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二章 原委

秦含真與姐妹們坐下細聽,才弄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

二房昨日發生了變故,秦伯復立刻就把消息遞給了秦幼珍,與她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秦幼珍打算今日回二房孃家去探嫡母的病,因此一大早就來向許氏說明原委了,同時,也有那麼一點告狀的意思。

秦伯復與薛氏母子間,確實是因爲薛家那筆罰銀而起的衝突。

薛氏昨日從孃家回來,被兄弟一家哭了半天,心中是又憐又惱又氣又急,回到家後,便與秦伯復商量,要怎麼解決這件事。如今看來,順天府態度強硬,無論如何也不肯鬆口,可是薛家如何捨得下那麼大一筆銀子?況且這錢要是真的付出去了,薛家在京城商場上的名聲也不剩什麼了,以後還怎麼做生意?只怕連江南的本家也要連累了。薛家在京城的分號,至今還不肯承認有任何不法之舉的,只說是別人陷害、訛詐,連尚在獄中的那位掌櫃,他們也都打點過了,特地將掌櫃的家人接到自家莊子上安置,爲的就是封對方的口。

薛家覺得,只要死賴著不肯認罪,秦家二房這邊再想辦法走權貴圈子,送點禮,打點一下,順天府早晚要放人,這樁官司就能不了了之。大不了爲了安撫順天府,薛家另出一筆銀子好了,但罪名卻是絕不能認的,罰銀也絕不能交。就連那打點的銀子,他們也只能接受罰銀的十分之一而已。這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薛家覺得已經足夠有誠意。這還是看到二房怎麼也沒辦法震懾得住順天府衙門之後,才勉爲其難做出的決定。

薛家依靠著秦家這門姻親,什麼時候這樣憋屈過?

薛氏自覺丟了面子,還覺得孃家弟媳看她的目光都跟以前不大一樣了,好象有些鄙夷的意思,話裡話外,似乎都在暗示,她若當真沒那本事,以後就不要再在孃家人面前吹牛。薛氏幾時受過這樣的氣?孃家人一向對她都是百依百順的。她想發作,無奈這一回實在是幫不上什麼大忙,發作也沒那底氣。孃家弟媳膝下有好幾個侄兒侄女呢,孃家也是有名的大商家,薛氏從前仗著秦家,還能在她面前拿架子,如今架子倒了,根本拿捏不住別人,發火也只會得罪更多的人。

但到了兒子面前,薛氏就不用再忍這口氣了。她抱怨了兄弟弟媳半日,更多的卻是惱恨起了順天府尹。她跟兒子商量,這一回是薛家落了把柄在別人手裡,又沒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偏遇上個不懂眼色的愣頭官,只能認了。她讓兒子去跟順天府接洽,好歹把罰銀降下來,十分之一就是極限了,絕不能再多。擡出承恩侯府與永嘉侯府的名頭,有國舅爺的威風,不怕順天府不讓步!如果他們還不讓,大不了將太子的名號打出去,看順天府尹是不是真的生了鐵膽,連太子都不放在眼裡!

但等到這事兒平息之後,她要想辦法報復回去。無論是順天府尹,還是他背後的黃家,她都不能放過!黃家不是外戚麼?外戚跟順天府尹勾結,傳出去了可不好聽。薛氏要秦伯復想辦法買通幾個御史,讓他們上書去參黃家與順天府尹,不把他們參得丟了官,她絕不罷休!

秦伯復聽得臉又綠了。他從前怎麼沒發現自家母親那麼大膽呢?真是不知者無畏!若不是聽秦幼珍說過,這事兒背後其實是太子在指使,興許他還會糊里糊塗地聽母親擺佈,真個跟順天府尹與黃家過不去,還借太子的名頭去幫薛家的忙。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只怕等待著他的,就不僅僅是冠帶閒住的下場了。

秦伯復斷然拒絕了母親薛氏的要求,不但不肯幫她報復黃家與順天府,反而還勸她不要再管薛家的事。薛家雖然給了他們不少銀子,但一直以來,二房給薛家的好處還少麼?若不是仗著有秦家這門姻親,薛家當初能做皇商?丟了皇商名號後,還能把生意做得這樣大?除了一點錢,他們沒給二房帶來任何好處,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拖累二房,根本就是在吸二房的血!秦伯復認爲自己沒能在仕途上更進一步,薛家爲富不仁,也是拖累他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他已經不想再忍受這個累贅了。

既然薛家對他們母子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開始嫌棄他們幫不上忙了,那索性兩家以後就照著一般姻親那樣相處好了。薛家這回是自己違反了朝廷律法,纔會被順天府罰銀,罪有應得。他們也賺得不少了,花錢買個平安,買個清靜,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麼?不過是幾萬兩銀子,日後再賺就好了。在京城沒了名聲,那就到別處繼續。薛家的商號,原本就不止京城這一處而已。更何況,京城這一支,原也不是薛家嫡系長房,名聲壞些,也不會損及薛家元氣。

秦伯復希望能讓母親清楚地認識到,如今他們二房自身難保。得罪了太子,又丟了官,爲了日後能東山再起,他們需要韜光養晦幾年。在此其間,他們不能再出任何差錯了,薛家那種只會拖累卻沒辦法提供助力的親戚,還是趁早疏遠些的好。

薛氏聞言勃然大怒。

儘管薛氏也有看不起自己孃家的時候,但她不容許兒子說這樣的話,更不容許他真的選擇跟薛家劃清界限。在她看來,如果不是孃家護著她,在秦老侯爺與秦皇后出事的時候,冒著風險將她撈出去,她未必能保住性命,保住孩子,也不可能在秦家獲罪後,仍舊能在薛家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不象葉氏太夫人與兩位姨娘那樣,在老家清貧度日。而在秦家平反後,也是孃家極力將她迅速送回京城侯府,助她在秦鬆回京前穩固了地位,她才能安然無恙地帶著兒子,重新成爲了秦家人。可以說,沒有薛家,就沒有她和兒子今天的榮華富貴,兒子說不定連命都沒有了。兒子如果忘了薛家的恩情,只記得他們的拖累,那就是忘本了!

母子倆根本沒法溝通,就這樣大吵了一架。薛氏覺得兒子忘本,秦伯復卻覺得母親昏了頭,薛家再親,難道還能比他這個親生兒子重要?他在婚事上已經被薛家連累過一次,沒道理連仕途也要斷絕在薛家手中。他頭一回強硬起來,甚至說出了他的存在纔是薛家富貴的根本,如果真的惹惱了他,他就真的不管薛家了,到時候薛氏還不是得靠他這個兒子?難不成薛家還能給她養老送終麼?

薛氏再次大怒,吵著鬧著要回孃家,甚至把兒媳婦小薛氏與大孫女兒秦錦儀都叫上了。秦錦儀腿傷未愈,正疼著呢,被她硬拉到前院,聽說要回薛家,就一臉的不情不願。小薛氏根本不知道他們母子在吵什麼,只是依照慣例去勸說薛氏消氣,不要跟秦伯復爭吵了,卻被薛氏當成她同樣忘了本,要背棄孃家的證明。薛氏本來就爲大孫女兒不肯配合的態度而著惱,如今氣上加氣,纔會罵了小薛氏一頓,硬拉著秦錦儀就要出門上車,誰知道會在院子裡摔了一跤,動彈不得。

秦伯復對於母親的情況,是又氣又急。氣的是她跟自己生那麼大的氣,都摔傷了,還逼著他去幫薛家,急的是薛氏的傷很麻煩,大夫說她一定要安心靜養,否則將來很可能會留下後患,說不定過上幾年,她就不能走路了。那到底是他親生母親,他怎會不擔心?

不過擔心歸擔心,他還沒失去理智,知道自己這時候不能鬆口,不能心軟。他們母子得罪的可是太子殿下,他雖然年近四十了,但身體健康,未來還能活好久的,如果從此做一輩子閒人,豈不是太慘了?他這一回必須要好好表現,讓自己的名聲變好一點,將來才能讓太子相信他是真的改過了,可以委以重任。

秦伯復打發人來給秦幼珍送信,與她說明原委,就是希望她能儘快回一趟孃家。探病只是原因之一,藉口而已,因爲以薛氏的爲人,只怕在傷時看見秦幼珍,只會更生氣,絕不會感到愉悅的。她已經是外嫁女了,又有四品誥命在身,身份原比薛氏還要高些,薛氏也不可能罰她長跪什麼的,頂多就是咒罵一頓。所以,探病只是秦伯復要見妹妹的一個藉口,他需要跟妹妹妹夫商量一下後續事宜,希望能用一個更體面的方式離開目前的官位,而不是頂著個考評中下的帽子。

比如說,他可以主動上書告假,表示要回家照顧有傷在身的母親什麼的,既能得個孝子的好名聲,將來要起復時,直接銷假就可以了。之所以叫上妹夫盧普,是因爲他覺得,官面上的事,估計盧普能給他帶來更大的幫助,甚至可以藉助盧普,讓長房出面幫他打點吏部……

秦錦春從頭聽到尾,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萬萬沒想到竟然事情的真相會是這般。她的想法跟父親有些不大一樣,腦中涌出來的念頭是:如果讓外人知道,父親秦伯復跟祖母薛氏起了口角,致使薛氏摔傷,會不會被人按一個不孝忤逆的罪名?到時候還提什麼日後起復?只怕冠帶閒住一輩子都是最理想的結果了。

秦幼珍將情況從頭到尾說完,喝了口茶,才問許氏:“伯母,您說我該怎麼辦?哥哥想得太簡單了,薛家只怕不會甘心的。太太受了傷,薛家定會來人探望,萬一拿這個做把柄,威脅哥哥幫他們度過難關,哥哥答應又不是,不答應又不是,該如何是好呢?這等家務事,外人誰能說得清楚?萬一太太一時糊塗,也跟薛家一個鼻孔出氣,哥哥就真的麻煩了。他眼下雖然還想不到這些,但遲早要面對的。我做妹妹的,總要替他未雨綢繆。”

第二百章 含珠第六十三章 舒適第四十七章 羞辱第五百三十五章 打聽第六百八十三章 苦澀第六百七十六章 過繼第一百二十二章 託付第二百零八章 崢嶸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二百一十九章 扣鍋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第五百四十六章 圍觀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波第一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畫第四十三章 遷居第一百章 安撫第五百七十七章 說親第九章 古畫第一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七十五章 暗示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二百五十六章 支持第三百六十一章 籌碼第一百八十九章 熱情第一百七十一章 看法第三十四章 照面第二十章 進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心驚第三百四十五章 過關第三百二十三章 苦肉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疑點第二百八十五章 黑影第一百六十二章 告密第二百二十三章 點醒第十九章 發泄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告第二百三十六章 意動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二百四十章 放飛第二百六十八章 離別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二百七十四章 下場第五百二十二章 求助第二十九章 過場第一百二十一章 會面第三百六十五章 宵夜第四百七十章 裝病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第十六章 禮遇第二百五十五章 茶聚第一百二十一章 怪事第五十四章 鬧事第七百零一章 出殯第八十七章 惶恐第六十八章 迴歸第四百七十九章 著急第四百八十八章 說服第六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疑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生第二十九章 猜測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甘第二十七章 印石第二百五十五章 惱怒第二百四十四章 密報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一百四十章 坦言第一百四十三章 質問第六百三十三章 歸家第六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十三章 偷聽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三百六十三章 到手第九十七章 生氣第二百一十章 思念第一百二十一章 犧牲第一百一十八章 捎話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八十一章 訓妻第一百五十八章 團聚第二百七十三章 連催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一百六十一章 求婚第二百一十七章 私語第四百九十三章 告狀第二百五十五章 擇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一章 揭破第一百章 怨恨第四十七章 不忿
第二百章 含珠第六十三章 舒適第四十七章 羞辱第五百三十五章 打聽第六百八十三章 苦澀第六百七十六章 過繼第一百二十二章 託付第二百零八章 崢嶸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二百一十九章 扣鍋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第五百四十六章 圍觀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波第一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畫第四十三章 遷居第一百章 安撫第五百七十七章 說親第九章 古畫第一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將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七十五章 暗示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第二百四十一章 風聲第二百五十六章 支持第三百六十一章 籌碼第一百八十九章 熱情第一百七十一章 看法第三十四章 照面第二十章 進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心驚第三百四十五章 過關第三百二十三章 苦肉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疑點第二百八十五章 黑影第一百六十二章 告密第二百二十三章 點醒第十九章 發泄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告第二百三十六章 意動第六十二章 生辰第二百四十章 放飛第二百六十八章 離別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二百七十四章 下場第五百二十二章 求助第二十九章 過場第一百二十一章 會面第三百六十五章 宵夜第四百七十章 裝病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第十六章 禮遇第二百五十五章 茶聚第一百二十一章 怪事第五十四章 鬧事第七百零一章 出殯第八十七章 惶恐第六十八章 迴歸第四百七十九章 著急第四百八十八章 說服第六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疑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生第二十九章 猜測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甘第二十七章 印石第二百五十五章 惱怒第二百四十四章 密報第六百三十七章 拖延第一百四十章 坦言第一百四十三章 質問第六百三十三章 歸家第六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十三章 偷聽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三百六十三章 到手第九十七章 生氣第二百一十章 思念第一百二十一章 犧牲第一百一十八章 捎話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第八十一章 訓妻第一百五十八章 團聚第二百七十三章 連催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一百六十一章 求婚第二百一十七章 私語第四百九十三章 告狀第二百五十五章 擇地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一章 揭破第一百章 怨恨第四十七章 不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平遥县| 黑山县| 岳普湖县| 龙泉市| 驻马店市| 湖北省| 中方县| 华阴市| 海南省| 沈丘县| 扎囊县| 康定县| 邵阳县| 乾安县| 呼伦贝尔市| 和林格尔县| 乌苏市| 芜湖市| 公主岭市| 贵阳市| 东港市| 明星| 珠海市| 乌兰县| 团风县| 永定县| 翁源县| 日土县| 新源县| 镇赉县| 杨浦区| 扬州市| 平山县| 永川市| 绥棱县| 松桃| 宁乡县| 建宁县| 潞西市|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