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外,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島,曾經截教山門所。
如今截教氣運散去,聚在此地的截教弟子依然不算少。
因爲氣運散去而離開的截教弟子並非沒有,卻並不多。
教主雖然不在此處,但一衆聖人親傳弟子依舊在此。
不少人都在等待著多寶道人做出決定,在看他們的反應。
只是這段時間以來,對於尋常截教門人而言,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
當然,只要一衆聖人親傳弟子尚且坐鎮在這裡,就足夠令人安心了,這裡便依然是曾經的截教之地,散而未散。
而在今日,卻有了打破平靜地事情發生,讓不少截教門人再一次真切地意識到,截教已經分崩離析,不復過往聖人大教之風光,萬仙來朝已成過往。
那位截教外門的大師兄元易,玄門三教聖人之下的第一人,自近千年前歸來之後,再一次露面之時,卻是要離去之際。
對於絕大多數截教弟子門人而言,這位截教外門大師兄存在感,卻又似乎無處不在。
他不像趙公明這般與衆人打成一片,甚至在教中露面很少,連諸多大事都會缺席。
真正與其接觸的弟子門人相當有限,同時這位大師兄有些不近人情,不好親近。
但偏偏這位大師兄的威名廣爲流傳,截教之中,或許就只有這位師兄的事蹟最廣爲人知,令人津津樂道。
真真假假的八卦消息數不勝數 ,令得其縱然露面不多,威望卻並不低。
不說別的,光是那三教聖人之下第一人的名頭,就足以贏得截教弟子門人的敬重,這方面截教弟子相對純粹,道行高深就是能耐。
甚至在截教弟子門人之中,有人收集各種消息編撰的傳記,流傳甚廣。
其中記載著不少久遠的往事,鑄就了這位大師兄的赫赫威名。
太乙之境時,揹負聖人教主的誅仙劍入東海龍宮,巫妖大劫之際周旋於人族與巫族之間,入天庭爲四御之勾陳,掌兵戈殺伐,陣煉龍族老祖燭龍,劍斬先天神聖符元仙翁,誅殺妖族金烏太子陸壓,與三霄仙子結爲道侶之際,更是諸位聖人親至,驚動洪荒……
一樁樁,一件件,盛名之下,是隕落的血骨。
據傳,這位大師兄證道之器便是天地間第一殺劍,比之通天教主的誅仙劍陣更加兇戾。
衆所周知,三教殺氣最重之人,便是這位大師兄。
當然,據可靠消息說,這位師兄自詡出世之際三千里紫氣浩蕩,祥瑞之相,最不喜別人說他嗜殺兇戾。
曾經親傳弟子趙公明便因爲多嘴,被其道侶碧霄拿縛龍索給綁了去,扔進了海里。
還有那跟著聖人坐騎廝混的夔牛,也被捉去敲鼓作樂。
在那之後,這二位更是被逼得決絕改口,逢人必講這位外門大師兄是講理之人,最不好殺伐,此前種種皆爲謠言。
竟然令得同爲聖人親傳弟子的趙公明畏懼如此,不惜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可見是何等兇殘。
更何況,如此威名之下,你說這位大師兄是與闡教弟子那般的迂腐古板之人?
怎麼可能!那定是謠傳!數以千計地截教弟子門人圍在四方,目光盡皆看向一個方向。
在那裡,截教當下的主要人物都出現在了那裡。
一衆親傳弟子,隨侍七仙,以及諸多截教聲名顯赫之輩。
“大師兄,清規戒律一事,可以多與廣成子等人商議,定要制定得周全些,也別讓普賢、慈航等道友閒著,那樣太見外了,三教奔是一家,獨樂樂不如衆樂樂。
待時機到來,我自會爲師兄護道一程。”
元易對多寶道人笑著開口道。
在與多寶道人打過招呼之後,他便是打算動身,帶著瓊霄先行去人域看一看,去見一見大師伯太清聖人的顯化之身。
“師弟所言總是有理,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到時候便有勞師弟了。
另外,貧道此去,恐再難分心他顧,師弟師妹可得讓你多費心些才行。
金靈師妹有無當師妹在,但金靈師妹的脾氣你也知道,若是有什麼事勸不住她,你出手勸上一勸。
趙公明師弟更是,最易被人牽連,牽扯進因果之中,又不知分寸,若是出了什麼事,還望師弟能夠關照他一二,最好給他尋個可約束的法子。
龜靈師妹……龜靈師妹倒是生不出什麼事端來,不過師弟還是照看一二,別讓她吃了虧纔是。”
“……”
元易苦笑,多寶道人這是覺得其他人都不可靠嗎?明明無當師姐其實還挺可靠的。
經多寶道人這麼一說,元易發現,自己的同門似乎大半都是問題兒童。
金靈師姐動手能力過強,脾氣爆。
無當師姐自閉,整日地裝透明人。
趙公明匪氣不輕,狐朋狗友一大堆,遇人不淑。
小師妹龜靈溫溫吞吞,過於純良,總感覺很容易被拐賣了去。
哦,大師兄多寶自己曾經也是個不務正業、玩物喪志的。
到頭來就自己與雲霄她們最是正常人,元易想著。
“嗯,我會注意的,若是他們太閒,我會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機會給他們找點事做。”
元易點頭,答應照看這羣問題兒童同門。
“諸多事,便有勞師弟了。”多寶道人鬆了口氣,執手一禮。
元易還了一禮。
多寶道人目光看了看站在元易身旁的瓊霄,又看向元易:
“待他日雲霄師妹與碧霄師妹歸來,記得來與我等同門聚上一聚。”
元易點頭,看了一眼身旁一身豔麗仙裙的瓊霄。
似乎雲霄與碧霄不在,瓊霄便更加理直氣壯地黏著他,藉口自己道行不曾恢復,修爲境界低,賴在身旁半刻不離。
“你將道場也一併收走,這是不打算回來了?”
旁邊,金靈的聲音傳來,那雙自帶銳氣的眼眸盯著元易。
元易循聲看去,這位師姐面無表情,但那目光之中閃過一絲異樣的波動。
“師姐,截教之道,既不僅存在於截教之中,自也不侷限於這一地,天地皆是道場,道,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