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九章 辭舊迎新

三日之後,隴西郡,首陽縣。

嶙峋壁立的白嶺山,雖然是皇帝龍興之地,但朝廷素來沒有禁止過山民獵戶涉足其間。但偏峰某處山頂之上,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卻已然劃爲禁地,不僅有兵丁日夜看守,更不準任何人擅自靠近。老百姓都說,那山頂上似乎是囚禁著一個了不得的神秘人物。

這一日,素來沉寂無聲的峰頂出現了一行人。隨著一陣低聲竊語,一處木屋內,有名老者被喚了出來。那老者身軀瘦小,面如棗核,左臂處,一隻袖管空空蕩蕩,被山風吹得劈啪作響。

老者出屋之後,擡頭望望天,又掃一眼面前突兀出現的一行人,見並不常來的首陽縣令也赫然在列,便冷笑道:“我這裡多少年都是鳥不拉屎,今日怎地卻來了這許多人?”他滿面的桀驁不訓,“怎麼,怕我是個隱患,終究放心不下,要來賜死我了麼?”

人羣中上來一人站到前面,縣令忙不迭靠邊站,畢恭畢敬。老者瞥了一眼,吃驚道:“你,你莫不是,是唐公公!你怎地到此?”

滿頭白髮的老宦官,無言地點點頭,卻低聲道:“大行皇帝遺旨,你跪接吧。”

宛如晴天霹靂,老者一個踉蹌,滿面慘白,全身彷彿登時僵住了相似,直瞪著眼珠道:“你……你說什麼!大行皇帝?這,……這是什麼,意思?”

老宦官面上,墜下無聲的淚水來。那老者見狀,早已是張皇失措,他躬下身子卻忘了跪倒,緊張地四下梭視,卻見來人,皆是頭纏帛巾,面色悽惶。他大喊一聲,一下子癱在地上,開始瘋狂的搖頭連道不可能,而老宦官長嘆一聲,並沒有呵斥他的失禮,卻從懷中摸出一道卷詔,展開了大聲誦讀起來。

“朕年初偶遇風寒,並及咳嗽,再至咯血,終於病勢沉重臥牀不起,朕自知大限已至,但此生波瀾壯闊,今日雖憾無恨,肺腑之言。卿之與朕,微末相識,屢克患難,誠爲大秦佐命元勳,朕雖不言,心中實感。後至齟齬,非朕所願,料來卿亦含悔,造化弄人,夫復何言。而今朕將與卿永訣,過往恩怨情仇,願即消融,若有來生,再敘手足之緣。”

“旨令:即日起,赦免馮亮一切罪責,撤銷監禁,復爲自由之身,並賜三品官身俸祿,朝廷頤養終年。若願來京,禮部酌情妥善處置;若願留居首陽,著當地官府代爲置辦屋舍器具,好生照料,不得有誤,欽此。”

“大哥!嗚嗚……你怎麼!……你在哪,你來看看我呀,你就這麼丟下老弟弟,自己一個人走嗎我的好大哥!啊嗬嗬嗬……”

山風冷冽,羣峰一片蕭索。草枯葉黃的山頂,一片無聲啜泣,只有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久久迴盪在天地之間,縈繞不散。

三年之後。漠北。

龐大無垠的兵營橫亙原野,旌旗飄揚望不到邊。中軍大帳,一桿金邊大纛傲然聳立,獵獵飛舞。帳內,一個老帥端坐在上首正中,正在一面案幾上的軍情奏報,一面向下面兩邊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高級將領們講述著什麼。

“稟報使相,楊將軍求見。”

簾外,親兵大聲稟報。老者應了一聲,軍議於是中斷。須臾,一個將領走了進來,在兩旁的注視中,上前恭敬地施禮:“末將楊初,拜見使相!”

“嗯,好。你回來了。這趟回洛陽,皇上如何交代?”

“回稟使相。奉使相命,末將回神都奏請。大軍所需二十萬石糧秣及六萬副甲械,皇上親自說了,雖然數量較多,但必然會在期限內全數撥付,絕無差池,叫使相只管放心,”

老帥面上並沒有什麼喜色,波瀾不驚的,點點頭又道:“你的父親,怎麼樣了?”

那將楊初立刻變得愁容滿面,

連連嘆氣:“前幾年,末將伯父去世,家父從秦州回來後便大病了一場。後來雷七叔病逝,又讓他傷心不已,舊瘡復發,路都走不利索了。最主要是太祖龍馭上賓,家父悲痛欲絕,日夜嚎哭竟至雙目流血,多日水米不進,還要以身殉先皇帝,我兄弟幾個輪流苦勸,皆被罵得狗血淋頭,只好在暗中仔細看覷著,這是大家都曉得的。後來今上親臨鄙宅,好生撫慰,家父不敢違抗,好歹算勉強進食,但身體已是迅速垮下去。這幾日,開始臥牀不起,眼睛也看不見了,太醫也說,年邁之人確實沒什麼妙藥良方,這叫我如何是好!”

楊初眼眶都紅了起來,下面一片低低的議論同情之聲。老帥沉吟道:“既如此,你便回去吧,我寫個摺子呈給皇上,此番北征替你開個假,回去好生陪陪你父親。”

孰料楊初把頭搖得撥浪鼓相似:“好叫使相知曉。末將臨行前,家父說他要不是生病,也想來縱馬北疆,又恨自己年老無用。還再三叮囑,叫末將定要遵守號令,奮勇殺敵,以報先帝及今上,萬萬不可墮了他的威名。若是此番因著他而告假回家,他必然會極度憤怒,會罵末將因私廢公,辜負國家,是個陣前逃脫的懦夫,怕不要被他打死!末將心中掛念老父,但實在不敢回去。一番苦衷,使相容稟。”

老帥嘆息一聲,感慨道:“你父親昔年驍勇絕倫,號稱天下一等一的猛將,憑手中雙刀,爲我大秦征伐四方,勳勞卓著。而今臨老了,身體衰落了,心中卻不減豪情,仍有如許公忠體國之情,實在令人感佩。待得回師之後,本帥親自去勸勸他!”

楊初心中悲涼,暗想恐是等不及你回去了。嘴上卻恭敬道:“末將替家父謝過使相關懷。家父與使相關係匪淺,但凡提及使相,都敬服不已的。”

平東將軍李川,起身施禮附議道:“老元戎縱橫天下凡三十年,從巴蜀打到吳會,從嶺南打到漠北,真正是四海八荒,但凡使相兵鋒所至,無堅不摧,可謂是本朝擎天之柱。末將家父也曾多次言道,他最爲敬仰、使之五體投地的人,除了先帝,便是使相您了。”

老帥搖搖頭,面色卻變得儼然起來,大聲道:“論及公忠體國,正好你們都在,本帥再講幾句。本帥昔年時,不過姑臧城中一捉筆小吏,反覆抄書,艱難度日,前途一片茫然。是先皇帝不嫌卑下,給予寵信擡愛,授予重任,竟而拔擢將相。得遇先帝,本帥方能脫胎換骨,乃有今日謝艾之名。”

說到這裡,老帥顯然動了感情,已然淚溼眼眶,“先皇帝之與本帥,乃是恩同再造,情深似海!便是爾等,除了本人,家中父母兄弟,無一不是深受惠德。吾輩投身軍旅,當終身捍衛國家,共襄大秦盛世,以報皇恩之萬一。絕不可尸位素餐,渾渾噩噩,泯滅了良心,淪爲罪人。諸君勉之!”

底下諸將,聞言盡皆動容,呼啦啦全數站起。老帥又訓誡一番,再將軍事詳議後,衆人暫且散去。獨剩下老帥獨坐,若有所思的冥想。末了叫親兵去傳喚一人前來。

不多時,門外進來一人,上前禮拜道:“末將慕容恪,拜見使相。”

老帥擺擺手,面上多了些親切,招招手叫他過來坐,道:“此間無人,玄恭便不必如此拘禮罷。”

慕容恪下首坐定了,雖然放鬆了些,但仍舊恭敬道:“雖是私下獨處,禮不可廢,恩師容稟。”

“嗯。你先看看這個。這是我準備寫給皇上的奏疏。”老帥說著話,遞過來一封紙箋,慕容恪有些吃驚,但並沒有說什麼,躬身接過,舉目便看。

“先帝摒棄萬方,龍馭上賓,臣五內俱焚,生無可戀。之所以茍延殘喘,存活至今,實乃顧及陛下禮遇厚恩、顧及江山社稷計。今國喪未除,而有北狄

柔然,屢次侵擾,其行卑鄙惡劣,誠謂是可忍也,孰不可忍!臣今奉旨北討,上仰陛下威儀,下仗將士用命,如若幸而勝之,待回朝後,惟願祈求骸骨,休養致仕。臣年邁衰老,再無棧念,懇請陛下允之!”

慕容恪吃了一驚:“恩師!此是何意?”

老帥面色從容,悠悠道:“我早有此意了。喚你來,也是想正式和你交代一番。此次北伐,我跟你交個底,只能小勝,沒有大捷,至於全殲柔然,實屬妄談。何解?”

慕容恪有猶疑之色,沉吟道:“恩師是說,後勤無力?”

老帥讚許地點頭,嘆道:“今上守孝未滿,而柔然趁國喪來侵擾,發兵往擊,這是對的。但若依我之意,不該急於眼前。拋去兵卒沉浸大喪之期,士氣不高這一層之外,現下國庫帑銀短缺,卻揮師遠上塞外大漠,我向今上要的那些糧餉,數額看似龐大,但實則遠遠不夠!所以一旦缺糧,我縱使查明瞭敵人根基所在,但也無力縱深追擊,進而全數殲之。”

“恩師爲什麼不和皇上明說?”

慕容恪有些急了。老帥搖搖頭,又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只要步步爲營,好在勝券還是有的,我便跑一趟遠門,也沒什麼。”他示意慕容恪不要插話,又道:“你聽我說,當初先帝駕崩後,楊、韓兩位老相國,相繼告老,避居宅中不問世事。楊相素來清靜無爲,不消說得;韓相是一生謹慎,索性以退自保。”

“韓相從無結黨,但從實際來講,其門徒遍及天下。便是本帥,昔年也曾師從於他,聽其教誨,受益良多。”老帥淡淡笑道,“強敵畏其如虎,天下敬其如神,功高震主也就罷了,他已是立不立功都有震主之嫌,特別是新君初登大寶,正是立威之時,韓相當然心中有所憂懼。而今本帥也到了他這個位子,很是感同身受。你不知道吧,今年初,禮部依著舊例,提請杜宣入升樞密院,被我否了。”

慕容恪睜大眼睛,半晌無言,才忍不住道:“從前恩師牧守梁州時,杜徵北便是麾下偏將了。後來三十年間跟從左右,隨恩師鎮撫南方。杜徵北智勇兼全,素稱良將。他入升樞密院,是實至名歸啊,恩師乃是相國、樞密使,只要點頭,甚至默許,皇上絕不會有任何意見。現在這樣做,怕有矯枉過正之嫌,也屈了杜徵北啊。”

老帥意味深長道:“我豈不知屈了他?但很多事情,你仔細想想,其實也就明白了我的處境和選擇。這樣做,其實也算在保全他,留待以後。所以從種種因素上考慮,這次歸朝之後,我情願急流勇退,正好也能從此歇一歇,我最初只不過想做個博士,孰料一晃這輩子就耗在軍中,我也累囉。”

慕容恪心中有些說不清的感覺,沉甸甸的,又有些難過。老帥笑了起來,叫他不必如此,又道:“我老啦!我們這一代人盡皆凋零,你們這些年輕人,也是時候該出頭了。玄恭,你智勇兼全,行兵佈陣之間,暗合古法,深得我心,更難得你從不願濫殺,有仁者之心,所以我願意傾囊相授,將畢生經驗都教給你,柔然北患,留待你將來一掃而清便是。”

說著,老帥已是滿目期盼和讚許:“記住,清平世界,來之不易。鑄就強盛大秦,是多少人流血犧牲才換來的!從前,韓相將重擔交到我手上,現在我對你寄予厚望,日後能儘早擔當大任。譬如薪火相傳,你努力罷!”他用力拍了拍自己的座位,“只要你好好幹,這個位子,遲早等你來坐!”

慕容恪激動惶恐,連道不敢,卻被那離座起身的老帥,一把攥住了手腕,齊齊出得大帳之外,擡眼望去,大漠原野,遼闊無垠,一輪明媚紅日,在那天高雲淡之上,正是璀璨奪目,光芒萬丈!

(本書完)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報到+抱歉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
第七十四章 有驚有險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兩百五十九章 靈魂出竅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約而同第十五章 別部司馬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誠動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報到+抱歉第四百一十九章 內有奸細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一百零五章 潔身自好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兩百三十二章 直擊上邽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安市| 郸城县| 南阳市| 都安| 武乡县| 广汉市| 鹰潭市| 张家川| 广平县| 酒泉市| 仙桃市| 陵川县| 武陟县| 青阳县| 霍城县| 芦溪县| 崇文区| 新沂市| 金川县| 密云县| 罗城| 河北区| 台安县| 随州市| 正安县| 芷江| 垦利县| 靖西县| 邻水| 双江| 湾仔区| 安岳县| 玛曲县| 沙田区| 武功县| 潜江市| 遂川县| 邯郸县| 安塞县| 祁东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