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 山東之局3

看沒人願意開口,李開首先站起來道:“目前山東遭受隆武叛軍和闖軍的夾擊,兵力已經不足。如果再發生大規模的戰事,兵力肯定會更加不夠。我作爲軍將,首先想到的是我們必須擴充兵力,而且這個數量不能太少。”

吳甘來皺眉道:“那依李參將所言,應該擴充多少兵力爲好啊!”

李開道:“當然是越多越好了。”

吳甘來搖了搖頭道:“山東有百姓近八百萬口,居大明各省之首。最近又接納從河北、河南、徐州等地逃荒而來的數十萬百姓。可以說,無論想要招募多少兵卒,山東都可滿足。但問題是,士卒吃的是糧,穿的是甲,用的刀槍劍戟,還要按時給他們發放餉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稱之爲士卒,面對賊軍纔有一定的戰力。而目前山東缺糧嚴重,很多州府因爲之前督帥所下的盡力安置流民的舉措而耗費大量金銀。各府衙門空空如也,幾無餘財。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再大量招募士卒,那各地的財賦能支撐的起嗎?還有就是再有不到一個月,便是莊稼收割的日子,緊接著便是春耕時節。這期間都需要大量勞力,亦不適宜大量招兵。”

李開有隱隱怒色,“那我們難道要坐看賊軍攻入山東嗎?”

吳甘來再次搖頭,“我說不適宜大量招兵,但招募一些還是可以的。我認爲這個數量應該控制在一萬左右,這纔是合適的。”

周顯苦笑道:“一萬士卒,吳大人真覺得這點人夠嗎?”

吳甘來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只要村中莊稼收割完成,便可獲得供應士卒所需的足夠糧草。而春耕完成之後,青壯便可空置出來,到那個時候再大量招兵纔是恰當的。”

周顯沉默片刻,最後緩緩的搖了搖頭道:“時間上來不及。招募兵卒需要時間,訓練也需要時間,我不可能讓剛剛拿起武器的士卒去上戰場。至於吳知府所說的,我想補充幾萬新兵對擁有近八百萬人口的山東不會有太大影響。至於各地財賦不足的問題,也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

說著,周顯轉頭吩咐道:“韓暢,去叫李丁、馬懷義、齊策、丁國政四人過來。”

韓暢出去,不一會,四人走進堂內。李丁爲華夏錢莊的掌櫃,四面玲瓏,在場的很多人都認識他。他一走進堂內,便滿臉帶笑,四面拱手。

周顯擺手止住了他,“馬懷義,你一直負責管理膠州鹽場。我現在需要銀子,你就直接告訴我,你能爲我提供多少銀子吧!”

馬懷義站出來道:“稟告督帥,鹽場的賬戶上還有三十萬餘兩白銀,可以隨時支取。還有之前儲存的各種食鹽,可以低價交予各地鹽商售賣,半月之內便可拿到現銀,這樣也可得大約三十萬兩白銀。屬下還可以發動那些鹽商爲官府捐銀,應該能得至少十萬兩白銀。七十萬兩白銀沒有任何問題。”

周顯沉默了片刻,厲聲道:“一百萬兩白銀,一個月內送抵濟南。否則,這個鹽場場主你也別當了。”

馬懷義乾嚥了一口吐沫,連忙跪下道:“屬下一定照辦。”

周顯點了點頭,轉頭向丁國政道:“國政,你是宋先生的高徒,目前山東所有的礦場都由你負責。我現在想問的是,我讓你把礦場轉包給當地鄉紳富商的事情進行的如何了?可否提供一些銀子?”

丁國政皺眉道:“稟督帥,礦場轉包目前實施順利,確實也有一些現銀。但和這些鄉紳富商所商議的是,官府將礦場轉包給他們,但同時負責對他們開採出的礦石進行收購。所以大部分銀子都用來購買鐵、銅等礦石,然後交付給炮廠、兵械廠生產各種火炮和兵器。因而,真正在手的銀子並不多。但在青州和萊州,還有幾座儲量豐富的鐵礦和煤礦,本來是準備以後由官方開採的。如若督帥同意,可以將它們轉包出去,弄幾十萬兩銀子還是可以的。”

周顯沉思片刻,點了點頭道:“那就將它們轉包出去,但轉包期應該有所限定。五年,最多十年。一旦時間到了,官方將直接接收礦場。至於銀子方面,你們那邊能拿出多少就算多少吧!我不做強性要求。”

丁國政心中感激,拱手道:“多謝督帥體諒。”

周顯接著轉向齊策道:“齊掌櫃,我吩咐你做的事情,現在進行的怎麼樣了?”

齊策站出來,拱手向周顯道:“督帥,我一直在按照您的吩咐,從南方各省收購稻米。目前在崇明島、舟山羣島上的倉庫內,已經儲有精米二十萬石,各種雜糧近五十萬石。之前限於冬日結冰海禁,無法運抵。但目前大海已經解封,隨時可以啓程將這些糧草運來山東。限於船隻問題,可能要費上一段時間,但盡力而運,兩個月時間足夠了。另外,之前我軍出兵剿滅舟山黃斌卿,平定舟山周邊海盜,以及海貿所得,都有大量金銀入賬。除去韓參將安置遷入舟山百姓、招募士卒,訓練水師和其他所需費用外,還有二百餘萬兩白銀的餘款。韓參將已經說了,如果督帥需要,他可以將這些銀子全部運來山東。”

周顯點了點頭,說道:“運來一百五十萬兩吧!畢竟海貿的基本運營,還有其他的也都需要銀子。你儘快趕回舟山,讓韓括把這些銀子和糧草運來山東。”

齊策拱了拱手,退了下去。

周顯最後轉向李丁,笑著說道:“李掌櫃,這些年,你和你的華夏錢莊給我提供了很多的幫助,這一次還得再次麻煩你。”

李丁滿臉諂笑道:“大帥說的什麼話。能爲官府做點小事,是在下的榮幸。況且華夏錢莊並非是小人的,而是三家合資,官府纔是主要股份的擁有者。”

周顯對李丁的表態十分滿意,“那我想知道我能從華夏錢莊借貸到多少銀子?”

李丁似乎早有準備,“之前官府所欠的借銀高達二百萬餘兩白銀,經過這段時間的還款,目前所剩只有不到百萬兩欠款。但上一年,華夏錢莊急劇擴大且各地運行都十分良好。官府分利四成,基本上可以還清欠款。除去錢莊基本運營所需,可以爲官府提供現銀五十萬兩。另外,還可以爲官府提供三百萬兩的銀票,可以用來支付士卒的餉銀以及其他的耗費。只要不是所有士卒在同一時間擁入錢莊用他們手中的銀票兌換現銀,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同時,我願意以私人的名義捐出白銀三十萬兩,以表達對朝廷的支持。”

堂內衆人唏噓不已。一百萬兩,一百五十萬兩,五十萬兩,三百萬兩,三十萬兩,這加起來就有六百三十萬兩,而且還有可能更多。可以說,周顯目前能調用的銀子可要遠比朝廷多的多。

周顯點了點頭,轉向吳甘來道:“吳知府,這樣沒問題了吧!”

吳甘來站起來,拱手道:“督帥生財之道,屬下佩服萬分,屬下沒有意見了。”

周顯問道:“那其他的大人了,可還有其他要說的?”看沒人說話,周顯便接著說道:“那就先再招一個軍。”周顯採用的軍制類似於後世的三三制,每個營有三個千人隊,每個千人隊有一千單八十人。三營爲一團,三團爲一軍,也就是兩萬九千一百六十人。當然也有例外,例如五德營,每個營的人數都遠大於正常規模。

高名衡有點疑惑,周顯花了這麼多口舌說服衆人,但只招募了不到三萬人,這明顯有點不合常理。他忍不住問道:“督帥,一軍,夠嗎?”

周顯搖了搖頭道:“不夠,但目前只能先招募這麼多。但之前所要求的每府保有三千鄉勇,每縣保有五百鄉勇的規矩需要改一下。像東昌、兗州、濟南這三府,鄉勇數量要增加到五千人,以便隨時可以將他們編入軍中。各州縣不做要求,由各地的主管官吏自行決定。例如處於前線的,盜匪較多的,可以多招募一些,其他的地方可以少招募一些。”

說到這裡,周顯掃視了一圈衆人道:“另外,考慮到各府財政不足的問題,我決定拿出一百萬兩白銀補充各府財政。登萊二府,每府可得白銀十萬兩。濟南自身比較富裕,但因爲接納從河北而來的災民最多,今後或許會更多,所以可得三十萬兩白銀。青州情況稍好,十萬兩白銀。東昌、兗州二府因爲處於前線,每府可得二十萬兩白銀。各府主官可以自由支配這些錢財,但首要的任務有兩點,一個是安置流民,另一個是給予治下貧困州縣一定的支持。總之,在外對敵的時候,我需要一個穩定的內部。在這裡,周某就拜託各位了。”

以高名衡爲首的衆官站起來,拱手道:“謹遵督帥命令。”

周顯點了點頭,說道:“李開,你從德字營抽出一百位將領,他們將作爲新建第二軍的中流砥柱。至於招募新卒的事情,還是交給俞百易負責,各地官吏要積極配合。這些士卒日常所需也由俞百易負責提供,缺什麼,直接向我提。”

第四十一章 御兵之術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防線2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七十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七十章 懲治污吏2第二百二十四章 刺張2第四百一十章 突襲漢城2第二百二十七章 立帥2第十三章 糖葫蘆第四百四十八章 金復二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船向皇城島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五百二十二章 戰四方3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六百章 松山之戰6第八百二十章 震遼陽16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離間之計2第五百零四章 拉長戰線2第四百七十六章 韓括奪島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五百九十八章 松山之戰4第八十四章 接應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一百一十七章 轉折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化第六百四十三章 進神樞營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內和議4第一百二十六章 牛勇心性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化第九十六章 杞縣李信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四百四十三章 孔有德2第五百八十四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4第四百八十五章 對戰3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五百九十章 送行第八百九十七章 德州變故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二百零三章 提前準備第五百二十四章 撤離第八百一十四章 震遼陽10第九百零七章 琉球使者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六十四章 佈局第九百六十七章 京畿情勢2第六百二十三章 濟南遊逛第二百四十六章 萊州局勢第六百二十七章 搶劫第八百四十九章 辦報第四百五十六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5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五章 殿內和談3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八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術第五百二十三章 隔河相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奪利4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七百八十九章 奪利2第四百六十九章 黃蜚之策第八章 山東之局8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社張溥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禎皇帝第963章 川地形勢2第五十一章 絕路重生第八百四十六章 欠銀百萬第八百六十三章 收降王俊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曹將軍第952章 變革第四百七十章 杜勳挨刀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九百七十一章 淄博瓷器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態勢5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944章 朱慈烺3第四百七十一章 船向皇城島第四十六章 逃跑第一百四十章 擁立蒙古汗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七百七十六章 離間之計3第二百四十六章 萊州局勢第五百九十三章 議和條件第九百七十八章 兵往南洋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2第二百八十七章 劫糧第五百二十六章 渡河2第九百二十三章 出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馬紹愉議和之舉第950章 出外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
第四十一章 御兵之術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防線2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七十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七十章 懲治污吏2第二百二十四章 刺張2第四百一十章 突襲漢城2第二百二十七章 立帥2第十三章 糖葫蘆第四百四十八章 金復二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船向皇城島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五百二十二章 戰四方3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六百章 松山之戰6第八百二十章 震遼陽16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離間之計2第五百零四章 拉長戰線2第四百七十六章 韓括奪島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五百九十八章 松山之戰4第八十四章 接應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一百一十七章 轉折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化第六百四十三章 進神樞營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內和議4第一百二十六章 牛勇心性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化第九十六章 杞縣李信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四百四十三章 孔有德2第五百八十四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4第四百八十五章 對戰3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五百九十章 送行第八百九十七章 德州變故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二百零三章 提前準備第五百二十四章 撤離第八百一十四章 震遼陽10第九百零七章 琉球使者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六十四章 佈局第九百六十七章 京畿情勢2第六百二十三章 濟南遊逛第二百四十六章 萊州局勢第六百二十七章 搶劫第八百四十九章 辦報第四百五十六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5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五章 殿內和談3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八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術第五百二十三章 隔河相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奪利4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七百八十九章 奪利2第四百六十九章 黃蜚之策第八章 山東之局8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社張溥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禎皇帝第963章 川地形勢2第五十一章 絕路重生第八百四十六章 欠銀百萬第八百六十三章 收降王俊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曹將軍第952章 變革第四百七十章 杜勳挨刀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九百七十一章 淄博瓷器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態勢5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944章 朱慈烺3第四百七十一章 船向皇城島第四十六章 逃跑第一百四十章 擁立蒙古汗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七百七十六章 離間之計3第二百四十六章 萊州局勢第五百九十三章 議和條件第九百七十八章 兵往南洋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2第二百八十七章 劫糧第五百二十六章 渡河2第九百二十三章 出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馬紹愉議和之舉第950章 出外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澜沧| 建平县| 武清区| 朝阳区| 二连浩特市| 夹江县| 田阳县| 德清县| 凤翔县| 新和县| 叙永县| 金昌市| 逊克县| 萨迦县| 太和县| 乌什县| 建始县| 梅州市| 六安市| 通辽市| 大渡口区| 松溪县| 阳江市| 武汉市| 通道| 平武县| 和林格尔县| 成安县| 浮山县| 昭觉县| 绵阳市| 南昌县| 襄城县| 宁强县| 和林格尔县| 嘉鱼县| 个旧市| 通江县| 永春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