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臘道,“青溪西北有一小鎮,名曰萬年鎮,此鎮位置相當重要,於我等拿下青溪縣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吳賢弟可引兵破之。”
“謹遵聖公命令。”吳珉拜謝道。
“此鎮雖小,但其意義重大,賢弟不可大意輕敵,當與方傑配合,汝若拖住鎮上鎮守官兵,方傑鎮壓那夥地主武裝便不再話下。方傑亦不可大意,汝若能一舉圍攻地主武裝,則吳賢弟便可奪下此鎮。此戰在我等乃是首戰,首戰當要告捷,以爲我義軍鼓舞士氣。二位能做到否?”
吳珉與方傑相視一笑,拜道:“請聖公放心,我等一定不辱使命。”
“我定當全滅地主武裝,不讓一兵一卒前去支援萬年鎮府衙官兵。”方傑道。
“我一定拿下萬年鎮,不蝕一兵一卒。”吳珉道。
“好,待二位歸來,我將設酒慶祝,並與二位記首功!”
兩人拜謝後,便各自領兵前往。那地主武裝,全是一羣酒囊飯袋,他們平日裡盡享奢靡,從不伺弄刀槍,一見義軍,便嚇得膽戰心驚,怎能是敵手。方傑所到之處,皆不費吹灰之力,盡皆望風而降。
吳珉初來江南地理不熟,自由嚮導引路。那萬年鎮府衙官兵,亦是養尊處優,從未參加過任何戰事。而那些官兵,多數都是貧苦子弟,入伍從軍亦並非要爲朝廷建功立業,只是爲圖溫飽。
今江南民聲栽道,他們自己皆有反心,無奈生活所迫,對已到手溫飽不忍放棄,很是猶豫。
今義軍帶著無比高漲之士氣,殺氣騰騰而來,還未交鋒,府衙官兵便潰不成軍。吳珉順利斬殺官兵頭領,奪下萬年鎮。
首戰果然告捷,義軍士氣高漲萬丈。按照計劃,方臘命令立即向青溪進發,準備奪取縣城。
聽聞方臘起義,宋朝朝廷大驚,即刻命兩浙路督監蔡遵,顏坦,率領五千兵馬前來征討。
方臘聞之,親率義軍前去應戰。
朝廷官兵與州城官兵果然不同,個個極具戰鬥力。義軍竟耗時
兩旬,戰至青溪以東,一個名爲息坑之處,才把二人一舉殲滅。
次日,方臘奪下青溪,佔領第一座縣城,義軍士氣更加高漲。
義軍絲毫不曾懈怠,次日走出青溪,四日之後,奪下睦州州城。義軍一路凱歌,進駐州城,方臘對手下將士大家封賞。
方臘道:“今拿下州城,衆人皆功不可沒,吾無實物對其封賞,然士氣不可奪。今權且暫作口頭封賞,資以鼓勵。吳珉聽封:吳珉賢弟英勇威武,八面威風,今封其爲八大天王。王信聽封:王信神勇無比,當封其爲武威將軍。王寅聽封:王寅頗知韜略,善於調度,今封其爲兵部尚書,令其掌管三軍。鄧元覺聽封:和尚鄧元覺爲寶光如來國師;石寶爲南離大將軍,兼大元帥;司行方爲護國大將軍;厲天閏爲鎮國大將軍;呂師囊爲樞密使。其他各將皆有封職,王氏姐妹亦有封職,今權且許諾,日後若奪得城池,再補實物鼓勵。望諸君一鼓作氣,繼續努力。”
“謝聖公!我等定當萬死不辭!”衆將謝道。
義軍帶著高漲之士氣,一路凱歌,旬日之間便佔領睦州各縣。
義軍之威風,讓王媛佩服不已,每當攻下一座城池,亦有她的一份功勞,她亦爲之高興,可是,她心中總有一種不安。王媛自小也讀過兵書,深知兵貴神速之妙用,但她總覺一切似乎過於順利。她總感覺義軍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可是,她畢竟是女孩,雖然熟讀兵書,但從未有過實際,一切皆是紙上談兵,究竟是何危機,她卻說不出來。
王嫿王姣也有同感。姐妹三人把心中顧慮告知吳珉與王信王仁,三人卻是大笑,覺得她們乃是杞人憂天。方頭領精心謀劃,已有一年,如今之順利,怎能不再情理之中?
“呵呵,你是覺得大仇雪恥有望,興奮所致。”吳珉道:“這麼多年,我們一直都被追殺,四處躲藏,今日反過來,我們不用害怕任何人,我們成了別人生死大權的主宰,你有些不適罷了。”
“但願如此吧。”
王媛說不出緣由,只好權且相信。然而,隨著義軍繼續一路凱歌,王媛心中卻是越發不安。
永樂元年十二月,方臘親率全軍,西攻歙州,二十日攻克,隨之,方臘便欲回師東線,進攻杭州。
王媛再也忍不住,她左思右想,竟然找出義軍迅捷之弊端,三軍出發之時,王媛趕緊稟告方臘。
“啓稟聖公,義軍以迅雷之勢,固然可以讓朝廷以及各州府措手不及,然而,後勤補給卻遠遠滯後。所謂,兵馬未行,糧草先至。而我義軍乃白手起家,所有補給皆乃所奪朝廷府庫。今每遇出征,皆是大軍在前,糧草在後,此乃兵家大忌也!倘若所遇官兵極具戰鬥力,且負隅頑抗,我等一時不能拿下,便有斷缺糧草之憂。若此時再遭朝廷援軍,恐我義軍難以策應周旋。我等不如稍加布局周全,以緩圖之,小女子愚見,望聖公三思之!”
“賢妹之言極是,我豈有不知。然我義軍本就身無藏物,不奪城池,滯留一日,三軍就多消耗一日糧食。我等豈能坐吃山空?唯有以迅雷之勢,奪取城池。今朝廷之軍,久不作戰,而我義軍士氣高漲,定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待我義軍奪下連片州城,形成掎角之勢,羽翼豐滿,便可停頓休整。”方臘道。
“今年關已近,我義軍若一鼓作氣拿下杭州,方可與朝廷對峙。”方臘道:“衆將聽令:今我義軍向杭州進發,望衆將及所有江南子弟,不遺餘力。杭州城內,朝廷囤積大量財帛,糧食,進入杭州便衣食無憂,我等殺至杭州過大年如何?”
“謹遵聖公命令!”諸將以及三軍士卒皆道。
“好!”方臘大喜,“三軍聽令:即刻出發,進攻杭州!”
義軍果然了得,永樂元年,即宣和二年除夕,攻下杭州,朝野震動。江南各地,羣雄四起,紛紛響應義軍。蘇州有石生率衆來投;湖州陸行兒率衆來投;剡縣裘日新率衆來投;呂師囊好友永嘉俞道安率衆來投;婺州東陽霍成富率衆來投;蘭溪靈山有朱言吳邦率衆來投。江南義軍衆殆百萬,已成浩蕩之勢!
除夕,整個杭州城內外,盡皆是義軍兄弟,方臘論功行賞,大犒三軍,與民同樂,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