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君王 (一)

太原,城北,漢王府。

燭火幢幢,河?xùn)|節(jié)度使劉知遠(yuǎn)踞坐在一把鋪著黃色綢緞的寬大的胡牀上,目光銳利得如同即將撲食的蒼鷹。

楊重貴站在他面前不遠(yuǎn)處,依舊是銀盔銀甲。神色多少有些疲憊,彙報時的聲音和語調(diào),卻依舊從容不迫。

整個事情經(jīng)過從他嘴裡說出來都很簡單,沒有任何添油加醋。他從武英軍長史郭允明手裡接到了二皇子,用比武的方式逼退了呼延琮。然後一路平安走過了汾州,在距離太原城不到百里的地方,功虧一簣。

“你的意思是,有人在汾河邊上兒,從你手裡搶走了二皇子?”劉知遠(yuǎn)非常有耐心地,聽完了他的彙報。臉上依舊帶著笑,聲音裡卻不包含任何感情。彷彿得到的答案稍有不如意,便要凌空撲下,啄破迴應(yīng)者的眼珠。

“末將無能,請漢王責(zé)罰!”楊重貴的臉上,卻沒有顯現(xiàn)出絲毫畏懼。相反,他的嘴角微微上翹,雙眉下彎,兩眼當(dāng)中露出一絲明顯的笑意。而同時捧在雙手上的,卻是一支鵰翎羽箭,四棱型箭鋒邊緣處,跳動著一團(tuán)幽蘭色的光芒。

“這是什麼?”劉知遠(yuǎn)的怒氣撞在了一團(tuán)棉花上,軟軟的彈回。眉頭微微一跳,沉聲問道。

“偷襲者留下的羽箭,主公一看便知!”楊重貴上前兩步,將箭矢雙手遞給劉知遠(yuǎn)。

“你是說,當(dāng)時有人拿這樣的箭射你?”劉知遠(yuǎn)的眉頭又跳了一下,伸手抓起箭矢,目光如閃電般從頭到尾一掃而過。

箭長二尺九寸,箭頭爲(wèi)鐵製四棱錐,末端有個隆起的鐵鼓。椴木剝成的箭桿插在鐵鼓內(nèi),嚴(yán)絲合縫。箭桿表面,塗抹著均勻的黑漆,又亮又滑。箭桿的尾端,則是兩根整齊的白鵝翅羽,長短、模樣都毫釐不差,顏色光潔如雪。

這樣的羽箭,破甲能力強,空中飛行穩(wěn)定,並且能最大程度上保證射擊的準(zhǔn)確度,可謂軍中一等一的利器。只要是個精通射藝的將領(lǐng),得到之後肯定都會愛不釋手。

然而,這樣的羽箭,造價也絕對會超過尋常軍中所用之物數(shù)十倍,乃至上百倍。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甭說尋常山賊草寇捨不得使用,就連劉知遠(yuǎn)自己,如果拿著此箭去射人,事先也會估量估量對方的身價,到底有沒有手中的羽箭值錢!

如此想來,再結(jié)合偷襲者出現(xiàn)的位置,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怪不得楊重貴先前一點兒都不害怕,明顯是在自己這個漢王帳下,有某個老人嫉妒外來的楊重貴又立新功,故意在給年青人使絆子。

而既然二皇子沒離開河?xùn)|,楊重貴這個機靈鬼,也不願意讓麾下的弟兄做無謂的犧牲。反正自己這個漢王還不至於老糊塗,已經(jīng)拿到了如此重要的證據(jù),卻依舊要怪罪他沿途護(hù)衛(wèi)不力。

想到這兒,劉知遠(yuǎn)的目光終於有了幾分溫度,笑了笑,柔聲詢問:“究竟是誰家,纔有這麼大的手筆?你可曾猜到一二?”

“末將愚鈍!”楊重貴笑了笑,揣著明白裝糊塗?!按巳穗m然放了一把大火,卻手下留情,沒有傷到末將麾下的任何弟兄。所以末將以爲(wèi),他只是想考校一下晚輩的本事而已,未必心存惡意!”

他乃是麟州節(jié)度使之長子,憑著顯赫的家世和一身過人的本領(lǐng),即便不立任何功勞,將來在新的朝廷中也不會失了一席之地。更何況在他和妻子折賽花兩個的眼裡,某些功勞立下了未必比沒立下好!

“你這小子!年紀(jì)輕輕,就如此老成。將來若是老了,豈不是要成了精?”見楊重貴一臉泰然模樣,劉知遠(yuǎn)忍不住搖頭而笑?!傲T了,老夫不逼你。得罪人的事情,讓老夫來做。蘇書記,你拿著此箭去查一查,究竟是誰,居然做下如此荒唐之事?”

“是!”掌書記蘇逢吉答應(yīng)一聲,從燈影下走上前,寬大的袍袖下掃起陣陣陰風(fēng)。

他個子中等,生得疏眉郎目,文質(zhì)彬彬。但走在一羣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武夫之間,卻絲毫不顯得單弱。相反,從他身上散發(fā)出來的風(fēng)流倜儻之態(tài),倒是令很多武將自慚形穢。

楊重貴對此人極爲(wèi)忌憚,緩緩地退開半步,避免自己擋了此人的路。然後,又深深向劉知遠(yuǎn)俯首,“稟漢王,末將有一故友,姓韓名重贇。乃武英軍都指揮使韓樸之長子。久慕漢王威名,此番奉父命護(hù)送二皇子北來,特地託了了末將向漢王您請求賜見。他想要拜見漢王,並替其父向漢王當(dāng)面進(jìn)言!”

“韓重贇?是不是你家大女婿?”劉知遠(yuǎn)微微一愣,隨即迅速將目光看向身側(cè),滿臉笑容。

既然二皇子依舊落在河?xùn)|一系的將領(lǐng)守中,他的心情就不再如先前一般煩躁了。乾脆先跟親信們聊一些無關(guān)內(nèi)容,以調(diào)節(jié)眼下大殿中的壓抑氣氛。

“正是!”站在他身邊不足四尺遠(yuǎn)位置的六軍都虞侯常思心有靈犀,立刻躬身迴應(yīng)。“那小子天生一幅木訥樣,不知道這回怎麼變聰明瞭!來到太原,竟然沒有先去末將家,反而顧起了正事來!”

“你家的女婿,能木訥了纔怪!”劉知遠(yuǎn)看了常思一眼,笑著撇嘴。“來人,宣韓重贇進(jìn)殿!正好今天人齊,咱們大夥一起幫著常克功相看一下女婿!”

“遵命!”門口的親衛(wèi)們大聲答應(yīng)著,眉開眼笑地跑了下去。心裡都爲(wèi)自家頂頭上司能如此被漢王信任,而感到由衷地自豪。

大殿內(nèi)的其他若干文武,看向常思的目光,頓時也充滿了笑意。彷彿即將被召喚進(jìn)來拜見漢王的,是自家的晚輩一般。

誰都知道,常思老東西命好,年青時家中妻妾一個接一個替他生兒子,一直生到他快五十歲了,才終於產(chǎn)下了第一個女兒。所以常思對自家的大女兒,從小就視若掌上明珠,從不準(zhǔn)任何人慢待。而既然他如此看中女兒,能被他挑做女婿的少年,必然就不會是什麼木訥愚鈍之輩。相反,此子身上肯定隱藏著什麼過人的長處,所以纔會被常思慧眼識珠。

劉知遠(yuǎn)本人,差不多也這麼想。在一片驚羨乃至嫉妒的眼光裡,繼續(xù)笑著說道:“你膝下那個千金,今年已經(jīng)及笄了吧?韓樸派人下聘了麼?還是你不捨得讓女兒出閣,準(zhǔn)備招個上門女婿?”

“韓家只有一個獨苗,末將可是幹不出搶別人兒子的事情!”常思笑了笑,輕輕搖頭。“況且末將膝下那千金,您也不是沒瞧見過。年紀(jì)越大,越是無法無天。末將早就受夠了她,巴不得早點兒打發(fā)得遠(yuǎn)遠(yuǎn)的!”

“嘴硬,有本事你當(dāng)著你家千金的面兒說這話!”劉知遠(yuǎn)又撇了撇嘴,再度笑著打趣。跟常思兩個,與其說是君臣,倒不如說是相交了多年的異姓兄弟。

事實上,他們兩個也的確算得上是異姓兄弟。早在劉知遠(yuǎn)自己還於李克用的養(yǎng)子李嗣源帳下做一個騎將的時候,常思就是他的親衛(wèi)都頭。隨後一路持盾相伴直到如今,非但在戰(zhàn)場上,替他擋下過無數(shù)明槍暗箭,在前幾年大晉朝的汴梁城中,也將無數(shù)陰險的殺招替他化解於無形。

可以說,如果沒有常思,劉知遠(yuǎn)連自己能不能活到今天都不敢保證,更不敢想象自己差一步就要成爲(wèi)九五至尊。所以他無論懷疑誰,也不會懷疑常思對自己的忠誠。

並且對於常思這個人,劉知遠(yuǎn)也非常地瞭解。貪財,好色,並且有些勢利眼兒。才能做個黃忠、趙雲(yún)那樣的爪牙之輩綽綽有餘。倘若讓此人去出鎮(zhèn)一方的話,恐怕用不了三個月,就得灰溜溜地夾著尾巴跑回來?。ㄗ?)

也正因爲(wèi)了解常思,並且相信對方的忠誠,劉知遠(yuǎn)才愛屋及烏。聽了楊重貴替常思的女婿轉(zhuǎn)達(dá)了求見只意,便立刻下令招其入內(nèi)。打算在自家侄女出嫁之前,儘可能地替她把一把關(guān)。免得老兄弟常思真的看走了眼,日後追悔莫及。

他這番心思,不可謂不周全。誰料,偏偏有人就喜歡顯擺自己本事大。沒等韓重贇應(yīng)宣入內(nèi),猛地向前走了兩步,俯身及膝:“啓稟漢王,微臣有一件事,想請漢王明察!”

“你?”正在跟常思說笑的劉知遠(yuǎn)猛地將頭轉(zhuǎn)過來,狼顧鷹盼,“蘇書記,你又有什麼事情?剛纔本王不是交代過,叫你立刻去追查那支羽箭的主人了麼?”

“微臣知罪!”掌書記蘇逢吉被訓(xùn)得面紅過耳,卻不肯立刻退下。而是又躬身施了第二個禮,大聲補充道:“請主公準(zhǔn)許微臣把話說完。若主公認(rèn)爲(wèi)微臣的話乃無的放矢,微臣願領(lǐng)任何責(zé)罰!”

“說罷,別囉嗦!”劉知遠(yuǎn)擺了擺手,冷著臉吩咐。

雖然覺得蘇逢吉的行爲(wèi)掃興,但多年用人識人的經(jīng)驗卻在心中告訴他,蘇逢吉不是個不知進(jìn)退的妄臣。相反,此人平素處事圓滑狡詐,絕對不會毫無理由地,去跟比他地位高出一大截的常思過不去。

“微臣當(dāng)初曾經(jīng)向漢王舉薦郭允明出任武英軍長史。此番能從民間尋回二皇子,郭長史功不可沒。然而據(jù)此人數(shù)日前給微臣的書信所言,寧將軍的女婿韓重贇,行事似乎頗爲(wèi)輕佻。只是因爲(wèi)曾經(jīng)跟二皇子有過私交,就三番五次,試圖替其遮掩身份。並且還曾當(dāng)面頂撞其父,認(rèn)爲(wèi)韓將軍不該將二皇子送往太原!”

注1: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趙雲(yún)和黃忠的評價。原文是:黃忠、趙雲(yún)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陳壽其人才華橫溢,但品行頗爲(wèi)不佳,著述《三國志》時,對蜀漢將相多有貶低。後世很多人受其影響,都把黃忠和趙雲(yún)定位爲(wèi)侍衛(wèi)長這類的勇將,而不是一方統(tǒng)帥。

第六章 君王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十章 奪帥 (三)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七章 仕途 (一)第三章 收穫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九章 長纓 (二)第五章 短歌 (一)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七章 國難 (六)第九章 長纓 (五)第九章 暗流 (六)第十章 狂風(fēng) (一)第七章 治河 (四)第一章 家國 (六)第六章 帝王 (六)第十章 易鼎 (七)第五章 迷離 (五)第八章 雄關(guān) (五)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六章 綢繆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八章 三生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二章 風(fēng)雲(yún) (一)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歸來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六章 紅妝 (九)第八章 雄關(guān) (七)第二章 霜刃 (五)第四章 答案 (二)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五章 短歌 (八)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六章 破繭 (五)第七章 勁草 (二)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二章 蓬篙 (十)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七章 治河 (九)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一章 初見 (四)第二章 風(fēng)雲(yún) (七)第二章 謀殺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八章 三生 (七)第六章 君王 (一)第七章 仕途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求索 (四)第四章 歸來(五)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三章 收穫 (八)第三章 收穫 (八)第十章 宏圖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十章 宏圖 (七)第一章 磨劍 (一)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七章 塵緣 (七)第四章 撲朔 (七)第二章 風(fēng)雲(yún) (一)第六章 君王 (三)第六章 破繭 (四)第八章 人心 (十)第六章 破繭 (五)第七章 國難 (二)第二章 款曲 (十)第四章 歸來 (十)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風(fēng)雲(yún) (四)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紅妝 (四)第五章 黃雀 (三)第一章 磨劍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三章 收穫 (三)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三章 父子 (十)第一章 傳說 (一)第七章 塵緣 (六)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五章 草谷 (六)第四章 撲朔(一)第四章 虎雛 (六)第九章 暗流 (四)第六章 疾風(fēng) (五)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一章 新春 (三)
第六章 君王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十章 奪帥 (三)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七章 仕途 (一)第三章 收穫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九章 長纓 (二)第五章 短歌 (一)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七章 國難 (六)第九章 長纓 (五)第九章 暗流 (六)第十章 狂風(fēng) (一)第七章 治河 (四)第一章 家國 (六)第六章 帝王 (六)第十章 易鼎 (七)第五章 迷離 (五)第八章 雄關(guān) (五)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六章 綢繆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八章 三生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二章 風(fēng)雲(yún) (一)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歸來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六章 紅妝 (九)第八章 雄關(guān) (七)第二章 霜刃 (五)第四章 答案 (二)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五章 短歌 (八)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六章 破繭 (五)第七章 勁草 (二)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二章 蓬篙 (十)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七章 治河 (九)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一章 初見 (四)第二章 風(fēng)雲(yún) (七)第二章 謀殺 (五)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八章 三生 (七)第六章 君王 (一)第七章 仕途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求索 (四)第四章 歸來(五)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三章 收穫 (八)第三章 收穫 (八)第十章 宏圖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十章 宏圖 (七)第一章 磨劍 (一)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七章 塵緣 (七)第四章 撲朔 (七)第二章 風(fēng)雲(yún) (一)第六章 君王 (三)第六章 破繭 (四)第八章 人心 (十)第六章 破繭 (五)第七章 國難 (二)第二章 款曲 (十)第四章 歸來 (十)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風(fēng)雲(yún) (四)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紅妝 (四)第五章 黃雀 (三)第一章 磨劍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三章 收穫 (三)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三章 父子 (十)第一章 傳說 (一)第七章 塵緣 (六)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五章 草谷 (六)第四章 撲朔(一)第四章 虎雛 (六)第九章 暗流 (四)第六章 疾風(fēng) (五)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一章 新春 (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县级市| 瑞昌市| 乡城县| 册亨县| 隆化县| 清丰县| 巴南区| 龙川县| 马龙县| 衡山县| 乐平市| 贵州省| 阿城市| 葵青区| 台山市| 莱州市| 宁河县| 六枝特区| 北海市| 长武县| 平泉县| 内丘县| 新民市| 临江市| 师宗县| 虎林市| 大兴区| 阜阳市| 青冈县| 夏河县| 黔江区| 岚皋县| 陇南市| 望奎县| 礼泉县| 阿克陶县| 荔浦县| 丰宁| 蒲江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