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節 團勇軍法

李煜等到三更天,空自著急,卻沒什麼辦法。裡裡外外的來回轉悠。不知道轉了多少趟,心中不由後悔讓周寶出山。

正在這時,突然外面腳步聲響,李煜兩步就竄到門口??磿r,一個人已經進了院子。手裡拎著東西,腳步沉重,甚至有點踉蹌。

李煜上前去接,那人卻把手裡的東西,順手往院裡一扔,道:“可算到家了,累死我了。”

李煜聽叮叮噹噹的響,又聽見周寶說話,忙道:“那是什麼?怎麼這麼晚纔回來?!?

周寶擺擺手,徑自往屋裡來,兩人到了屋裡,周寶一屁股坐在牀上,解下身上的包袱,丟給李煜,道:“都在這裡了。”

松明照耀之下,李煜看周寶滿頭的大汗,臉上滿是疲憊,也顧的打開包袱,忙道:“怎麼這麼晚,路上不順利嗎?”

周寶喘兩口氣,用袖子擦擦臉,纔將一天的經過給李煜說了一遍,聽到驚險處,饒是周寶已經坐在面前,李煜仍是心驚膽戰。待周寶說完,李煜心中滿是愧疚:“謝天謝地,總算平安。你要出了事,我李煜可是大罪人了?!?

周寶卻道:“兄弟這說的什麼話,俺周寶一個粗人,平時打獵,比這個兇險的也有,這不算什麼,只要沒白跑一趟,俺就對得起興地的信任。別說這個了,快看看滿來的東西吧。”

李煜打開包袱,看到紙墨,那紙雖是粗糙,卻是厚實,厚厚的一疊,足足有八寸。旁邊散放著幾塊墨盒幾支筆,包袱下面是兩張皮子。李煜取過紙、墨和筆,將皮子依舊包好。周寶實在累了,也不多說,拿了包袱,回去自睡。

李煜取出一些紙來,用刀裁成十六開大小,又將外面的刀槍收拾進來,纔去安歇。

第二天,李煜早早爬起來,看了那幾桿刀槍,心裡很是高興:這纔要辦團練,周寶就搞來了這些兵器,雖然不夠,卻是好開頭。

吃過早飯,孩子們開始來上課,個個都興高采烈,將自己採的雞翎獻寶一樣交給李煜。等孩子們到齊,桌子上已經放了一大堆各色雞翎。李煜仍是先給奧數班講課,重點班複習。然後安排周輝給小師弟們教新字。自己跑回屋裡,將墨研開,又用刀將雞翎削尖,沾了墨,試著在紙上寫字。雖然雞翎太細,不好把握,但寫出來的字小巧別緻,李煜看了,得意半天,心道:“不會毛筆,咱用雞翎,大唐第一硬筆書法,咱是開派宗師,嘿嘿”

有了紙筆,李煜自己尋思,這個山莊,除了自己,也就是剛教的孩子,略識了幾個字,這以後山莊的事務,都是按自己的打算來,那不管是保甲團練,還是公倉出入,田地劃分,少不得都是自己掌總,目前人少事簡,還應付的來,將來山莊人多了,還少不得幾個協理賬目文書的助手,看來自己的這些弟子們,還是要快些培養起來,到時自己將這些文字庶務,交給他們,自己才能專心練兵,規劃發展,纔可能闖出一片天地。

這隨後的幾日,李煜一面教書,一面帶了幾個大些的弟子跟著,和了幾位家主,先是統計各家人口數目,編寫造冊,計點全莊老住戶,周、王、陳、李四大族,合計四十七戶,另有單戶五家,共計332人,新來村民,合計十七戶,83人。

李煜和幾位家主,根據丁壯的人數,將全莊分爲六甲,其中,王、陳、李三位家主和週二叔、週三叔,那新來的黃姓漢子,名叫黃海,分任六甲的甲長。各家人口丁壯,男女歲數一一登記明白。然後按冊丈量分配田土,記錄在案。

這公倉,以後是山莊的錢糧大事所在,大家一致,推了周大叔掌總,李煜管了賬目,新來的錢糧救濟,由那新來的張江,協同周大叔和李煜一塊辦理。

這錢糧出入,本就是繁瑣,加上各家各戶的統計繳納,田土丈量造冊,新地劃分。足足忙活了十餘天才算完成。

這新來的村民,新房雖是簡陋,但遮風擋雨不成問題,又有糧食救濟。人心大定。等新田地分了下來,早就是迫不及待,每家都是早出晚歸,按照地界,開荒墾種。整個村裡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李煜又告知各甲,新來的村民,不管家中條件如何,凡是11歲以下的,一律送入學堂學習。那些新來的村民,早就聽說了這一番謀劃,都是李煜的手筆,本就既是感恩,又是佩服,這個要求又是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哪有不情願的道理。於是這學堂又是增了七八個孩子??粗@不斷增大的隊伍,李煜雖是又累了一些,但看著孩子們每日刻苦,在幾個大孩子的帶領下,求知旺盛,極爲好學,心裡也很是舒坦。

眼見一個多月過去,這保甲和公租、公田之法,由於村民淳樸,各家主又是極力襄助,中間雖有不便和簡陋之處,李煜和衆甲長,齊心協力,一一完善了,現在三法運行漸入正規,都已是條文規矩完備。山莊之中,無論是新開的荒地,還是舊有的良田,莊稼長勢,都是極好。村民看著,心裡也是高興,想必再過兩三個月,就會有一個好的收穫。山中生活,該是無憂。

這一日,李煜放學以後,讓周輝他們幾個,通知了幾位甲長,晚飯後到學堂議事。幾位甲長,知道李煜有事招呼,都不敢怠慢,吃過晚飯,前後來到學堂。李煜和週報兩個,將學堂中點了松明,招呼衆人坐了。

週二叔剛剛坐下,早就忍不住,道:“夫子,你當初說的四個法子,這前三個法子,都行了下去,怎麼這團練之法,至今還不見動靜?”

李煜笑道:“二叔何必心急,今天可不就是讓大家來商議此事?!?

王叔和黃海,也是笑著點頭,道:“這三個法子實行下來,咱這村民,不管是新來舊住,都是信服,人心安定,還真是等著看夫子的團練法是怎麼個章程?!?

李煜道:“這團練之法,也是爲了保護咱這莊園田土,煜已擬定了一些規條,今日就是請大家來商定一下。”

原來李煜,雖然知道團練這個詞,卻也不知道這團練是怎麼個組織法,苦思冥想之下,只好將自己所瞭解的一星半點的練兵知識和宋朝王安石的鄉兵組織和過去看電影、電視裡的民兵,游擊隊的組織方式揉到一塊,搞了這麼一套四不像的規制。

這團練分爲三級:第一級是團勇,凡是村裡18到35歲的青壯,必須參加,團勇按保甲歸屬,每五人爲一伍,兩伍爲一班,置班正、班副各一人,操練分管一個伍,排陣戰鬥則班爲一個整體,班正、班副各自分居兩側,押領全班。四個班爲一都,置都正、都副各一人,都勇兩人,負責護衛都正和都副。四都爲一哨,其上三哨爲一營,三營爲一團,目前人員還少,哨和以上的編制暫時不定,以後再說。

這團勇,農閒時,每日操練三個時辰,農忙時,除了大忙的幾日,由團練首領決定可以暫停操練外,均爲每日操練一個時辰。

團勇操練,均按軍法管理,執行軍紀,凡有違抗軍令,操練不到的,執行軍法。軍法分爲罰操,禁閉,軍棍,斬首四種,但凡有被斬首示衆的,其家均要沒收財物田產,攆出山莊,不得在山莊居住。

第二級爲團練,由35到45歲的丁壯組成,也按伍、班、都、哨、營、團編制組成,人數則不確定,按照保甲歸屬組織,甲長即爲班長,甲長不在團練裡的,由甲長指定。農閒時兩日一操,農忙時10日一操,每操練爲兩個時辰,團練操練,除了戰陣武藝,主要是行軍運輸,紮營救傷。

第三級爲少年團,由13歲到17歲的少年組成,跟著團勇操練,時間減半,一樣按軍規管理,見習軍事,作爲將來團勇的補充和後備隊,同時,一旦山莊有事,聽團練首領調派,負責山莊婦女老幼的組織和鎮撫管理。

同時,這李煜又規定,凡是團勇和少年團頭目。均有李煜組織,學習兵法軍規,一年之內最少要認500字,三年之內,識得2000字以上。

衆人聽李煜將團練之法解說了,衆人似懂非懂,只是聽操練的規定,不會誤了農時,不耽誤大家吃飯生活,幾位甲長也就沒啥意見。至於軍法和團練組織,反正大家都是不懂的,不過幾位家主也都信得過李煜,李煜說啥是啥,一致通過了就是。自己等人只要照辦就是了。

李煜見大家都無異議,取出名冊,計點人數,全莊合計有符合條件的團勇58人,團練42人,少年團24人。幾個人商議著,58人分爲六個班,暫歸一個都,都正李煜自兼,都副定了周寶,其他人各入班伍,定了周燦,王通,黃海,張江,李大虎,李二虎爲班正,又選了六人爲相應班副。

團練42人,分爲四個班,以週三叔、李叔和王叔,陳叔爲班長,暫定週二叔爲都正。

少年團24人,以周輝、陳堅、王河爲班長,這三人雖是歲數不大,但都是李煜奧數班的弟子,又是周、陳、王三族子弟,自然大家也沒有異議。

隨後大家又商議,先由各甲長,明日組織人手,在山莊北面,平出4畝荒地,夯的實了,做爲操場。大後日午後開始團練起操。李煜安排衆人,各自通知自己甲內的村民,務必準時,不得不到,衆人齊聲應了,才各自散去。

衆人散去,李煜卻是發愁,這人組織來了,可該怎麼練,自己還是茫無所知,什麼陣法軍規,自己也不清楚,想了又想,心道:“這山民強壯,也有幾個懂的武藝,可練兵不是練武。這古代怎麼練兵自己可不知道呀”轉念一想,“我一堂堂穿越青年,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好歹自己也參加過一個月的軍訓,就按那個章程,練上一段時間再說”

想得清楚了,趕緊回憶自己軍訓的過程,從左右、排隊、立正軍姿和行進,按次序編排了一個大綱,記在紙上。又想想這要練兵,先要有威才能震得住,於是粗定了軍法,才自行睡去。

到了次日晚間,這衆人都已得了甲長的通知,那周寶、周燦、王通、李家兄弟、周蓉和周輝陳堅王河幾個人,相互約了,興沖沖的跑到李煜這裡。要先聽聽這團練到底該怎麼練。李煜看這團勇和少年團的核心幹部,也就缺黃海、張江二人,乾脆就讓王河去將二人也叫了來,拿出自己的擬定的訓練綱要,和大家商量。

衆人聽李煜的講解,都有點迷惑不解,周寶道:“李大哥,咱這團練,原是要抵抗散兵強盜,若不操練武藝,只是會些排隊站立,到時如何廝殺?”

這些人都是農民獵戶出身,未曾經過軍事訓練,哪裡有什麼軍事見識,就算是平時打獵操練,也是以勇猛爲主,聽了周寶的話,都是點頭。不過他們原是對李煜高看得很,對李煜的見識,那早已是心服口服。雖然不明白李煜的思路,但也知道李煜必有道理,周寶問出他們心中的疑惑,都齊齊看著李煜,等他解說。

李煜如何不明白大家的心思,自己總不能告訴別人自己不會吧?可要講這大道理,淺了說的不明白,深了別人未必聽得懂,沉吟一下,扔下衆人,徑自出去找了幾個樹枝回來,取出其中一個,交給周寶,道:“周寶,你能不能把它折斷。”

週報看那樹枝,不過拇指粗細,笑道:“李大哥,這小小樹枝,我要是折不斷,豈不是笑話?”說著,雙手輕輕一拗,樹枝斷爲兩截。擡頭看著李煜,只顧笑。

李煜也不管他,自顧將幾根樹枝,合在一處,然後遞給周寶,笑道:“一齊折斷這些呢?”

周寶也不說話,笑著接過來,雙手握了,用力一折,幾根樹枝仍是斷了。李煜笑道:“這回不比剛纔輕鬆了吧?”

周寶道:“那是自然?!?

李煜將所有樹枝,合爲一束,雙手剛剛握的過來,又遞給周寶,道:“這些你再試試?!?

周寶接過,用力握住,雙手狠勁一拗,樹枝雖然彎了一下,卻隨即彈回。周寶再次發力,仍是如此。周寶笑道:“李大哥,這可折不斷。”

李煜笑道:“是呀,一個樹枝,輕輕就斷,幾個樹枝,用力才斷,一大把樹枝,以你的武藝,都無法折斷。其實這軍隊戰陣,個人武勇自也重要,但一人所及,不過最多兩丈方圓,在千軍萬馬當中,不過滄海一粟而已,能起得了什麼作用?關鍵還是要衆人齊心抗敵,人多才能力量大?!?

“這人多力量大,不是人數的多少,光是人多了,有的向前,有的向後,那還是一堆散樹枝,就算你這樹枝粗點,也是不成,只有大家一個號令,生死不顧,同進同退,才能衝堅挫銳,破敵立功。咱這團勇,都是農民獵戶,要是平時不練紀律規矩,養成習慣,到了對敵生死一刻之際,又如何能做的到?”

衆人聽了,雖還有些懵懂,但大致道理還是明白了一些。周燦笑道:“李大哥,我們都是粗人,那裡經過這戰陣的事,你咋說,我們咋辦就是?!?

那黃海張江,確實和潰兵廝殺過的,黃海點頭道:“夫子說的,確實這個理,那日我們和潰兵廝殺,原本我們人多,就是心不齊,有的要跑,有的要拼,被人家幾個打一個,就算有些勇力,也是抵擋不住。後來大家都拼了命,才殺了那些王八蛋”

李煜道:“那也就是潰兵,才讓你們齊心砍了。要是對方隊伍嚴整,同進同退,恐怕拼命也是沒用?!?

張江道:“想必也是。我們人多,紛紛衝了過去,幾個圍住一個,自然是沾光,要是不被我們衝散圍住,還真不知道殺成啥樣?!?

李二虎道:“李大哥,反正你說我們就辦,別的也不必扯,你那大文章我也聽不懂,你就交代咋做就行了?!?

李煜道:“也好,其中道理,大家日後自然明白。咱們明天開始操練,我可不會講情面?!?

接著,李煜唸了幾條軍規:

一、隊伍喧譁嬉笑,犯者5棍,班正3輥。

二、行爲出錯,擾亂隊伍,犯者3棍,班正2棍。

三、隊伍限時不齊,班正5棍。

四、抗拒軍令,私自脫離,犯者10棍,再犯加倍。

五、集合遲到,犯者5棍。班正3輥。

李煜說完,衆人不由面面相覷:這才當個小頭頭,還沒咋地呢,軍棍都惦記上了。周燦笑道:“李大哥,不必啥錯都打軍棍吧?”

李煜笑道:“我可不想打你們的軍棍,只是咱這團勇,都是沾親帶故的鄉親,要沒有嚴刑酷法,怕是你們也不好管著手下?!?

李大虎道:“李大哥,是不是酷法我不知道,不過,誰要犯錯讓我屁股捱了打,我可饒不了他?!?

李煜道:“正是如此,咱們齊心協力,纔可練出隊伍?!?

事已至此,大家也無更多意見,隨即散了,各去休息。

第三節 高牆扛不住衆人推第七節 山莊保甲第六節 大才夫子第七十九節 先收拾了當官的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三十五章 幸福山莊第六十一節 混戰不定誰吃虧第二十六節 主薄收徒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唐代官制第九節 放手殺人第一百零一節 走投無路唯有死第八十八節 夜晚,草木皆兵第六十五節 菊花開放之後第十七節 有官有職待人填第三十三節 黑手就要黑到底第二十九節 義勇不僅是名號第四十三節 這就是激烈戰鬥?第九十八節 挖個深溝困住你第一百一十七節 新人表現之變生肘腋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第六十四節 不喝醉不是自己人第五節 腳踏實地第二十三節 放人取物第二十五節 糊塗案子糊塗報第七十五節 王宗詰的煩惱第十四節 老夫子的大論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第二十一節 還敢埋伏唐代官制第一百零二節 豆腐還要趁熱吃第七十五節 王宗詰的煩惱第四十五節 退一步纔有便宜第二十節 要整軍先定製第一節 樑王的離間計第七十六節 正中誰的下懷?第一百節 逃卒的多米諾骨牌第三十章 巧戰馬盤第三十五章 幸福山莊第七十節 風州雖堅一人可進第一百一十節 得將大喜更勝得地第五十八節 爵位田地無人不愛第四節 英雄才會有末路第四十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十五節 退一步纔有便宜第六十九節 漢王欽賜小周郎第六十八節 人心就是這樣收攏的第六十五節 菊花開放之後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第一百一十四節 大會文武第四十八節 黃海輕取定軍山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第一百一十六節 新人表現之大將第一百一十一節 信息不對稱的苦惱第三十三章 緣由天定第二十六節 糊塗上峰糊塗當第三十二章 周家心事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第十一節 這就是核心班底第十七節 有官有職待人填第十節 團勇軍法第十節 團勇軍法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四十一節 伏兵勇取南城門第三十一章 略定漢中第八節 天無絕福人之路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九十八節 挖個深溝困住你第六十節 魯莽人也會用計第六節 大才夫子第十七節 有官有職待人填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一百一二節 張師爺的謙遜第一百零三節 喜氣洋溢的興元城第二十九節 義勇不僅是名號第二十六節 主薄收徒第二十六節 主薄收徒第一百一十九節 混同大唐第十節 團勇軍法第九十九節 圍而不打渴著你第七十五節 王宗詰的煩惱第一百節 逃卒的多米諾骨牌第九十三節 小處也要費思量第六十九節 漢王欽賜小周郎第五十一節 榜樣的無窮力量第九十六節 王大帥的行軍路第六十九節 漢王欽賜小周郎第一百零六節 將軍困守方寸地第三十八節 偷襲還是明襲第四十二節 棋錯一著束手束腳第五節 黑鍋還是道友背第三十二節 常規之道不可取第十八節 傾寨相投第九十七節 馬軍無敵掃四野第七十六節 正中誰的下懷?第三十章 巧戰馬盤第二十七節 揣著明白裝糊塗第四十九節 五代版三講出現第六十三節 新收小弟挺兇猛
第三節 高牆扛不住衆人推第七節 山莊保甲第六節 大才夫子第七十九節 先收拾了當官的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三十五章 幸福山莊第六十一節 混戰不定誰吃虧第二十六節 主薄收徒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唐代官制第九節 放手殺人第一百零一節 走投無路唯有死第八十八節 夜晚,草木皆兵第六十五節 菊花開放之後第十七節 有官有職待人填第三十三節 黑手就要黑到底第二十九節 義勇不僅是名號第四十三節 這就是激烈戰鬥?第九十八節 挖個深溝困住你第一百一十七節 新人表現之變生肘腋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第六十四節 不喝醉不是自己人第五節 腳踏實地第二十三節 放人取物第二十五節 糊塗案子糊塗報第七十五節 王宗詰的煩惱第十四節 老夫子的大論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第二十一節 還敢埋伏唐代官制第一百零二節 豆腐還要趁熱吃第七十五節 王宗詰的煩惱第四十五節 退一步纔有便宜第二十節 要整軍先定製第一節 樑王的離間計第七十六節 正中誰的下懷?第一百節 逃卒的多米諾骨牌第三十章 巧戰馬盤第三十五章 幸福山莊第七十節 風州雖堅一人可進第一百一十節 得將大喜更勝得地第五十八節 爵位田地無人不愛第四節 英雄才會有末路第四十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十五節 退一步纔有便宜第六十九節 漢王欽賜小周郎第六十八節 人心就是這樣收攏的第六十五節 菊花開放之後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第一百一十四節 大會文武第四十八節 黃海輕取定軍山第五十七節 軍功爵制不可少第一百一十六節 新人表現之大將第一百一十一節 信息不對稱的苦惱第三十三章 緣由天定第二十六節 糊塗上峰糊塗當第三十二章 周家心事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第十一節 這就是核心班底第十七節 有官有職待人填第十節 團勇軍法第十節 團勇軍法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四十一節 伏兵勇取南城門第三十一章 略定漢中第八節 天無絕福人之路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九十八節 挖個深溝困住你第六十節 魯莽人也會用計第六節 大才夫子第十七節 有官有職待人填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一百一二節 張師爺的謙遜第一百零三節 喜氣洋溢的興元城第二十九節 義勇不僅是名號第二十六節 主薄收徒第二十六節 主薄收徒第一百一十九節 混同大唐第十節 團勇軍法第九十九節 圍而不打渴著你第七十五節 王宗詰的煩惱第一百節 逃卒的多米諾骨牌第九十三節 小處也要費思量第六十九節 漢王欽賜小周郎第五十一節 榜樣的無窮力量第九十六節 王大帥的行軍路第六十九節 漢王欽賜小周郎第一百零六節 將軍困守方寸地第三十八節 偷襲還是明襲第四十二節 棋錯一著束手束腳第五節 黑鍋還是道友背第三十二節 常規之道不可取第十八節 傾寨相投第九十七節 馬軍無敵掃四野第七十六節 正中誰的下懷?第三十章 巧戰馬盤第二十七節 揣著明白裝糊塗第四十九節 五代版三講出現第六十三節 新收小弟挺兇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大安市| 金门县| 榆中县| 江津市| 周口市| 遂昌县| 达拉特旗| 古交市| 平乐县| 秭归县| 扎赉特旗| 清镇市| 和顺县| 工布江达县| 汝阳县| 江安县| 景谷| 梅河口市| 咸阳市| 七台河市| 桂阳县| 泸州市| 寿阳县| 诸暨市| 桓台县| 呈贡县| 铜梁县| 怀集县| 南漳县| 佛教| 中阳县| 黄浦区| 临泉县| 海伦市| 朝阳县| 襄汾县| 中宁县| 晴隆县| 玉环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