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

甘露殿中李世民一時間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好消息,今年正好就是貞觀五年,提前知曉今歲和明歲無災,可以讓他和羣臣提前鬆口氣。

壞消息,從貞觀七年起有連續二十餘年的災年。

兩種心情在李世民心中交錯撞擊,最終還是對將來災年的擔憂更勝一籌,使得他不知不覺長嘆一口氣。

也就好在此時尚且是貞觀五年初年,距離這二十六年連災尚且還有兩年的太平。

杜如晦此時提前知曉今年無災情,便實實在在鬆了一口氣,畢竟如今一方面需要支持前線李靖與吐谷渾作戰,若是後方再生天災,那今年多半是要忙破頭的。

這個消息至少代表了今年能不用再提心吊膽生怕老天整個大活兒,因此杜如晦眼見陛下表情便笑著寬慰道:

“大家,至少我等有今明兩年時間護林固土,如此或能將不少天災提前消弭。”

杜如晦的這個說法讓李世民緩緩搖頭:

“災禍非出於天地,乃人自釀也。”

老實講後世說的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道理。

高樹靡陰,獨木不林,人人皆懂。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更是黃口小兒都知。

暴雨時山林難潰散,平田易澇毀更是人人都見過。

但最終真的落眼于山林上又反無人能夠察覺了。

伐林墾田,解一日之憂,毀百年之業,造千年之禍,遺後世而不絕,殃及子孫也。

將這件事記掛在心上,再瞧了眼房杜的文字記錄,蝗蟲那腥澀的味道似乎隱隱又在口腔中瀰漫了上來,這讓李世民趕忙搖了搖頭,旋即就看到了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這北京應是明朝的那個北京……又是在何處?”

周朝時洛陽便有東都的稱號,故而此前聽中晚唐之事,對洛陽這東都的稱號李世民也覺得理所當然。

東漢時長安亦有西都的稱號,因此西安這後世之名李世民也能接受。

此外從後輩對三國的漫談也知曉了金陵後來成了南京,考慮到其控扼江水勾連東南,也算合理。

但北方竟還有地方能做京城,而且被後世這共和國沿用?

李世民對前者表示驚歎,對後者則是從長安人的角度略有不服且好奇。

這北京都城究竟有何優勢能令後世青睞?

而且成都壯美,西安瑰麗,那這北京城該是何等盛景?

這個問題自然無人能夠回答,最終站在甘露殿,李世民也是真心實意感嘆:

“不能親至後世一覽,何其憾矣!”

……

而對於這唐朝的遭遇,漢長安諸人的反應就非常的直白。

“好歹毒的老天!”馬超驚呼。

“好令人歎服的貞觀君臣!”孔明真心實意輕嘆。

然後馬超毫無意外被張飛屈指彈了腦殼子,趕忙捂著嘴蹲下擡頭,生怕這光幕聽到此話閃爍兩下讓光幕滅了,那罪過可就大了。

已經放棄治療的劉備也明白孔明的想法。

畢竟這麼看下來,這初唐頂著天災還能內外兼治絲毫不亂,君臣皆能稱能也。

“這唐朝還真是熱鬧。”

屈指彈完馬超之後的張飛興致勃勃:

“外有開邊不停,內有天災難平。”

“前有太子之亂,後有女帝入宮。”

劉備忍不住學著張飛,屈指在他搖頭晃腦的腦殼上彈了一下:

“滿嘴駢詩,汝欲考博士乎?”廳內頓時一起大笑,龐統與張飛共事最久,當即也跟著孔明感嘆爲其分擔火力:

“我都不知該說這唐初氣候太過優渥,還是該贊這開唐君臣太令人歎服。”

其他人一起點頭,簡雍也是嘆道:

“不過其能心繫百姓,憤而口吞蝗蟲,此真乃古之第一也。”

事實上光幕對這個曾贊爲千古一帝的帝王本身所說的並不多。

平天下乃是一筆帶過,治天下也多說將星、能臣之功。

但事實上想一想能統御如此多的英才反而更能說明其能力。

而這因心繫民生而口吞蝗蟲之舉,亦是古之未有也。

一旁的張飛感覺簡雍說的很有道理,同時也是滿眼的若有所思:

若論心繫民生,兄長絕不能輸!

【如果將時間點沿著初唐往後推,安史之亂其中也有著比較明顯的氣候變化的影子。

縱覽從唐初到唐亡,整個北方遊牧民族受氣候的驅動十分明顯。

回看中國古代氣溫變化圖,隋唐第一個明顯的氣候變化時間處於開皇之治時期。

這個時期北方的突厥發生了一件大事:突厥內亂。

以金山爲界,突厥就此分裂爲東西兩部突厥。

回顧歷史,遊牧民族的內亂實際上一直屢見不鮮,但內亂之後依然保有強大的實力而且並不大舉南下,還是比較少見的,由此也能看出那時北方的氣候並沒有讓遊牧民族感受到生存壓力,從而也沒有南遷的動力。

這個時期分裂出來的DTZ是相當強大的,隋末時北方的割據勢力多多少少都跟突厥打過交道,或求其庇護,或尋求其支持,比如劉武周、郭子和、竇建德、薛舉、李淵等等。

不過隨著中原內亂結束,中原皇帝也終於開始正視DTZ這個威脅,貞觀年間李靖李??受李世民之命,先後滅DTZ和薛延陀。

彼時北方氣候宜人,對胡人來說無非就是換了個老大,日子照樣過,因此初唐百年間北方整體算得上安定。

安史之亂算是唐朝氣候變化的一個臨界點,從740年前後到820年前後,整體氣溫處於一個先小幅上升,隨後大幅降低的情況。

而反映到歷史當中,氣溫的降低使得北方邊患漸起,突騎施和後突厥先後叛亂,回紇與唐王朝聯手再滅突厥,隨後回紇成了北方遊牧民族事實上的一哥。

但隨後回升的氣溫使回紇再度保持住了北方的穩定,沒有生存壓力的情況下與唐王朝保持了比較穩定的關係,並建立了回紇汗國。

小幅回暖時期同樣是吐蕃的一個迴光返照時期,趁著安史之亂大肆侵略唐朝領土,最終也形成了一個雄踞高原,地跨河西滇蜀西域的龐然大物。

同樣也有學者認爲,小幅回升的氣溫也是安史之亂沒有在短時間的結束的原因之一。

但這樣的氣溫回升終究只是假象,九世紀初,伴隨著隋唐溫暖期的正式結束,回紇汗國和吐蕃王國也迎來了末路。

從九世紀初起,回紇境內連年大雪,使得饑荒疫病連起,羊馬多死,回紇遂衰,二十年後回鶻汗國被所屬部黠戛斯擊敗,回鶻貴族絕大部分南遷融入漢地,840年回鶻汗國滅亡。

吐蕃亦不能倖免,氣候急劇變化使得吐蕃境內叛亂四起,張議潮發動起義歸唐,使得河西隴右皆脫離吐蕃掌控,同時國力衰弱使得上層連年內戰,引發了境內大規模奴隸起義,約877年,吐蕃王朝崩潰。

唐朝安史之亂後沒徹底玩兒完,甚至還繼續硬挺了一百多年,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中晚期氣溫殺了個回馬槍。

吐蕃王朝崩潰次年唐朝境內爆發了黃巢起義,唐朝差不多已經算是名存實亡。

因此吐蕃與大唐同生同死的說法也不算錯。

最終正式給唐朝滅亡蓋章的是朱溫。

907年唐哀帝禪位於朱溫,隨後就遭朱溫鴆殺,就此唐朝正式滅亡。】

第564章 但是我們造反強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68.第168章 蒼天已死石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228.第228章 食盡鳥投林第614章 伴生之患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409章 我們之間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645章 風流之譽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329.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第101章 發狂而終第746章 嚯,廢紙第606章 驚起西窗眠不得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511章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732章 謝謝大哥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第761章 操之過急396.第395章 宋之弱誰之禍第668章 曹副丞相風評被害292.第292章 河北養寶馬第33章 雷緒來投第729章 延祐復科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353.第352章 請屈身忍辱第650章 最好的事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670章 合斬虎魘第641章 當日悔和戎第726章 永不停歇的疆場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73章 國亡而身死第614章 伴生之患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第751章 不足道也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553章 渡河,北伐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第620章 超高情商式震撼第78章 真名世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第36章 驅儺第502章 新長安第712章 一言爲定第696章 何故咒我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459章 酸鹼中和第736章 皇權不下省262.第262章 糖葫蘆第771章 恰到好處第23章 馬老五第23章 馬老五239.第239章 密信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第407章 亂世呵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第757章 談判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329.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第579章 三軍始動120.第120章 曹劉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70章 蜀都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第470章 北狩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810章 餘波漣漪第796章 你每自做第473章 慶勝小宴第37章 聲名絕代無193.第193章 科舉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628章 關雲長單刀劈關平第732章 謝謝大哥第779章 雄猜好殺第740章 寬仁仁慈
第564章 但是我們造反強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68.第168章 蒼天已死石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228.第228章 食盡鳥投林第614章 伴生之患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409章 我們之間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645章 風流之譽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329.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第101章 發狂而終第746章 嚯,廢紙第606章 驚起西窗眠不得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511章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732章 謝謝大哥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第761章 操之過急396.第395章 宋之弱誰之禍第668章 曹副丞相風評被害292.第292章 河北養寶馬第33章 雷緒來投第729章 延祐復科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353.第352章 請屈身忍辱第650章 最好的事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670章 合斬虎魘第641章 當日悔和戎第726章 永不停歇的疆場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73章 國亡而身死第614章 伴生之患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第751章 不足道也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553章 渡河,北伐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第620章 超高情商式震撼第78章 真名世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第36章 驅儺第502章 新長安第712章 一言爲定第696章 何故咒我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459章 酸鹼中和第736章 皇權不下省262.第262章 糖葫蘆第771章 恰到好處第23章 馬老五第23章 馬老五239.第239章 密信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第407章 亂世呵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第757章 談判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329.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第579章 三軍始動120.第120章 曹劉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70章 蜀都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第470章 北狩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810章 餘波漣漪第796章 你每自做第473章 慶勝小宴第37章 聲名絕代無193.第193章 科舉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112.第112章 南中半策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628章 關雲長單刀劈關平第732章 謝謝大哥第779章 雄猜好殺第740章 寬仁仁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马关县| 略阳县| 城固县| 日土县| 广水市| 麻城市| 玉田县| 株洲市| 滨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临夏市| 哈尔滨市| 江达县| 盐源县| 碌曲县| 新兴县| 肇庆市| 攀枝花市| 康乐县| 理塘县| 永川市| 霍邱县| 阆中市| 高雄县| 许昌市| 马山县| 沧源| 漯河市| 陆丰市| 鲁甸县| 商河县| 绍兴市| 九寨沟县| 蒲城县| 千阳县| 黔南| 讷河市| 广饶县| 平度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