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內(nèi),孔雀石的龍口金香薰內(nèi)依舊盪漾著香氣,黃玉佛手花插裡幾隻鬥豔的黛色和茶白的鳶尾花,如高翹的鳳尾,賞心悅目。
“格格,這詩經(jīng)上講:鳶飛戾天,魚躍於淵,真是貼切,利牧師帶來的花種果真好看。”蘇麻嬤嬤放在手中的剪刀,“花房裡的幾株開得正豔,奴婢瞧著嬌豔,便剪下了一些過來,格格瞧著是不是舒心了幾分?”
“哎,沒想到,這洋人的玩意兒,和咱們大清也是相同的,就如同這鳶尾花兒,茶白色雖然常見,黛色卻從未見過。”太皇太后淺笑的細(xì)聞道,“好似和那利牧師的金髮藍(lán)眼,與咱們大爲(wèi)不同呀。”
“格格,這便對了,您已經(jīng)操勞一世,大風(fēng)大浪都過了,還憂慮什麼?”蘇麻嬤嬤勸慰道。
“蘇麻呀,坐上了這位置,便要操心一世,再無空閒,當(dāng)年福臨不孝,哀家憂心,當(dāng)今的皇上卻是難得明君聖主,身康體健,子孫延綿。
但後宮中卻是日顯爭儲,風(fēng)波不斷,如此下去,十載後,必當(dāng)大亂,玄武門之事將要重現(xiàn),哀家怎能不管?”太皇太后頭上插著珊瑚蝙蝠簪子。
簪梃即是福字的最後一筆,巧妙之極,徐徐如生,紅豔的珊瑚珍貴萬分,昭示著佩戴之人的珍貴。
想到宮中接連的苦難,太皇太后焦急的問道,“五阿哥怎樣了?”
“回格格,五阿哥已經(jīng)用過藥了,昨夜發(fā)熱,已經(jīng)用冰枕敷面。”蘇麻嬤嬤回道。
“倒也怪了,出痘之前纔會發(fā)熱不適,但三阿哥卻無任何徵兆,這痘來的蹊蹺呀。”太皇太后沉思憂慮,難道有人故技重施?如同當(dāng)年一般。
蘇麻嬤嬤會意的笑道,“當(dāng)年之事也怪不得格格,那貴妃娘娘在草原時便是心狠手辣出名的,更何況宮中,格格也是自保呀,還險些引火上身,只能怪關(guān)雎宮的小阿哥命薄,格格勿要多想了。”
“哀家的手上也是便染了血,當(dāng)年明知貴妃娘娘殘害關(guān)雎宮的小阿哥,而知情不報,釀成悲劇,或許那小阿哥未亡,也是聖君啊,哀家又何苦如此苦難?”太皇太后翻出內(nèi)心的死結(jié)。
“如若格格當(dāng)初救了小阿哥,永福宮早已成爲(wèi)冷宮,亦活不到今日呀。哪有今日的太平盛世?”蘇麻嬤嬤痛心提點(diǎn),昔日盛京老城中的爭鬥幾乎都放在明處,隱在暗處的都是必死無疑的毒計。
“這麼多年過去了,也該忘卻了,人死燈滅,當(dāng)日之人都沒了,只留下了你我二人相依爲(wèi)命,有時哀家便想,這活下來的到底是幸運(yùn)還是不幸?”太皇太后眼中氤氳,“活著的奔波勞累,悔恨回憶,苦苦掙扎。死去的倒是灑脫,雙眼一閉,一了百了啊。”
“格格,當(dāng)然是活著好了,活著才能看到惡人的下場呀。”蘇麻嬤嬤遞過棉布白帕子。
“也罷,老天不收哀家這把老骨頭,哀家便要繼續(xù)守著他用畢生精力和鮮血打下大清的江山。”太皇太后挺起腰板,
“這便對了,王爺定是在九泉之下含笑看著格格呢。”只有蘇麻嬤嬤知曉太皇太后暗藏內(nèi)心多年的秘密。
太皇太后盯著黃梨木茶幾上的鳶尾花,眼中含淚,卻嘴角上揚(yáng),濃情的講道,“利牧師講這花寓意著愛戀和情誼,去送幾隻給他瞧瞧吧,他也一定喜歡。”
“放心吧,格格,奴婢會選出開的最豔的送去五臺山。”蘇麻嬤嬤抹著眼淚,誰會知曉,王爺?shù)倪z骨竟然埋在五臺山上呢?
“算了,還是人老了,總是想起往事。”太皇太后擦拭臉上晶瑩的淚珠,又關(guān)切的問道,“宮中近期可有出痘的宮人?”
“回格格,五阿哥年幼,此病來的兇猛,翊坤宮已經(jīng)封宮,東西六宮都已艾葉薰香了。奴婢也問過內(nèi)務(wù)府的總管事,這一段,宮中的宮女太監(jiān)並無出痘之兆。”蘇麻嬤嬤仔細(xì)的回道。
“如若五阿哥熬過此劫難,便帶到慈寧宮養(yǎng)吧。”太皇太后意蘊(yùn)深沉。“此外要多加留意郭貴人,莫讓賊人鑽了空子。”
“翊坤宮的姐妹情深,人盡皆知,哎!”蘇麻嬤嬤搖著頭,綿中藏針,詭計連連。
“宮中哪有真正的姐妹。”太皇太后肯定的口吻,話中藏話。
蘇麻嬤嬤知道格格必定還是在想陳年舊事,轉(zhuǎn)而笑著安撫道,“奴婢已吩咐太醫(yī)熬了湯藥,五阿哥能不能熬過這一關(guān),便看天意吧。宜嬪娘娘悲痛欲絕,剛好皇上趕到,痛哭暈倒在皇上懷裡,皇上如今是夜夜陪伴。”
“宜嬪奢華,又極愛耍小性子,無論何時,都的用的淋漓盡致。”太皇太后硬氣的口吻。“皇上柔情,最重情分,對後宮的嬪妃都是極好的。”
“格格,宮人都來稟告過,皇上如今很少去長春宮,每日同翰林大臣們都在南書房議政論經(jīng),許久纔出來。
良貴人也乖巧懂事,他們兩人都是剋制明理之人,不會做出錯事來的。”蘇麻嬤嬤細(xì)心的稟告。
“但願如此吧。”太皇太后微點(diǎn)著頭,想起前程往事,悲傷道,“哀家深知棒打鴛鴦的痛楚,卻一次次的棒打鴛鴦,真是可笑。”
“格格也是爲(wèi)了大清的江山啊。”蘇麻嬤嬤輕輕捶著太皇太后的肩膀。
太皇太后苦笑著連連搖頭,腦中想起毓慶宮太子的安危,“良貴人如當(dāng)年的溫莊公主一般秀外慧中,心思縝密,照料太子盡心盡力,哀家打從心眼兒裡喜歡。
但是越是喜歡,越是害怕,絕不能讓皇上再繼續(xù)沉迷,要不然後宮豈不大亂?天下豈不大亂。
哀家當(dāng)年精心爲(wèi)皇上挑選的嬪妃,如今都成爲(wèi)了一宮之主,身居高位,身承龍澤,但真是事與願違,沒想到鍾粹宮竟長了這般的本事。”
“格格的意思,太子的事,是惠嬪出手?”蘇麻嬤嬤側(cè)身。
“佟佳貴妃還不足爲(wèi)此,溫妃入宮尚輕,榮嬪是小家子心思,只有惠嬪韜光養(yǎng)晦,孝昭皇后之死,她脫不開關(guān)係,哀家不與追究,是爲(wèi)皇上鋪路,重用納蘭一族,培養(yǎng)親信。
誰知納蘭一族真是狂妄,竟有這等膽量覬覦皇儲之位,幫襯之人估摸也是暗中相助,如今北邊蠻夷之國不穩(wěn),南邊的鄭氏一族更爲(wèi)棘手,皇上已經(jīng)決意派兵收復(fù),天下又將再起硝煙戰(zhàn)亂,後宮絕不能添亂。”太皇太后淺淺一語,“但是必須給予警戒,否則妄想之人將無法無天。”
歷經(jīng)三朝,後宮中污穢之事,都盡在眼中,不聞不問,並不是刻意縱容,太多的身不由己和萬分的不得已。
“孝昭皇后心地善良,但畢竟生不逢時,格格也沒有法子呀。”蘇麻嬤嬤想起當(dāng)年之事,依舊心有餘悸。
“哀家到底是心狠呀。”太皇太后輕嘆,揪著眉間的哀怨,“如今哀家的心依舊如此,絕不能手軟。”
“大阿哥爲(wèi)皇上長子,如今已經(jīng)八歲年紀(jì),過幾年便要開牙建府,原來惠嬪早已不是當(dāng)年的心思了。”蘇麻嬤嬤恍然大悟。
“即使太子有恙,哀家也會告知皇上,絕不能立大阿哥爲(wèi)東宮之位,立長立嫡雖爲(wèi)祖訓(xùn),但是立賢能之人才是上策,皇上怎能不知?”太皇太后講道,
“民間俗語,三歲看老,大阿哥雖才華橫溢,儀表堂堂,卻優(yōu)柔寡斷,躁急愚頑,絕非繼承大統(tǒng)之人。
但若將其得以握在手中,取長避短,則必爲(wèi)賢能治國之大才,相反便是禍國殃民之暴徒。尋個時機(jī)吧,將所有的事情告知皇上。”太皇太后緩緩?fù)鲁觥?
“那如若拋去位份,皇上到底更疼哪一位皇子?”蘇麻嬤嬤喃喃自語。
“無論是哪一個,哀家只做兩件事,一則便是告誡皇上永不能廢除太子,二則便是,如若太子命薄,也不能立大阿哥爲(wèi)太子。”太黃太后堅定而語,納蘭一族的野心極大,唯恐今後外戚奪權(quán),政局不穩(wěn),一切都悶死在萌芽裡。
但太皇太后卻忘記了,足夠的陽光雨露的滋潤,萌芽早晚會開花結(jié)果。
其實(shí)皇子奪嫡,本無對錯,只有勝敗!
“格格命良貴人大肆追查,觸怒惠嬪,那良貴人豈不危險?”蘇麻嬤嬤關(guān)切道。
“不,還記得良貴人在儲秀宮中的言辭嗎?她已不是依附皇上柔弱之人,更應(yīng)該會保護(hù)自己,再則放眼後宮,唯有惠嬪笑裡藏刀,未防止良貴人日後受罪,還是早些看清楚纔好。”太皇太后哪裡知曉皇上找過惠嬪一事。
而將八阿哥養(yǎng)於鍾粹宮,這也成爲(wèi)皇上一生最爲(wèi)懊悔的事情。
“還是格格看的長遠(yuǎn)。”蘇麻嬤嬤回道,“但查出真相之後又能如何?”
“惠嬪依舊是惠嬪,大阿哥依舊是大阿哥,只是她們失去的,便是永遠(yuǎn)也得不到了心中最想要的東西,哀家只等著良貴人傳來好消息,再行法子吧。”太皇太后望著帶著涼意的窗外景緻。
“啓稟太皇太后,良貴人求見。”慈寧宮的宮女機(jī)靈的稟告著。
“曹操真到了,快宣。”太皇太后心急的喊道。
嵐音步步生蓮,碎步來到屋內(nèi),“臣妾給太皇太后請安。”
“平身,賜座。”太皇太后溫煦的講道。
嵐音感到親切如初的暖意,近日雖未見到皇上,心中淒冷,但在毓慶宮與玩鬧的太子相處更添了幾分情致,自己也愈加嚮往腹中皇子的出生。
雖沒想到太皇太后會命自己大肆查處謀害太子一事,但卻深知宮中的幫派隱藏的極深,看不清人心,需謹(jǐn)慎行事。
嵐音端起蘇麻嬤嬤奉上的熱氣奶茶,“太皇太后,臣妾找過御膳房的曹嬤嬤問過話了。”
太皇太后瞇著鳳眸,“噢?那有何眉目?”
親們要睜大眼睛噢,再熬兩日,就是週末。二更晚些送上。鳶(yuan一聲)戾(li四聲)康熙年間,傳教士來到中國,康熙本人特別喜歡西方的幾何,孝莊太后胸前都佩戴著傳教士給的十字架。康熙年間修建了著名的教堂--康熙北堂,又叫西什庫教堂,舊址在中南海湖畔蠶池口今舊北京圖書館斜對面,是目前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康熙去世後,雍正頒佈禁教令,直到道光年間,北堂廢棄,直到八國聯(lián)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