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四節 這下真的要拉大旗了

此後十餘日,周寶等人在定軍山大營,整日練兵操演,自是忙碌。

勉縣這邊,乃是根基所在,更是不能輕忽,周燦身兼軍情處,如今眼看要和王宗詰決戰,這招募壯士、刺探興元軍情和各地動態等等,讓周燦忙的不可開交,李煜的貼身侍衛諸事,已經交卸給了皇甫仁。至於侍衛中軍兩營的操訓,則是韓慶一力承擔了起來。

韓慶跟著父親在軍中數年,雖然兩軍軍制略有不同,團勇操訓的隊列等法,在韓慶也是從沒見過,但畢竟不管是侍衛中軍,還是自己的那一營,中高級的將佐大都是老團勇的骨幹,侍衛中軍更是精中選精拔出來的,韓慶上手自然很快。

起初韓慶還怕自己不過一營指揮使,兼管侍衛中軍的操訓,可能會有些不順手,哪知道這團勇從一建立,這軍中上下之分,就極爲明確,只論統領與否,不論高低從屬,加上韓慶乃是周燦的大舅哥,這些都督啥的,自然服膺的很,韓慶的指揮調動,從沒有任何不順之處。韓慶沒了顧忌,操訓上更是用心,從早到晚,除了巡視城防,都是泡在營中,和將士們一塊操練隊列陣法、指揮調度。

李煜處理公務之餘,也常到軍中,深入各哨各都查看撫慰,那些老團勇,對此早習以爲常,倒不覺的有什麼稀奇,而那些新軍,原來在軍中,都是被人呼來喝去的小角色,今日看自家主公,身爲漢王,竟然對自己普通小卒都是如此和洵親切,莫不感動,加上幾個負責宣教的老夫子,每日都要在軍中,宣講軍功爵制和忠君報國的大義,這軍中士氣,一日高過一日,操訓進展之快,甚至都有點出乎李煜的意料。

這一日,李煜羅隱周仲三人,正在堂上商議錢糧調運。韓慶匆匆而來,給李煜行禮之後,又見過羅隱、周仲,韓慶道:“主公,屬下這兩日操訓陣法調度,有一事甚覺不便,特來請教主公!”

李煜笑道:“何事不便,韓卿說說看。”

韓慶很是恭敬,拱手道:“主公,從古至今,凡成軍,無不各立鼓號旌旗,一則壯軍威,二則表明區屬,便於統軍調度。屬下自隨主公,眼見各營各哨,都無旗幟,而今操訓陣法,各營軍卒,調動之時,軍卒常因不知自家上峰所在,不知該進該退,該左該右。每每會亂了隊列。屬下以爲,我軍當速立旗號,統一軍令。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李煜看著韓慶,很是欣賞,道:“韓卿此言大善。可見操訓用心”

“我軍前時,之所以未立旗號,只是因我軍初起,實力薄弱,錢糧也缺,衣甲等物,都是取自蜀軍庫存。爲了隱藏形跡身份,更是多借用蜀軍旗號。加上各軍人數不多,故此未立自家旗號。”

“前日周寶也來文說及此事,與韓卿所言一致,可見此事已是不可再拖”

羅隱在側,道:“主公說的是,前些時日,我軍要欺瞞王宗詰,也不好別設旗號,如今已經謀定,到了臨戰之時,自當挑明身份,鼓舞士氣,凝聚民心。”

李煜看著羅隱道:“長史以爲,時機到了嗎?”

羅隱點點頭,笑道:“如今鳳州援軍覆滅之事,我等已欺瞞二十來天,這王宗詰見諸軍只是廝殺,並無寸進,這錢糧要的倒是急,早已焦躁不堪,況我軍斷絕蜀地消息,據張師爺所傳,這興元府文武之中,已多有人懷疑,屢屢向王宗詰進言。要求詳查各地軍情,對王繼昭大軍行動,也是頗有非議。以臣觀之,我軍當趁此人遊移不定之際,再施巧計,以謀滅之。”

李煜看著羅隱,道:“長史之計,莫非和建旗頗有關聯?”

羅隱拱拱手,道:“主公明見,正是如此,大立旗號,正要誘敵!”

李煜會心一笑:“長史之策,孤當是知曉一二,如此也好,細節容當後議,先說旌旗。”

“侍衛五軍,可旗分五彩,天子坐北朝南,侍衛前軍,位屬南方,屬火,旗色爲紅,侍衛後軍,位屬北方,屬水,旗色爲黑,侍衛左軍,位屬東方,屬木,旗色爲青,侍衛右軍,位屬西方,屬金,旗色爲白。侍衛中軍,屬土,旗色爲黃。”

“凡侍衛各軍軍旗,旗長丈五,寬九尺,中間繡五尺金色團龍,旗桿高兩丈六尺”

“各軍下屬各團,各有團旗,長一丈,寬六尺,中間繡雜色園補,直徑三尺五,以各團序號,分繡壹、貳、叄等字,旗桿高兩丈”

“各團下屬各營,亦有營旗,營旗規制,長八尺,寬五尺,中間雜色園補,直徑三尺,表團號,後加同色三角,繡本營序號,旗桿高丈八”

“營下各哨規制同營旗,只是後加三角,同繡粉色,前爲本營序號,後爲本哨序號,旗桿高丈二”

“哨下各都,規制按營旗七成,字號色彩通哨旗,旗上下,各加飄帶,飄帶寬半尺,長五尺,依各都序號,飄帶顏色,按方位而定。”

“哨左右都督以上將佐,各有將旗,將旗統一爲紅色,大小規制,軍總兵官,旗長一丈,團、營、哨、依次遞減一尺,中間圓補,繡將官姓氏。旗桿頂處,粉色飄帶,書寫部隊序號官職”

李煜說著,羅隱邊聽邊記,待李煜說完,韓慶已想的清楚,又問道:“主公,依次辦理,侍衛軍各部自是分明,只是各地駐軍,旗號如何設定?畢竟將來我軍地方定然廣闊,各地還會有鎮守之軍,如無旗號,豈不是混亂?”

李煜笑道:“各地之軍,同爲天策府下屬之軍,旗號都要統一,爲區別內外,外面各軍,可各以方位,用三色旗即可,中間雜色補上,標以區域軍號,此事樞密司和參軍司以後定議即可,軍以下單位,參照侍衛軍各級編制,再製定相應旗號和各級將旗即可”

羅隱暗自盤算,如此定製,各級分明,只要看到旗子,上下隸屬分明,也表贊同,又道:“各軍旗將旗,就依主公之意,只是主公之旗,也要明定纔好。”

“主公乃全軍之主,又爲朝廷王爵,主公所在之處,軍旗用明黃,示居中而馭外之意,中間金色團龍,四周四色飛龍,軍旗闊丈二,長兩丈,旗桿高三丈六尺九寸”

“主公將旗,降軍旗一格,中間黑補上,繡四尺金色字,上下紅色飄帶,上面書漢王尚書令天策長官字樣,下面書都督中外軍事。主公以爲如何?”

李煜道:“如此甚好,正好周縣令在此,樞密司儘快畫出圖樣尺寸,交勉縣衙門辦理。”

周仲趕緊起身,道:“只要樞密司圖樣尺寸有了,本縣也有巧手裁縫匠人,當可做的,不知需幾日完工?”

羅隱道:“我軍建制,目前僅有三團,兩營,所需布匹,庫房中也是全的,這樣,我今日給你圖樣,後日中午定軍山大營所需旗幟,全數完工,後日晚間,交付主公之旗和侍衛中軍旗號。周兄以爲如何?”

周仲微微一笑,道:“定當如期交付,絕不會拖延!”

李煜看兩人說完,又道:“旗幟既定,金鼓軍令,也當統一,此事韓卿和羅長史二人去商議,參照我朝慣例即可,只是金鼓號令,未免簡單,只在團以上單位設立即可。團以下單位,暫時還是口傳爲好。”

“另外,將旗、軍旗如何使用,也當明確,何樣爲進,何樣爲退,何樣靠攏,何樣堅守,等等,均需明確”

“旗爲一軍之象徵,軍在旗在,旗失軍亡。此項一定要明確在軍旗條法之中。此事也有羅長史的樞密司擬定,報孤覈準,下發各軍!”

羅隱欣然領令,帶周仲和韓慶下去樞密司詳議。

如今這樞密司,雖然人並不多,但都是羅隱招納的飽學之士,到了樞密司,羅隱找來得用的幾個夫子,幾個人一起商議,邊議邊定,很快就將各級旗幟圖樣尺寸定了出來,幾個人一起看過無誤,請李煜覈批之後,又讓夫子複製一份,周仲拿了這些圖樣,自去安排衙門衆人,尋找裁縫,前來制旗。

羅隱和韓慶,又細細議定軍中旗條例,金鼓旗幟號令條例,都是參照舊有的進行增刪統一即可,只是說明文字,務必要準確,簡明,倒是費了夫子們一番功夫。

文稿交道李煜手中,李煜看了,對文字甚是滿意,只是又提出,爲了避免下面執行,理解中或有偏差,能配上圖樣的,一律加配圖樣,詳細標明。

幾個夫子,又忙活了兩個時辰,將圖樣配好,李煜行了印章,予以覈準,兩份條例,各由樞密司複製五份,蓋了樞密司的大印,本來參軍司也需簽署的,李煜又寫下手諭,著周寶、黃石在明日旗幟送達之後,在營中籤署兩條例,即刻頒行全軍。各營宣教夫子,需將條例,向各級將佐軍兵,細細講明。所有人等,五日之後,還記不住的,每拖延一日,即日行軍法十軍棍!

到第三日晚間,大旗已經制完,李煜看了自己的軍旗將旗,很是滿意,當即吩咐,將軍旗高掛城門旗桿,將旗懸掛在縣衙前的旗桿之上。兩旗下均由一班侍衛軍士輪流看管,晝夜不斷。

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二節 捧人就是殺人第六十五節 菊花開放之後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一百一十一節 信息不對稱的苦惱第一百零六節 將軍困守方寸地第四十六節 身邊釘子要拔掉第九十四節 這下真的要拉大旗了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四十七節 到處都有聰明人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人表現之書生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四節 英雄才會有末路第八十六節 不是肥肉是老虎第三十六節 魯莽主帥魯莽將第六節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二十九節 義勇不僅是名號第八十四節 誰敢擋我去路第八十節 烏合之衆好對付第七十八節 一桌好菜慢慢吃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二節 倒黴穿越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人表現之書生第四十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一十六節 新人表現之大將第八十二節 壯士心裡很明白第二十八節 書生偏成武夫患第三十六節 魯莽主帥魯莽將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七十節 風州雖堅一人可進第九十七節 馬軍無敵掃四野第十一節 軍棍之威第九十一節 仗就這麼打完了?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五節 黑鍋還是道友背第五節 黑鍋還是道友背第三十三節 黑手就要黑到底第六十一節 混戰不定誰吃虧第三節 高牆扛不住衆人推第八十七節 打不過 走不了 降第三十五節 凡事就怕沒好人第二十八節 書生偏成武夫患第一百一十八節 撒手而去的後事第七十九節 先收拾了當官的第九節 放手殺人第四十九節 五代版三講出現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二十節 要整軍先定製第十一節 軍棍之威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第一百零二節 豆腐還要趁熱吃第一百零三節 喜氣洋溢的興元城第三十五節 凡事就怕沒好人第十五節 尋鹽之路第九節 放手殺人第八十八節 夜晚,草木皆兵第三十二節 常規之道不可取第七十一節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六節 大才夫子第二十一節 還敢埋伏第四十六節 身邊釘子要拔掉第一節 熱鬧開始第一百零九節 故人之子的到來第九十七節 馬軍無敵掃四野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第十七節 兄弟相逢第九十五節 風雨欲來雲滿樓第四十六節 身邊釘子要拔掉第三十六節 魯莽主帥魯莽將第一百零三節 喜氣洋溢的興元城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一百零二節 豆腐還要趁熱吃第十節 團勇軍法第十六節 今日先封草頭王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九十二章 大軍整編進行時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第九節 放手殺人第三十七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九十九節 圍而不打渴著你第八十一節 收將需要先收心第二十六節 糊塗上峰糊塗當第八十節 烏合之衆好對付第五十四節 有大旗即可做虎皮第九節 漢中之憂只在內第一百一十節 得將大喜更勝得地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人表現之書生第五十節 當兵就要吃飯第一百零八節 還是馬軍跑的快第三十四節 張師爺的救人妙計第七十五節 王宗詰的煩惱第二十一節 還敢埋伏第二十八節 書生偏成武夫患第一百零五節 月夜城頭大調兵第四十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二節 捧人就是殺人第六十五節 菊花開放之後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一百一十一節 信息不對稱的苦惱第一百零六節 將軍困守方寸地第四十六節 身邊釘子要拔掉第九十四節 這下真的要拉大旗了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四十七節 到處都有聰明人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人表現之書生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四節 英雄才會有末路第八十六節 不是肥肉是老虎第三十六節 魯莽主帥魯莽將第六節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二十九節 義勇不僅是名號第八十四節 誰敢擋我去路第八十節 烏合之衆好對付第七十八節 一桌好菜慢慢吃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二節 倒黴穿越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人表現之書生第四十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一十六節 新人表現之大將第八十二節 壯士心裡很明白第二十八節 書生偏成武夫患第三十六節 魯莽主帥魯莽將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七十節 風州雖堅一人可進第九十七節 馬軍無敵掃四野第十一節 軍棍之威第九十一節 仗就這麼打完了?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五節 黑鍋還是道友背第五節 黑鍋還是道友背第三十三節 黑手就要黑到底第六十一節 混戰不定誰吃虧第三節 高牆扛不住衆人推第八十七節 打不過 走不了 降第三十五節 凡事就怕沒好人第二十八節 書生偏成武夫患第一百一十八節 撒手而去的後事第七十九節 先收拾了當官的第九節 放手殺人第四十九節 五代版三講出現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二十節 要整軍先定製第十一節 軍棍之威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第一百零二節 豆腐還要趁熱吃第一百零三節 喜氣洋溢的興元城第三十五節 凡事就怕沒好人第十五節 尋鹽之路第九節 放手殺人第八十八節 夜晚,草木皆兵第三十二節 常規之道不可取第七十一節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六節 大才夫子第二十一節 還敢埋伏第四十六節 身邊釘子要拔掉第一節 熱鬧開始第一百零九節 故人之子的到來第九十七節 馬軍無敵掃四野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第十七節 兄弟相逢第九十五節 風雨欲來雲滿樓第四十六節 身邊釘子要拔掉第三十六節 魯莽主帥魯莽將第一百零三節 喜氣洋溢的興元城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一百零二節 豆腐還要趁熱吃第十節 團勇軍法第十六節 今日先封草頭王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九十二章 大軍整編進行時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第九節 放手殺人第三十七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九十九節 圍而不打渴著你第八十一節 收將需要先收心第二十六節 糊塗上峰糊塗當第八十節 烏合之衆好對付第五十四節 有大旗即可做虎皮第九節 漢中之憂只在內第一百一十節 得將大喜更勝得地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人表現之書生第五十節 當兵就要吃飯第一百零八節 還是馬軍跑的快第三十四節 張師爺的救人妙計第七十五節 王宗詰的煩惱第二十一節 還敢埋伏第二十八節 書生偏成武夫患第一百零五節 月夜城頭大調兵第四十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定安县| 永昌县| 攀枝花市| 尼勒克县| 绵阳市| 吴江市| 抚顺市| 贺州市| 旬邑县| 滦南县| 永和县| 苏州市| 怀宁县| 海南省| 泸水县| 教育| 磴口县| 临汾市| 定结县| 花垣县| 神农架林区| 达孜县| 通许县| 盘山县| 四川省| 天长市| 惠水县| 项城市| 高碑店市| 堆龙德庆县| 望城县| 军事| 贵港市| 华坪县| 榆树市| 长岛县| 同仁县| 利辛县| 夏河县|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