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伯..
李宗仁心緒複雜。
湯恩伯所部的戰鬥力方面自然是沒的說。
作爲常凱申的嫡系部隊之一。
湯恩伯早在前來徐州之前,已經面見了常凱申。
並且將自己的顧慮告知。
李宗仁若是指揮不力,導致他的部隊白白犧牲。
就會出現一個最大的問題。
那就是常凱申一手培養起來的部隊,就會只剩下不到五萬人。
這點人還想當委員長?
湯恩伯所部不能蒙受較大損失。
這是常凱申與湯恩伯的共識。
李宗仁自然是心裡有數的。
楚雲飛在這個時候提起。
實際上也在暗自表明態度。
我楚雲飛在面對湯恩伯和常凱申的時候。
跟你李宗仁是一條心。
爲國家、衛民族,爲百姓,我可以,乃至願意率部犧牲。
但我也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之所以上中下三策之中。
都沒有提及湯恩伯的根本原因。
就在於,楚雲飛不適合擬定這樣的作戰計劃。
他建言獻策,只能夠從李宗仁能夠直接指揮的部隊之中挑選。
而不是向李宗仁建議讓他把湯恩伯麾下的絕對主力五十二軍調過來,和他一起先幹掉阪本支隊。
這種建議。
或許不可以稱之爲建議。
簡直就是在給李宗仁上眼藥。
李宗仁腳步微頓,停留不到兩秒鐘再度邁步向前。
楚雲飛知道..這件事大概率能成。
這是當下他能夠想到的最優解了。
金陵、淞滬撤下來的部隊整編調整纔剛進行不到三個月,這樣的部隊拉過來打仗。
那不是戰鬥,完全就是在送命。
說起來。
蘭封會戰之中,中央軍各部的表現也可以用丟臉來形容。
其本質,也是書中一直強調的。
中下層軍官犧牲較大,有經驗的老兵損失較多。
部隊的戰鬥力下降也是難以避免。
楚雲飛一個穿越者都無法短時間解決這樣的問題。
其煽動蝴蝶翅膀在二戰區搞的三個新編步兵團,不也犧牲了一半..
苦一苦湯恩伯,罵名(猜忌)李宗仁來背!
武漢。
常凱申看到李宗仁發來的電報之後,不由得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從李宗仁發來的電報之中所描述的作戰計劃來看。
李宗仁同樣主張以攻代守。
一衆高級將領被召集到了一起。
李宗仁的作戰計劃也在白崇禧的講解之下,算是十分的明朗。
以湯恩伯所部精銳第五十二軍關麟徵所部,並五十九軍、三軍團,合力出擊臨沂方向,聚殲第五師團之阪本支隊主力。
以楚雲飛所部358旅並一二二師366旅,駐防平邑一線,阻擊第十師團之援軍。
趁日軍主力尚未南下之際。
以打日寇一個時間差,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
爲後續的作戰奠定優勢基礎。
“諸位儘可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
陳辭修在常凱申的示意之下,第一個開口:“委座,這個作戰計劃充滿了激進和冒險我們無法判斷日寇第十四師團什麼時間南下,也無法判斷日寇的援軍什麼時候抵達。
假設,此次作戰計劃一切順利的情況下,我們在北路也僅僅只是殲滅了日寇的五千到八千人的兵力,而他們依舊有後備作戰兵力七萬人。
對於小鬼子而言,實在是不痛不癢。
而我軍在臨沂一線的守軍,僅有不到三萬人,這還是算上張自忠所部五十九軍的情況。
我認爲,一旦此次殲滅戰損耗過多,反而不利於臨沂之防禦作戰?!?
常凱申點了點頭:“辭修,你的意見呢?”
陳辭修邁步走到了衆人面前,接過了白健生遞過來的指揮棒。
“臨沂以南多山地地形,臨沂周邊地區,雖然不利於防守,但日寇也難以展開,臨沂有堅城之利,可據城野戰,與日寇展開拉鋸作戰依託有利山地地形,節節抗擊,緩慢向後退卻。”
“既能夠達到爲武漢、大後方爭取時間的戰略目的,亦能夠達到消耗日寇有生力量之戰術目標?!?
陳辭修說完之後看向了參會的衆人。
一衆高級將領紛紛表態。
“五十九軍此前在小蚌埠鎮之戰表現搶眼,五十一軍于軍長也曾稱讚五十九軍之戰鬥力”
“自古以來便有哀兵必勝的說法,藎臣老弟和他的部隊可當大任。”
“或可調湯部疾馳增援打日寇一個出其不意,諸位,可不要忘記,楚雲飛所部也在徐州一地,此前二人在陽泉大捷之中勉力奮戰,同心戮力?!?
常凱申聽著陳辭修的建議不得不說,心動了。
打日寇一個出其不意的先手。
陽泉大捷
其實質上是打了個時間差。
日寇得到的情報顯示楚雲飛所部正在壽陽前往盂縣阻擊的路上。
而其突然出現在陽泉之後,配合一百二十二師發動的猛攻,更是將日寇擊潰,乃至全殲了七十八聯隊。
若是湯恩伯所部能夠秘密前往臨沂前線,突然之間參加臨沂之戰。
勢必能夠打日軍一個出其不意,乃至取得更大之戰果。
順著這個思路,常凱申甚至覺得。
以自己麾下之嫡系湯恩伯軍團、以及楚雲飛所部兩人合力。
完全可以擊潰日寇的第十師團主力。
乃至收復部分的失地,建立更加穩固的前進據點。
一衆將領分別各自發表看法。
有支持李宗仁想法的白崇禧等人,也有支持陳辭修(常凱申)想法的衆人。
簡而言之,一衆高級將領從各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最壞的局勢無非就是擊潰而達不到全殲之目的。
日寇的主力部隊提前南下支援,而第三集團軍的側擊又完全無法進行牽制。
導致徐州局勢進一步的惡化
這樣的代價,能承受的話,自然可以選擇如此冒險的打法和舉措。
陳辭修之所以能夠旗幟鮮明的表達自身的觀點,不認可李宗仁的作戰計劃。
也是基於這一點。
徐州會戰,日軍可以失誤很多次,乃至進攻失敗很多次。
但他們國軍不一樣,只要戰略上稍微出現一丁點的失誤。
便會造成整個徐州局勢的惡化。
一衆高級將領商量了兩天,常凱申甚至也詢問了德國顧問團的意見。
出乎常凱申預料的是。
法肯豪森支持李宗仁的作戰計劃,並且堅定的認爲,一旦取得戰果之後當立即迅速追擊,擴大戰果,殲滅敵軍,以求將戰線穩固在泰安一線。
屆時便可以十足利用山東地勢優勢,在山地地形與日寇進行周旋。
這樣不僅僅會爲長江防線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也會爲武漢會戰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爲了從德國人那邊得到更加“全面”的看法。
常凱申特意邀請了法肯豪森共進晚餐。
兩人就當前國際局勢,以及各方觀瞻的角度。
討論著此戰是否可以進行冒險。
如果勝了,是否能夠獲得更多的國際聲援,乃至更多的國際援助。
讓常凱申失望的是。
法肯豪森對於國民政府的抗戰前景持短期悲觀的態度。
他認爲,在未來半年乃至一到兩年的時間裡面。
大型會戰的失敗難以避免。
國民政府乃至國軍應該堅定當前長期抗戰之想法。
從法肯豪森這裡瞭解到了一些情況之後。
當天深夜,常凱申便下令密電孔祥熙,把把日本人的脈。
同時密電湯恩伯,令其做好機動前往徐州作戰之準備。
常凱申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一旦日本人表態拒絕了此次和談,那麼接下來的必然是死戰。
那就如同此前計劃一樣。
湯恩伯所部不出擊則矣,一旦出擊,必須取得較大戰果。
不然,未來局勢如何變化,可還真說不好。
常凱申不僅需要面對來自日軍方面的壓力,各地軍閥勢力自然還有藍黨內各派系。
何應欽、陳辭修這些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要知道藍黨的主席汪兆明這個時候還沒有叛國呢。
繼續堅定的當他的攪屎棍。
與高宗武等人宣傳著和平的那一套。
光是這些實際上已經讓其焦頭爛額,若是戰爭局勢進一步的惡化。
ωωω ¤ттκan ¤C〇
湯軍團駐地總部。
接到常凱申密電之後的湯恩伯第一時間通知了五十二軍軍長關麟徵。
以及八十五軍軍長王仲廉。
八十五軍是湯恩伯在晉南之時整編而成的部隊。
以十三軍之第四,第八十九師編成。
第四師師長原爲王萬齡,也是在這次的整編之中,由陳大慶接任師長。
八十九師師長原由王仲廉兼任,也就是這個月,張雪中接任師長職位。
八十九師在入晉作戰之前,鮑剛的獨立第四十六旅也編入到了八十九師的作戰序列之中。
至於鮑剛,在晉南之戰後,升任了十三軍的副軍長。
而這個時候的十三軍,實際上已經是個空殼。
一直到38年三月的時候,才四處抽調兵力組建了預備第二師。
也就是後來的第一一零師。
“委座準備以檀自新騎兵第十師一個團,豫北師管區四個營,八十九師兩個營,獨立第四十旅旅辛少亭部合併編爲預備第二師,由張軫擔任師長。”
“軍團長這是?”
關麟徵直接開口詢問道。
湯恩伯一臉的憂心:“委座準備以我軍團爲主力,馳援徐州,配合五十九軍、以及三軍團擊潰第五師團阪本支隊?!?
“軍團長校長的意思是想要讓咱們出其不意,打日寇一個措手不及?”王仲廉眉頭微皺,試探性的說道:“似乎確實是我們的好機會。”
湯恩伯點了點頭,接著道:“奇兵制勝的思路適合在中小規模的戰場,津蒲路之戰,雙方動輒投入幾萬,乃至十數萬的大軍對敵,殲滅區區幾千號日寇,對於整體戰局而言,並無太大的幫助?!?
“只是委座當前心意已決,決心採納李長官之作戰計劃我們當提前做好戰鬥準備?!?
王仲廉問道:“軍團長,楚雲飛所部應當已經抵達徐州,爲何委座不用358旅配合五十九軍出擊呢?”
湯恩伯輕笑了一聲:“委座並不信任五十九軍所部,亦不相信三軍團的戰鬥力,之所以調我前往徐州,是希望358旅配合我部作戰,誰真心抗日,委座心中是清楚的?!?
關麟徵面無表情、王仲廉則是出聲恭維:“此戰看來還是需要我軍出擊纔可奠定勝局軍團長,您打算?”
尚未等湯恩伯開口。
關麟徵便直接出聲:“軍團長,五十二軍請求出擊。”
湯恩伯略微思索片刻,接著點頭同意:“關軍長,有一點請你謹記,抵達徐州之後第一時間前往棗莊一線待命,不要聽從五戰區長官司令部的命令,等到我的出擊命令之後再行出擊。”
“可是,李長官的軍令”
“李長官也需要聽委員長的?!?
湯恩伯再度出聲強調。
關麟徵此時也沒了意見,湯恩伯都這麼說了,那他還能說啥?
不聽委員長的嗎?
不聽李宗仁的,戰後最多被訓斥一頓,軍事法庭估計都不用去。
要是不聽委員長的,擅自出擊,即便取得戰果,也大概率會被解除職務。
關麟徵雖然莽,但心思細膩..很聰明
要不鄭洞國怎麼會覺得關麟徵喜歡賣隊友呢?
太聰明、太能征善戰且年輕的時候,必然會遭到奉化口音的忌憚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抗戰初期的關麟徵表現確實顯眼。
到對峙時期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沒他表現的機會了..
年輕吶。
再升也就沒地方沒位置給他繼續升下去了。
所以纔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話說回來,隨著武漢方面做出了決策之後,五十二軍開始了行軍準備。
第二師率先登上了東進的列車。
按照原定的作戰計劃。
他們將會在四天之內部署至最前沿。
作爲第一波的進攻部隊,參與到反擊作戰之中。
第二師的戰鬥力較強,裝備也不錯。
其指揮官乃是名將鄭洞國。
其麾下將士們以及中級指揮官都有過亮眼表現。
隨後的行軍序列是二十五師張耀明所部,指揮能力相對一般,但裝備,戰鬥意志都很不錯。
戰略方向已經敲定此戰關係全局。
即便是楚雲飛,也是在第二師抵達之後才知道的。
軍列幾乎在同一時間抵達車站。
第二師、乃至358旅之榮譽196團下車之時均是十分安靜。
除了零星的口令下達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聲音。
晉綏軍所部很快在錢伯均的率領之下,離開車站
第二師師長鄭洞國沉默著看向錢伯均所部..
小聲詢問著前來車站迎接的上校副參:“這是哪一支部隊?”
“358旅所部榮譽196團?!?
“是那個前身358團,承196旅的榮譽番號部隊?”
“是。”
鄭洞國若有所思..顯然他接到的也會是部分的命令。
在此前出現過二戰區、乃至侍從室的泄密事件之後..
五戰區也不得不謹慎起來。
李宗仁先耍一個小花招。
這樣即便讓小鬼子截獲了電報。
謹慎的老鬼子們至少還需要進行空中偵察確認情報。
一來一回至少能夠爭取到一天的時間。
對於這樣的戰場,很多時候即便是猜到了敵軍的進攻方向和部署位置,調動部隊也需要充足的時間。
急調湯軍團奔赴徐州戰場乃是一步險棋。
若是走對了。
全局戰場即可盤活。
若是走錯了,湯軍團一旦陷入險境。
這後果,實際上無人可以承擔。
甚至連彌補都無法做到。
可眼下,想要打贏這場會戰,除了賭一手之外..再無其他機會。
難受了標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