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爲爵,還當有官職纔是,否則以空頭王爺又能鎮得住誰。
只是而今這世道,官不值錢。像原來,侍中乃是門下省之首,中書令爲中書省之首,尚書省的左右僕射,乃是尚書省的長官,即便是同中書門下三品等職,那也是入了政事堂,乃一等一權貴。但現在成已經成遍地皆是的加官了,至於在外統兵的藩鎮,除了臨時的各道行營都統,兵馬都統外,無非都是節度使而已。甚至還有朱全忠那樣官無可加,只好身兼四鎮節度使的怪態官職。
羅隱想起,當初秦王未登位時,高祖皇帝以現有官位無足以重其權,曾封爲秦王、尚書令、天策上將,並開天策上將府以統兵理政。這尚書令因是太宗皇帝做過的官,後世的尚書省僅設左右僕射。既然如此,乾脆爲漢王,天賜定國長官,開天賜定國長官府以平章軍國重事、總督諸道兵馬。
這漢王名分一定,當自重身份,自稱爲孤,書令稱制,凡爲下屬,自稱名,稱臣,對漢王,則一律稱主公。漢王稱其下,可稱字、職或稱卿。至於禮節,則有分了常禮、大禮、官禮。
主公名分定了,下面就好辦了,開府理事,下面自然也要徵聘府屬僚佐。這府中設置,當然要面面俱到,即便目前初創,不一定如數補齊,但也要有其位,暫虛其職好了。
這天賜定國長官府內,設長史、參軍、司馬、主薄等職,並分管各司曹。
內府長史:爲昭文館之首,掌參謀、文學、書記外府長史:爲通政司之首,掌庶政、傳達戶司參軍:爲戶政司之首,掌錢糧兵司參軍:爲兵政司之首,掌軍功、軍籍、軍人配屬吏司參軍:爲吏政司之首,掌官員徵辟、審覈、升遷法曹參軍:爲律法司之首,掌刑獄行軍司馬:爲行軍司之首,掌軍事參贊羅隱擬完,自家看看,覺得沒啥遺漏,工工整整抄寫一遍,方安心睡去。
到了次日,羅隱早早起來,拿了自己所擬,來尋李煜。這一日,李煜和周蓉兒兩個,倒是沒去老人哪裡蹭飯,還是周蓉兒熬了米粥,切了些臘肉菜蔬,兩人正要吃時,可巧羅隱來了。
這周蓉兒和羅隱還有師徒之分,見了羅隱,已笑吟吟的迎了過來,問道:“先生倒是早,還沒用飯吧?快請坐下,一塊用好了。”
羅隱既然視李煜爲主公,心中禮法所限,忙道:“羅某來的不巧,我先告退,等稍後再來。”
李煜手裡端著飯碗,笑道:“老夫子忒也著相了,禮法重在人心,何必如此拘謹,況且你乃是蓉兒之師,即便是名分已定,那你也是水漲船高,這尊師重道,當也是禮法,還是一塊吃吧。”
羅隱一早起來,這肚裡自然空空,米粥臘肉的香味,早就勾起了獨立的饞蟲,只是心中拘於名分,纔要告退。這李煜說的實在,況且也是個豁達的性子,當即笑著謝了,也不再客氣,端飯就吃。
周蓉兒的手藝秉承崔氏夫人,倒是調的一手的好菜,羅隱連吃三碗,才覺得飽了上來,這下倒讓周蓉兒無飯可吃,李煜看他吃的香甜,笑道:“老夫子看著瘦弱,這飯量還真不小。”
羅隱這才醒過味來,這兩人的飯,即便多做,又能多出多少,自己這一頓狂灌,怕是吃了一半還多,當即拍拍肚子,赫然回道:“不是羅隱嘴饞,還是這飯實在好吃,呵呵。”
周蓉兒笑道:“粗茶淡飯,不值得什麼。夫子用得好就好。”邊說,邊收拾了桌子碗筷。
羅隱拿出自己擬的初稿,遞給李煜,道:此乃羅隱初擬,請主公你過目。”
李煜接過書稿,從頭細細看下去,看到中間,不僅略略皺眉,待看到後面,心中瞭然。這羅隱基本上也就是有點照搬唐初三省六部制的樣子,雖然名稱變了,實質仍是相同,除了沒有工部和禮部的影子,其他的基本都在,只是長官府注重軍事,多了一個專職的行軍司馬而已。這個結構,目前看是多餘的不少,而真要是發展,怕又是前瞻不足。
羅隱看李煜未表贊同,問道:“主公,可是有所不妥?”
李煜想了想,道:“倉促一夜之間,夫子所慮,已遠超所盼,只是其中,確有遺漏不妥之處。”
羅隱笑道:“主公何必客氣,一人智短,衆人智長,請主公明示,完善即可。”
李煜道:“好,既如此,李煜逐條和老夫子商榷就是!”
首先這稱呼,奪漢中之地,稱漢王,甚當。
這天賜定國長官府,則未免過於羅嗦,既然效法太宗,乾脆就學個**,直接就叫天策長官,開天策長官府,總理軍國重事兼統天下兵馬。
至於這稱呼,稱孤道寡,實在是有點難爲李煜這現代老青年,不過這是古人習慣,羅隱對這點可是死活不讓,這爭論半天,李煜也不好一下子推翻,所以這稱呼,也就隨了羅隱所擬,不過這禮節,李煜卻堅決反對,認爲不論是這常禮,還是官禮,仍然是傳統的拜禮,至於大禮,更是繁瑣。所以李煜提出,如今是一切草創,當以簡易爲則,這軍隊營中,如手無兵刃,則行舉手齊眉禮,手持刀槍,怎行豎持兵刃注目禮。
這日常官禮,常禮,則法定爲抱拳拱手禮,如祭祀等隆重大禮,則除拱手外,還需低頭,曲半身,加拱手。如手中有細物,怎細物置於右手,以左手抱右手。如手中物品體量巨大的,可行注目禮,或略加彎腰禮即可。
羅隱總覺得這過於簡單,但李煜堅持,所謂禮者,是以禮之形式,表心中之敬重,只要有此形式,雖是簡單,但教化薰陶之功,並無不同。羅隱想想,也有道理,也就不再堅持。
至於這天策長官府的設置,李煜覺得,羅隱的想法實在是過於傳統,自己的很多設想,他並不知道,故而李煜也不客氣,直接拿過一張紙和獨創的雞翎筆,一邊寫一邊和羅隱解釋。
第一、設樞密司,下分:
軍籍處,主導兵員和各地方團勇登記、徵集、後備兵員的調發。
軍功處:負責軍功考覈、登記、及官兵年資,核轉,封賞。
勤務處:負責錢糧裝備的徵集、調發和供應。
訓練司:主管新兵編練和老兵操訓。
監軍處:隨軍督戰,掌軍中教化宣傳。
辦公處:掌管本司文書進出分發和本司庶務樞密司長官爲樞密長史,樞密參軍爲輔第二、設參軍司,下分:
參謀處,主導各地山川圖集,彙總敵我軍情,擬定作戰計劃的確定。
軍令處,主導軍隊調動和監督指導作戰軍團的執行。
軍情處:負責軍情偵緝和各地山川圖形的繪製。
辦公處:掌管本司文書進出和本司庶務參軍司長官爲參軍長史,參軍司馬爲輔第三、設庶政司,下分:
戶曹:協理天下錢糧和圖籍人口工曹:主管各地工程、土木建設。
農曹:主管各地農桑水利。
刑曹:主管刑案複覈偵破。
吏曹:主管官員調配、徵辟、考覈。
商曹:主管商務發展、管理和稅務。
學曹:主管學校教育和科研發展。
辦公處:掌管本司文書進出和本司庶務庶政司長官爲庶政長史,庶政司馬爲副,各曹長官爲郎中。
第四、設元老院元老院乃徵召各地元老組建,負責審覈決議庶政司各項庶務。並對庶務司各司曹長官進行監察,並提出彈劾。同設辦公處。
第五、設昭文院昭文院乃徵召各地文學之士,內分:
內書房:爲天策長官的隨身書記,負責制令擬定,記錄長官言行。
通政房:封駁副署內書房發出的制令,傳遞各地庶政章表。
文學院:掌管禮法教化,倡導文學第六、設侍衛司掌管長官府和長官本人的侍衛和長官庶務,設侍衛司馬、侍衛郎中爲首,並管帶、操訓侍衛兵馬——
各位老大,不管是送鮮花還是收藏,都是對老醋的鼓勵呀,看在老醋一把年紀,打字奇慢還努力碼字的份上,拜託!!拜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