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城牆下。
幾個渾身都穿著厚厚裝甲的重裝步兵推著一輛戰(zhàn)車向城牆衝去。
榆樹做成的戰(zhàn)車上面覆蓋著好幾層浸過水的牛皮。
十幾個輛戰(zhàn)車冒著從城牆高處射下的箭矢抵臨城下。
覆蓋的牛皮之下,竄出幾個拿著大錘的士兵。
城牆上明軍探出身子,手中的弓弦拉滿,利箭向城下射去。
此時,女真部隊裡的弓箭手與火銃隊來到陣前。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眼皮子一跳。
“這攻城方式……確實有兩下子。”
趁著守城的軍隊注意力全部放在如何消滅正在錘牆的敵人的時候,第二波軍隊上陣。
如果守城的人轉(zhuǎn)移視線,去攻擊遠處的弓箭手,那弓箭手就可以立刻撤退,錘牆的士兵繼續(xù)攻擊。
一般的城牆都會被攻破。
李淵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輕撣一下衣襬,昂首挺胸道:
“此小道爾,不值一提。”
李淵是真看不得這小子驕矜的模樣。
但他也得承認,這小子有驕矜的資本。
所以……
李世民等了半天,沒人繼續(xù)問他。
嘖,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
【正月二十四日中午,袁崇煥正和路過的朝鮮官員閒談,部下來報,後金軍隊準(zhǔn)備攻城。】
【努爾哈赤首先集中攻擊的是城牆的西南角。】
【先派戰(zhàn)車衝到城下,錘擊城牆,然後等著城牆上的士兵探出身子來以後,弓箭手上陣。】
【弓箭手壓制住明軍,錘牆的士兵將城牆敲出裂縫。】
【努爾哈赤將騎兵聚集,準(zhǔn)備開始衝刺。】
【此時,來自萬里外的“紅夷大炮”第一次向世人揭開了它神秘而殘酷的面紗。】
……
天幕上。
重甲騎兵正緩緩提速。
城牆的垛口上伸出一隻只黑色炮口。
一尊尊火炮吐出了火舌!
不似先前的那些鐵彈砸射。
無數(shù)的開花彈落在了騎兵馬隊裡。
炮彈在瞬間碎裂成無數(shù)的彈片!
騎兵與戰(zhàn)馬成片倒下!
弓箭手被受驚的戰(zhàn)馬踩成了爛泥。
騎兵還未到城牆下就已經(jīng)死傷無數(shù)。
城牆下的錘子兵還安然無恙奮力錘牆,城牆上已經(jīng)有了大洞。
而此時,變故在起。
一個個木箱子從城牆內(nèi)推一半出去,另一半被固定住。
這些木箱子像是空中樓閣一般懸在半空。
木箱內(nèi)的士兵可以看見城牆腳上錘牆的敵軍。
他們拿出了蘸上柴油的木頭、棉花,裹上火藥,用鐵鏈繫上,然後送到城下錘子兵上面的車上,點火。
沾水的牛皮被火烤乾。
攻城車紛紛起火,爆炸!
錘子兵沒有了保護,全軍覆沒。
聚攏挨炸的後金騎兵呆呆地看著城牆。
隨後火炮襲來。
……
【努爾哈赤的第一次進攻徹底失敗。】
【這一場攻城戰(zhàn)從中午一直持續(xù)到深夜,後金軍隊的屍體在城下堆積如山。】
【努爾哈赤被迫撤退。】
【二十五日凌晨,後金軍隊開始人海戰(zhàn)術(shù),再次攻城。】
……
大秦。
嬴政看著這新火器,眼角不停抽動。
戰(zhàn)場大殺器!
比牀弩還要可怕的殺器!
“你們說,墨家能造出這種東西嗎。”
其餘幾人不懂兵械製造,尉繚則微微頷首。
“這些的技術(shù)不算複雜,唯有兩點。”
“一時那火藥,二是那炮筒。”
“只要解決這兩點,按圖索驥也能造出。”
嬴政看著天幕。
半晌後,略帶幾分惆悵的嘆息道:
“暫且記下來吧。”
……
大唐·玄宗時期
李世民坐在牀榻上捋須感嘆著:
“世事變遷,變化真大啊。”
“若有此物在手,我一人就能守住虎牢關(guān)!”
李隆基帶著兩個黑眼圈,平靜的站在一邊。
李泌則偷偷打量著太宗皇帝。
至於太宗皇帝嘴裡的說辭……
嗨呀,太宗皇帝是這樣的,他比較愛用誇張的比喻手法,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
很好!
“你!”
李隆基立馬立正。
李世民斜睨著他,拉長聲音道:
“你把水軍海路的事放在心上。”
李隆基連忙點頭。
李世民輕哼了一聲,隨即站起身,走到李泌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唐要多依仗卿費心了。”
李泌瞬間眼淚奔涌而出,哽咽道:
“臣,願爲(wèi)陛下效犬馬之勞!”
李世民再次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隆基面無表情的看著眼前的“君臣相得”
習(xí)慣了。
……
大宋·孝宗時期
岳飛身體不由緊繃。
只是看著天幕裡那十幾門火炮的威力,他就已經(jīng)深感威脅!
而那賊酋卻第二天就整軍待發(fā)。
“這人……好厲害的戰(zhàn)場判斷。”
趙昚還想說讓岳飛想想辦法,他也想要這種炮!
但聽到這話又轉(zhuǎn)了注意力。
“鵬舉何出此言啊?”
岳飛聽得詢問,行禮答道:
“陛下,努爾哈赤雖被迫撤退,但那是因爲(wèi)他沒有料到明朝突然間多了那個火炮和那種怪異的打法,所以吃了大虧。”
“但寧遠城兵將就那麼多,只要穩(wěn)住軍心,寧遠城耗不過努爾哈赤。”
趙昚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然後想起火炮的事。
“這火炮,我大宋能不能造?”
這可真問住岳飛了。
岳飛想了想,只能謹慎道:
“可以一試。”
趙昚也明白自己有點強人所難,但終究還是抱著希望。
“那就試試!”
萬一試出什麼東西來呢。
……
【當(dāng)時寧遠城內(nèi)的軍隊不足兩萬人,袁崇煥憑藉擁有巨大威力的西洋“紅夷大炮”,以及通判金啓倧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萬人敵”,最早的燃燒彈的雛形,傷敵無數(shù)。】
【五天後,當(dāng)寧遠天空瀰漫的硝煙散去,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座千瘡百孔的古城依然挺立於大明的版圖之上。】
【一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役讓明、後金雙方都損失慘重。】
【而寧遠城也註定是努爾哈赤的滑鐵盧。】
【他在指揮攻城時被紅夷大炮的流彈擊中,身負重傷。】
【當(dāng)年八月,身亡。】
【寧遠之戰(zhàn)使袁崇煥在歷史舞臺上嶄露頭角,也是明軍一次久違的勝利,史稱“寧遠大捷”。】
……
{真就讓炮轟死了?}
{不能說被炮轟死……但努爾哈赤的死的確跟寧遠之戰(zhàn)有些聯(lián)繫。}
{根據(jù)明朝人張岱《石匱書後集》的記載:“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
{而《明史》也如此記載,那就可以肯定一點,後金的確有一位重要頭目被紅夷大炮擊傷,至於是不是努爾哈赤,很難說得清楚。}
{而當(dāng)時做爲(wèi)外交使臣,經(jīng)歷過這場戰(zhàn)事的朝鮮官員韓璦也記載了這種說法。}
{甚至,還詳記載了袁崇煥戰(zhàn)後嘲諷的事情。}
{後金軍撤退後,袁崇煥派遣使者前往敵軍軍營中慰問,還特意對努爾哈赤說:“老將久橫天下,今日敗於小子,豈非數(shù)耶。”}
{但這也有問題,朝鮮人韓瑗都能站在寧遠城上看到努爾哈赤被紅夷大炮擊傷,那麼同樣站在寧遠城上的袁崇煥或其他明軍將士爲(wèi)什麼在奏摺裡面沒有提到擊傷努爾哈赤這件事?}
{要知道打傷滿洲女真軍事最高指揮官兼後金國大汗努爾哈赤,對於明朝朝廷來說是件多大的功勞。}
{而依據(jù)《清實錄》記載,寧遠之役的確讓努爾哈赤惱恨不已,但隨後幾個月,努爾哈赤依然在繼續(xù)征戰(zhàn)。}
{六月,蒙古科爾沁部落的臺吉奧巴晉見的時候,努爾哈赤還親自率領(lǐng)後金國諸貝勒大臣,出郊相迎十里,並對其說:“今爾我無恙,得相會足矣!”}
{這樣一看,好像寧遠之役裡努爾哈赤並未受到重傷。}
{但《三朝遼事實錄》與《清代皇帝傳略》又說寧遠兵敗使努爾哈赤精神上大受創(chuàng)傷。}
{他對後金國諸貝勒大臣說:“朕自二十五歲征伐以來,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獨寧遠一城不能下耶!”}
{於是在寧遠之戰(zhàn)後,他的心情始終處於鬱忿難平的狀態(tài)。又因爲(wèi)長期的戎馬生涯,鞍馬勞累,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導(dǎo)致積勞成疾。}
{這一年七月,身患毒疽,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湯泉進行療養(yǎng)。}
{八月初七,病情突然加重。十一日,乘船順著太子河而下,本來打算返回瀋陽,走到璦雞堡病逝。}
{所以,只能說他的死跟寧遠有關(guān),有可能是鬱鬱而終。}
{畢竟寧遠之戰(zhàn),女真人死傷近兩萬,而明軍僅兩百多人陣亡,戰(zhàn)績可謂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