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節 股份

魯山的親事是龍謙親自去提的,趙家樓的李郎中一口答應,跟陳超的態度一樣,只要魯山對文秀好,其他的,都按男方的意見辦。因爲魯山的步標預計駐紮兗州,跟龍謙一樣,也是先定親,等魯山到兗州後安頓妥當,再迎娶李文秀過門。

家裡在操辦龍謙和魯山的定親儀式,也在準備股份分配事宜。龍謙抽出時間跟王明遠去了趟曹州。金鄉縣令親自陪著龍謙和王明遠到了王明遠的老家王家莊,探望了王明遠的家人。令王明遠高興的是,家裡雖然依舊貧寒,但父母健在就是最大的喜訊了,數年間,他的二妹也出嫁了,父母跟著兄長過活。他的小弟王同遠已是十七歲的大小夥子了。

龍謙介紹王明遠時,直接說是威勝軍標統,讓王家老少喜出望外。當初明遠惹事逃走村子,一走就是四年多,杳無音信。家裡只當他已死了,誰想到老二這幾年工夫,竟然成爲了官軍的標統,解釋起來似乎比縣令老爺還地位高?而且,他就在沂州靠近滕縣不遠的地方,說起來並不遠。

當即,王父決定將老三同遠交給老二帶去當兵。有當了大官的哥哥照應,家裡放心的很。

在王家住了一晚,留下二百兩銀子,龍謙與王明遠去找費寧的家。龍謙只知道費寧是金鄉人,卻不知道具體的位置。費了好大的勁,在官府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費寧的家。跟王家一樣。費寧的老父親以爲兒子早就不在人世了,誰知道他竟然去了蒙山入夥,接受招安,當了隊官遠征京畿,英勇地戰死在對抗外國聯軍的戰場上。雖然失去了兒子,但知道了下落並且爲其正名,還是讓費家感到安慰。龍謙留下的二百兩白銀也足以安慰其父親,講明其中費寧的軍餉幾何,撫卹金幾何,戰友們的慰問金幾何。總計紋銀二百兩。

費寧的母親已經過世。兄弟們已分家另過,只有老父親帶著一個待嫁的妹妹,租了地主了三畝四分地勉爲生活,有了這筆錢。應該能夠解決眼下的問題了。

龍謙對費父說。費寧是我的兄弟。雖然他爲國征戰犧牲了,但威勝軍右翼永遠是你們的家,我們都是您的兒子。如果你願意。可以帶著小妹到鄭家莊安頓,我們要辦一個農場,用來安頓傷殘的士兵,我看你老身子骨還行,可以去那裡種些地,蓋三間瓦房,養老的事,我包了。費父很感動,村上當兵的有,死在外面的也有,從來沒聽說官長們還上門送這麼豐厚的撫卹,還要養俺的老!他是跟了貴人啊。去你們那裡討生活的事,讓俺想想再說。

龍謙對金鄉縣令說,沂州曹州比鄰而居,曹錕大人跟我也算是不打不相識的朋友,費家生活困苦,看在其子弟爲國捐軀的份上,盡貴縣之責給予照顧,至少不要讓地方上的青皮惡棍滋擾這個已經殘破的家庭,可不可以?

金鄉縣令滿口答應。對於龍鎮守使的做派感到這個姓費的陣亡軍官在他們中的地位不低。他對蒙山軍的事是比較清楚的,這支令曹兗兩州深爲頭痛的響馬一躍而成爲朝廷的新式陸軍也是知道的,所以他表態道,一定責成鄉里給與關照,請龍大人放心。

龍謙和王明遠回到鄭家莊,隨即召集連長以上的軍官(程二虎營尚駐紮嶧縣未歸,只回來了程二虎本人)召開了秘密會議,討論通過了建立蒙山軍將士股份基金的方案。

方案內容:凡是在庚子年六月底前參加蒙山軍的官兵,均爲股份基金會的成員,之後參軍的則不算。股份的計算參照職務,參軍時間(以曹錕進剿蒙山爲起點時間)兩個主要指標分兩條線摺合銀兩。

參軍時間以一年爲基數,計算係數爲1,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每多一年的增加係數0.3。最高係數爲1.6。用於計算這部分股份的銀兩總數爲700萬兩,以2200人計,平均每人分到3180兩銀子。

職務則以班長爲最低,係數1,設排、連、營、標四個等級。每上一個等級,增加係數0.1,最高爲1.4。科級列入營級,醫護所、軍械所之類的算作連級。副職與正職不再細分。

用於計算這部分股份的銀兩爲300萬兩,有資格參加分配的人數爲172人,平均每人可分1740兩銀子。

最初是準備將大約2000萬銀兩全部分配的,龍謙採納了幾個主要軍官的意見,採買武器,支付一些秘密開支(比如對朝廷官員的賄賂),在軍費不能確保的情況下保證軍費的支出,以及陣亡傷殘等的安置,均需要單列資金。於是一分爲二,一半用於股份分配,另一半列入公中。

會上,宋晉國做了股份管理的說明,講明這部分銀錢屬於個人,但不發至每個人手裡,由部隊統一管理。如果受益人陣亡,其家屬可以分十年領取。股份用來做什麼,老宋也講了,那就是部隊將開辦一些廠子賺錢,以保證部隊的發展。所以不能分給每個人現銀。但是所存股份,可以收取紅利。紅利每年計算一次,次年報告全體股東,計入本金。

受益人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期領取股金:個人因娶妻安家需要銀錢的;家庭發生重大困難的;經批準退役的。

因爲事關全軍利益,所有受益人均需簽訂保密協議,承諾保守股份基金的秘密。若有違反,則取沒收其股份並視情況追究責任,直至以叛逃論處。

對於絕大多數軍官而言,名下擁有了數千兩白銀是一件喜事。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家室的青年,部隊既然考慮到了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支用股金。就沒有什麼不滿了。所以,老宋的主報告被全體一致舉手通過。

參謀長寧時俊受龍謙的委託對此做了補充說明,第一就是股份的計算,不以參加勤王之役爲準而是以全軍爲準,體現了蒙山軍全局一盤棋的思想,部隊的利益已經和我們每個人緊密地掛在一起了,不管你是戰鬥部隊的官兵,還是情報戰線的軍官,或者是負責後勤的人員,只要盡力完成自己的職責。部隊一視同仁。第二。必須忠誠蒙山軍這個團體,誰敢背叛團體,誰就是全軍的仇敵,必將受到最嚴厲的懲罰。相反。只要忠於團體。服從命令。大家的生老病死,隊伍全管,徹底消除大家的後顧之憂。

後勤處副處長兼輜重營營長連樹鵬報告了威勝軍右翼經修改的軍餉條例。軍餉最低的爲軍齡不足半年的新兵,每月三兩銀子,最高爲司令官,每月三十兩。爲新兵的十倍。而軍餉的分類分等,體現了戰鬥部隊,技術兵種優先的原則。一般戰鬥部隊的軍餉爲後勤輔助兵種的1.5倍。另外,從本月起,軍餉不再採取記賬的形式,直接發至個人手裡。如果因沒有需要暫不領取的,由部隊保管,按照年息三釐的利息計算。連樹鵬特別聲明瞭,因部隊花錢的地方太多,希望大家保持現在樸素的作風,將軍餉存入後勤,支援部隊的建設。

龍謙最後講了幾句,就部隊身份的轉變和即將開赴新的駐地做了紀律上的強調和軍事訓練上的要求。他說,我們出身響馬,是被逼無奈,逼上梁山。但如今我們的身份是官軍了。可是,總有人還將我們視爲草寇,找我們的岔子。在座的都是連級以上軍官,爲保證不惹不必要的麻煩,任何人不得在公開的場合講朝廷的壞話。要提高警惕性,不給任何對蒙山軍別有用心的人提供把柄。其次,部隊很快就要離開根據地進入縣城乃至府城了,必須嚴明紀律,保持我們蒙山軍樸素的作風,不酗酒,不抽大煙,不嫖娼,未經許可,不得擅離軍營。第三,大批新兵將進入部隊,他們有的來自於抱犢崮,有的來自於農家商家,軍官們要一視同仁,不得有任何歧視的行爲。而且,要抓緊訓練,將因部隊擴大帶來的戰鬥力下降的問題儘快解決。擴兵帶來的武器缺乏,司令部正在想辦法。在槍械不足的情況下,各連要善於調劑,努力使新兵具備基本的戰鬥技能,要讓人等武器,不能讓武器去等人。

會議結束後,龍謙留下從嶧縣返回的程二虎,聽二虎彙報了二營的情況,特別說到了華德中興煤礦的事情,引起了龍謙的注意。

目前仍駐紮嶧縣的老二營是唯一一支駐紮在外的部隊,在王明遠、程二虎先後離開後,由範德平代理營長,二營也是沒有參加整編的部隊,二營的三個連長:兼任五連連長的程二虎,四連的範德平,六連的胡宗玉都有新的任命,範、胡二人都是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軍官,頗得龍謙器重,這次全部調出二營另有任用。而程二虎也正式接任營長了,三個新任的連長將要派過去。

程二虎不理解爲何將二營長期“孤懸”在外。龍謙解釋了原因,因爲他後來才發現嶧縣的位置極爲重要,準備長期駐紮一支營級規模的部隊。既然程二虎已經初步熟悉那邊的情況,那麼程的二營就和石大壽的二營對調吧。本來程二虎的二營編入了周毅的第二標,但預定駐紮兗州的是魯山的第一標。而嶧縣是兗州治下,於是龍謙決定將兩個二營對調一下,仍將程二虎留在嶧縣。

聽了程二虎關於棗莊煤礦的報告,龍謙來了興趣,“我知道魯南是有大煤田的。竟然一時間想不到就在嶧縣!”在軍官大會的當天晚上,龍謙與王明遠,周毅,魯山,寧時俊,宋晉國,江雲等幾個主要將領聽了程二虎的詳細彙報。商議了向嶧縣煤礦“伸手”的大致思路。

當初龍謙離開嶧縣時,曾交代王明遠調查下嶧縣一帶的物產。王明遠奉調回司令部參加“二一”整編,將剛開始的調查留給了副營長程二虎,沒想到獵戶出身的二虎竟然抓住了要點,對已具規模的嶧縣煤礦進行了一番瞭解,這令龍謙大爲欣慰,連連表揚二虎這事辦的好。

嶧縣下面有豐厚的煤層,其開採歷史已有三百年了,其核心地域就在嶧縣縣城西北的棗莊。棗莊煤礦在1899年叫嶧縣華德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華總辦爲曾擔任李鴻章幕僚的張蓮芬。洋總辦爲德國人德璀琳。但管理層皆爲華人。洋總辦只能稽覈銀錢出入事。

之所以辦成了中德合資,完全是因爲德國入侵膠澳後與滿清政府簽訂的《山東礦務章程》,這個狗屁章程將山東正在建設的膠濟鐵路及未來可能出現的鐵路兩側30公里的礦產採探權拱手讓給了德國人。好在第十七條載明,“山東鐵路兩旁30公里內凡經華人已開之礦,僅準按照向來辦法仍可續辦。”而嶧縣煤礦早已開辦,但因幾年前出現一次大的安全事故,引發了糾紛,導致停產好幾年。復產後被德國人滲透,變爲了中德合資。不過德國人約定的100萬銀的股金一直未到位。煤礦的實際控制權仍在中國手中,具體負責人是浙江人張蓮芬,眼下的職務是山東鹽運使。

“他們商議要修、修一條鐵路到南邊的運河,可是沒錢﹍﹍”程二虎的情報讓龍謙來了興趣。

“這就是了。這個張蓮芬是有眼光的。煤礦必須考慮運輸問題,不然挖出來的煤運不走,都堆在礦上,鐵定賠本。陸路運輸,在當前的條件下簡直不敢想象。修鐵路就是唯一的選擇了。好在嶧縣離大運河不遠。好,我就見一見這個張蓮芬!”龍謙對寧時俊說,“時俊,你明日就動身,走兗州去濟南。到兗州時讓吳永來一趟嶧縣,就說我在嶧縣有重要的事情與他商議。”

第21節 秋瑾二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5節 寧時俊二第31節 展望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10節 民黨第4節 陳超第38節 山東提督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4節 去哪兒?第15節 七月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2節 破莊二第3節 端方第14節 平叛四第32節 變化八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6節 北京會議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4節 突圍一第23節 貪腐案二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8節 終戰協定第7節 破莊七第38節 大勢七第20節 北京十第6節 等待第11節 戰後四第8節 戰後一第14節 新局面二第12節 條件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9節 視察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8節 這一仗二第15節 張作相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8節 變化四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3節 春節二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5節 楊度第37節 大勢六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13節 阻擊六第15節 七月第11節 封國柱第2節 司徒均第14節 平叛四第19節 北京九第14節 陳豪第27節 風波二第39節 第十鎮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2節 抗洪二第22節 義軍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6節 比武放對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3節 軍規二第33節 洪粵誠二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34節 沂州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17節 龍楊會第16節 北京會議第6節 家事國事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1節 秋瑾二第6節 等待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4節 陳超第34節 沂州二第2節 初戰一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陳超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9節 視察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8節 如願以償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
第21節 秋瑾二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5節 寧時俊二第31節 展望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10節 民黨第4節 陳超第38節 山東提督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4節 去哪兒?第15節 七月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2節 破莊二第3節 端方第14節 平叛四第32節 變化八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16節 北京會議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4節 突圍一第23節 貪腐案二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8節 終戰協定第7節 破莊七第38節 大勢七第20節 北京十第6節 等待第11節 戰後四第8節 戰後一第14節 新局面二第12節 條件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9節 視察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8節 這一仗二第15節 張作相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8節 變化四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3節 春節二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5節 楊度第37節 大勢六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13節 阻擊六第15節 七月第11節 封國柱第2節 司徒均第14節 平叛四第19節 北京九第14節 陳豪第27節 風波二第39節 第十鎮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2節 抗洪二第22節 義軍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6節 比武放對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3節 軍規二第33節 洪粵誠二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34節 沂州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17節 龍楊會第16節 北京會議第6節 家事國事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1節 秋瑾二第6節 等待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29節 戰長沙二第4節 陳超第34節 沂州二第2節 初戰一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4節 陳超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9節 視察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8節 如願以償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仪征市| 邓州市| 信丰县| 荔浦县| 东城区| 延寿县| 惠来县| 应城市| 新绛县| 台南县| 柳江县| 保定市| 长汀县| 中牟县| 上饶市| 钦州市| 延吉市| 财经| 娄底市| 揭西县| 景泰县| 平阴县| 博野县| 且末县| 昭通市| 鹤峰县| 红河县| 噶尔县| 遂川县| 洞头县| 宝丰县| 图们市| 武宁县| 荆门市| 赞皇县| 石阡县| 浠水县| 义马市| 东兰县| 株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