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

蒸鍋和水壺,這是跟水接觸最近,在0度到100度的溫度之下,只要不是被水,浸溼或者反應的,都可以做爲鍋的材料,他們對於材料的要求不高,鐵皮就可以了。

普通的做飯的鍋子,也差不多可以用鐵皮,只不過要稍稍的厚一點,在沒有的炒菜,沒有煤爐子的時代,鐵皮鍋使用率不算太高。

這中間,最重要的要數(shù)做飯的土竈大鍋,這些,也是有,就不能按照鐵皮來偷工減料了。

因爲大地鍋太大了,大就有可能溫度不太均衡,就算是可以通過調整來避免,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厚度。

大的關係,這些地鍋能夠承載東西也多,薄薄的鐵皮,或許能夠承受幾斤的水,可是大鍋是絕對不行。

正因爲不行,才需要研究,原樣按照之前的來鍛造,這是肯定不行的,那沒有節(jié)約多少,對於趙信和這些研究人員來說,任何的減少,減少多少纔是關鍵。

這裡面,有一個前提,必須要跟鐵皮壺一樣,要保證能夠正常使用。

在正常使用,還有一定耐用性的前提下,要節(jié)約多少,用多少的分量,用多少厚度,這樣才能夠支撐整個鐵鍋的正常使用。

之前,從來沒有考慮到的問題,現(xiàn)在,一個個的擺在面前,可是牛大力卻是乾的非常起勁。

爲了做這些鍋,牛大力可是耗費了精神,特別是還有趙信的幫助,趙信不可能知道,要減少多少纔可以,但是趙信知道,整個實驗的過程,用科學的試驗的方法,減少一些不需要的環(huán)節(jié),甚至改變一些形狀。

這恐怕是最近時間之中,研究院最大的工作了,以牛大力爲主,分成了最少20個不同的小組,每天打造大量鐵鍋,每一個都有一個側重點和不同。

經(jīng)過了反覆的實驗,這才找到合適的比例,他也真正的體會到了實驗的快感,爲了減少哪怕一絲一毫的厚度,都會讓最終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對於每一個家庭會使用到的鐵鍋來說,降低了成本,也就代表著減輕了支出,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了銷量。

爲了整個外形的效果,他跟他的團隊,最少鑄造了1000個以上的鍋,這才勉強的做出現(xiàn)在的成品,這個被定性爲鐵鍋一號的鐵鍋,是最滿意的產(chǎn)品。

這個成品跟之前的鐵鍋很像,可是牛大力知道其中的不同,外形上面,內部厚度上面,加上位置和固定,都會有不同。

這樣做法不是沒有效果的,會比之前的鐵鍋,減少了二十來斤的的重量,大概佔據(jù)二分之一多一點的重量,在熱力的應用上面,各種食材的處理上面,也有很強的作用,這就是鐵匠作坊的核心競爭力,用更少的鐵,更少的原料,製作出性能出衆(zhòng)的鍋。

鐵鍋當然是重中之重,也是趙信介紹的重點。

實際上,一件件的東西拿出來,一個個的介紹這個東西的好處,王鬆早已經(jīng)有些茫然了,他這才知道,原來日用品,還有這麼多的彎彎繞繞。

當聽到一個巨大的鐵鍋,只有之前價格的三分之一不到時候,這還是目前鐵匠作坊平均價,如果算是之前,差不多隻有一成多的價格,這樣的價格就算是王鬆也有些動容。

鐵鍋作爲絕大部分家庭之中唯一鐵器,也是整個家庭之中最昂貴的財產(chǎn),一般而言,一個小一點的鐵鍋,最少也需要45斤左右,按照之前的價格,一個鐵鍋的價格,高達得6貫左右。

就算是大名府鐵匠鋪,減少了這個成本,最終的價格,也差不多是3貫左右。

現(xiàn)在,一個鐵鍋的重量,大概是在20斤左右,依然非常沉重,可是每斤40文的價格,鐵鍋的總成本,只有800文。

這麼多年的時間了,誰聽過這麼的便宜的鐵鍋。

王鬆到這裡,再也沒有疑問了,趙信用實際情況,證明了他的能力,光是這些鐵鍋,如果一旦推出,在大名府都能夠創(chuàng)造數(shù)以萬計的銷量,就算是有,再購買一個也不算困難,原來五六貫,現(xiàn)在只有800文。

王鬆認可產(chǎn)品,未來民品的銷售大有的起色,趙信也很滿意。

他創(chuàng)造的這個研究院,本來只是爲了研究一些用得著的民品,在趙信沒有離開的時候,爲鐵匠作坊增加一個拳頭產(chǎn)品,可是沒想到,多了牛大力這麼一個研究者,只要明白了研究的過程,他就可以推陳出新。

一個對於冶煉非常熟悉,並且願意去研究的人,那是可遇不可求。

說實在的,對於成本的降低,最開始,就應該走這樣偷工減料的做法,這也是後世被證明。

改革開放初期傳統(tǒng)的國營企業(yè)生產(chǎn)產(chǎn)品,都是那種沉重,耐用大傢伙,拿電風扇爲例,全部都是角鐵或者鋼材焊接而成,電機的性能也非常好,一個電風扇的重量十幾斤,可能用幾十年,上百年都不帶壞的。

質量成爲了他們的根本,可是這樣經(jīng)久耐用,質量極好風扇,卻被容易壞掉的私企小風扇,打的落花流水。

原因非常簡單,可靠性並不是最大的保證,小巧的外形,輕便重量,這些都是這些電扇的優(yōu)點,最大的優(yōu)點卻是價格。

價格永遠是一個大問題,一個產(chǎn)品的普及,性能永遠不是最重要的,價格纔是,雖然後世有光怪陸離的各種材料,可是最基礎的鋼鐵,和普通的塑料,纔是最大行於世的,他們代表著主流,當然,也代表著便宜。

偷工減料,儘可能降低生產(chǎn)時候使用的原材料,或者用一些便宜的材料,這樣哪怕性能上降低一些,卻可以達到基本作用,在這樣的基礎上面,大幅度的降低價格。

這是最容易成功,也最好成功的部分,可是最終,趙信沒有選擇這一點,原因就在於,他不熟悉。

他知道薄鐵皮可以減少成本,可是多薄,他也不知道鐵皮要如何做出來,雖然他有原理,沒有足夠多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幫助他實現(xiàn)這些,永遠是空頭,反而不如另外一個方面更容易。

統(tǒng)籌是一個方面,用更高的效率,比如說,節(jié)約爐子的溫度,讓熱銷用更高,使用焦炭,而不是木炭,降低成本,這些最終產(chǎn)生了奇效。

哪怕趙信對於冶煉一無所知,僅僅憑藉著的後世的一些觀念,把問題的關鍵,放在鐵料本身和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上面,通過減少原材料本身的成本,來降低整體的成本。

這是最爲直觀做法,也是大幅度提升北宋實力的方法,依靠著比原來降低一半的價格,趙信成功的獲得了北宋政府的訂單,也是因爲如此,價格這一方面,就是一個最大的額優(yōu)勢。

材料的成本這玩意,是有極限的,原材料的成本,從最初的七八十文,降低到了15文之後,因爲不停的降低,實際上,已經(jīng)讓原材料的成本,處於非常極限的程度,或許還有一定的空間,這個空間也就不大了。

他本以爲,節(jié)約了大量的成本,銷量應該有很大的增加,可是卻發(fā)現(xiàn),價格降低之後,銷量是提升了,卻沒有提升的那麼的迅猛。

稍稍調查就知道了,原來,從600文左右,降低到300文,或者是200文的程度,是會刺激一部分的銷量,可是這部分的銷量,不會太高,畢竟,北宋這個層次,普通老百姓手頭上面的錢,還是不多的,類似鐵匠作坊這樣的高工資的很少。

就算是常年在碼頭上面下苦力的,一個月也就是1貫左右,稍微多一點少一點。

這樣的話,如果有一大家子的話,能夠靈活支出的就有限,可能一個人節(jié)約200文左右,這些錢,可能會用在一些更加關鍵的地方。

趙信沒有學過統(tǒng)籌和商業(yè)分析,可是就很樸素的分析之中,他吃驚的發(fā)現(xiàn),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面,再降低價格,比如說,達到之前十分之一的程度,五六十文,或者是更低,纔會吸引到人。

便宜纔是硬道理,在成本上面,可能降低的幅度不高,就算是一斤鐵降低到七八文的程度,也不可能讓幾個降低到那種程度的。

在沒有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時候,在沒有大規(guī)模的鍊鋼高爐,要達成七八文,那就不是難不難的問題了,那是根本就沒辦法實現(xiàn)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本來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之中,現(xiàn)在的價格,比之前有巨大的競爭力,可是相對於老百姓的購買力來說,又太高了一點,或許慢慢的來,是可以逐步的普及,可是跟趙信這樣突然爆發(fā)的量能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的。

大量大匠的出現(xiàn),讓他耗費巨資,成立了這麼一個研究所,並且在現(xiàn)在誕生了結果。

以牛大力爲主體人員,通過不懈的努力,只是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想法,這些匠人們,就在其中推陳出新,退出了最少200種新產(chǎn)品,這些產(chǎn)品無一例外,在保證了原來的功能性的基礎上面,減少了原料的使用,種類繁多的產(chǎn)品,幾乎遍佈到了各個方面,比原來的覆蓋面廣的多。

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yōu)選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chǎn)品和比例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五百零三章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zhàn)利品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fā)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yún)十六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fā)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qū)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chǎn)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nóng)業(yè)根基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yún)十六州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qū)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
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yōu)選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chǎn)品和比例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五百零三章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zhàn)利品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fā)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yún)十六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fā)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三十八章 落月弓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qū)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chǎn)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nóng)業(yè)根基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yún)十六州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qū)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大安市| 汉川市| 刚察县| 晋江市| 连平县| 平昌县| 扶风县| 长阳| 灯塔市| 芜湖市| 嵊泗县| 东平县| 当雄县| 云浮市| 延津县| 明光市| 吉水县| 自治县| 汝南县| 德清县| 兴化市| 萨嘎县| 泗水县| 延吉市| 肃北| 海南省| 哈尔滨市| 正蓝旗| 墨脱县| 云和县| 上思县| 泗阳县| 漠河县| 水城县| 大连市| 正安县| 永济市| 南澳县| 胶南市|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