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
楚雲飛靜靜地坐在汽車後座。
以及可能出現的其他情況。
十四集團軍那邊最開始就談妥了。
而後是第五集團軍、第十八集團軍。
接下來的。
就是第十三集團軍了,以及晉軍第六集團軍。
晉軍軍人系,也是楚雲飛最難處理的派系。
腦海之中不斷模擬接下來有可能進行的問詢。
趙鵬程下車之後,警惕的目光環(huán)視了周圍一圈,查探一番之後,這才拉開了楚雲飛的車門:“鈞座,小心。”
楚雲飛走出了汽車,而後站在了一旁。
回頭看向了身後不遠處的錢伯均、黃百韜、方立功等人。
楚雲飛此時的臉上換上了微笑。
頗爲陽光。
看起來心情非常不錯。
說起來,這還是龍城光復之後。
他們第一次回到這裡來。
楚雲飛需要與楚溪春、王靖國等人進一步的商討後天要召開的集體軍人大會的具體內容。
從時間角度考慮的話,這次軍人大會的召開,算得上是比較倉促。
晉北大戰(zhàn)雖然提前平息。
可誰也無法預料日軍的下一步動向。
這場拉鋸戰(zhàn)並未結束。
而隨著方立功的返回。
指揮權就移交給了羅衛(wèi)國。
楚溪春以及王靖國兩人早早的等待。
“楚參座,王長官。”
“楚長官。”
稱呼方面各稱呼各的。
相對官方一些。
互相敬了個軍禮之後。
楚溪春小聲詢問了一句:“身體怎麼樣。”
楚雲飛笑了笑:“好多了,現在已經完全康復。”
“楚參座、王長官,時間緊,事情多,談事情吧。”
“哈哈,雲飛還是那個急性子啊。”王靖國笑了笑,半側過身子做出了請的手勢:“請。”
“王長官請..”
三人快步走向了小型會議室的方向。
至於方立功、錢伯均、黃百韜三人則是一旁副官的帶領之下前往了會客室等待。
不是他們不夠資格,而是沒有必要。
楚雲飛這次來。
是確認這份計劃執(zhí)行下去。
而不是過來和他們商量。
十八集團軍那邊都談妥了,若是在十三集團軍、第六集團軍這裡卡住的話,算什麼事情?
楚雲飛笑呵呵的和自己的兩位前輩邁步走進了小型會議室之中。
纔剛一坐下不久。
簡單寒暄了兩句之後。
王靖國便直接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雲飛,你所謂的整理計劃是不是有些過於激進了一些?”
“談不上什麼激進,這是個逐漸改變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一點王長官可以放心。”
楚雲飛提交的陸軍全面整理計劃。
第一個彙報對象便是閻老西。
畢竟整理的軍隊的主體是“晉軍”作戰(zhàn)序列。
其他部隊實質上僅僅只是捎帶。
這實質上是在撅晉軍的根,在革他楚雲飛自己的命。
從更進步的視角來看的話。
原本的軍事編制。
以及人事任命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晉軍內部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裙帶關係。
指揮官忠誠度確實不錯,可能力不夠。
且作戰(zhàn)之時,各級指揮官習慣性的保存實力。
導致每次大型會戰(zhàn)的時候。
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例如北同蒲路圍殲戰(zhàn)、就是因爲第六集團軍的原因。
導致日軍的三十第六師團殘部能夠突圍出去。
第六集團軍戰(zhàn)鬥力整體不如抗日戰(zhàn)爭剛爆發(fā)之時也是基本事實。
第十三集團軍更不用說了。
每次作戰(zhàn)都只能夠承擔零星的邊緣OB作戰(zhàn)任務。
基本上上不得什麼檯面。
眼下山城方面的態(tài)度很明確。
從二戰(zhàn)區(qū)先開始。
畢竟同樣作爲戰(zhàn)略反攻戰(zhàn)區(qū)的九戰(zhàn)區(qū)現如今還在進行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
這樣的陸軍整理,不僅僅是爲了後續(xù)的反攻作戰(zhàn)。
也是爲了二戰(zhàn)區(qū)抗敵力量整體的進步。
同時也是楚雲飛爲了自己謀求更大的政治利益。
講實話。
包括十三集團軍指揮官王靖國本人而言。
他也是這次的整理計劃受益人之一。
至於誰吃虧?
實際上只有閻老西。
他的“土皇帝”,割據政權將會不復存在。
這是一種相對溫和一些的改良舉措。
常瑞元不會和閻老西撕破臉。
最次也會給閻老西留個軍事委員會委員的位置。
至於晉軍權力結構重新打散,拆掉他的老部隊。
閻老西其實也已經不再那麼在意。
只是希望楚雲飛能夠多照顧照顧他的那些老兄弟,老下屬。
經過這次的整編之後。
晉軍名存實亡。
有的只有二戰(zhàn)區(qū)的中央軍。
當然了。
是由楚雲飛所指揮的中央軍。
“關於第十三集團軍,保持一級編制不變的情況下,下設四個乙種步兵師、每師下設兩個基幹團、一個補充營,一個重迫擊炮支援連,一個工兵連,一個後勤連。”
“每師定員人數在五千六百人,不得額外增加作戰(zhàn)人員人數及後勤人員人數。”
“至於原定的人事任免權,將遵循閻長官之意見,由王長官自行調整。”
“額外多出的裝備無需上繳,不足裝備戰(zhàn)區(qū)將會補齊。”
楚雲飛敲了敲桌子強調:“整理工作,將會由戰(zhàn)區(qū)下派人員負責以及督導,第十三集團軍的陸軍整理工作將會由我部錢兆友副總參謀長負責。”
“第五集團軍方面將會由錢伯均負責。”
王靖國怔了一下:“那八路那邊?”
“第十八集團軍方面的整理工作將會由我本人負責,這一點請王長官放心。”
“既然如此的話,我這邊也沒什麼意見,對於現如今的十三集團軍而言,對於二戰(zhàn)區(qū),對於國民政府而言,這是一件有利於國家,有利於國防,有利於老百姓,我肯定支持。”
十三集團軍現如今攏共不到九千作戰(zhàn)兵力。
徵兵工作推進困難。
相較於飛虎,十三集團軍對於山西百姓而言,真的沒什麼吸引力。
雖然嘴巴上面都說一視同仁,各支部隊都一樣。
可誰不想要去大名鼎鼎的飛虎,誰不想要去英雄部隊。
十三集團軍?
沒聽過,不樂意去
第六集團軍和十三集團軍募兵工作進展不順也是這個原因。
而楚雲飛這次的二戰(zhàn)區(qū)陸軍整理最爲亮眼之處。
便是統(tǒng)一募兵,集中訓練,而後再次分配。
至於訓練好的士兵們會被分配到哪裡去。
沒人知道。
但既然這麼做了,肯定要做到四個字。
那便是公平公正!
二戰(zhàn)區(qū)的軍法處也需要重新整理。
一想到這裡,楚雲飛就不免覺得有些惋惜。
王靖國其實是該死的。
但因爲閻老西的緣故。
他得以茍活了下來,並且在這裡和他楚雲飛談笑風生。
這種事情,從閻老西和晉軍系的角度來看其實能夠解釋的通。
“陸軍整理計劃之中最爲重要的一環(huán)、便是軍法處的重新整理。”
“我已向閻長官建議,由我兼任。”
“並由我部新編第十三指揮官曹雲城、以及十八集團軍的副總參謀長擔任二戰(zhàn)區(qū)軍法處的副總監(jiān)。”
“閻長官及山城方面已經同意,不日任命書將會下達。”
“曹破天?”
楚溪春一怔。
這個位置。
目前最適合的就是楚雲飛,但是顯然這個進度讓他有些不太適應。
王靖國也是同樣如此。
一開始覺得整理方案有些過激。
得到實打實的好處和承諾之後又轉而支持。
但沒想到。
楚雲飛突然之間提起了陸軍整理方案之外的東西。
軍法處的重新整理。
對於他們這些戰(zhàn)場上習慣於保存實力的晉軍指揮官不是特別的友好。
“陝軍出身,戰(zhàn)功赫赫、治軍有方,執(zhí)法如山,性格耿直,有口皆碑,以我對他的瞭解,這個位置很適合他。”
軍法處的重新整理自然也是楚雲飛自己的小心思。
他雖然答應了閻老西會照顧他的這些晉軍前輩們。
但沒說真出事的時候會網開一面。
以他們的指揮能力。
現如今還將他們留在指揮的位置上面。
已經算是非常非常照顧了。
二戰(zhàn)區(qū)不是沒有更加合適的指揮人選。
別的不說。
之前打過交道的十四集團軍的參謀長陳鐵。
十四軍軍長李默庵的指揮能力。
也能夠甩王靖國、楊愛源幾條街。
李默庵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表現相對而言還算不錯。
按照其在美國書寫的回憶錄之中。
黃埔一期此前也有過相應的順口溜。
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難。
能文能武李默庵的說法,也是出自他自己口述的:世紀之履——李默庵回憶錄
客觀評價,李默庵的能力也還算不錯。
能指揮正規(guī)戰(zhàn),亦擅長游擊戰(zhàn),只不過他所掌握的兵力越多,表現的越拙劣。
而且中央軍將領讓他去當個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本身就是不能的事情。
真有這樣的任命。
整個二戰(zhàn)區(qū)都要炸鍋。
哪怕是換錢伯均上,晉軍一系都不一定有這麼大的意見。
當然了。
錢伯均現在的能力還是不夠的,但肯定會比王靖國這些人做的好。
因爲他聽話。
楚溪春和王靖國兩人陷入到了長久的沉默之中。
楚雲飛此時提及軍法處一事。
其實也是在暗示他們這羣晉軍前輩們。
要麼。
好好幹,不要出現任何問題。
要麼。
早早的掛個閒職領工資,準備退休。
因爲此前的情分在。
至少不會有人爲難他們。
只不過楚雲飛心中想的是可惜了張培梅將軍。
他纔是這個位置最爲合適的人選。
但現如今的他實在是過於忙碌。
關於整肅軍紀這件事情上面。
他實在是抽不出太多的精力。
所以需要一個副手去替他做這件事情。
原本這個位置最合適的人選是孫銘。
可孫銘相對而言過於年輕,且職級不足,不能服衆(zhòng)。
只好他楚雲飛親自掛職。
山城,統(tǒng)帥部。
常瑞元看著手上的這份陸軍整理計劃、眼神之中寒芒閃爍。
而在他的身前。
則是坐著其他幾個戰(zhàn)區(qū)的高級指揮官。
同樣還有統(tǒng)帥部的其他高級將領。
這一次的議事。
常瑞元其實也肩負著不小的壓力。
這份陸軍整理計劃,不是出自陳辭修。
而是楚雲飛。
原本。
楚雲飛打算優(yōu)先調整二戰(zhàn)區(qū)的作戰(zhàn)序列,優(yōu)先完成相應的整編計劃。
這就是小步快跑模式。
根據楚雲飛的彙報情況來看。
他不僅僅說服了第五集團軍、第十八集團軍,以及晉軍系的兩個集團軍。
就連衛(wèi)立煌將軍一手帶起來的十四集團軍也同意接受整理計劃。
在常瑞元的眼裡面。
楚雲飛的計劃大膽且異想天開,即便是有他和閻老西的支持。
至少想要推進下去,至少需要半年,完成整理也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萬萬沒想到。
居然會如此的順利。
這個消息在會議上說出口的時候。
一衆(zhòng)將領們也是面面相覷。
“二戰(zhàn)區(qū)的整理工作順利的有些奇怪..”
常瑞元點了點頭:“承諾了不少的東西出去,人事任免權、以及相應的武器裝備彈藥的提供,基本上都會有二戰(zhàn)區(qū)和中央補充,所以纔會這麼順利。”
“如果這樣的條件能夠說服閻百川、曾萬鍾以及十八集團軍方面。”
“八戰(zhàn)區(qū)方面也可以命胡宗難同步開始整理。”
“而後是冀察戰(zhàn)區(qū)、魯蘇戰(zhàn)區(qū),第五戰(zhàn)區(qū),按照這個順序,趁著華北方面軍虛弱,儘快完成軍隊弊病的革除。”
陳辭修身姿微微前傾,詢問道:“委座,您是想要按照雲飛的思路,以人事任免權各自主官保留爲?zhàn)D,許諾裝備及補充,對各部隊進行一次全面摸底,徹查貪腐問題?”
常瑞元緩緩點頭:“每每要求他們出自己的地盤抗戰(zhàn),總是找尋各種各樣的理由,現在藉著陸軍整理之決議,至少要摸清楚這些人手上到底有多少的部隊。”
何敬之繼續(xù)保持沉默。
江北地區(qū)。
絕大多數的作戰(zhàn)部隊是地方軍部隊。
很多軍官都指望著軍費撈上一筆。
吃空餉、喝兵血的問題頗爲普遍。
想要清查都頗爲費勁。
講起來。
何敬之自身以清廉自居,。
瑞元喜歡在日記裡面罵人,卻也沒提過何應欽的經濟問題。
僅僅只是認爲其過於保守,恐日而已。
第六不似孔宋家族直接斂財。
其權力更依賴政治地位而非經濟網絡。
簡而言之。
何敬之默許系統(tǒng)性的腐敗,並且不願意加以干涉。
二戰(zhàn)區(qū)整理難度較大,情況複雜。
能夠搞成功。
已經讓何敬之頗爲驚訝了。
在他看來。
之所以能成功。
那是因爲中間夾了一個楚雲飛。
像八戰(zhàn)區(qū),情況同樣頗爲特殊。
西北的那些軍頭哪怕直接拒絕了中央整編命令,也沒有什麼有效的處理辦法。
總不能在和日本人打仗的時候再向西北動刀動槍。
很是不合時宜。
何敬之不願意說話。
常瑞元還是將遞過話茬,而後詢問:“敬之,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委座,此時當應緩緩圖之,或許可從後方留守部隊開始整理,一是方便掌控,而是可以直接輪換前線部隊,符合此前南嶽軍事會議上面定下的基調,亦不會影響前線戰(zhàn)鬥力.”
二戰(zhàn)區(qū)之所以敢在這個時候進行整理。
恐怕也是因爲飛虎戰(zhàn)鬥力大體保存完整的緣故。
再加上常瑞元鬆口。
願意將第六十一軍調過去駐防。
即便是日軍真的經過簡單調整之後就發(fā)起了進攻。
也有人對付。
這樣整個二戰(zhàn)區(qū)的安全自然就有所保證。
而何敬之避而不談八戰(zhàn)區(qū),實質上原因是因爲八戰(zhàn)區(qū)不僅僅有馬家軍、有傅宜生所部,還有陝甘寧邊區(qū)。
這是個大地雷,一旦觸碰就沒完沒了。
議事聽起來像是在商量。
但實際上此時的常瑞元基本上處於了一個獨裁的狀態(tài)。
很多事情他想要推進下去。
其他人即便是不願意也只能夠執(zhí)行和服從。
這也是爲什麼其他高級指揮官均保持沉默的原因。
還好,只是先動江北地區(qū)。
光是一個五戰(zhàn)區(qū),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估計都要搞個三五年。
等整理到其他戰(zhàn)區(qū),還不知道局勢會發(fā)生什麼樣的變化。
這些人自然也願意支持。
常瑞元拍了拍面前的桌子:“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按照這個思路來,八戰(zhàn)區(qū)同步開始整理。”
“世和。”
“委員長。”
“去擬一封電報發(fā)給朱一民與胡宗難二人,將此事告知於他門,讓他們擬個具體的章程出來。”
“是!”
王世和轉身離開之後。
常瑞元清了清嗓子,接著道:“下面聊一些具體的,二戰(zhàn)區(qū)目前整理之後預估缺額的迫擊炮、擲彈筒數量較多,軍工署方面有沒有什麼打算?”
俞大維似乎早有準備:“根據此次的陸軍整理方案,我們也進行了一些準備。”
“像目前缺少的山野炮因爲製造成本過高的緣故,當按照此次的陸軍整理方案以重型迫擊炮替代。”
“擲彈筒的批量仿製用以彌補迫擊炮數量的不足確實是個不錯的思路,我們會盡快的拿出一份相應的擴產方案,但是可能會影響直射火炮和山野炮的生產數量。”
常瑞元點了點頭:“戰(zhàn)防炮這個東西不著急,美國人那邊特意設計生產45毫米的反坦克炮,投入了不小的成本,除了俄人這個潛在的大客戶之外,我們也會適當的購買一些。”
“根據此前的戰(zhàn)報來看的話,這種45毫米直射火炮在戰(zhàn)場上表現堪稱上架,具備機動能力的同時能夠摧毀絕大多數的日軍防禦工事。”
“這種武器在戰(zhàn)術合適的情況下,能夠很有效的對抗日本人的坦克,楚雲飛部所使用的防禦戰(zhàn)術確實很適合推廣。”
“說起此次晉北大戰(zhàn)有功人員之擢升。”
“諸位有何看法呢?”
常瑞元示意一旁站著的副官將早就準備好的文件一個個的發(fā)到了每一個高級將領的手上。
陳辭修試探性的詢問道:“委座,關於新型綜合作戰(zhàn)單位的改革,初步定調是兩支部隊,後續(xù)的話?”
“視情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