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慕南一杯茶喝罷,便開始在陳摶的指導(dǎo)下開始修煉靜功。
道家修行之法,在於修煉身體內(nèi)部的精、氣、神,外部的姿式動作,並不過於重要。這靜功的姿勢要求更是鬆泛之極,只求頭正脊直、舒適自然即可。平坐或盤坐均可,甚至站著練躺著練也都完全可行。與睡功第一部分的築基功夫大同小異,用躺的姿勢來練的話基本就可當作是睡功的入手功夫了。不過爲防方慕南把這兩套功法搞的混淆,陳摶還是要求他坐著來練。
靜功雖對外部姿勢並不注重,但對於細微處上卻是很有講究。眼、耳、口、舌、鼻皆有提點,相對應(yīng)的即是雙目垂簾、兩耳返聽、口須塞兌、舌抵上齶、自然呼吸這五大要求。
雙目垂簾,垂簾即微閉之義。眼睛睜開容易滋生雜念,閉攏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入靜。要求是“睜三閉七”,具體做法就是雙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認清楚爲度。
兩耳返聽,即返聽於內(nèi)。屏除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耳內(nèi)聽。內(nèi)聽之義,非在於聽聲。乃是凝其耳韻,神意內(nèi)注,以便收心入靜。
口須塞兌,兌爲口,塞兌即閉口之義。要求抿口合齒,忘言默守。
舌抵上齶,即把舌面反捲過來,以舌尖底面頂住上齶。因爲上齶有兩個小窩,謂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氣。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嬰兒哺乳之狀。兩且口腔乃是任督二脈的分界處,舌抵上齶便能夠?qū)⑷味蕉}搭連起來。這個動作,內(nèi)丹術(shù)中有個專業(yè)的術(shù)語來稱呼,叫做“搭鵲橋”。
自然呼吸,即如同平常呼吸一般,自然而然即可。而隨著靜功層次的不斷深入,鼻息則應(yīng)當逐漸做到輕、緩、勻、長、深這幾點。輕指呼吸輕細若無;緩指氣息舒緩不躁;勻指節(jié)拍有致,不時粗時細;長即指要氣息悠長;深則指氣息深厚。達到以上要求之後,即可開始練習(xí)“聽息”的功夫。
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用功,只用耳聽,不加意念。但是並非要求死守耳竅,也不是聽呼吸的聲音。而是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似聽非聽的慢慢體會,這就算是得法。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等等,不可用意念去強行支配。聽到後來,心息逐漸相戀相依,雜念不知不覺泯滅,連呼吸也似乎不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了入靜的境界。
方慕南平常便是個能夠安下心坐得住的人,而他剛纔喝的那杯茶水又有清心靜神的作用。因此這一初次的修煉,卻是便達到了靜功第一層次第,身靜的層次。
約有一個小時左右後,方慕南從入定中醒來。輕輕吐出一口長氣,感覺並無不適之感。擡腕看錶確定了下時間,他不禁微微咋舌。自己這一坐竟是坐了這麼久,而在這並不是很舒服的石凳上坐了這麼長時間,他卻是也並沒有感到絲毫不舒服與累的感覺。
轉(zhuǎn)頭一瞧,卻是不見陳摶身影。放開了視野搜尋,立馬瞧見了陳摶正站在右前方的一處藥田裡,不知從哪裡拿了個竹簍,正在採藥。他一瞧去,陳摶立生感應(yīng),轉(zhuǎn)頭相瞧。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竹簍,擡步一邁,只一步便即跨到了他身前。
方慕南起身叫了聲“師父!”
“很好,你第一次入靜便達到了身靜的層次。”陳摶點頭稱讚了他一句,然後指了指他身後主屋旁的一間瓦房,道:“那是間靜室,裡面小幾上有隻葫蘆,你進去後從葫蘆裡倒顆丹藥服下,然後便在靜室中練睡功。”
方慕南點了點頭答應(yīng),沒有再多說什麼,轉(zhuǎn)身往那間屋子走去。
二十幾步的路,很快便至,方慕南推門而進。只見斗大的靜室內(nèi)擺設(shè)極是簡單,只有貼壁擺著的一張矮榻與榻前的一張小矮幾,其餘再無任何傢什物品,室內(nèi)也無任何的裝飾、佩掛之物。小幾上果然有隻青玉葫蘆,正中處還有隻很是古樸的青銅香爐。
方慕南望著那張只鋪了牀褥子連只枕頭都沒有的矮榻,不禁得哀嘆一聲,萬分懷念起了自己家中那張舒適的席夢思大牀來。不過再哀嘆也是沒辦法,這裡就這條件。只是心裡暗暗記住了,下次來的時候要提前買張舒適的大牀裝到福壽玉佩裡帶進來。
收拾了心情反身關(guān)上房門,他幾步走到榻前從小幾上拿起葫蘆看了看,打開來倒出一顆小指頭大小的黃色丹藥。並沒什麼小說中寫的那樣,藥一倒出,立馬便是滿室奇香。這藥倒也有香味,只是要湊到鼻端前去細聞,才能聞到一股若有若無的淡淡清香。
方慕南又湊在眼前看了看,便張嘴放入嘴中。他特地想嘗一嘗這靈丹妙藥的味道,沒有混著口水直接吞下,而是吃糖豆般嚼了嚼才嚥下。只是沒嚼幾下便即化去,留下了滿口的清香甘甜。感覺味道倒還不錯,只是很淡。
遵照陳摶的吩咐,他只吃了一顆便合上了葫蘆蓋子。然後脫了衣服,躺倒在那張他十分不滿意的矮榻上開始練功。這是練功的要求,需寬衣解帶,讓身體不得有任何束縛之感,以使渾身舒暢。不過這也是他一向睡覺的習(xí)慣,裸睡纔是最舒服,與這一點要求倒是不謀而合。
另外室內(nèi)的要求,還需密不透風(fēng),清靜乾燥。飲食也需注意,儘量不食或少食油膩與口味過重的食物,並需控制食量,不可吃的過飽,每頓皆七、八分即可。還有,禁慾也是必需的。
練功的初期,需要注意、禁忌的東西總是比較多。練到後期,修爲有成時,這些東西便不需再過計較了。修真煉道,並不是要像做和尚那般清修、苦修,先期的禁忌注意只是爲了更好的修煉而已。
睡功第一部分的“行氣導(dǎo)引術(shù)”,主要分爲“調(diào)氣”與“行氣”這兩個步驟。練功姿勢爲仰臥,兩眼輕閉,舌抵上齶,兩臂自然伸直,放置於距離身體兩側(cè)約五寸處。兩腿也是自然伸直展開,兩腳跟相距也爲約五寸許,兩腳尖朝向身體的左右兩側(cè)。
這也是練功初期的講究,若練到後期修爲有成時,便不需拘泥於姿勢。想怎麼躺就怎麼躺,想擺什麼姿勢就擺什麼姿勢。現(xiàn)在的方慕南,卻還是得擺好這特定的臥勢。
按姿勢躺好之後,便開始行第一步的調(diào)氣。排除各種雜念,專注於鼻子的自然呼吸,將鼻息調(diào)節(jié)到細微綿長的狀態(tài),使兩耳不聞其聲。如此一吸一呼爲一息,要共行三百六十息。
調(diào)氣亦稱“調(diào)息”,爲睡功的入手功夫。人之心念,雜亂無依,紛紛繞繞,往往使心與息散亂遊離,不能自主。雖能暫定,不久則復(fù)散亂。所以,運用調(diào)息的功夫,可以使心息相依,拴繫念頭,由散而定。這一步類似於靜功中的“聽息”功夫,都是要能夠做到心息相依,達到真正的入靜。
第二步行氣時,首先用鼻子緩緩吸氣,使腹部漸漸地凸起充滿。稍停,再將腹部之氣從口中細細吐出,切不可一呼而盡,要緩緩輕吐。與第一步一樣,同樣要使兩耳不聞其聲。如此一吸一吐爲一息,要總共行一百八十息。
而在吸吐的同時,還需配合意念觀想。用鼻吸氣時,意念觀想體外清氣由兩手十指吸入腹內(nèi)。用口吐氣時,意念則觀想腹中之氣從兩腳十趾呼出。無論吸吐,具體的行氣路線都不必觀想的太清楚。
行氣亦稱爲“服氣”、“食氣”、“長息”,是一種以呼吸吐納爲主輔以導(dǎo)引的內(nèi)修功夫。行氣之時,要求做到凝神淨慮,專氣致柔,不可急躁。
這兩步做完即可收功,收功時,兩手握固,同時停止意念觀想。握固的姿勢爲大姆指向掌心內(nèi)屈,其餘四指併攏握於大姆指之上,這個姿勢與嬰兒初生後兩手握拳的姿勢一樣。
握固並停止意念觀想後,重複行氣時用鼻吸氣這一步,但在腹部漸漸凸起充滿之後,並不稍停即從口吐出,而是要求閉氣。同時用心默數(shù)數(shù)字,以計算閉息的時間長短。當久不可耐時,則再從口中細細吐出。待呼吸調(diào)和平穩(wěn)之後,即可將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嚥下腹丹田,然後再下牀收功。
閉氣的練習(xí)是爲下一部分的“鎖鼻胎息術(shù)”做先行練習(xí),每次收功時順帶練習(xí)一次即可,並在逐步的練習(xí)中延長閉氣的時間,可爲鎖鼻胎息術(shù)的修煉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行氣導(dǎo)引術(shù)的關(guān)鍵是要達到“心息相依”的境界,以心調(diào)息,以息攝心,心息相依交抱,性命相融。這與靜功要求達到的境界相同,達到心息相依的境界後,自然便能夠做到真正的入靜。
方慕南這一次的修煉,卻是不如先前的靜功那樣順利。不知是否太困了還是什麼別的原因,他在第一步調(diào)氣時方纔數(shù)了一百多息,竟然便渾渾噩噩地不知不覺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