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邦:也就還行。
【公元253年春,蜀漢大將軍費禕被魏國降將刺殺,姜維開始執(zhí)政。】
【四月,衛(wèi)將軍姜維開始第六次北伐。】
【因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繼掌國政,兩人都是諸葛亮臨死前向劉禪推薦的。】
【姜維雖屢思北伐,但蔣、費二人持重,力主保境安民,每次給兵都不過萬數(shù)。】
【所以第六次北伐,姜維親率數(shù)萬蜀軍人出石營,攻魏國南安。】
【但雍州刺史陳泰盡起關中兵和雍涼兵十餘萬解南安之圍,其後陳泰進至洛門於姜維對峙,姜維糧盡退兵。】
……
季漢,
諸葛亮先是寬慰的看了一眼劉禪。
還好,陛下雖不聰慧卻聽人規(guī)勸,
隨即看著天幕微不可查的嘆口氣。
費禕爲人寬宏博大,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對降將也不歧視。
衆(zhòng)人很早就提醒過他要注重個人安全,他卻不以爲意。
還有姜維……
想著那個年輕的將軍。
諸葛亮一時出了神。
按照天幕裡的算法,這時的姜維也到了知天命之年了。
大漢……也快走到頭了吧……
……
【公元254年二月,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等人打算髮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改立太常夏侯玄爲大將軍。】
【計劃泄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夷滅三族,魏國一時陷於混亂。】
【同年九月,司馬師聯(lián)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言及曹芳的一系列重大“罪行”,請求廢曹芳的帝位,得到許可。】
【隨後應郭太后要求,迎立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王曹霖之子,十四歲的高貴鄉(xiāng)公曹髦(máo)】
……
漢末·獻帝時期
曹操冷哼一聲。
要不是留著你們司馬家還有用處,孤早讓你們司馬家變死馬家了。
現(xiàn)在他只有一個問題要考慮。
曹氏宗親的權力是不是放開點?
哪怕是自家的肉爛鍋裡,也比讓外姓人連鍋端走好啊!
……
【公元255年,鎮(zhèn)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假太后旨意,於淮南起兵反叛司馬師。】
……
天幕上,
樂嘉城,
“殺!活捉司馬師!”
隨著一聲厲喝!
魏軍大營一片喧譁,
一位身長八尺,全裝慣甲的年輕將領,率領一隊騎兵突入魏營,正在左衝右突,縱橫馳騁!
魏軍猝不及防,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
魏營主帳內(nèi),
聽到大帳外鼓聲雷動,殺聲震天,司馬師大爲驚駭。
這一驚,左眼眼球竟然暴突而出!
瞬間,司馬師面色疼痛扭曲到極點!
……
【文欽之子文鴦年十八,勇猛無比。】
【趁司馬師大軍剛駐樂嘉城還立足未穩(wěn),率領兩隊騎兵趁著夜色,從東、西兩面對魏軍大營發(fā)起突襲。】
【因爲司馬師的左眼有嚴重的眼瘤,被文鴦一驚,將眼球震出眼眶。】
【又因怕擾亂軍心,忍著疼痛,蒙在被子不出聲。】
【一直殺到第二天清晨,見文欽膽怯沒來出兵相助,文鴦無奈退兵而去。司馬師則立刻命衆(zhòng)將全力追擊。】
……
天幕上,
騎著高頭大馬,盔甲上沾滿血污的文鴦向身後看去。
一隊魏軍正一路煙塵滾滾,氣勢洶洶的直奔而來。
隨即對身前滿臉焦急的老將拱手道:
“父親且安心向南撤退,孩兒去挫挫敵軍的氣勢!否則咱們走不脫的!”
說罷,也不顧老將的阻攔。
率身邊的十餘騎精銳,掉轉(zhuǎn)馬頭,殺了回去!
然後,徑直衝進數(shù)百名魏軍的軍陣之中!
畫面一轉(zhuǎn),
正在包紮眼睛的司馬師看著那傳令兵,驚怒道:
“十幾騎,全滅數(shù)百魏軍?!”
司馬師壓抑著怒氣,低聲喝道:
“命左長史司馬班率八千驍騎,再度追擊!”
畫面再轉(zhuǎn),
遙望魏軍而來,文鴦輕蔑一笑,綽槍上馬。
身邊也無一人在右,直接單槍匹馬的衝向八千驍騎!
隨即,一口氣殺傷百名魏軍!從容而去!
“噠噠噠噠!”
向著南方縱馬狂奔的文鴦,騎著戰(zhàn)馬回頭看去。
那一隊魏軍驍騎還在慌亂之中,感覺身上的力氣恢復些許,嘴角一翹。
“籲!”
戰(zhàn)馬勒停,然後又掉轉(zhuǎn)馬頭。
“駕!”
再度隻身衝向一片驚惶的魏軍!
“迎敵!迎敵!”
畫面逐漸升高,俯視著大地。
就見那單槍匹馬的身影在魏軍裡殺了一回,又跑了。
然後又殺一回,又跑一回。
再殺一回,再跑一回!
前後足足往返了七次! 其間如入無人之境,不啻神兵附體。
最後魏軍不敢上前,只能眼睜睜看著他絕塵而去……
……
【“摧鋒陷陣,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鴦以匹馬入數(shù)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文鴦有多勇猛無比,他爹文欽就有多慫。】
【看著司馬師大軍而至,文欽帶兵向南逃竄,父子倆逃到東吳。】
【司馬師雖然成功平定了毌丘儉、文欽的叛亂,但生命也走到盡頭。】
【公元255年閏正月二十八日,班師回京的司馬師在許昌病逝,時年四十八歲。】
……
大漢,
“嘖嘖,嘖嘖。”
劉邦一邊咋舌一邊搖頭。
“就是因爲文臣如雨猛將輩出,你們?nèi)也偶m纏不休讓人鑽了空子。”
劉盈託了託驚呆了的下巴,看向劉邦:
“阿父,伱都不驚訝嗎?一人衝八千騎兵!七進七出啊!”
劉邦聽聞與呂雉對視一眼。
“也是,那時你還小,只知道項籍勇猛卻不知道他有多勇猛。”
劉邦瞇著眼睛,追憶著那個莽夫。
“你看天上那猛將是七進七出。”
“換成那個莽夫,只有一進。”
劉盈呆呆道:
“一進?沒有出嗎?”
劉邦搖搖頭。
“一進就夠了,幾千人撒開腿跑也得讓項羽追一陣呢。”
看了眼天幕,又想了想活在劉邦嘴裡的項羽。
劉盈還是想不出一個人怎麼追著幾千人跑?
還是追著八千騎兵跑?
“非人哉。”
聽到劉盈的感嘆,劉邦略微直了直腰板。
“就也還行吧,砍下首級也活不了。”
“只是稍微能打了點,也沒什麼。”
“對了,腦子還不好使,應該是都漲力氣去了。”
一旁的呂雉斜睨著裝作滿臉不在乎還不停貶低某人擡高自己的劉邦。
孩子在旁邊,給你留點顏面。
……
【值得一提的事,司馬師臨死前曾詔司馬昭從洛陽趕來許昌執(zhí)掌大權。】
【而與此同時,曹魏朝廷也下了一道詔書,以“東南新定”需要鎮(zhèn)撫爲由,命時任衛(wèi)將軍的司馬昭暫時屯駐許昌,同時命尚書傅嘏率東征各軍返回洛陽。】
……
曹魏·明帝時期
曹叡看著天幕眨了眨眼。
曹霖他兒子這麼有道行嗎?
這一招很絕啊!
這是釜底抽薪啊!
既將司馬昭排除在朝廷之外,讓他無從染指中樞大權。
同時又剝奪了司馬師剛剛交給他的兵權。
奉詔,他就喪失權臣之位,只能作爲一員大將鎮(zhèn)守一方。
不奉詔,那就等於公然抗旨!
一箭雙鵰,行啊小子!
曹叡眼珠子一轉(zhuǎn),計上心頭。
弟弟呀,你這兒子好像不錯。
過繼給我吧!
“陛下,太尉他……”
曹叡眼睛一瞪。
宦官身子一顫。
“司馬老賊快要不行了。”
捋了捋袍袖,曹叡開口道:
“行啊,用了得有七八個大刑了吧?還沒死?”
“估計,快了。”
“讓太醫(yī)令給他吊著口氣,告訴他,他現(xiàn)在死,全家都得死。”
“…是。”
……
雖然趙雲(yún)沒有七進七出,但能從天下精銳且下手不留情的虎豹騎中救下一婦一孺。
這含金量我感覺比三國演義裡高。
畢竟演義裡曹操下令收著點。
但正史裡曹操是要他們的命。
三國裡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生不逢時。
說來也怪,爲什麼一到亂世這人才就輩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