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校尉領(lǐng)兵過來接應(yīng)。韓慶和手下人等,早已是渺無蹤跡。焦校尉無奈,只得吩咐屬下,收殮戰(zhàn)死的將佐屍骨。
韓慶這一次突襲、誘敵,歪打正著,竟然將焦校尉一營的將佐幹掉了四成。未經(jīng)大戰(zhàn),竟有如此損失,焦校尉著實(shí)憋屈。只得整頓兵馬,調(diào)配將佐,心裡對韓慶恨得咬牙。
這焦校尉也不是個笨人,眼看兩日下來,不但路沒走多少,這將士們還身心俱疲。知道韓慶用意,就是要攔阻自己,遲滯大軍增援。焦校尉暗思:“這韓慶,乃是從鄭鼎營外繞過,能有多少兵馬?真要對陣,絕非我軍對手,無非是製造事端,擾我軍心行程而已。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管他,只管快速前行就是,韓慶不來則已,若是敢來,我只管大軍趕上就是。”
一夜平安無事,次日一早,焦校尉傳了將令,全軍快速拔營啓程。不管遇到何事,只管往正路殺去。
大軍浩浩蕩蕩,韓慶偶爾又在前路出現(xiàn),將佐們都得了焦校尉吩咐,只管揮動大軍前進(jìn)。韓慶單槍獨(dú)馬,怕被大軍纏住,不敢逼的太近。除了放幾隻冷箭,還真無計(jì)可施。只得打馬遠(yuǎn)去。再也不露頭。
焦校尉自以爲(wèi)得計(jì),催動大軍,急急而行。到了午時,天氣正熱的緊,軍士們一路行的辛苦,校尉也是老行伍,知道須要打尖歇息,否則這軍士們又熱又渴又餓,非中暑不可要。看此處地形平坦,樹木高大,頗有陰涼之處,山泉淙淙而來,又可飲用。校尉傳令,全軍停住歇息。
軍兵們聽校尉吩咐,都是歡呼,紛紛鑽到林間歇息,校尉自己,雖說騎著馬,也是熱的難受,帶了親兵,進(jìn)林尋找蔭涼。
一親兵笑道:“這乾草真好,不管是餵馬還是鋪墊,都是得用!”
校尉看時,果然這林中,很多地方,都是有一層厚厚的乾草,鋪在地上,抓起一把,一股青乾草味甚是清香,想必不過是晾曬一兩日,剛剛曬乾的。校尉心中起疑,領(lǐng)親兵四處查看,都是如此。
校尉明知這些乾草定有蹊蹺,正要下令軍兵集合時,猛然林中,突然一陣亂,擡頭看時,前面煙火突出。那火自地上而起,先是乾草,後是灌木,漸漸的,那些高大的樹木,被烤的幹了,也燒了起來。
諸軍正驚疑間,林中已經(jīng)多處火起。草幹火猛,軍兵們又沒有合手的工具,面對大火,只得退後。漸漸被逼向大路。
校尉知道不好,正要傳令,速速進(jìn)發(fā)搶過前面山環(huán)時,這前面遠(yuǎn)處,已經(jīng)煙霧騰騰,顯然大火已經(jīng)燒了起來。不多時,火勢烈烈,熱Lang燻人。衆(zhòng)軍佔(zhàn)腳不住,只得後退。雖然狼狽,幸喜並無敵軍衝突,軍兵們倒也從容。
這火,越燒越大,漸漸連成一片,沿著官道山勢,步步延燒。蜀軍束手無策,只得不住後退。這一下子,倒是上午走的路,又退回去一小半。
這山火,順山而走,隨風(fēng)而變。燒的格外的旺。焦校尉看火勢雖然轉(zhuǎn)了向,不再前逼,大軍無礙,可這數(shù)裡的火場,那是噼裡啪啦燒的正好,火光熊熊,濃煙滾滾,眼見沒個三兩日,這山火根本滅不了。就這陣勢,別說是穿過,就是近前,都是不可能。
糟了,校尉心中,一聲哀嘆,自己大軍出動,奉令只帶了五日干糧。其餘都由後隊(duì)押送,而今已過了四日,離鄭鼎大營,卻還有六十多裡,火場阻隔,無法得大營糧草補(bǔ)充。這要是火場不滅,大軍糧草斷絕,豈不是糟糕之極?”
校尉左右尋思,只有求援一路可走,只要後面的援兵,帶來糧草,支應(yīng)一二,料想這勉縣後續(xù)的糧草或者大營的儲備,總能得的到。爲(wèi)今之計(jì),當(dāng)是催促後隊(duì),速速前來。爭取補(bǔ)充糧草。又傳令軍兵,糧食減半,多派些人馬,上山打獵行圍,補(bǔ)充軍糧。
快馬信使,飛奔而去,校尉這心裡,纔算有了些譜。牢牢紮了營盤,一面要能隔離火場,一面還要便於警戒,雖然知道這大火,不僅阻了自家去路,敵軍想過來也是不可能的。但小心無大錯。周全第一。
韓慶放火,也只是想阻一阻而已,生怕夏日樹木潮溼,不好起火,還令左哨的兄弟,昨日專門割草曬乾,散在各處,以備引火之用。沒想到,這山火燒起來,如此轟轟烈烈,漫山遍野,徹底隔絕了道路。
韓慶掐手指頭算算,前兩日,已經(jīng)誤了敵軍一日多行程。今日大火一起,敵軍最少也要等上半日。這後面,除非大雨,否則蜀軍最少還要耽擱三日以上纔可能過來。
韓慶算完,高興的手舞足蹈,道:“任務(wù)完成了,哈哈。早知道這樣,我?guī)б欢既笋R就可擋他五六日,何必讓我一營的兄弟們閒著!”
左哨都督在側(cè),笑道:“確實(shí)不公,大人自己倒是蠻痛快的,又是偷襲,又是斬將的,著實(shí)過癮。可我們兄弟,光割草砍木的活了。”
韓慶一把拉住那哨都督,道:“不是兄弟們割草砍樹,也不能燒的那廝退軍,走走走,這火可是燒出來不少的野獸,咱們喝酒吃肉去。”那哨都督知道敵軍過不來,樂得逍遙,當(dāng)即陪了韓慶,兩人坐在山坡之上,遠(yuǎn)觀大火,喝酒吃肉。手下的兄弟,也都各尋陰涼之處,自在休息。
這火,到了晚間,看著越發(fā)的猛,足足燒了五天多,一場山雨下來,才澆滅了大火。韓慶早領(lǐng)左哨的兄弟,退出二十里之外潛伏,準(zhǔn)備再給蜀軍一頓教訓(xùn),誰知足足等了一日,毫無動靜,韓慶深感奇怪,正要派出斥侯前去哨探,卻見一小股人馬緩緩策馬而來,身上裝扮和蜀軍衣甲無二,只是盔上都插白羽。
韓慶分兵時,曾約定,凡是漢王屬下,爲(wèi)防止誤會的。盔上多用白羽,故此韓慶雖感奇怪,也當(dāng)即領(lǐng)兵出來相見。
這小隊(duì)人馬爲(wèi)首的班正,乃是鳳州的軍士出身,看見韓慶,滿臉的笑:“小的見過公子指揮使大人!小的奉周大人將令,特來告知公子,蜀軍大隊(duì)援兵,已全軍覆滅,請公子領(lǐng)全營兵馬,速去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