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9章 吳三桂

李嘯讓士兵打開堡門,將在外面等候的一拔人馬迎進。

走在最前的一個身材高大的青年將領,牽一匹雄壯的青驄大馬,大笑著向李嘯迎面走來。

此人身穿一套華貴的細鍛山紋甲,頭戴精鐵八瓣紅纓明盔,腰繫墨玉青花鋥帶,下穿青犀皮裹甲直縫戰靴,披一件暗紋織花紅綢披風。在火把的照耀下,可以看清他那白晳英俊的臉上,額骨豐隆,耳廓鮮明,濃黑入鬢的雙眉下,一雙亮如秋水般的丹鳳眼,配上他高挺的鼻樑,棱角分明的嘴脣,真是好一個雄俊勇武,姿容俊美的青年公子!

見得如此美少年,李嘯心下不由得暗歎:“此人應該就是吳三桂了,明人野史中所說,白晳通侯最少年,古人誠不餘欺也。”

吳三桂的著名歷史,後人皆知,李嘯當然也對他那段不光彩的歷史頗爲了解。只是,自從自已來到這個明末世界,這些人的命運,也會與原來有所不同吧。如果硬要把現在與自已同齡,剛剛當上遊擊將軍的青年吳三桂,超越現狀地當成已引清兵入關的平西王來看待,那未免犯了形而上學的可笑錯誤。

“總旗,這位便是遼東軍前鋒遊擊,吳三桂大人。”

李嘯正欲對其行見上之禮,吳三桂連忙快走一步,笑意盈盈地將其扶起:“免禮,免禮,我等深夜叨擾,還望李總旗多多見諒。”

李嘯大笑拱手回道:“遊擊將軍此話,說得李某甚是惶愧,將軍前來蔽堡,使我處蓬蓽生輝啊,我等歡喜無盡,何來叨擾之說。”

吳三桂臉上的笑容更顯親切,他親熱地拍拍李嘯肩膀,然後轉頭對後面之人說道:“之菡,來,見過李總旗。”

一聲銀鈴般的輕笑拂過李嘯的耳朵,緊接著,一張俏麗英氣的美麗臉龐出現在李嘯面前。

“我叫吳之菡,長白是我二哥,唉,你就是那個救了鄭隆芳和姚文昌的李嘯吧。”這個大膽行至李嘯面前的女子,調皮地向李嘯拱了拱手。

這是個身材高挑,凹凸有致,蠻腰纖然,腰間繫著一把纖長騎刀,身著一身細鱗甲緊身騎裝的女子。她未戴頭盔,裹著紅豔的一領扎頭巾,卻更顯英姿颯爽,別有風情。她那瓜子型俏麗的臉蛋上,脂粉未著,卻更顯膚白如玉,兩彎柳眉之下,是一雙飽含驕矜之態的明麗雙眸,與吳三桂相似的高挺鼻樑下,是那豐潤瑩澤的嘴脣,誘人雙脣之下,是潔白如玉的下巴。李嘯注意到,這個女孩臉上,是一臉細密的香汗,在火把映照下,閃著讓人心旆動搖的淡淡金黃。

李嘯能明顯感覺到自已那顆年輕而健壯的心臟在激烈地跳動。

爲什麼自已會有這樣的感覺?

見到年輕的總旗官對自已怔然而視,吳之菡掩嘴輕笑,露出亮潔如玉的兩排細牙。

“之菡,怎麼總是直呼各位大人名諱呢?不可如此。”吳三桂在一旁輕聲責怪道。

“哼,人家李總旗都沒說什麼,就你管得多。”吳之菡斜了吳三桂一眼,輕聲嗔道。

“吳將軍,不必茍責令妹,她畢竟年輕呢,各位一路辛苦,請隨我一起入帳再聊。”李嘯臉上是毫不介意的微笑,伸手作了個請勢。

一行人隨李嘯來到中軍帳前,吳三桂作了個手勢,讓跟隨自已的那些騎兵留在帳外守侯,只讓妹妹吳之菡和他自已跟隨著李嘯進入帳中坐下。

幾人閒聊,李嘯方得知爲何吳三桂會深夜至此。

原來這段時間,全部明軍都在登州圍城,只等水師從北面作好合圍之勢後,方一舉對登州進行攻擊。只是這樣日復一日的枯燥圍城,讓跟隨吳三桂前來登州的吳之菡頓感百無聊賴,遂央求吳三桂帶其去龍山打獵。吳三桂多次以軍務在身,豈可擅離拒絕,怎奈吳之菡反覆央求,無奈之際,只得答應。故今日帶著妹子和一些親隨騎兵前往龍山行獵,因追逐獵物,不覺錯過了日頭,一行人乘夜色而歸,因皆不熟路徑,沒有找到北向迴歸軍營之路,卻誤打誤撞地轉頭向東,來到了李嘯的高龍堡。見此處城牆上四處張掛燈籠,吳三桂方想到前幾日副總兵劉澤清已派安東衛總旗官來此守衛,故連忙行到堡前,以求借宿一晚。

“哈哈,各位到此,確是緣份啊,李某得識吳將軍與令妹,何其幸甚!兩位稍坐,待李嘯現去安排酒食,與諸位邊吃邊聊。”李嘯笑著起身,便欲向帳外喚人。

吳三桂起身擺手制止李嘯道:“李總旗,此刻衆軍皆已歇息,我等就不必打擾他們了,不如將我等所獲之獵物,就地烤食,佐酒而聊,亦是極好。”

李嘯尚未回答,一旁的吳之菡已是拍手歡笑:“二哥此議極好,我這就去把那頭我射到的最大的肥鹿帶過來帳中烤食,讓你們好好嚐嚐我的手藝!唉,李嘯,你還愣著幹什麼,快去取酒和調料來呀。”

李嘯與吳三桂相視大笑,在吳三桂的搖頭中,李嘯笑著出帳取酒,吳之菡亦隨著他出帳,跑到自已的馬前,取下那頭碩大的肥鹿,便歡笑著倒提鹿腿一路小跑復入帳中。

此時吳三桂亦已出帳,讓那些在帳外守衛凍得直跺腳的親隨騎兵們,將其他所獲之獵物在帳外烤食。他的安排讓親隨騎兵們個個一臉喜色,立刻開始架火燒柴烤食不提。

李嘯命人同樣送了些水酒與調料給那些親隨騎兵後,便提著一大壺酒、三個大酒杯與一大包各色油鹽醬料復入帳中,微笑著交給了喜孜孜迎上來的吳之菡。

已脫去騎裝,解下長刀的吳之菡一身緊身便服,身姿更顯矯健妖嬈,一臉汗水的她用一根硬直木棍穿過已剝皮刨去臟腑下水的鹿身,放在那已熊熊燃起的火堆上的木架上,一邊細心地翻轉烤制,一邊用隨身的鋒利小刀給鹿身割開一道道深縫,細心而均勻地給鹿身抹上調料,很快,原本暗紅色的鹿肉在火焰的****下,滋滋地冒起油煙,慢慢地變成了誘人的金黃,那烤熟鹿肉的誘人香味頓時在整個帳中四處瀰漫,聞之垂涎。

離火堆稍遠處,吳三桂亦脫了盔甲,與一旁的李嘯一樣,身穿便服,與李嘯盤腿圍坐在火堆旁聊天。

兩人都感覺這種方式的閒聊,讓彼此距離拉近了許多,談話也變得越發自然而隨意。

“李嘯,對於現在局勢,你有什麼看法。”吳三桂以一種不經意的語氣問李嘯道。

“吳公子,朝廷不是說了大局已定,叛賊旋滅在即麼?”李嘯臉色平靜地回答。不知不覺中,他對吳三桂的稱呼已變成吳公子,這卻讓兩人都感覺到彼此的關係更熱絡了一些。

“咳,你我之間,何必說此官面之話,今日你我定要暢所欲言,不必如此拘謹。”吳三桂臉露不滿之色責怪道。

“那吳公子認爲局勢會如何發展呢?”李嘯目光直盯著吳三桂的雙眼,又把皮球踢回給了他。

吳三桂低頭沉吟了一下,然後緩緩地擡頭說道:“我看,孔賊等未必會如此順當地束手就擒,若作困獸之鬥,朝廷未必可竟得全功。“

“吳公子之見,與某之意深合,然我更憂慮那孔有德非但不得徹底剿滅,更有可能竄逃入海,最終投入韃子懷抱,此纔是深爲可憂之處啊。”李嘯眼神中顯出一絲黯然,長長地嘆了口氣。

吳三桂臉上亦蒙上一層灰色,李嘯這段話讓他深有感觸,只是他在心裡卻不能接受李嘯如此悲觀的論調,畢竟李嘯說這段話,是憑著他作爲穿越者的優勢,才能說得出來的局勢最終判斷,而這是眼下的青年吳三桂所絕對不會理解的。畢竟在吳三桂看來,朝廷的4萬大軍已經牢牢地將登州鐵壁合圍,北面出海口亦有大明水師封鎖,孔賊雖會作困獸之鬥,還會讓大明朝再受流血戰亂之痛,但最終還是會全部消滅的。

只是包括他吳三桂在內,上自崇禎皇帝,下至普通士卒,都恐怕不會想到,即將發生的現實會比想象更荒謬。

吳三桂摸了摸鼻子上那道淡淡的不起眼的疤痕,他這個微小的動作,沒有逃過李嘯敏銳的目光,知道他不想再就這個話題就下去了。

史載,他這道疤痕,是他年少時,衝陣救父時被後金兵所砍所致,幸得他年輕恢復得快,疤痕也不太明顯。後來,吳三桂言語不合或不耐煩之際,便會自捫其鼻,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他死去,這也幾乎成了他的朋友與部下判斷他心情的晴雨表。

吳三桂叉開話題,笑著說道:“我等微末之人,說之再多亦是無益。只盼天命眷顧,皇上洪福,讓叛賊早滅,山東早定吧。”

李嘯臉上亦是露出苦笑神情,搖了搖頭,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李嘯看得出來,在表面談笑風生的吳三桂心中,其中卻有無盡的苦澀與難過。

去年大淩河一戰,他的父親吳襄兵敗逃回,崇禎皇帝大怒,正欲斬之,幸得大太監高起潛極力勸諫,方打消聖怒,只是投入獄中了事。而自已爲了報高起潛之恩,同時也是爲了博得更好的個人前程,拜了時任剿賊監軍的高起潛爲義父。並積極跟隨他前來山東,參加這次的鎮壓叛軍的征戰,以期通過自已的英勇表現,打動上面的皇帝與官員,最終得以讓父親早日出獄。

這些事情,吳三桂永遠不會對李嘯說出來,只是他不知道,讀過歷史的李嘯其實早對這些事情瞭如指掌。當然,吳三桂不談,李嘯也絕不會說一個字。

隨著談話的深入,吳三桂對這個同樣英俊雄健的年輕總旗官越發欣賞,他發現李嘯這人雖言語不多,但看問題每每有獨到深入之處,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可能比自已更透徹而明白。

吳之菡銀鈴般的聲音響起:“哇,終於熟了,二哥,李嘯,都來吃吧。”

溫暖的火堆旁,三人席地而坐,一起就著水酒,大吃烤得滋滋冒油外焦內嫩的肥美鹿肉,彼此談笑,言語晏晏。

隨著彼此的交談漸近,儘管吳之菡對李嘯依然言語不恭,但李嘯發現她在望向自已的眼神中,其中的傲氣似漸漸消失,而取而代之是一種親近而欣賞的神色。

是夜,三人盡歡而散。隨後,李嘯給他們專門安排了房間入睡。

“二哥,你覺得李嘯這人如何?”告別李嘯後,在一起走近休息的房間前,吳之菡摟著吳三桂的胳膊撒嬌地問道。

“此人英武豪邁,見識非凡,絕非池中之物。”一臉深思狀的吳三桂緩緩地說道。

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69章 吳三桂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19章 歸程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58章 牛刀殺雞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94章 橫行隊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48章 面試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148章 面試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60章 鬧餉(下)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97章 陳子龍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59章 鬧餉(中)第77章 宴會暗流第4章 河邊格鬥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5章 以弓換耕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7章 大隱隱於墩
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69章 吳三桂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76章 我只一路去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38章 雄唐所分區規劃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86章 朝中鉅變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42章 夜襲仙女峰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71章 長山廟島海戰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119章 歸程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220章 承君之諾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58章 牛刀殺雞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82章 是戰還是和第35章 集衆之謀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94章 橫行隊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34章 軍屬分地第148章 面試第211章 兗州之戰(一)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17章 血腥叛變第148章 面試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85章 血戰黃骨島堡(二)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60章 鬧餉(下)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03章 突如其來第199章 皇帝的隱憂第82章 大當家之死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93章 興旺市集第172章 殺將奪船第40章 高溪村之戰(下)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155章 首次產品獲利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71章 海商蔡守第197章 陳子龍第108章 高龍堡守衛戰(五)第164章 軍階考覈(上)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59章 鬧餉(中)第77章 宴會暗流第4章 河邊格鬥第125章 重奪馬耆山第51章 新的規劃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208章 李嘯定計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178章 陣斬鄭隆芳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01章 東江總兵黃龍第190章 皇太極論政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189章 若得李嘯,遠勝十個孔有德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15章 以弓換耕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41章 兵發馬耆山第7章 大隱隱於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甘南县| 绥芬河市| 原阳县| 明光市| 苍山县| 宁晋县| 福清市| 梁平县|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 济南市| 来宾市| 策勒县| 绍兴县| 太和县| 松阳县| 公安县| 荔波县| 苗栗县| 乐平市| 安阳市| 合阳县| 福鼎市| 宁波市| 开原市| 安福县| 穆棱市| 天镇县| 本溪市| 玉树县| 天峻县| 天峨县| 闽清县| 彰化县| 定陶县| 嘉荫县| 缙云县| 汉沽区| 成都市|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