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

第376章 算學治國

李世民並不打算對吐蕃玩兒什麼徐徐圖之。

這種手段需要的時間太長久也太緩慢,不是他的風格。

此前不知道吐蕃故而不加重視使其有對中原呲牙的機會,但如今已知其危,那解決的手段自然就有很多了。

而這些,青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自然也心中有數,李世民放心得很。

故而如今大唐皇帝還是將目光更多的放在眼前:

今年的科舉結束了。

規模更大,考試的品類更多,而且最重要的還是依據後輩聞莽所說,加上了糊名制度。

糊名制度的好處顯而易見,故而赴長安趕考的寒素子弟皆交口稱讚,這個制度所遇到的阻力如李世民所預計的一般,弱到可以忽略不計。

畢竟如今頡利就住在宮城裡給大唐天子跳舞呢,此時跳出來反對的不免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另外就是世家如今聚居齊魯離關中頗遠,不說面刺於李世民,就算將聲音傳到長安都頗爲艱難。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還未對門蔭下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承襲父親蔭庇入仕是更省力氣的一個選擇。

而對李世民來說,吏治改革的下一步要如何做已經相當清晰的擺在了他眼前。

就如鐵匠鍛鐵,這些以才取之的寒素子弟便是最好的鐵胚。

他要做的便是耐心仔細的鍛造這塊鐵胚,等其百鍊成鋼,便可爲倚仗橫掃天下!

不過想到此李世民便想起來房杜二人。

若說寒素子弟是良胚,那房杜可稱龍泉太阿。

只不過這龍泉太阿最近似乎挺忙的……

但這個念頭剛浮起來便有內侍過來稟報,稱樑國公和蔡國公聯袂覲見。

兩位重臣同時前來,李世民瞬間便嗅到了有要事的味道,神色也不自覺的鄭重起來。

房玄齡和杜如晦皆爲國公,且如今擔任宰相,覲見天子自不用那般繁瑣。

遣黃門通報之後便可直入,隨後黃門便也回來稟報,稱大家在甘露殿接見。

如今太極宮的修繕早已完成,但讓羣臣略微不解的是當今天子除非遇到朝會,不然絕大多數時間還是待在甘露殿。

房杜自然都是知道爲什麼的。

踏入甘露殿後,正對門口最顯眼位置的便是一幅裝裱好的長卷,其上是李世民謄寫的《秦婦吟》。

即使早已能夠背誦,但對房杜二人來說每每讀之也心如刀割。

陛下將其懸於此以自警的意思也再明顯不過。

除此之外,《陸疆圖》和《東海絕島圖》以及《地球圖》掛在殿內最顯眼的位置。

《弩機百制》《破城軍械》《不夜長安》《托塔天王像》等等掛在各處。

這也難怪陛下經常駐足於此,覽這諸多圖像,或能生出百般想法。

而且其中不少內容算得上驚世駭俗,掛在太極殿也不太合適。

左右打量,房玄齡感慨頗多,後世之景常常出現在夢中也令他流連忘返,醒後反而對公務更加信心滿滿。

杜如晦最感慨——若是沒光幕的話,用後世那個字怎麼說來著?

哦對,若無光幕,他此刻或已噶了罷。

小小的感懷並沒有戰局多長時間,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與陛下見禮後便親手呈遞上一個奏摺:

“吾與克明耗費月餘,整理出了戶縣的清冊,請大家過目。”

看著房玄齡鄭重的表情,李世民也有點緊張起來,同樣鄭重的親手接過。

這封奏摺與以往李世民所見的並不相同,一翻開便是一串密密麻麻的數字。

戶縣乃是南北朝時便有設,位於長安西南方向不過四五十里,因爲離京城迫近的緣故,其很多民戶編冊在長安也都有留存,這些數據在唐代隋後也都被完整保存了下來。

奏摺開篇便是以前隋初立的開皇五年爲例,詳細羅列了戶縣的耕田畝數,民戶編冊數,然後通過簡單的計算得出了每戶約多少畝良田。

緊隨其後,奏摺中依據此法繼續詳細羅列了大業三年、武德元年、貞觀二年這幾個時間點。

四個時期每戶約有多少畝良田被寫的清清楚楚,不需要知道怎麼計算的,李世民也逐漸能看出來問題。

前隋時大業三年堪稱盛極一時,但每戶所有的良田反倒不如開皇年間多。

而且李世民心中清楚,這只是紙面數據,還沒有羅列更復雜的土地兼併問題,但總之大業時前隋盛極一時,但百姓反倒食不果腹?

田地不夠,便吃不飽肚子,百姓吃不飽,則民亂自起,李世民隱隱抽了一口涼氣。 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讓他身體都有點禁不住顫慄,作爲一個帝王他更是一眼就看出了這算學於治國亦可稱利器!

稍微讓李世民鬆了口氣的是,大唐被羅列出來的武德元年和貞觀二年對比並沒有那麼慘烈。

貞觀二年相較於武德元年,耕田畝數在增長,戶數也在緩慢增長,每戶大致所有的良田畝數也在增長。

但李世民同樣也心知肚明,開皇元年與大業三年相距足足有二十幾年,武德元年至貞觀二年,不過也才十一年,與之放在一起比較並不公平。

不過就算如此,李世民也隱隱嗅到了一股不太好的味道。

這戶縣離長安太近,故而李世民對其地理也清楚得很,雖毗鄰澇水土地肥沃,但這個縣城所有的良田數目總歸是有盡頭的。

但百姓戶數的增長有盡頭嗎?答案顯而易見。

這便是有限的耕田與無限的民戶之間的矛盾!李世民心中猶如黃鐘大呂,頓時便想起來了那個馬什麼陷阱。

房杜二人所羅列的數字並不複雜,甚至這般對比有出現過在其他臣子的奏摺當中。

但僅僅是多計算了一步,便如此直觀!不愧是科學之王!

“玄齡克明,於唐功莫大焉。”

李世民似贊似嘆的說了這麼一句,惹得兩人連連擺手稱不敢。

帶著這股莫名的心情,李世民翻過這頁奏摺,入目所及的是更加複雜的數字。

這真是奏摺?但朕怎麼看不懂?

但上面寫的終歸是認識的文字,李世民靜下心來逐字逐句仔細斟酌意思,看得很是緩慢。

在這個過程中有內侍進來靜悄悄掌燈然後默默退了出去。

太子承乾和皇子泰談話的聲音夾雜著皇子治吵嚷的聲音由遠及近,抵達了甘露殿門外。

但隨後與內侍輕聲交談後,這三位皇子便默默退走。

在這個過程中房杜二人一絲不茍站的站著,偶爾擡頭看看懸於殿上的《秦婦吟》,這副經過裝裱的字帖被燭光映著,彷彿字字泣血。

御膳房送到此處的飯菜也已經取走熱了兩次,直至內侍打算第三次詢問時,大唐天子方纔發出一聲悠長的嘆息:

“原來如此。”

“國愈富盛,民愈貧苦。”

房玄齡與杜如晦不顧身體勞累一起躬身見禮。

這也是他們對這位年輕帝王佩服的地方。

登基之初雖然沒人敢說,但不知多少人心中打算看這位天策上將的笑話。

畢竟誰都知曉,單靠兵鋒之利是沒法治理天下的。

但幾年下來,這位曾經的天策上將自己從馬背上從容下來,並開始了有條不紊的文武並重以治天下。

並非生而知之,只不過是勤敏好學罷了。

面對房杜二人的態度,李世民也鄭重對這兩位肱股之臣行了一禮。

隨即將這份不薄的奏摺揣到了懷裡,此時方覺肚中飢餓,連忙招呼兩人一起用膳。

在此處蹉跎半日,用膳後的兩位臣子面上的倦色十分明顯,李世民也不挽留,命內侍將兩位國公送回府上。

隨後興奮難耐的李世民轉入後宮,直奔長孫皇后處,迫不及待的和觀音婢分享想法。

“國愈富,民愈貧?這是何般道理?”

長孫皇后不解。

“若無戰亂,一戶民可誕幾子?”

李世民反問。

對此長孫皇后還是瞭解的:

“逢遭戰亂,百姓家中貧苦,多會選誕子以增勞力,然女嬰難活,且多有溺女嬰之舉,最終一戶或有三子。”

“若是太平盛世,尋常百姓一戶多半會撫三至五子,二至三女。”

李世民點點頭,繼續反問道:

“那……太平盛世的百年之後呢?”

(本章完)

第62章 武聖歸途第582章 中流砥柱第41章 江東舊夢第68章 蒼梧之謀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38章 一斛涼州第658章 投龍玉璧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第423章 大炮開兮轟他第785章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第52章 江陵之謀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97章 協同作戰第24章 高鐵在手 漢室我有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第694章 孰勝孰負第729章 延祐復科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777章 難以企及的高度第41章 江東舊夢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第92章 立馬勒銘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736章 皇權不下省第791章 病死善終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第62章 武聖歸途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590章 抗金奇俠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第38章 一斛涼州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58章 侯音之憾264.第264章 遲來的戰後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650章 最好的事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70章 蜀都第593章 貢獻罄竹難書第726章 永不停歇的疆場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702章 爭利之世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678章 亂臣賊子第38章 一斛涼州第49章 農家少閒月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第448章 彗星掃出來的皇帝133.第133章 進獄系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171.第171章 年年歲幣污封禪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151.第151章 戶口本寫誰名?第451章 交子割韭菜242.第242章 老將猶勇219.第219章 哭錯墳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第618章 贅婿噬主第20章 功名傳萬世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796章 你每自做第469章 鐵騎第21章 涼州大馬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428章 沒錯,我真的謀反了(感謝roadwin大280.第280章 誰和你同病相憐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第72章 昭烈廟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第801章 陛下轉階段了第671章 募糧徵丁第2章 江淮與江東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665章 兩難無所選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686章 就當我信了吧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
第62章 武聖歸途第582章 中流砥柱第41章 江東舊夢第68章 蒼梧之謀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38章 一斛涼州第658章 投龍玉璧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第423章 大炮開兮轟他第785章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第52章 江陵之謀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97章 協同作戰第24章 高鐵在手 漢室我有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第694章 孰勝孰負第729章 延祐復科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777章 難以企及的高度第41章 江東舊夢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第92章 立馬勒銘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736章 皇權不下省第791章 病死善終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第62章 武聖歸途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590章 抗金奇俠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第38章 一斛涼州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58章 侯音之憾264.第264章 遲來的戰後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650章 最好的事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70章 蜀都第593章 貢獻罄竹難書第726章 永不停歇的疆場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702章 爭利之世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678章 亂臣賊子第38章 一斛涼州第49章 農家少閒月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第448章 彗星掃出來的皇帝133.第133章 進獄系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171.第171章 年年歲幣污封禪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151.第151章 戶口本寫誰名?第451章 交子割韭菜242.第242章 老將猶勇219.第219章 哭錯墳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第618章 贅婿噬主第20章 功名傳萬世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796章 你每自做第469章 鐵騎第21章 涼州大馬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428章 沒錯,我真的謀反了(感謝roadwin大280.第280章 誰和你同病相憐263.第263章 鑿空西域第72章 昭烈廟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第801章 陛下轉階段了第671章 募糧徵丁第2章 江淮與江東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665章 兩難無所選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686章 就當我信了吧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休宁县| 南皮县| 金乡县| 安达市| 宜川县| 河南省| 瑞丽市| 筠连县| 海伦市| 黄龙县| 大英县| 抚远县| 策勒县| 沂水县| 西宁市| 福鼎市| 岱山县| 宽城| 平舆县| 包头市| 深泽县| 自贡市| 巴林左旗| 阿勒泰市| 夏津县| 武山县| 获嘉县| 女性| 通州市| 海盐县| 黔西县| 葵青区| 琼结县| 陕西省| 达孜县| 申扎县| 聂拉木县| 黔东| 大化|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