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容給紫嫣倒了一盞酸梅湯。
紫嫣一飲而盡。
地道里,匠人們皆得了酸梅湯喝,更有解暑茶管夠。
紫嫣道:“沈五娘雖然玩了詭詐之術,卻還不算失信。正統帝成功之後,她力保了臨安王府上下。正統帝聽說臨安王早前支持九皇子,又聞守衛軍正副統領是臨安王的人,心存芥蒂,打算降臨安王的爵位。嚇得臨安王父子入宮請罪,最後還是沈皇后出面求情,正統帝索性封了臨安王一個安王爵位,臨安王對此感恩戴德?;馗?,就派官媒上門替南宮昴求娶沈九娘,自請降安王世子妃蕭氏爲側妃……”
臨安王原要被降爵,因正統帝的沈皇后求情,不僅沒降爵,反而從臨安王徙封爲安王、大周親王通常只一字的瑞祥封號,可他卻是兩字封號,這一直是臨安王心下的恥辱。臨安王年輕時候,曾因與至德帝搶貴妃,被至德帝遷怒,封了兩字封號的親王,爲此不少皇家宗親在私下裡取笑過償。
安王妃道:“王爺,十五娘已夠可憐了,你怎還呈疏請求降她的位分?改娶沈九娘爲昴兒的嫡妻。”
從妻變妾,多是犯有大過者。世子妃蕭十五娘並未犯下大過,因孃家落魄,榮國公蕭氏一族參與兩位皇子爭奪皇權之路,成者榮華富貴,敗者人人踐踏。即便同是蕭氏女的安王妃她親姑母,此時也保不住蕭十五娘攖。
安王大喝一聲:“你懂個屁!”他早就受夠了。
這一輩子,自從娶了臨安王妃大蕭氏,外人看他是敬重,實則是他畏懼蕭家三分,誰讓他早年與至德帝搶過女人,搶了不說,還搶輸了。他與大蕭氏的親事是當年宮中至德帝的蕭淑妃保的媒,當年蕭淑妃還承諾“你娶我妹妹,我替你在皇上面前說好話?!睒s國公兩位嫡女,嫡長女嫁至德帝爲妃,嫡幼女則嫁臨安王爲妻。
蕭氏姐妹二人在京城相扶相持,手足情深。因著大蕭氏的姐姐是蕭淑妃,安王更是不敢開罪於她,給足了她作爲一個嫡妃應有體面。
安王提高嗓門,“我這親王爵位是如何保住的?是皇后求的情。做人得講良心,沈九娘到底是皇后的妹妹,不看僧面看佛面,沈九娘是承恩候的嫡女,現下出身在小蕭氏之上,當聘爲嫡妻!”
以前,他都是喚“兒媳”的,現在一口一個“小蕭氏”,依然是拿定了主意,要降蕭十五孃的位分。
安王想到若非沈容提前遞話,他安王府哪能保全,直至現在,他都不知道,當初沈容說的那些話原就是詐乎,相反,他還因這事感激沈容,心下拿定主意站在沈容這邊。娶沈家姑娘爲妾,這哪算正經的姻親,既然是娶,就得以嫡妻之禮娶進門,方算姻親,纔算與當今沈皇后成了親戚,有了困難,沈皇后才能幫安王府說話。
安王不滿地輕啐道:“你瞧瞧小蕭氏生的長孫,一歲多了,別人家的孩子到這個時候,能走能跳,都會喊爹孃了,可他呢?至今就會哭,連人都不會叫,雙目無神。大蕭氏,這件事,我還沒找你們算賬!你別當我老糊塗了,連傻子和正常孩子都分辯不出,合著小蕭氏,瞞著他是傻子的事實……”
安王妃似被人刺中要害:蕭十五娘生的嫡長孫,著實不如正常孩子。早前,她們婆媳請宮中的太醫來瞧過,太醫道“此乃天生心智較鈍,難醫!”太醫怕安王妃生氣,又補了一句,“待得三歲之後再瞧,許那時有好轉?!?
蕭十五娘嫁給南宮昴,原就是姑舅開親,屬於近親,所生的嫡長孫是個傻子,這原在情理之中。只是安王妃婆媳生怕讓安王父子知曉實情,鬼鬼祟祟瞞著,還約束著下人,不得議論王府嫡長孫公子的事。
過去幾十年,因安王妃大蕭氏有一個在宮中做寵妃的蕭淑妃,再因榮國公蕭氏一族勢大人多,安王亦因早年開罪至德帝,謹慎行事,低姿態做人,而今蕭家落魄,讓他再忍讓安王妃,他是如何都做不到。以前在大蕭氏面前,都不能大聲說話,而今別說是大聲說話,就是斥罵她一頓又有何妨。
他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早前,他並不是想站在九皇子身邊,還不是大蕭氏挑唆著,說九皇子若得勝,會有多少多少的好處。
現在,九皇子許諾的好處,他已經有了,只要他用心辦事,不愁不能與有從龍之功的肅王府平分秋色。
*
鳳儀宮。
沈容衣著一襲華貴的鳳袍,看著左右兩側的妃嬪,她是從玄武門娶進皇宮的正宮皇后,又因恢復了容貌,她一雙漂亮的鳳眸淡淡一掃,“元妃、賢妃帶著妹妹們都退下罷!”
“是?!?
正統帝的結髮原配周氏,得封元妃,位同淑妃位;早前的韋妃封爲賢妃;早前的二皇子側妃雲妃、代國玳瑁公主因與人有染,只封了個四品婕妤;正統帝的其他侍妾,育有兒子的林氏,得封二品修儀;而後宅之中最得寵的櫻姬夫人,得封昭媛;又有其他姬妾,得勢得寵些的封了才人,只寵過可數一次或幾次,一律封了寶林,十六個姬妾,人人都有了自己的封號、寢宮。
大周后廷,後/妃等級森嚴:皇后一人,特品;妃四人,正一品;九嬪(昭儀、昭媛、昭容、淑儀、淑媛、淑容、修儀、修媛、修容等)正二品;婕妤九人,正四品;才人十八人,正五品;美人十八人,正六品;寶林若干,正七品;采女若干,正八品。
周元妃不過二十多歲,瞧上去亦如三十來歲,喜靜,性子沉默,問一句,答一句,典型的寡言之人。
韋賢妃則是活潑性子,領先告退,離殿門還有幾步時,衝周元妃微微一笑,“我比元妃先離開,元妃不會介意吧?”
“不介意!”周元妃回以一抹笑。
早在南宮旭還在潛邸時,韋賢妃與雲婕妤就沒將她放在眼裡,要不是她被太醫診出再不能生,也何至有今日的麻煩。
身後,傳來沈容那不高不低的聲音:“櫻昭媛先留下!”
櫻姬應是“是”,領著宮娥靜立在沈容面前。
耳畔,迴應著柳飛煙的聲音,“櫻姬,你是未名宗的弟子,你的任務是襄助主子完成宏願,事成之日,自能名揚千古,會成爲讓後世景仰的巾幗英雄。沈五娘雖然失憶脫離未名宗,但對未名宗還有大用,你小心襄助於她。”
櫻姬是個如水溫婉般的美人,柔得如水,但凡是男子就沒有不喜歡,因自幼習舞,有著不同於其他女子的氣質,行走之間,宛如柔柳擺風,道不出的好看。
沈容道了聲“賜座。”
櫻姬謝過,恭謹地坐在下手位置。
沈容蹙了蹙眉:“你娘姓石,算起來,我們也是表姐妹,而今同嫁皇上,共侍一夫,更當攜手進退纔是。”
櫻姬柔聲答道:“臣妾來自東海夷族,怎敢與皇后娘娘的高貴相比?娘娘宛如天上月,臣妾晃似螢火光。”心下,她卻暗暗地罵道:沈五娘,未名宗的叛徒,若非我未名宗,你豈能恢復容貌,若非宗主襄助,你何來“九天鳳凰轉世”的名頭。
但,她接近南宮旭,原有自己的使命。
沈容輕嘆一聲,“本宮說是表姐妹就是表姐妹。你認我親孃是姨母,我就認你是表姐妹。”
櫻姬給石氏討公道,讓潘氏、沈俊來伏法,這份情,沈容還是念著的??吹蕉首幽且涣t的姬妾,若非她早就是無心之人,恐怕還真得飛醋亂飛,今生的她,早已經決定了要走的路。她這幾日也觀察了一番,這麼多的女人裡,櫻姬絕對是獨特的、美麗的,更是吸人眼球的。
櫻姬受寵若驚地道:“臣妾愧不敢當。”
沈容不快地道:“休再說卑賤之言,我們是表姐妹,自當攜手進退。你現在是尊貴的昭媛娘娘,皇上極是寵愛你,你放心,我能讓你做昭媛,就能讓你成爲四妃之一。只是,京城有許多人說你來自歌舞坊,瞧你不起,此事得慢慢來。有我扶持,有皇上寵愛,你還怕甚?”
獨木難支,這個道理,沈容是懂的,爲了助她,沈俊臣更是一改以前的態度,甚至還養門客,就爲了讓沈容走得更遠,這也是沈俊臣給她出的主意,叫她拉攏櫻姬。沈容攏住皇后的實權,讓正統帝敬她、重她;而櫻姬則設法攏住正統帝的心。
沈容拋出了橄欖枝,櫻姬眸露感激,“臣妾謝皇后娘娘厚恩!”
沈容拿帕子拭了一下小嘴,笑道:“前兒,安王遞了奏疏,請求降世子南宮昴的嫡妻小蕭氏位分,言辭之間,流露出要求娶我孃家妹妹沈九娘爲世子嫡妃之意。櫻姬,你覺得此事如何?”
櫻姬怔忡:難不成沈容真以爲她們是表姐妹?
天曉得,那都是宗門爲了給沈五娘報仇,演出來的戲。
櫻姬眨了眨眼,旁人不知真僞,但趙國碩王夫婦卻知“石美金”是假,石氏也沒有什麼娘族舅家?!盎屎竽锬铮@件事你不是該問承恩候麼?”
沈俊臣現下可是京城最風光的人物。女兒做了皇后,自己是禮部尚書,還封了承恩候的爵位,大門前天天送禮的人都排起了長隊,收禮能收到手軟,就是家中的庶女、庶子都有舔著臉上門結親,說的都是嫡出子女的身份。而沈容昔日一句話,將沈宜許入安王府,而今天下皆知,沈宜要嫁給安王爲兒媳。
沈皇后的嫡妹,怎麼可能做小?
沈容吃吃笑道:“本宮的父親,若見到安王爺遞來的奏疏,還不得樂顛顛地替沈九娘謀到世子嫡妃的位分,可人家早前原是有嫡妻,是爲了給她讓位才降了位分,這不是讓人笑話?不成!不成!本宮可不能被人指著脊樑骨罵:說本宮仗勢欺人!”
前世,李氏潘氏結盟,借沈容之手害死沈宛,沈宜仗著王府嫡長孫“親姨母”的身份,成爲南宮昴的繼室。今生,她將二人湊到一塊,卻不想讓沈宜得到嫡妃位分。最多,只能讓沈宜做側妃。但蕭家獲罪,大蕭氏可做安王妃,小蕭氏卻再做不得南宮昴的嫡妻。
櫻姬心下兜轉一番:沈容先未告訴沈俊臣,卻先一步與自己提及此事。聽沈容言辭間的意思,不想讓沈宜成爲南宮昴的嫡妻,未來的安王妃,身份尊貴?!盎屎竽锬镔t德兼備,天下皆知,臣妾聽說親王、親王世子可有一正二側。小蕭氏難再爲嫡妃,就降爲側妻,又不能扶了沈九娘做嫡妃,不如請皇上在羣臣之中挑一個才貌雙全的閨秀做昴世子的正妃?!?
沈容眉眼含笑。
櫻姬這麼一打量:果然說中她的心事。這沈容到底是怎麼想的,但凡有些姐妹情分,都會替沈宜爭取到嫡妃位,可她卻不想讓沈宜爲嫡妃,真正讓人猜不透,除非,沈容對沈宜的感情,少了姐妹情,而是恨上了沈宜,非得讓一個嫡妃壓在她頭上。
櫻姬一想,越發肯定沈容恨沈宜,難道這恨是因爲潘氏當年毒害石之故。
沈容若有所思,“櫻姬妹妹覺得,哪家閨秀可堪爲昴世子的嫡妃,你是聽說過的,昴世子最愛美人,這容貌醜了,只怕不成。崔家適齡的嫡女,要麼容貌太尋常,要麼生得好的早就出閣。韋家的嫡女年紀太小,庶女雖然貌美,卻難當嫡妃之位。”
沈容喚她一聲“妹妹”,但她卻不能喚沈容爲“姐姐”,櫻姬蹙眉想了片刻,“皇后娘娘可在崔、韋兩家以外的重臣之女中挑選?!彼尤灰恍?,“皇上登基以來,敬重太后,亦追封生母劉氏爲婉妃,聽聞婉妃孃家還有一個兄弟任兵部右侍郎一職?!?
這是正統帝生母孃家唯一一個有些本事,也有出息的人,好像是正統帝的三舅。劉家兄弟姐妹衆多,當年正置劉婉妃家鄉豫州送五百宮女入宮,爲了能拿到六兩銀子,劉婉妃就自請參加宮女遴選。
劉婉妃十八歲時,某日被吃醉酒的至德帝誤以爲是寵妃,強寵一夜,不久後,劉婉妃發現有了身子。當時的韋皇后得到消息,封她爲寶林,賜了院落給她住,又挑了宮娥服侍,然,後廷爭權奪勢,她懷著正統帝,幾番著人暗算,雖勉力保住了孩子,她的身子也受了虧空,待她產下正統帝,身子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待正統帝不到三歲,撒手人寰,英年早逝。
韋太后膝下只得一個永懿公主,瞧正統帝無生母,接他到鳳儀宮哺養。
韋家有從龍之功,又因韋太后之故,頗得正統帝禮敬。
正統帝登基爲帝,給了韋太后如同親母一般的敬重。
櫻姬又道:“此乃大事,皇后娘娘還得與太后娘娘討些主意纔是?!?
沈容深以爲然。
*
又三日後,正統帝下旨賜婚: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丞相崔慎有嫡孫女崔七娘,賢良端淑,今賜嫁安王世子南宮昴爲嫡妃,著其擇日完婚。承恩候有女沈九娘,溫婉柔和,著其及笄之後,嫁南宮昴爲側妃。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兵部右侍郎劉大和有女劉五娘,才貌雙全;安王府有公子南宮顯,文武兼備,二人正是郎才女貌,今賜良緣,共結秦晉之好!欽此!”
正統帝接連給安王府下了兩份賜婚聖旨,一個是給世子南宮昴賜婚的,另一個則是給安王的寵妾林側妃所出之子南宮顯賜婚,這南宮顯今歲亦至弱冠之齡,至今尚未訂親,著實時早前大蕭氏行事霸道,總是欺壓著其他側妃、侍妾所出的兒女。
安王接到聖旨,林側妃與南宮顯倒是喜露於色,誰不知道劉大和是正統帝的親孃舅,皇帝將自家表妹嫁給南宮顯,這得看重南宮顯。
安王歡喜,他那一份奏疏上去,皇帝竟下旨讓南宮昴娶崔七娘,這崔七娘乃是左丞相的庶子嫡女,容貌那是一等一的好。
南宮昴比吃了蜜糖還高興,著實是崔七娘的豔名,他早有耳聞,沒想許給他了。
安王妃大蕭氏,愣在大廳中央。
小蕭氏則是滿臉疑惑,一日前,皇后剛回復了同意將她降爲側妃的內務府玉碟文書,今日就給南宮昴另賜了良緣,早前想的是沈宜入府,沈宜年紀還小,就算要嫁進來,還得兩年時間,誰曾想,千算萬算,不是沈宜,卻引來一個更大的麻煩——崔七娘。
崔七娘因自小聰明伶俐,又生得好,被崔府上下給寵壞了,行事刁鑽,二八年華,婚事高不成、低不就。崔家四太太曾放出話來,“我家七娘才貌雙全,當配天下的尊貴男兒。”這樣說,不就是打定主意要嫁皇家。
沈俊臣正想著做南宮昴的正經岳父,然,一紙聖旨,打亂他的計劃。接旨後,他在桂安院來回踱步,心下猜測著:這是皇帝的意思還是皇后的意思,讓崔七娘做安王世子妃,怎麼瞧著像是太后的意思。
韋氏看他在屋子轉來轉去,只瞧得眼花,“候爺,聖旨已下,再難更改?!?
沈俊臣道:“皇上這是什麼意思?”
蕭家犯了大罪,安王府原也想獲罪的,沈容卻在正統帝面前替其求情,不僅無罪,還從臨安王徙封爲安王,而今再下旨賜婚,崔家與韋太后有親,將崔七娘賜嫁安王世子,這是說不再追究安王的過錯?
沈宜原在閣樓裡,正想著蕭家獲罪,她就能風光體面地嫁給南宮昴做正妃,突地聽到玻統帝下統,愣了半晌也沒回過神來,“繡桃,崔七娘許給昴世子做正妃,我是側妃?”
繡桃以前不叫這名,因沈容給自己的侍女都取“畫蘭畫菊畫梅畫蓮”的名兒,府中上下都覺得那名極雅緻,也不再叫小什麼、侍什麼,沈宜便給自己的丫頭也換了個雅緻些的名字,以繡爲名,繡桃、繡梅、繡桂、繡梨等等,倒比以前的名聽著好聽些。
沈宜一心想著要做個尊貴人。
早前,她還對沈容有幾分怨恨,後來想著沈容帶給沈家的潑天富貴,又有潘家幾位舅母遞話,叫她萬不可與沈容生份。
沈宜正生悶氣,卻見繡桂紅著臉兒從外頭跑進來,喘著粗氣道:“九姑娘,皇后娘娘遣畫蓮姑娘入府了?!?
沈宜忙道:“五姐姐定是知曉原因?!睜懥饲俺?,她都放下了怨恨,一心與沈容示好,這幾個月來,沈宜自認做得很好,提著裙子,領著丫頭就往桂安院奔去。
待沈宜抵達時,連佛堂的李老孃、二房的柳氏都到了。
對於沈家來說,沈宜應該是妥妥的昴世子妃,突然間就變成側妃了,而世子妃卻落到了崔家的庶子嫡女身上,崔家雖然富貴,可他們沈家現在是當今皇帝的岳家,不比崔家差。
沈俊臣昂首挺胸,做國丈了,底氣十足。
早前因爲一場風波,先被至德帝連降官職,後因沈容是“九天鳳凰”的轉世,他再復官職,還擁有了“承恩候”的爵位,可謂一門榮寵。
韋氏笑微微地問畫蓮道:“蓮姑娘,宮裡出了何事?”
畫蓮面露憂色地輕嘆一聲,“安王爺是個知輕重的,蕭家獲罪,幾日前遞了奏疏,說要降小蕭氏爲側妃。我們皇后娘娘也一心替九姑娘盤算著,皇上那邊原也是同意讓九姑娘做昴世子妃,誰曉得,太后娘娘一句話,皇后娘娘不能再替九姑娘爭取嫡妃之位。
皇后娘娘剛提了句‘安王爺呈疏請求降小蕭氏爲側妃,求娶沈九娘爲世子嫡妃?!螽敿淳蛦柕馈Ъ抑滥闶莻€好的,聽說沈四娘未婚有孕了?’”
沈宜死死地拽著帕子,花容變色,“四姐姐不是說染了風寒病了嗎?我們都快一月未見著人了?!?
畫蓮很是爲難地道:“沈候爺,皇后娘娘也嚇了一跳,不曉得這話是怎麼來的,令奴婢回來問問。好歹沈四姑娘是訂了親的人,御林軍指揮使就算在朝堂,那也是排得上名號的重臣、大官,四姑娘一過門,就是體面的二品夫人……”
家醜之事,沈容又不會直接追問太后這話的來處,要是被道破了,她也沒臉。
李老孃此刻氣得咬牙切齒對柳氏道:“你說,寶丫頭到底是什麼病?怎的太后會對皇后娘娘說這等話,家裡還有好幾個沒出閣的姑娘呢?”
---題外話---最近上駕校,不知道昨日要加更,現在補上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