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節 如逢甘霖

劉宗敏這一番主戰言論,的確正中李自成的心意。因爲這數日來,每天都有一次、多至四次快馬飛報吳三桂募兵聲言要殺回燕京,驅趕流寇,爲崇禎帝后復仇的消息,這讓李自成越發惱怒不已,心煩意亂。而文武百官則多次“勸進”,他也無心即位,一再延期。他最擔心的是,如果吳三桂投向滿洲,造成關寧軍與清軍的聯合之勢,一齊入攻燕京,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嗯,老劉說的沒錯,眼看著招降的路已堵死,我沒有別的選擇了。那吳三桂既然不識擡舉,執意與我大順爲敵,就是實實在在的心腹之患,非要火速出兵,趕在他與滿洲韃子勾結之前將其一舉消滅,纔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崩钭猿陕犕曛犷h首贊同著,接著清了清嗓子,道:“諸位愛卿不妨商議一下如何出兵……”

此言一出,階下的李巖,宋獻策,牛金星紛紛變色,他們先前沒有明確反對出兵是因爲不敢貿然逆闖王的“龍鱗”,所以暫時藉口拖延,希望能夠找出個折衷之策來保大順無恙罷了?,F在看到闖王居然如此容易就被劉宗敏所說服,決意出征,這實在太冒險了,因此這幾個大順朝難得的明白人不由得心急火燎。

李巖是忠心耿耿之輩,所以一急之下,根本顧不得是否會觸犯闖王的“天顏”而直接出班進諫:“主上萬萬不可輕易出兵!”

李自成頓時心中不悅,臉立刻就拉長了,他認爲李巖竟然敢如此急切地出來打斷他的話,實在有失爲臣之道,乃是大大地不恭敬。不過儘管如此,李自成還是忍下來訓斥李巖的衝動,他勉強做出虛心納諫狀,“哦?李愛卿有何見解,儘可道來!”

李巖自己也意識到自己有點冒失,恐怕會令闖王心中不悅,然而他心中有話憋得難受,即使忠言逆耳也要一吐爲快:“主上,那吳三桂興兵復仇,邊報甚急,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還望主上能夠早日擇定登基吉日,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主上不必急於興師,應以招撫吳三桂爲要務,向他許諾以父子一體封侯,然後給前明太子一個王爵,分封一塊土地,準許其奉明祭祀,這樣一來他們也就沒有藉口鬧起來了,而我大順則一統之基可成,干戈之亂可順利平息,江山可以永固??!”

李自成的臉色越發陰沉,心中豈止不以爲然,甚至是大大惱火:自從他接到那封吳三桂與父親決裂的書信後,他就想立即發兵過去將吳三桂的關寧軍一舉夷平;而現在又聽到了吳三桂所謂的最後通牒,顯然是狂悖至極,幾乎令他暴跳如雷?,F在李巖不但極力阻撓他出兵討伐的計劃,還勸他封吳家父子爲侯,封前明太子爲王,顯然是長敵志氣,滅己威風,顯得好似他堂堂闖王還要低三下四地求吳三桂歸降一樣,這怎能不讓李自成慍怒不已?

正想嚴厲地駁斥李巖的建議時,牛金星也出班來附和,諫道:“臣以爲李將軍此議確實不無道理。我軍新得京師,一時間人心尚未安穩,不可輕易出重兵前往討伐,還是儘量以高官厚祿穩住吳三桂,同時利用這段時間迅速整軍,等時機成熟再將其一舉殲滅,猶未晚也?!?

“依照兩位愛卿之見,莫不是眼下我大順軍連收拾關寧區區四萬人馬的能力都沒有了?”李自成本想發怒,不過礙於他們都是開國功勳,不能直接掃了他們的顏面,於是忍了忍怒氣,然後出言諷刺道。

牛金星和李巖知道闖王心中不悅,不禁一悚。然而李巖認爲此事的確關係到朝廷興衰,生死存亡。不可以因爲謹慎自保而致使闖王一意孤行,釀成大禍,於是一咬牙,繼續直諫道:

“主上,請容臣一抒肺腑之言,倘若治罪,倒也不遲——我朝此時尚且處於戎馬倥傯之中,賢能之士避居山林,強盜山賊伺機作亂;而派往河南、山東各地的州縣官大多是些市井無賴之徒,仰賴主上聲威,徒手赴任,只知要糧要錢,要騾馬,甚至要女人。百姓常聞‘隨闖王不納糧’之言,始而延頸以待,繼而大失所望。況且我軍進京以來,很多下屬兵士軍紀不遵,耽於享樂,甚至攪擾百姓,大失民心……”

“好了,你說的這些,興許有風聞而誇大之嫌,不能作數?!崩钭猿赏蝗簧斐鍪謥?,做了一個叫李巖不要再往下說的手勢,臉上已然帶出了不耐煩的神色。

李巖一愣,終究也沒有敢公然違逆闖王的命令,因此只得委屈而訕然地中斷了話語,小心翼翼地退回班內。

李自成雖然明白李巖說的多是實情,無奈自從他到了燕京之後,天天聽慣了歌功頌德的話,聽不見談論大順朝政事缺點的話,倘若偶聞直言,總不順耳。他沉默片刻,看看李巖,又看看宋獻策和牛金星,最後面向羣臣說道:

“東征之計已定,我意已決。倘若繼續空耗脣舌,爭論不休,再拖延些時日,等到吳三桂與東虜勾結,以爲崇禎復仇,恢復明朝爲號召,傳檄各地起兵,滿洲人也乘勢興師南犯,只會對我朝更加不利!況且我軍到了燕京後,士氣已不如前,這是你們都清楚的。所以就各種形勢看,遲戰不如速戰,坐等不如東征。你們就不要再諫阻東征大計了!”

李自成這最後一句話,格外加重了語氣,顯然是警告反對出兵的大臣們,叫他們休得多言。

宋獻策一直低著頭,緊咬著嘴脣,躊躇著要不要像李巖一樣出來直諫。然而李自成這最後一句嚴厲的警告,卻突然把心一橫,一反平日的謹慎態度,走出班來,慷慨地說道:

“臣本爲一介布衣,能夠得蒙主上信任,多年以來一直言聽計從,納諫如流,因此臣尤爲感激,發誓以忠心報答主上恩典。而今心中有言,不能不一吐爲快:倘若主上東征,則局勢於主上頗爲不利;而吳三桂如敢南犯,則於吳三桂不利。滿洲韃子必然趁機南犯,只是我們尚且不知其究竟何時南犯,從何處南犯。

臣以爲,當今之計,與其征討吳三桂,還不如積蓄實力,加強守備,全力防範韃子南侵。吳三桂雖有數萬之衆,但關外土地全失,明朝已然滅亡,他就像水上浮萍,猶如蘚癤之疾,不足爲心腹之患。而韃子則不然,自努爾哈赤背叛明朝,經營遼東,逐步統一滿洲,勢力漸強,至今已歷三世。皇太極繼位以來,更是勵精圖治,無時無刻不窺探中原,妄圖侵佔。而今小皇帝的叔父多爾袞攝政,此人野心勃勃,狡詐多端,一旦我軍主力前往山海衛征伐,多爾袞則率領東虜鐵騎南下,或擾我軍之後,或奔襲燕京,則我軍腹背受敵,騎虎難下??!”

宋獻策這番煞費苦心的分析和出自肺腑的諫言,竟然讓本以爲自己主意已定的李自成終於不得不猶豫起來。他緊皺了眉頭,思索了一陣,然後問道:“話雖如此,但我軍完全可以速戰速決!京城之兵,現可抽調十二萬,以三倍於關寧軍之數,難道還至於久戰不下嗎?”

“山海關乃極爲險要之地,又素有固若金湯之稱,我軍雖衆,然而火器及紅夷大炮數量不足,仰攻關隘,很難速勝。倘若拖延日久,東虜兵出西協,襲擾我軍糧道,或者直接扼住我軍與燕京之間的道路,切斷退路的話,那就兇險莫測了!”宋獻策說到這裡,臉上的憂慮之色越發明顯。

李巖也禁不住再次附和道:“宋軍師此言確有道理,兵法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如今吳三桂據守雄關,早有準備,令我軍無懈可擊。況且關寧軍正處於以逸待勞之勢,山海衛雄關險要,只要戰事不能立即結束,稍一拖延,那麼我軍腹背受敵之日就不遠了?!?

李自成喟嘆一聲,站起身來,在御案後面來回踱步,一時間難以決斷了。說實話,李巖、宋獻策的話確實不無道理,也是老成之策。然而李自成對滿清實在缺乏瞭解,在他看來,滿清從後金起,立國已經三十餘年,也不過盤踞於遼東巴掌大塊地盤,連座寧遠城都屢攻不下;數次入關,也不過是燒殺搶掠一番,依然佔據不了一寸土地。況且已經大失民心,爲百姓所憎惡,如何成就大業?

更重要的是,滿洲人口不過四十萬,滿洲八旗軍隊也不過區區十萬,再算上蒙古,漢軍,充其量也只有十七八萬,就憑這麼點人馬就想奪取中原?簡直就是癡心妄想,白日發夢!再說自己的大順軍雖然近來在京城紀律鬆懈,確實做了不少擾民掠財之事,然而李自成怎麼也不相信,一向信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漢人百姓們,會老老實實地接受那幫從深山老林裡走出來的野蠻韃子統治。

這就印證了一個道理,譬如一個家族的長輩對晚輩們嚴厲些,甚至苛刻欺壓,也是他們自己家族裡的事,由不得外人來插手。倘若哪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外人膽敢來橫插一腿的話,那麼就必然會被這個家族的族人們摒棄前嫌,團結一心地給攆出去,順便把他揍得鼻青臉腫,再也不敢打這裡的主意。

李自成的這個想法,確實不無道理。然而此時的他還不知道,歷史總是不按常理出牌,一貫的經驗,偶爾也有失靈的時候;而不幸的是,偏偏這個失靈的時候被他迎頭碰上了,於是乎黴運也就相應而來,一發而不可收拾??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難道這全都可以歸咎於老天嗎?

當李自成正在紫禁城的金鑾殿上躊躇不決之時,山海關裡的吳三桂正夜以繼日地籌措糧草,加固城牆,操練兵馬,抓緊一切時間準備應敵。這緊鑼密鼓十數天,無疑是他這一輩子當中最爲忙碌而緊張的時日。

這天上午,他早早地披掛整齊,站在西羅城的內城牆上,觀看著手下兵士的操練。這時,一個參將上來稟報道:“大帥,最先一批糧秣輜重,已經到達,正在運往山海城中的路上?!?

“全部運完,最快需要幾日?”吳三桂兩眼依然盯著城下士兵們精神抖擻的演練,用毫無情緒的聲調問道。

參將回答:“預計需得十六日才能徹底運送完畢?!?

吳三桂的神色漸漸凝重起來,他自言自語道:“今天已經是四月十二日了……”到了這裡,就頓住,沒了尾音。

自從他三月底在永平城郊突然與李自成決裂,徑直趕回山海關重新佔據三城之後,就開始積極地籌備糧草物資,以備禦敵。而今從寧遠覺華島經海上運來的大批糧秣輜重,只有一小部分運入山海城中,大部分仍在一百餘艘海船上,停泊於姜女廟海邊。姜女廟在山海關之東,相距十三裡。而現在正值仲春,海面風多,海船都泊於緊靠海岸可以避風之處,容易被敵軍出奇兵焚燬。倘若李自成那邊果然有能人,看出這一點並且付諸實施的話,即使吳三桂的數萬關寧兵再如何強悍,也必將軍心大亂,人無鬥志,崩潰之日不遠,這是吳三桂最爲擔心的地方。

最讓人憂心的是,雖然能夠預見到重大的危險,卻有心無力,苦於無法避免。吳三桂現在只能祈禱著李自成那邊沒人能夠看透他的這個致命之處,才能保得一時無恙。他現在在等一個消息,如果這個消息遲遲不來的話,那麼無疑就等於把他逼上了絕路,不得不背水一戰,破釜沉舟了。

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逐漸清晰,一名傳信兵卒氣喘吁吁地通過臺階跑上了城垛口,面對吳三桂的背後單膝跪地,兩手高高地舉著一封漆了火印的書信,“大帥,盛京方向的信已經來了!”

吳三桂聞聽之後,竟然不經意間身上一個戰慄,並非駭然,而是期望已極的消息終於來臨時的巨大喜悅和亢奮。他猛然轉身,一把將書信取過,只幾下就撕扯開來,抽出裡面的信件,從上至下地迅速瀏覽起來。

這封信是他在盛京的滿清朝廷爲官的兄長吳三鳳寫來的,上面道:“攝政王已確定於四月初九日統率大軍開拔,屆時滿、蒙、漢、朝共計十四萬兵馬,攜帶紅衣大炮百門,向西協隘口進兵,預計不出四月二十日即可越過長城進入關內。吾弟何去何從,宜早做決斷,兄翹首以盼!”最後落款是四月初六日。

吳三桂知道從盛京到山海關,快馬加鞭,六日到達已經是極限了,這封信也正是以這個速度送抵的。直到最後幾日多爾袞方纔向羣臣公佈出兵日期,由此可見其策謀部署,的確嚴密萬分,這也著實讓吳三桂幾乎焦急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

心頭的懸著的一塊巨石終於落了地,吳三桂禁不住大喜過望,然而在衆多下屬面前,一位主帥應該保持他應有的威嚴,不可以輕易流露欣喜若狂的情緒。

望著城下盔甲鮮明,勇悍無匹的士兵們,他們所攜帶的巨大殺氣,即便是操演當中,亦然顯露無遺。這五萬精兵,全部都是深受他父子恩惠,傾盡巨貲將養出來的忠心屬下,可以爲他吳三桂出生入死,也不皺一下眉頭。

“我兵如何,可殺李賊否?”吳三桂一臉自信的笑意,聲音雖然不高不低,卻著實充滿了豪情霸氣。

身後所有的將領一齊慷慨激昂,語氣堅定地回答道:“我等必不辱使命,誓殺李賊!”

這高亢的呼聲立即引起了城下將士的響應,在各個將佐的帶領下,成千上萬的青壯漢子們,齊刷刷地舉起兵器,高聲吶喊,一時間氣勢磅礴:

“誓殺李賊!誓殺李賊!……”

第12節 新任旗主第21節 雪夜立誓第4節 夜遊驚夢第164節 如膠似漆第68節 否極泰來第26節 衝冠一怒第11節 暴風驟雨第65節 賬目兩清第5節 生死一線第134節 失而復得第147節 戰略眼光第49節 最重要的人第138節 永離別第12節 雪上加霜第26節 父子陌路第36節 如逢甘霖第3節 枕邊談政第2節 吳爾庫霓第27節 陳年債務第27節 意亂情迷第12節 神秘來信第148節 家庭暴力第69節 真相大白第61節 臥底亮相第3節 春宵酒濃第28節 進位攝政第49節 天狗食日第70節 冤家路窄第59節 冷雨寒心第40節 似是故人來第12節 稀罕的項鍊第125節 良人歸來第40節 逃亡意外第25節 奸佞小人第139節 新年新規矩第136節 惟願長醉第156節 梨花壓海棠第4節 迫在眉睫第87節 居安思危第40節 絕密緋聞第59節 雄關之下第97節 過則改之第57節 禍不單行第87節 他日勁敵第30節 醉翁之意第145節 佔有或毀滅第137節 惟願相守不願老第9節 林暗草驚風第31節 孤注一擲第28節 取捨之間第80節 如此取捨第10節 自相矛盾第9節 還君明珠第29節 舊愛新婚第102節 指天爲誓第10節 自相矛盾第14節 誰是薩哈達第2節 同是淪落人第1節 難解疑團第9節 林暗草驚風第58節 臨機應變第16節 致命的玩笑第80節 鐵血柔情第53節 舔犢之情第18節 疑人偷斧第4節 如履薄冰第29節 鹿死誰手第67節 終於“私奔”了第47節 老謀深算第28節 最大的敵人第58節 臨機應變第8節 草原情歌第53節 舔犢之情第83節 薄倖良人第59節 背水一戰第68節 煙消雲散第152節 破格的迎親第109節 怒髮衝冠第88節 恨生瑜亮第113節 狼狽收場第24節 藕斷絲連第4節 如履薄冰第115節 愛如朝露第46節 搬救兵第2節 古怪夢靨第24節 似血燭淚第57節 父子和解第87節 禪讓大典第64節 勝利與悲哀第44節 驚聞異訊第59節 冷雨寒心第2節 庭院會審第32節 荒唐王爺第18節 情感抉擇第21節 巧言令色第154節 草原婚禮第9節 意外之喜第15節 誰是真兇第12節 稀罕的項鍊第42節 夏蟲語冰
第12節 新任旗主第21節 雪夜立誓第4節 夜遊驚夢第164節 如膠似漆第68節 否極泰來第26節 衝冠一怒第11節 暴風驟雨第65節 賬目兩清第5節 生死一線第134節 失而復得第147節 戰略眼光第49節 最重要的人第138節 永離別第12節 雪上加霜第26節 父子陌路第36節 如逢甘霖第3節 枕邊談政第2節 吳爾庫霓第27節 陳年債務第27節 意亂情迷第12節 神秘來信第148節 家庭暴力第69節 真相大白第61節 臥底亮相第3節 春宵酒濃第28節 進位攝政第49節 天狗食日第70節 冤家路窄第59節 冷雨寒心第40節 似是故人來第12節 稀罕的項鍊第125節 良人歸來第40節 逃亡意外第25節 奸佞小人第139節 新年新規矩第136節 惟願長醉第156節 梨花壓海棠第4節 迫在眉睫第87節 居安思危第40節 絕密緋聞第59節 雄關之下第97節 過則改之第57節 禍不單行第87節 他日勁敵第30節 醉翁之意第145節 佔有或毀滅第137節 惟願相守不願老第9節 林暗草驚風第31節 孤注一擲第28節 取捨之間第80節 如此取捨第10節 自相矛盾第9節 還君明珠第29節 舊愛新婚第102節 指天爲誓第10節 自相矛盾第14節 誰是薩哈達第2節 同是淪落人第1節 難解疑團第9節 林暗草驚風第58節 臨機應變第16節 致命的玩笑第80節 鐵血柔情第53節 舔犢之情第18節 疑人偷斧第4節 如履薄冰第29節 鹿死誰手第67節 終於“私奔”了第47節 老謀深算第28節 最大的敵人第58節 臨機應變第8節 草原情歌第53節 舔犢之情第83節 薄倖良人第59節 背水一戰第68節 煙消雲散第152節 破格的迎親第109節 怒髮衝冠第88節 恨生瑜亮第113節 狼狽收場第24節 藕斷絲連第4節 如履薄冰第115節 愛如朝露第46節 搬救兵第2節 古怪夢靨第24節 似血燭淚第57節 父子和解第87節 禪讓大典第64節 勝利與悲哀第44節 驚聞異訊第59節 冷雨寒心第2節 庭院會審第32節 荒唐王爺第18節 情感抉擇第21節 巧言令色第154節 草原婚禮第9節 意外之喜第15節 誰是真兇第12節 稀罕的項鍊第42節 夏蟲語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溪县| 城口县| 故城县| 聂荣县| 永福县| 尚义县| 荃湾区| 璧山县| 长沙市| 道真| 来宾市| 塔城市| 宣恩县| 宜兰县| 东阿县| 吕梁市| 桦南县| 古蔺县| 内乡县| 桂东县| 夏河县| 宽甸| 乌拉特后旗| 泸西县| 新疆| 平顶山市| 郁南县| 梁平县| 贺州市| 恩施市| 兰西县| 乌恰县| 阿克苏市| 井冈山市| 六安市| 达拉特旗| 隆尧县| 眉山市| 巴彦县| 吕梁市|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