县| 闻喜县| 中江县| 磴口县| 嘉黎县| 新兴县| 龙江县| 海晏县| 商城县| 德令哈市| 利辛县| 明溪县| 苍梧县| 濮阳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