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六章 請援

使臣攜帶一封封聖旨從建鄴馳往各地,詔令諸路監(jiān)司集結兵馬增援淮西,其中荊南響應最爲迅疾,十一月上旬就見一艘艘運兵船,從嶽州、潭州、湘州等地發(fā)出,經(jīng)洞庭湖、荊江往廬州方向駛去。

一時間洞庭湖口舟楫如林、帆影蔽日。

“葛伯奕還是豁出老命增援淮西??!”

站在赤山軍寨的城頭,韓圭看著從東面湖口經(jīng)過的運兵船,感慨的說道。

赤山灣原乃胡盪舟賊衆(zhòng)盤踞的老巢,位於荊江南岸、洞庭湖口以西,是一處近百年來才漸漸成陸的沖積沙地,原屬於荊州公安縣。

征討洞荊匪軍之時,赤山灣爲南蔡招討司攻佔。在設立荊襄路時,徐懷以洞庭湖裡尚有殘寇沒有剿滅,單獨將赤山灣劃出來,設立隸屬荊州兵馬都監(jiān)司的巡檢軍寨,與湖口以東的嶽州城,共同控扼這一湖江要衝之地。

赤山軍寨也是京襄在荊江以南唯一的軍事?lián)c。

此時徐懷???????????????在韓圭、張雄山等人的陪同下,登上赤山軍寨的高牆,往湖口方向眺望過雲(yún),能看到荊南傾盡全力增援淮西的情形。

當然,這也一點都不令他意外。

шωш? ttκá n? ¢O

荊湖南路制置使葛伯奕與韓時良以及汪伯潛、楊茂彥同爲紹隆帝潛邸嫡系,彼此間同氣連枝、利害攸關,甚至可以說是榮辱與共;葛鈺作爲準西統(tǒng)兵大將,更是葛氏下一代接班人,地位猶在魏楚鈞之上,此時就與韓時良共守壽春等城——葛伯奕坐鎮(zhèn)荊南,怎麼可能坐看壽春陷落?

此外,數(shù)年圍剿洞荊湖寇,一方面令荊南諸州兵馬都監(jiān)司所轄的州軍戰(zhàn)鬥力較強,另一方面也令葛伯奕對荊南地方掌握較深。

當然了,葛伯奕看到赤扈人今年秋冬有在東路大舉攻伐的跡象之時,就已經(jīng)在荊南有所籌備——要不然的話,真等朝廷頒傳詔書再有行動,荊南兵馬的反應絕不可能這麼快,通常等上一兩個月再正式出兵都要算行動迅速的。

一艘快船從江陵方向駛來,很快往赤山軍寨外側的碼頭??窟^來。

卻是從建鄴過來的傳詔使臣,他在經(jīng)過新蔡時得知徐懷此時仍在荊州坐鎮(zhèn),就直接從新蔡趕到荊州治江陵城,又乘船趕來赤山軍寨,與徐懷見面。

徐懷也不認得傳詔使臣,看他年紀較輕,心想應是這兩年科舉新晉的翰林。

當世傳詔接旨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徐懷站在城頭從傳臣手裡接過聖旨,只是雙手抱攏朝建鄴方向作揖虛禮以示敬意,就將聖旨展開來閱看。

“……”

徐懷看過聖旨,無言的將聖旨遞給徐武江、韓圭他們傳閱。

在正式接到赤扈東路大軍渡淮對壽春等地發(fā)動攻勢的消息之後,徐懷除了第一時間將汝蔡及申州等地所面臨的敵情及時傳稟樞密院外,還考慮淮西今年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本身作爲臣子的本分,親擬奏表正式向紹隆帝請求親自率領一部精銳增援淮西。

紹隆帝在今日才送抵京襄的聖旨裡,對徐懷爲朝廷分憂之心表示讚許,還著傳旨使臣攜來若干賞賜以示嘉獎,但對徐懷請求率部增援淮西以及提及朝廷在新一輪淮南會戰(zhàn)應重點注意的事項,聖旨裡則是語氣委婉的表示朝中都有權衡,要徐懷專注汝蔡及申州等地防守,不使闕漏即可。

“陛下很有信心再次將胡虜從淮南驅逐出去啊!”韓圭施施然笑道。

徐懷揮了揮手,實在不便在使臣面前多說什麼,安排侍衛(wèi)先領使臣進軍寨暫作休息。

不管怎麼說,紹隆帝有所賞賜,徐懷還得寫一封謝表,由使臣帶回去;所以傳詔使臣一時半會還不能直接踏上返程。

“朝廷還是仿效第一次淮南會戰(zhàn)時的策略,總的兵力部署是夠了,但隱患卻並沒有消除!”韓圭說道。

徐懷皺著眉頭,跟張雄山說道:“軍情司不管多困難,還是要往廬壽之間多派一些斥候……”

???????????????申州此時承受極大的軍事壓力,徐懷特地使周景前往申州主持軍情刺探工作,協(xié)助徐心庵守禦信陽、羅山、確山等地。

張雄山從打箭爐返回,徐懷身邊的軍情司事務,自然便是他負責起來。

“好的!”聽徐懷的吩咐,張雄山應允道,推薦陳鬆澤前往主持其事。

淮西非京襄轄區(qū),朝廷又明確拒絕京襄插手淮西戰(zhàn)事,此時軍情司派遣斥候過去刺探軍情,不僅要避開敵軍,同時還要避開淮南西路制置使司轄下的偵察兵馬,遇到危險還不能就近向地方請求救助,說白了就是要承受雙倍的風險與困難。

不過,淮西形勢力複雜,徐懷想及時得到第一手的戰(zhàn)事情報,也只能不計風險的派遣更多的斥候滲透進去。

陳鬆澤乃是董成的大舅子,原爲淅川縣吏,初時參與刑獄司偵破淅川盜賣官糧案——因爲他對東秦嶺的山寨及私鹽馬幫勢力極爲了解,軍情司將他要過去,專門負責對商洛等地的軍情刺探。

在過去兩年的對峙作戰(zhàn)中,陳鬆澤爲淅川行營成功抵禦陝西方向的敵軍進攻立下赫赫功績。

兩年對峙作戰(zhàn)結束後,陳鬆澤進高級軍事指揮學堂修習了半年,最近才直接調到軍情司總院任事。

此時要加強對淮西的滲透偵察,需要強力人物主持其事,張雄山與陳鬆澤接觸過一段時間,推薦他去淮西。

徐懷點點頭,同意陳鬆澤先去淮西。

現(xiàn)在淮西戰(zhàn)事會不會出現(xiàn)不可預料的驟變,現(xiàn)在還很難預料,畢竟朝廷在總的兵馬部署方面是充足的。

一是在淮東還有神武軍、左宣武軍、左驍勝軍五萬戰(zhàn)兵與相應規(guī)模的州縣守軍,平燕宗王府在楚州以北僅有五萬戰(zhàn)兵予以牽制,淮東至少可以抽調兩萬精銳穿插到廬州與壽州之間作戰(zhàn)。

此外,從諸路能增調的援軍,除了戰(zhàn)鬥力較強的荊南兵馬外,荊北兵馬這些年參與汝蔡等地的輪戍,經(jīng)受過珍貴的實戰(zhàn)錘鍊,戰(zhàn)鬥力也非普通的地方兵馬能及。

荊北軍之前在王番的率領下,參與第一次淮南會戰(zhàn),雖然還不能充當衝鋒陷陣的精銳主力使用,表現(xiàn)也是可圈可點的。

朝廷這幾年來一是爲了防範京襄,同時也是爲了削弱鄭懷忠父子殘餘勢力對神武軍及淮東防線的負面影響,將一大批撥亂歸正的原鄭氏部族從神武軍抽出來,補充到荊湖北路兵馬都部署司及諸州府的兵馬都監(jiān)司之中擔任都指揮使、都虞候、指揮使等地方軍職。

出任荊北兵馬都部署的高峻堂,本身也是高氏出身的大將級人物,有著豐富的統(tǒng)兵作戰(zhàn)經(jīng)驗。

因此荊北兵馬這三四年來還是得到進一步加強的,之前也參與了對洞荊匪軍的圍剿作戰(zhàn)。

紹隆帝及朝廷諸公當然有理由相信,從淮東及荊南、荊北抽調七八萬兵馬增援淮西,至少能在壽州與廬州之間,與渡淮南下的赤扈東路大軍勢???????????????均力敵。

此外在建鄴附近還有京畿禁軍及建鄴水軍總計四五萬人衆(zhòng)能隨時增援廬州一線,還可以從江南東路、江南西路以及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源源不斷的徵調更大規(guī)模的援兵——

總之,朝廷在總的兵力部署上是充足的,至少要比第一次淮南會戰(zhàn)時要寬裕得多,但徐懷此時最擔憂的是兩個關鍵位置在之前都換了人。

一是負責諸路兵馬總協(xié)調、擬定及具體實施第二次淮南會戰(zhàn)的樞密使,由胡楷換成了汪伯潛。

汪伯潛雖然擔任過好幾年的樞密副使,但他在擔任樞密副使之前,都沒有統(tǒng)領或節(jié)制兵馬的經(jīng)驗,很難想象他能發(fā)揮好協(xié)調、總攬全局的作用。

還有一個關鍵位置是淮西制置副使、右驍勝軍統(tǒng)制兼知廬州,從劉衍換成了許璞。

諸路援軍增援淮西,在壽春等城被優(yōu)勢敵軍圍困的情況下,基本上都需要圍繞廬州,以廬州爲中心、作爲支點進行集結、組織反攻。

此時淮西制置安撫使韓時良坐鎮(zhèn)壽春被圍,倘若朝廷不另外派遣統(tǒng)兵大臣前往廬州坐鎮(zhèn),那接替劉衍出任淮西制置副使、右驍勝軍統(tǒng)制、兼知廬州的許璞,自然就成了出面組織第二次淮南會戰(zhàn)的前線統(tǒng)帥。

就算朝廷不放心許璞統(tǒng)領十數(shù)萬大軍進行會戰(zhàn)的能力,但朝中除了劉衍之外,還有誰能堪當此任?

汪伯潛嗎?

紹隆帝因爲猜忌,才解除劉衍的兵權,將其調任樞密副使,又怎麼可能輕易就叫他再往廬州統(tǒng)兵?

劉衍不會被委以重任,相比較幹過幾年樞密副使、卻無實際統(tǒng)兵經(jīng)險的汪伯潛,徐懷倒是更希望葛伯奕能前往廬州主持戰(zhàn)事。

在之前的奏函裡,徐懷也是向朝廷如此建議的。

不過,此時傳來的聖旨明裡暗裡要求徐懷不得過問淮南戰(zhàn)事,徐懷此時也沒有辦法揣摩紹隆帝心目中的前線統(tǒng)帥人選到底是誰……

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zhàn)來監(jiān)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五十五章 鏖戰(zhàn)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八十章 議和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十五章 制司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zhàn)第四十章 監(jiān)軍使院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九章 馳援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九十五章 死訊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剛克剛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zhàn)果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四十五章 夜謀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四章 景王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章 他鄉(xiāng)不知身寄客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三章 難民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七十七章 殺將
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zhàn)來監(jiān)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五十五章 鏖戰(zhàn)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八十章 議和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十五章 制司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zhàn)第四十章 監(jiān)軍使院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九章 馳援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計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九十五章 死訊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剛克剛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觸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zhàn)果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四十五章 夜謀第九十九章 相勸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四章 景王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zhàn)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章 他鄉(xiāng)不知身寄客第十章 刺客也是驚弓鳥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三章 難民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七十七章 殺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开平市| 黑龙江省| 安国市| 和平区| 行唐县| 吕梁市| 云浮市| 越西县| 望谟县| 许昌县| 武鸣县| 积石山| 漳州市| 德昌县| 泽普县| 开化县| 旅游| 霸州市| 巧家县| 唐山市| 万全县| 固阳县| 房山区| 金华市| 饶阳县| 松潘县| 陕西省| 淮北市| 油尖旺区| 南和县| 定安县| 西丰县| 五莲县| 广德县| 屏山县| 镇原县| 兴安县| 天气| 乐平市|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