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4章 如何封賞

此役,陳友德全軍覆沒,二百多人被殺,三百多人俘虜。李嘯軍陣亡8人,重傷5人,輕傷9人。

戰果讓李嘯很滿意,畢竟,這次參戰的500多人的部隊中,很多是由輔兵轉爲戰兵的軍士,還有相當多的是從登州當地招募的流民戰兵。

可見,現在這樣的老兵帶新兵的訓練方法,是相當有效的。如果不是這次機會來得突然,不得不緊急作戰,而讓這些人更加充分地訓練的話,李嘯有把握傷亡人數還要少得多。

李嘯下令,如同上次一樣給戰兵們賞賜與撫卹,戰死軍士,每人一律發撫卹銀子20兩,傷兵每人發撫卹銀子10兩,另全部參戰將士無論生死,每人賞銀10兩,隊長與哨長每人賞銀30兩,內應茍言記首功,賞銀100兩。全部賞賜於回安東衛後下發。

茍言一臉喜悅,連連稱謝,心下暗自慶幸自已及時改換門庭投得明主。

接下來,李嘯本想如上次豫家溝一樣,不砍叛軍之頭,而讓他們留個全屍,讓他意外的是,這次他遭到張行猛、雷傲、上官雲傑等人的堅決反對。

“總旗,這些叛軍惡行累累,死在他們手裡的百姓怕不知有多少。這樣的作惡,砍頭實已爲輕懲了。而且,朝廷以首級記功,不砍首級如何可行?就算總旗大人仁德,把屍體體全送登州大營,但五百多具屍體,如何有這麼多板車來運?望總旗三思。”三人一齊跪地,拱手請求。

李嘯沉默了,他明白自已這所以這樣做,還是深受前世的影響,畢竟他不希望士兵成爲嗜殺的野獸。只是,在這殘酷的,你死我活的明末亂世,自已的人文關懷,會不會只會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會不會只會成爲自已發展的桎梏?

自已還是太急了,這畢竟是幾百年前的時代,在沒有掌握強大的實力情況下,自已強行代入現代的人文觀念,而沒有考慮實際的環境和年代,應該說,這是一種錯誤。

以後肯定要更改這樣以首級記功的野蠻方法,但現在,還是要服從大多數人的想法與意見,這纔是明智的審時度勢的做法。

李嘯點頭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但他還是加了一句:“那陳友德的屍體,不用砍了,給他留具全屍吧。”

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哀嚎與求饒聲中,砍斷頸骨的卟卟聲連綿響起,最終,歸於寂靜。

全軍首先回返高龍堡,李嘯讓張行猛取出100兩銀子,送給朱高山北側的鰲山衛明軍指揮官,感謝他們的配合。

張行猛應命而去,李嘯下令,就地掩埋那些無頭屍體,約一個多時辰後,屍體埋完。陰後,李嘯全軍回返高龍堡。

士兵們將五百多個血淋淋的首級裝滿了三輛大板車,陳友德的屍體和剩下近百個的叛軍首級混放在單獨一輛板車上,而李嘯陣亡的軍士則仔細擺放在另外的板車中,準備運回高龍堡附近安葬,另外,輕重傷員也分乘板車而回。

黃昏之際李嘯全軍抵達高龍堡,走近堡門時,李嘯微笑地看著吳之菡歡喜上前迎接他們回來。

“謝謝吳姑娘前日及時送來這些大盾與長槍,今日陣戰,我軍方能大獲全勝。“李嘯凝視她的眼眸,真誠地感謝。

“這話說得讓人舒服,唉,李嘯,你要明白,這些大盾與長槍可以本姑娘親自監督打造的呢,看你以後怎麼謝我。”吳之菡飛了李嘯一個白眼。

她頓了頓,又低聲說道:“李嘯,你這次定這麼多武器,雖有我哥作保,但這些餘款,你可是要儘快給工匠們付清啊。”

李嘯點點頭,微笑著拍拍她的肩膀說道:“之菡勿憂,我自有辦法。”

這次李嘯定這批武器,總價爲12500兩銀子,除了已付的300兩銀子與上次吳之菡帶工匠前來拉貨時付的1500兩銀子外,李嘯還需再支付10700兩銀子。

問題是,他再無任何銀錢可用。

上次若非吳三桂親自作保,李嘯根本沒辦法從工匠手裡接收這批武器,從這一點來說,李嘯又欠了吳三桂一個大大的人情。

李嘯內心感慨,這打仗,光是武器開銷,便是要花錢如流水啊。以後自已一定要找到生財之路,這樣方可不讓自已的發展被錢財所制約。

至於如何還款,李嘯其實心中亦有如下打算,首先,今天繳獲的500多種刀劍盾槍之類戰利品全部賣給海商蔡守,另外,估計這次勝仗之後,上面亦有賞賜,可以用來支付一部分。若還有缺,看看先從蔡守處借一些,等回返安東衛後,以貯存的綾羅綢緞抵給他。

隨後,李嘯迅速安排人埋葬軍士,看望傷兵,同時安排戰利品歸倉,全軍吃飯休息,那些首級與陳友德的屍體則放於堡壘內一處,由專人看管,準備明天一早便送往登州大營。

是夜,李嘯全軍歡宴,勝利的喜悅讓堡內每個人都喜笑顏開。

次日凌晨,李嘯安排張行猛、雷傲等人守堡,他帶著上官雲傑和幾十名戰兵,押著首級和陳友德屍體,連同幾大車刀槍劍盾,前往登州大營。

李嘯首先去了蔡守在登州大營外的商鋪,很幸運,蔡守正在裡面檢查帳目,兩人相見後,便立刻切入正題。

一番討價還價後,這些刀劍槍盾,蔡守統一以6兩銀子一件收了,共計銀子3000兩,蔡守當場付清給了李嘯。

隨後,李嘯對他說了,所購武器的缺額,蔡守聞言,忙說道,此事不難,李總旗若有不足,可以暫在他處相借,並同意李嘯回返安東衛後用綾羅綢緞抵消所借金額。

“蔡掌櫃大力支持,李某謝過,還望以後彼此多多合作。”李嘯微笑道。

“李總旗仁義之人,小老兒有幸與李總旗做生意,真是緣份難得,還望總旗大人日後多多照顧在下生意。“蔡守那細瞇眼又笑成了一條縫。

離開蔡守處,李嘯和上官去傑二人,押著那幾車首級與陳友德屍體直奔劉澤清處。

說來也巧,下人進帳通報李嘯等人前來時,劉澤清正與山東巡撫朱大典商議軍情。

朱大典,浙江金華人,明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因山東局勢糜爛,適逢原山東巡撫謝從治戰死,朝廷遂將時任右僉都御使的朱大典提拔爲山東巡撫,朱大典治軍頗嚴,又於上月至今連續擊敗敵將耿仲明,斬殺敵將陳有時,終將這叛軍的最後據點登州圍得有如鐵桶一般。朝廷大悅,遂提拔其爲右副都御使,並繼續兼任山東巡撫一職。

聞聽李嘯斬殺陳友德,斬叛軍首級500時,朱大典與劉澤清皆是一驚,兩人面面相覷了一下,彼此都從對方雙眼中看到不可置信的神色。

劉澤清心下沉吟,這李嘯,真是不簡單啊,原本已把他閒置在高龍堡自生自滅,誰知此人竟然僅憑手裡這幾百兵將,又立得如此大功!

朱大典輕咳一聲,對傳令兵說道:“速領李嘯進見。”

李嘯留上官雲傑在外看守首級車輛,隨後自身隨傳令兵入覲,入得帳來,只見得朱大典正端在中軍帳上首,身著正三品的文官常服,前胸繡著孔雀的補子,頭戴金邊烏紗帽,腰繫淡綠玉紋花帶,足穿厚底烏面朝靴,鬢邊露出花白的頭髮,一張尖瘦而且滿是皺紋的倒三角臉,眉毛稀淡,下面一雙眼尾很長的三角眼倒是炯炯有神,兩側臉頰無肉內凹,下額上的鬍鬚稀疏花白。

朱大典的樣子,倒是與明史中描述得頗象。李嘯暗想。

李嘯想起來,明史中記載的這個朱大典,是個很奇怪充滿爭議的人物,他是文官,卻擅長指揮作戰。他極其忠君愛國,清兵攻入浙江老家後,他全家自盡殉國,但他卻又極其貪婪好財,就職鳳陽時,把當地搜刮得財盡民窮怨聲載道。現在,這是一個充滿矛盾難於評價的人物活生生地坐在自已面前。

“你就是李嘯。”一聲清朗低沉的話語從朱大典口中緩緩吐出。

“正下正是李嘯,在下祝兩位大人官運亨通,公侯萬代!”李嘯一臉恭敬。

朱大典與劉澤清相視一笑,朱大典的聲音又不徐不急地響起:“李嘯,聽說你斬殺陳友德,斬得叛軍500多人,可是事實?”

李嘯將此次作戰的簡略經過對他們講了一遍,最後補充說道:“屬下不敢有欺,此爲確實之數額,在下已將那陳友德屍身及叛軍首級一併押送到營外,請大人驗看。”

“哦,果真如此,那足見李總旗之戰功卓著。澤清,走,出去驗看一下。”朱大典臉上浮起燦爛的笑容,轉頭對劉澤清說道。

三人出得帳來,朱大典一眼便見得那板車上堆疊得滿滿的首級頭顱,不覺臉色一變,一旁的劉澤清臉上亦是一臉驚訝。

朱大典快步來到車輛旁,他在陳友德的屍身旁站立良久,一臉怪異的表情,說不出是欣喜還是悲傷。

朱大典是個細心之人,叫過了多名反正後的叛軍士卒來驗看,基本上都確認,這就是叛軍,很多士兵見到那些原本在一個飯鍋裡攪勺,現在卻已屍身兩處的叛軍首級,還悄悄地流下了眼淚。

朱大典一臉喜悅地望著李嘯,臉上的笑容如此燦爛,宛如一朵迎風而開的秋菊花。

“李嘯,你做得很好,此次功勞甚大,我當奏明朝廷,爲你表功!”朱大典拍著李嘯健壯的肩膀大聲說道。

一旁的劉澤清臉上也立刻露出了笑容,含義複雜。

“李嘯,你先退下吧,我與劉總兵商議後,再給你回話。”朱大典說完,轉身對旁邊的傳令兵吩咐一句,便讓士兵帶李嘯和上官雲傑去一旁的帳房中先休息。

中軍帳中,朱大典與劉澤清上下而坐,朱大典猶自對李嘯的戰功稱讚有加,而一旁的劉澤清卻漸漸地眉頭緊鎖。

“李嘯有如此軍功,以我之意,可奏請朝廷,升李嘯爲千戶,並且,除這些斬獲首級,按朝廷議定規矩每個首級折給5兩銀子外,還需再請賞銀,如此,方可激勵將士之心,爲大明奮勇殺敵矣。”朱大典望向沉默不語的劉澤清,撫須言道。

劉澤清臉上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隨即消失,他低聲說道:“大人之意甚好,只是,我怕那李嘯恃功而驕,日後恐會愈加驕縱,難於管束啊。”

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31章 雄唐所第15章 以弓換耕第93章 崇禎皇帝第28章 招募流民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69章 吳三桂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96章 虎嘯軍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1章 母親吳氏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71章 海商蔡守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61章 孫之獬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93章 崇禎皇帝第93章 崇禎皇帝第59章 鬧餉(中)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4章 河邊格鬥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96章 虎嘯軍第59章 鬧餉(中)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19章 歸程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50章 二將爭雄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80章 整備出發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58章 鬧餉(上)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88章 疑忌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71章 海商蔡守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4章 河邊格鬥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
第200章 蝴蝶效應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31章 雄唐所第15章 以弓換耕第93章 崇禎皇帝第28章 招募流民第24章 有寶送來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60章 明光大道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69章 吳三桂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196章 虎嘯軍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11章 母親吳氏第68章 組建與壯大第116章 稟功告退第71章 海商蔡守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33章 最難收拾是人心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61章 孫之獬第15章 以弓換耕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59章 奏凱班師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93章 崇禎皇帝第93章 崇禎皇帝第59章 鬧餉(中)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4章 河邊格鬥第34章 中秋佳節要訴苦第99章 後金之亂(五)第7章 大隱隱於墩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96章 虎嘯軍第59章 鬧餉(中)第65章 抹殺與冷遇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19章 歸程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212章 兗州之戰(二)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224章 莫失莫忘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45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223章 李嘯,你爲何負我第50章 二將爭雄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80章 整備出發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209章 防衛之策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58章 鬧餉(上)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88章 疑忌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71章 海商蔡守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33章 進京獻俘第4章 河邊格鬥第184章 惹不起的李嘯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苏州市| 阿拉善右旗| 富平县| 新蔡县| 吉隆县| 武强县| 盱眙县| 惠安县| 卓尼县| 兴宁市| 姚安县| 绥江县| 开远市| 澄江县| 东源县| 兴文县| 水富县| 赣榆县| 会泽县| 宝兴县| 桦南县| 新河县| 布拖县| 无棣县| 抚顺县| 洛隆县| 木兰县| 高安市| 彰化市| 武强县| 炉霍县| 辉南县| 宾阳县| 黄浦区| 翁源县| 天气| 绥宁县| 称多县| 扬州市|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