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座水晶骨質塔,不得不提及布達佛陵,按這座古陵的風水佈局,這座如果是松贊干布的靈塔,一定是坐落在布達拉佛陵的頂層,也義味著此塔,並未走出陵墓的範圍之內,這裡的場景,我們現在只能以無法解釋來形容,還有那水中沒有倒影等。
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布達拉”系舟島,是梵文的音譯,又譯作“普陀、普羅”,是觀世音菩薩的居住的小島,布達拉宮現位於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之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羣,建於公元七世紀中葉,松贊干布所建。
現在的布達拉宮是集“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宮、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也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羣,面積達725平方,內壁滿繪壁畫,爲歷代喇嘛的冬宮(從**喇嘛出走西藏以後,就不是了)。
當初建成時,其規模遠未現在的之規模宏大,是後來經過歷代活佛喇嘛活佛,逐步擴建最終形成的,布達拉宮隨著吐蕃王朝的消亡而毀滅,然後才由活佛從遺址中重建而成的。
當時布達拉宮毀壞主要經歷了兩件事,一是赤松德贊期間金頂受了雷擊,第二是吐蕃末代贊普,郞達瑪因反對佛教引發的叛亂,布達拉宮被燒的只剩下兩間房屋,後重建於公元1645年,即五世****。桑傑嘉時期。
由五世****。桑傑嘉總領,和攝政王第悉。桑傑嘉主持,後來五世****死後,只完成了白宮修築,五世之後攝政王按照五世****的密旨,密不發喪,繼續修建了紅宮,紅宮完成後纔將五世****的屍骨葬於紅宮之一的五世****靈塔,布達拉宮名字的由來,是鬆贊幹部將宮殿完成修建後,取其“布達拉”意爲佛教聖地之意,並由於他將觀音菩薩(世間自在佛),做爲他自己的本尊佛,所以才取此宮名爲“布達拉宮”,意爲菩薩的居所,此座地下冥陵也是以地面的布達拉宮,以範本所建所以他們給這座地陵,美其名曰“布達拉佛陵”,其中又加雜了非常的佛道色彩,大量的運用了,五行陰陽之術和奇門遁甲、各種邪術建成。
當爬到佛塔的第三十二層之時,我們己經累的爬不動了,只好趴在塔中地面喘著粗氣休息,我直感到的雙膝爬的都痠痛,腰也酸了,幸好我們身上的防護服,最裡層有著保護的綿紗材料,衣服纔沒有破損,我們的身體也並未受傷。
大金牙他們更是累的哭爹叫孃的,我們大概休息了有一個小時,才緩過了勁來,我並不急於看這石壁上畫面,而是低頭看看,探測球未見異常,我餓的也是前胸貼後背了,盤退坐起來和他們一起,將剩下不多的龍肉烤著吃了,剩下的龍肉也只夠我們吃一頓多點。
烤完龍肉後,一清點物品火摺子也就剩下最後四根了,大金牙揹包裡還有一些冷煙火做爲急用,呆呆將他那份龍肉吃完,又將剩下五塊龍肉一口氣吃個乾淨,才拍著肚子說還沒吃飽,我對他說,就學你孃的沒出息,沒吃飽什麼也沒有了,要吃就啃塔片吃了。
呆呆聽我這麼說,也不白我,拍著圓滾滾的肚皮,嘴裡開始哼著小曲,我讓田勝打著火摺子,我跪著看石壁上的彩繪,畫面風格和下面的三十一層都一樣,左邊一半是描繪佛經三十二層天的場景,但是塔壁的另一半,確是在上面,錠著一張幹皮的彩畫,彩繪是畫在幹皮子上的,我用手一摸仔細一看,居然是人皮畫。
石壁上定著的全是人皮,這是用人皮做成的畫,也是一種祭祀行爲,因爲古人是以人作爲對上天,最高規格的祭祀,畫中的畫面不一般,甚至有些神話色彩。
人皮是用精妙的手法,縫製的嚴不露縫,一張巨大的人皮,正好沿著右一半塔體牆壁上貼的滿滿實實的,不留一點空餘之地,在每張人皮之間的接觸縫隙處,做工處理非常的精細,從外面幾乎看不出來是進行拼接出來的。
人皮畫是用濃重色彩繪製的,繪的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兩幅圖畫,橫著從中間一分爲二,上半張繪著一幅場景,色彩鮮明誇張,對比下面一幅畫稍微有著淺淡的色彩,筆法飄逸隨意瀟灑,下半部分的圖畫,繪的是另一番場景,色彩濃得極爲鮮明,人物勾畫的的嚴謹豐實,透出非常規距的風格。
下半部分人皮畫,畫面按從左至右的順序敘述描述而成,開始是一羣十幾歲孩子的形象,其中一個人物最爲扎眼,是個穿著一身素白的男子,畫中也是以他做爲主角的,他們在一塊玩耍,接挨著的右邊是,這幾個小孩長大的場面,穿一身白衣的男子,依然一身素白,是和周圍的朋友一起讀書的畫面,然後是這位白衣男子,和他的朋友們玩耍,以及參加每個朋友婚禮的場景,然後是他的朋友生子,朋友的兒子長大再娶子,一直到白衣男子朋友的孩子,都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後,白衣男子依然,還是他們在一起讀書的年輕面貌。
再接著是他的從小在一起玩的幾個朋友,都變得己經白髮蒼蒼,有的彎著腰拄著柺棍,有的即將步入死亡,白衣男子還是那樣的年輕,他的朋友都對他懷著,羨慕和沮喪的神情看著男子。
再接著描述的畫面,是白衣男子站在地面之上,在他的頭頂上盤腿坐著一個鶴髮童顏的神仙,接著是老人坐在白雲之上,手中發出金光,能讓白衣男子變老,變小又變成一具屍體的恐怖畫面,然後是老者坐在雲上,將男子恢復原狀後,捋著鬍鬚,對著下面的白衣男子哈哈大笑。
老者駕著雲向前方飄去,而男子在後面不停的追著,一隻鞋也追掉了,他顧不得去撿鞋,而是將另外一隻鞋也脫掉扔了,拼命追著雲上的老者而去,男子的無助、羨慕、渴望之情在臉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這幅畫的上面一幅,描述的是滿天神佛和人間人物的畫面,整幅畫的上半部分三分之二,繪的全是白雲滿天,白雲的正中央,是盤腿坐在佛蓮之中各種佛的形象,佛蓮長在雲團之中。
而站在佛的左右兩邊的白雲之上,是兩拔天神,全是道教神仙的形象,有神將神仙仙女等形象,他們都是表面嚴肅凝聚著臉,懷著羨慕的表情,並作雙手抱輯狀,看著中間的佛。
在白雲之下,描述的是人間的場景,全是蕓蕓衆生,穿著各種人間衣服的形象,其中在人羣中間的一小撥人,與兩邊聚集的人羣偕然不同,他們神態描繪的神奕,但是都是擡頭仰望著天上的神佛,表現的無奈、羨慕、和渴望以及搖擺不定的表情,都在畫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一撥是跪著的,其中就有下幅圖畫中的那個白衣男子。
而其它的蕓蕓衆生,則是奇怪的站立著的,他們有的仰頭看著天空上的神佛,表面上露出無奈搖不可及的表情,有的低頭看中間這撥與他們不同的男子,有的表現出羨慕,有的則表現出怪異,有的則是生氣及各種表面都有。
兩幅看似色彩不同,畫面結構也都大相徑庭,但其實寓意是相互連接的,更有著上下尊貴之分,下面的圖畫,大意是在人間,有的人可以各種方法,能得到長生不死,一般的人當然是羨慕長生不死,但是比起得道成仙,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
成仙后不但可以長生不死,還可以擁有神奇的力量,能讓這些不死之人,隨意奪取他們的不死之身,擁有不死之體的人們,對神仙懷著無盡的渴望和羨慕,也想能得道成仙,當然也是在側面,表現出人類無休止的貪心是無止境的,都是想追求更好的東西,永遠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和****,去不停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