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三十一章 發(fā)瘋

陳良娣竟然撞牆自盡了!

秦含真萬萬沒想到,東宮會發(fā)生這樣的變故,發(fā)愣發(fā)了好一會兒,才醒過神來。

太后比她清醒得更快,肅然望向太子:“陳氏自盡了?怎會如此?!”

太子深吸了一口氣,肅然道:“陳氏口出妄言,行止無度,有癲狂之態(tài),方纔發(fā)起瘋來,便憤而撞牆了。”

太后有些不敢置信:“好好的人,怎會發(fā)瘋?”她又再看了陳良娣幾眼,面露懷疑之色,“她是生了病,還是吃錯了東西?”

太子哪裡知道?他的腦子如今還有些懵呢。陳良娣忽然發(fā)作,他同樣意外無比,面對忽然自盡的妾室,他也覺得摸不著頭腦。就算陳良娣是爲(wèi)了兒子之死,傷心憤怒到發(fā)瘋的地步,忽然自盡……這也不象是陳良娣素日的性情。對此,他只能說:“孫兒這就派人去查問她身邊的侍女。”

太后嘆了口氣:“先叫太醫(yī)來吧,若是實在沒救了,就讓人收殮屍首。”她看向太子妃,“陳良娣方纔鬧騰時說的那些話,到底是怎麼回事?哀家只聽岑嬤嬤說了些前情原委,卻不知道後頭又發(fā)生了什麼。陳良娣所言,太子妃可有辯解?”

這其實就是在問太子妃,當(dāng)年大皇孫之死,到底與她有沒有關(guān)係了。就算導(dǎo)致大皇孫病夭的真的是那陳家獻(xiàn)上來的做了手腳的藥香,太子妃是否知道藥香有問題,也是非常關(guān)鍵的。

太子妃還在發(fā)怔,呆呆地沒有反應(yīng)。

太后皺了皺眉頭,秦含真見狀忙上前扶住太子妃,低聲叫喚:“太子妃娘娘?”

秦含真分明輕推了太子妃一下,但後者卻還是沒有反應(yīng),整個人就象是傻了一般,就這麼愣愣地盯著陳良娣的屍首,一點兒反應(yīng)都沒有。

“娘娘!”岑嬤嬤哭著撲了上來,“娘娘,你沒事吧?可是嚇著了?娘娘!你應(yīng)老奴一聲呀?娘娘!”

大概是岑嬤嬤這一番推攘哭喊終於驚醒了太子妃,她眼珠子轉(zhuǎn)了轉(zhuǎn),終於有了點反應(yīng),卻是哇的一聲,大哭出聲,哭得聲嘶力竭,全身都在發(fā)抖。

岑嬤嬤緊緊抱住太子妃,陪著她一道哭,不停地喊著“娘娘”、“沒事了”。但太子妃卻哭得十分傷心,似乎一點都沒有被她的話安撫住,連太后就站在跟前,她也沒有收淚上前請安行禮。

太后的眉頭皺得更加緊了,都不想跟這個孫媳婦多計較,不耐煩地對太子說:“讓人侍候她回屋去歇息吧。瞧她這模樣,只怕是受了驚嚇,叫太醫(yī)給她開些鎮(zhèn)靜安神的藥湯。有什麼話,等她冷靜下來再說。”

是等太子妃冷靜下來再說,而不是不過問了。事關(guān)大皇孫之死,就算陳良娣一向不怎麼靠譜,說的話未必是真,也不能輕易放過去。太子即將登基繼位,太后娘娘可不希望,將來坐在國母寶座上的,是一個心胸狹窄、性情軟弱卻又品行不端、心狠手辣的女子。

岑嬤嬤叫了幾個宮人來,一羣人攙著太子妃離開了。沒過多久,太醫(yī)也趕到了。陳良娣已然沒救,太醫(yī)確認(rèn)過後,便趕去給太子妃診脈開方。東宮這一場變故,也令太醫(yī)面色發(fā)白,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自己是被捲進(jìn)了什麼見不得人的深宮隱秘之中,招來殺身之禍。

秦含真一直陪在太后身邊,心裡也是暗暗叫苦。雖然太子冷靜下來後,奉請?zhí)箅x開了剛剛發(fā)生血案的現(xiàn)場,換到了一處乾淨(jìng)雅緻的花廳中,再也沒有一具血淋淋的屍首礙人眼,但是,秦含真剛剛目睹過那樣一個可怕的場景,只覺得鼻端還瀰漫著一股血腥味,心口就好象被什麼東西堵住了似的,憋得人難受。這種時刻,趙陌卻不在她身邊,她只覺得渾身都不自在,偏偏又還不能離開。

太后在正位上坐下了,然後便一直端著一張嚴(yán)肅的臉,也不說話,就這麼坐著不動。秦含真侍立一旁,心裡也猜不透她在想什麼。太子吩咐完東宮衆(zhòng)人收拾殘局,便來到太后跟前,鄭重地向她見禮,張口就想說話。太后卻擡手阻止了他:“太子坐下吧,先不必忙著說話,等你父皇來了再說。”太子便閉了嘴,行完禮,退到一旁落座。

皇帝很快就到了。

皇帝的臉色有些難看。他聽聞東宮出事,還鬧出了人命,那臉色就越來越黑了。死的是有名有姓位份不低的東宮良娣,還曾經(jīng)生育了太子唯一的子嗣,若沒有一個適合的說法,消息傳到東宮去,真是給太子臉上抹黑!在這麼要緊的當(dāng)口,爲(wèi)什麼會出這樣的事?!

皇帝進(jìn)門,太子與秦含真分別給他行了禮。皇帝給太后見了禮,便在她對面落座,揮揮手道:“閒話不必多提了,太子說吧,到底是怎麼回事?!”

太子只得照實交代了剛剛發(fā)生了什麼事。

太子說的都是親身經(jīng)歷,秦含真在旁靜靜聽著,發(fā)現(xiàn)與岑嬤嬤所言有些小小的出入,心中明瞭,定是岑嬤嬤有意識地在敘述過程中,省略了一部分對太子妃不利的事實,多少偏向了太子妃一些。幸好她還不敢太過分,知道這種事瞞不住,並沒有胡編亂造,否則太后發(fā)現(xiàn)實情後,定會更加生氣,並且遷怒到太子妃身上了。

基本上,事情就跟岑嬤嬤所說的差不多,只是有些細(xì)節(jié)處有所不同。比如陳良娣前來謝恩時,精神就不大好,整個人憔悴不堪,還有些呆呆的,兩眼直愣愣地瞧人。一路過來,便有宮人內(nèi)侍覺得她的狀態(tài)不對。她來到門外,聽見太子與太子妃夫妻在屋中爭吵時,宮人曾經(jīng)想要出聲報門,卻被她按住了。她的手勁兒出人意料地非常大,甚至還伸手捂住了宮人的嘴,不讓其出聲,把那宮人嚇了一大跳。也因此,陳良娣在門外偷聽了許久,方纔鬆開宮人,由得她去稟報,然後在進(jìn)門後,直接質(zhì)問太子妃,是否害了大皇孫。

太子妃自然是矢口否認(rèn),但陳良娣卻認(rèn)定了她一定是罪魁禍?zhǔn)住?

陳良娣憤怒地向太子哭訴,說她當(dāng)年與太子妃本是閨中密友,平起平坐,只因唐家想要爲(wèi)女兒找個省事的側(cè)室,就把她選中了。她原本以爲(wèi)她們好朋友間只是婚後繼續(xù)在一起相處,沒想到,妻妾之間本身就是涇渭分明,而皇家的妻妾之間,更是天差地別!做了良娣時間越長,陳良娣心中就越委屈不甘,生下大皇孫後,這種不甘就更是放大了。她覺得自己樣樣勝過太子妃,憑什麼要一輩子屈居太子妃之下?太子妃性情溫和,處處相讓,她就得寸進(jìn)尺,彷彿在言語、感情上打擊了太子妃,就是爲(wèi)自己出了口氣。

她其實並沒有想過要取太子妃而代之。跟陳家人不一樣,陳良娣被選爲(wèi)東宮良娣後,是接受過嚴(yán)格的宮規(guī)教育的。哪怕心中再不甘,她也知道自己與太子妃身份有別。就算太子妃沒有好結(jié)果,也輪不到她上位。而且宮中沒有皇后,皇帝更不可能容許東宮也沒有主母,換一個新的太子妃來,可未必有唐氏這麼好對付。陳良娣只是仗著往日對太子妃的瞭解,一次又一次地挑釁、奚落著太子妃,卻不曾碰觸到底線。她知道,這種程度的張狂,太后與皇帝是不會管的,太子更沒閒心去代替妻子處置妾室,只要太子妃忍氣吞聲,她就是安全的。

但陳良娣沒有想過,太子妃會覺得他們母子已經(jīng)威脅到了自己地位的程度。對於大皇孫的死,陳良娣一直都有疑惑,只是事關(guān)孃家,她不敢多說,又覺得太子妃唐氏不可能真的存有害人之心,就算真把有問題的藥香送到了大皇孫屋裡,也肯定是無心之失。所以,陳良娣變本加厲地在精神上挑釁太子妃,覺得自己只是爲(wèi)冤死的兒子出了一口氣,但從來沒有真的覺得太子妃會存心害人。

等到今日她聽到了太子妃的心裡話,心中的疑惑就再也壓抑不住了。她可能也因爲(wèi)長時間的禁足,導(dǎo)致精神狀態(tài)出了問題,一旦鑽了牛角尖,便越發(fā)深信太子妃害死了她的兒子。她不但在太子面前厲聲指責(zé)太子妃,甚至在看到太子沒有相信自己,還覺得她在瘋言瘋語時,衝上去揪住太子妃撕扯起來。

陳良娣在撞牆自盡之前,已經(jīng)是瘋癲狀態(tài)了。她扯著嗓子控訴太子,爲(wèi)何不相信她?太子妃對她下藥,對她兒子下藥,還陷害她,放火欲害陳良媛,也是嫁禍給她,她甚至懷疑自己多年來未能再生下第二個皇孫,也是被太子妃害了的緣故。爲(wèi)什麼太子不願意相信她呢?她也同樣陪伴太子多年,也在太子低潮時不離不棄,甚至還爲(wèi)太子生了一個兒子!她比太子妃勞苦功高得多。爲(wèi)什麼?爲(wèi)什麼所有人都不相信她?因爲(wèi)她已經(jīng)沒法再生孩子了,又只是區(qū)區(qū)一個妾室,孃家也不如唐家顯赫有用,所以,太子就拋棄她了嗎?

最後,她揪住太子妃的領(lǐng)口,將人擲倒在地,詛咒太子妃不得好死,說她就算死了,也不會放過殺子仇人的。就這樣,在太子衝上前來分開她們二人時,她大力衝向牆壁,撞牆自盡了。

秦含真聽得大氣都不敢出,怎麼想怎麼奇怪。陳良娣這是終於瘋了嗎?

皇帝聽完後,臉色越發(fā)難看了。他問太子:“太子妃是怎麼說的?大皇孫之死,當(dāng)真是她故意爲(wèi)之?!”

第三章 恩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線索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三百四十二章 到達(dá)第八十五章 留戀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一百零六章 身份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九十三章 晚膳第一百六十三章 放過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七十四章 墨光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死第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七百零五章 平靜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十六章 探聽第六百四十六章 姑嫂們第四十三章 套話第七百一十一章 叫破第四十四章 承諾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藥第三百九十章 定下第二百四十章 起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周到第二十二章 旅途第四百三十章 罪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瞭解第十二章 姑嫂第五百六十章 親家第二百一十五章 情義第二百九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四章 古怪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五百四十章 省親第七十八章 堵心第十四章 膈應(yīng)第一百五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五十章 送禮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五十六章 消遣第三十章 提醒第三百八十七章 擔(dān)憂第二百二十三章 點醒第二百六十六章 壞蛋第四百一十六章 書信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二百九十五章 添丁第十三章 生隙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撫第六十九章 質(zhì)問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fēng)頭第五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四十七章 動搖第五百七十章 醒悟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婚(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警醒第五十八章 誤會第七十章 賞賜第四百二十章 冊子第一百九十章 中風(fēng)第一百零三章 質(zhì)問第五十九章 愁緒第三百八十章 籌備第七百一十四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八章 請?zhí)?/a>第一百四十八章 吐血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一百零一章 心虛第二百七十四章 下場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三章 肝疼第一百七十六章 園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討論第七十四章 任性第三章 晉成第二百九十五章 添丁第八十章 處置第三百二十五章 失靈第一百六十五章 隱秘第六百零五章 嚼舌第一百五十六章 暑熱第二百四十四章 蠢材第七十九章 訓(xùn)斥第十三章 正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diào)令第五百六十九章 三波第三百八十八章 拆穿第一百八十九章 生隙第一百三十九章 幫忙第四百五十七章 猶豫第四百九十三章 告狀第一百五十章 送禮第一百二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是誰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
第三章 恩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線索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三百四十二章 到達(dá)第八十五章 留戀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一百零六章 身份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九十三章 晚膳第一百六十三章 放過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七十四章 墨光第一百六十三章 賜死第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七百零五章 平靜第六十四章 上元第十六章 探聽第六百四十六章 姑嫂們第四十三章 套話第七百一十一章 叫破第四十四章 承諾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藥第三百九十章 定下第二百四十章 起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周到第二十二章 旅途第四百三十章 罪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瞭解第十二章 姑嫂第五百六十章 親家第二百一十五章 情義第二百九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四章 古怪第四百一十四章 賢妻第五百四十章 省親第七十八章 堵心第十四章 膈應(yīng)第一百五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五十章 送禮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五十六章 消遣第三十章 提醒第三百八十七章 擔(dān)憂第二百二十三章 點醒第二百六十六章 壞蛋第四百一十六章 書信第三百八十四章 默契第二百九十五章 添丁第十三章 生隙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撫第六十九章 質(zhì)問第二百四十八章 示好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fēng)頭第五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四十七章 動搖第五百七十章 醒悟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婚(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警醒第五十八章 誤會第七十章 賞賜第四百二十章 冊子第一百九十章 中風(fēng)第一百零三章 質(zhì)問第五十九章 愁緒第三百八十章 籌備第七百一十四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八章 請?zhí)?/a>第一百四十八章 吐血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一百零一章 心虛第二百七十四章 下場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三章 肝疼第一百七十六章 園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討論第七十四章 任性第三章 晉成第二百九十五章 添丁第八十章 處置第三百二十五章 失靈第一百六十五章 隱秘第六百零五章 嚼舌第一百五十六章 暑熱第二百四十四章 蠢材第七十九章 訓(xùn)斥第十三章 正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diào)令第五百六十九章 三波第三百八十八章 拆穿第一百八十九章 生隙第一百三十九章 幫忙第四百五十七章 猶豫第四百九十三章 告狀第一百五十章 送禮第一百二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是誰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历史| 泽州县| 长岛县| 晋宁县| 盐城市| 武汉市| 庆元县| 威海市| 巴塘县| 普陀区| 日照市| 措美县| 高清| 榆树市| 滕州市| 安龙县| 南木林县| 南汇区| 渑池县| 越西县| 清镇市| 蓝山县| 乐平市| 柘荣县| 达拉特旗| 图木舒克市| 绥芬河市| 台州市| 西城区| 乌恰县| 揭西县| 明光市| 固原市| 阿瓦提县| 呈贡县| 营口市| 武邑县| 弥勒县| 舞阳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