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節 捧人就是殺人

蜀王王建自從拜發了奏章以後,其實也就把這事給拋到了腦後,如今賜號也罷,升官也罷,也就是個名聲而已,說穿了也沒啥大用,真正頂用的,還是手裡的軍隊和地盤,不管咋說,拿下了漢中,得了山南西道的地盤和軍民,三蜀之地,完完整整的落在自己手裡,進可攻,退可守,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次樑王伐岐之戰,除了朱全忠,西蜀可是最大的受益者。

兩川之地,本就富足,西蜀王建,除了派大軍攻略漢中,在成都也是大興土木。這西川節度使府,原本就建得不錯,王建又令人在節度府後的內城北門之上,新建了一座高樓,這樓,前後左右都是八間開闊,高有三層,每層四周由三十六根合抱粗的紅色巨柱撐起,高聳在城牆之上,巍峨而立,樓內雕樑畫棟,色彩斑斕,站在頂層四外望去,成都府諾大城池,俱在腳下。王建首次登臨,當即大喜,賜名花紅樓。同時,將這建造此樓的寵臣唐道襲連升了兩級,賞做衙內馬軍都指揮使。

王建出身軍伍,自家粗鄙無文,卻甚是喜歡文雅之士,這在當時藩鎮當中,也算個異數。蜀地錦繡山河,文風本就昌盛,這西蜀又是四塞之地,這幾年雖也征伐了幾場,但比起關外,那還是要平靜的許多,多有川外學子文人,來蜀中避難求生。這王建身邊,還真聚了不少當世的詩文名士。如今建了這花紅樓,心中歡喜,時常領了幾個身邊的學士,在樓上飲酒賞景賦詩。這一日,正在花紅樓上歡宴,漢中王宗詰的快馬密報送了上來,王建看密函封口,是王宗詰的印鑑,眉頭不由一皺,當即打開,略略一看,將書信歸入函中,著貼身侍衛抱了,笑對衆人道:“我軍北上接駕,攻略漢中,朝廷封賞諸將,大喜之事,諸君當浮一大白,爲我軍賀!”

文學侍從之臣,聽說是封賞之事,紛紛賀喜,舉杯慶祝,更有喜歡賣弄才學之人,已經是出口成章,頌揚蜀王軍威軍功。王建一邊謙遜,一邊和衆人喝酒相慶。

王建轉回蜀王府,取出王宗詰的密報書信,細細看了幾遍,暗思:“宗詰這子,倒是忠心,只是依舊粗疏。如今朱溫豎子,風雲際會,竟然得以把握朝政,其所懼者不過是我與河東,淮南數鎮而已,而今我三蜀混一,山河險固。朱溫這廝無力圖我,才用這反間之計,徑自封賞宗滌等將,宗詰一勇之夫,不知輕重,倒是小事大作。”

轉念又想:“宗滌素有智謀,如何看不出這朱賊毒計,此等歸宗封王的大事,即使聖旨封賞,也當快馬報來,緣何唯有宗詰密報,不見宗滌和宗播的表章?”

王建心裡雖說狐疑不定,但畢竟是一時梟雄,卻也按得住性子,轉日,收到華洪的表章,王建細細看去,華洪在表中言語恭順,大表忠心,口氣行文,仍足義子身份,看來還沒有仗著朝廷聖旨歸宗立戶的心思,王建纔算是放下了心思。

只是這封賞的消息,雖說王建沒往外張揚。可畢竟是朝廷明旨,也沒啥秘密,這不到三五日,成都上下,關於王宗滌被賜歸宗,升山南西道節度使,封爵郡王的消息已經是人人皆知。

這蜀王王建,原本就是靠拜了神策軍使田令孜爲義父,纔有了機會平步青雲,打下了這塊基業。雖說後來,這義父被他像破衣服一樣給撕了個粉碎。但王建還是把這個收乾兒子的傳統堅定不移的發揚光大。從利州開始,這一邊收地盤,一邊收乾兒,隨著地盤的擴大,這乾兒義子的數目也是暴漲。但凡軍中有名的壯士大將,差不多都是王家宗字排行。這王建每每到軍中,看到自己這大大小小的乾兒子,心裡就是高興:太原李獨眼,號稱大唐第一猛將,也纔不過是十三個乾兒子而已,老夫足足有上百義子,個個武勇絕倫,百虎在軍,那個能比得上?

這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還會爲了權勢錢財鬧的反目成仇呢,何況王建這生拉硬拽出來的義子們,雖說都是義子,這有資格老的,就有資格淺的,有功勞大的,就有熬辛苦混的,況且這官位權勢,高低不一,雖說都是義子,原本也是分了好幾幫。王宗滌爲人一向剛正,治軍又嚴,這麼多年下來,領兵帶軍,一心效忠,人又孤傲,雖然功勞不少,可是也得罪了不少人,這些義兄弟們們,和他關係好的原本就沒有幾個,等大家得知封賞的內容,這幫幹兄弟頓時全都紅了眼:這三蜀之地,是我們大家一刀一槍,從無到有一塊打下來的,十幾年了,你華洪功大,我們可也沒閒著呀,憑啥你老小子就一步登天,成了蜀中第二?還漢中郡王,憑啥呀?就李繼密那笨蛋,給誰五萬軍馬,拿不下漢中?憑啥老爺子出兵出錢,這好處就成了你自個的?

這些人嫉妒是嫉妒,可畢竟在王建面前也都是混了十幾年了,也清楚華洪在王建眼裡的分量,按說這歸宗是犯了大忌,可沒搞明白老爺子到底咋想的,還是看看風向再說。因此上,這心眼多的,在王建面前對這事是閉口不提,只是稱頌老爺子英明,可暗地裡,卻挑唆幾個缺點心眼藏不住話的,時常在王建面前抱怨華洪幾句。

不過這話是說了,可誰都知道這幾個人就是一勇之夫,沒啥心眼,王建聽了,也不過是笑罵幾句,也就算了,到底王建是啥心思,沒一個搞得清楚。倒是華洪,接了王建的書令,看信書中甚是溫煦,沒啥刻薄言語,想著義父畢竟相信自己,也就慢慢放了心,一門心思的平定地方,練兵習武。

這幫兄弟鬥心眼歸鬥心眼,不服氣歸不服氣,可酒照喝,席照擺,既然老爺子願意,幹嘛不趁機多喝點吃點?這也算是往回摟點不是?這一日,王建在花紅樓上,大宴文武近百號大小官員。這酒席之上,守著最高領導,自然是歌功頌德,諛辭如潮。反正哄領導高興不是?

臨門的一張桌上,坐著的是幾個文士,其中有一個,是蜀王府長史韋莊下屬的八品主薄,這個崔主薄,雖和大唐世家的清河崔氏都是一個崔字,但聰明勁可和人家清河崔家子弟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根本沒法比。讀了幾十年的書,可就是一直開不了竅,別說混個功名,就是這人情世故,也是一概不懂,還是機緣巧合,結識了韋莊,韋大人看他實在是日子清苦,人又耿直憨厚,自己手下缺人,就把他搞到了節度府做個小小的主薄。

按說這蜀王擺宴,崔主薄還真沒資格上臺。倒是韋莊,覺得崔主薄在府裡閒著也是閒著,反正沒啥大事,又是清苦久了的人,乾脆就悄悄領了來,讓他打打牙祭,那些府中的侍宴的人,都知道韋長史是蜀王的紅人,雖說看崔主薄官帽服侍,上不得檯面,可韋大人領來的,自然是按規矩安排。

崔主薄頭一次上這大場面,開始還小心翼翼的端著架子,除了叉子丟人。這幾道酒喝下來,臉也紅了,膽也壯了,聽的別人稱頌蜀王文功武德,心裡也是癢癢,巴不得要露一手。

好不容易瞧個機會,崔主薄急急忙忙,端了一碗酒,站了起來:“下官爲大王賀!”

王建遠遠望了一眼,有點面熟,不知道是哪一個,唐道襲侍衛在旁,低聲道:“這是府中崔主薄。”

王建呵呵笑著道:“崔主薄有心了”

崔主薄見蜀王居然認識自己,更是高興,高聲回道:“大王忠貞神武,開府三蜀,文治武功,冠絕天下,實乃我百姓福分。下官爲大王賀!爲百姓賀!”

王建呵呵笑著,端起酒碗,道:“百姓安居,孤之願也,爲百姓賀!”

座中百官,都紛紛端起酒碗,喊道:“爲大王賀!爲百姓賀!”

王建等衆人喝過,笑道:“崔主薄,我軍平定漢中,三蜀歸一,百姓可高興否?”

崔主薄躬身回道:“漢中乃我蜀中屏障,有漢中則三蜀兵火不至,百姓能安居樂業,自然欣喜。而今這市井之間,都說大王果然英明,早就知道華王爺英武愛民,定能立功封王,才起名花紅樓,以寓華王爺以後主政三蜀,傳王爺衣鉢。百姓如此愛戴大王,下官爲大王賀!爲華王爺賀!”

韋莊傻了,徹底嚇傻了,我的天呀,這話也能說呀?這三蜀之地,蜀王搶了十幾年才搞到手,誰不知道那是爲自家兒子準備的。這蜀中地盤,王宗滌做義子那是沒份,做了華王爺,哪除了造反搶過來,就更不可能了。你還居然說這是蜀王英明?我領你來打打牙祭而已,不是讓你惹禍的,你這是要害死自己呀,還是想害死華洪呀?

王建也一時愣住,什麼?花紅樓就是預示著將來成都屬華洪啦?哪老子幹什麼去?老子的兒孫上嘛去?嘴裡不禁唸叨:“花紅樓,華洪,華洪,花紅樓”

這屋裡的百官,這文官全都安靜了,徹底的安靜了,一個個低眉順眼,那個也不肯擡頭,更不看崔主薄一眼:“見過傻的,沒見過這麼傻的,這話能聽,可是不能說,更不能在大王面前說,找死也不能這麼找呀!完了,這頓酒算是讓這傻瓜給攪和了!”

蜀王諸義子中,王宗弼乃是老大,這王宗弼要說論治軍、智計、勇武、資格、功勞,絲毫不讓華洪,是王建手下數一數二的上將,只是性喜財色,一貫和華洪不和。自從聽說華洪歸宗封王,王宗弼心裡就沒好受過一天,真恨不得立馬把華洪給撕了才能順氣。只是挑了幾次,沒見啥效果,王宗滌才一直忍著。

崔主薄的話說出來,有人傻了,王宗弼可是明白著呢,心裡這個高興,真恨不得上去親崔主薄幾口:“崔老夫子,你老人家太可愛了,好人吶,真是好人吶,這話你說出來,你也別當主薄了,你就當催命鬼吧,華洪匹夫這條命,可是你給催走的。”

高興歸高興,王宗弼腦子轉的也快,當即上前一步,向王建躬身施禮,道:“華郡王百姓歸心,素稱賢才,他日主政三蜀,堪當其位,父王識人之明,兒臣爲父王賀!”

王宗弼挑了頭,這在座的差不多七八成都明白了,崔主薄給華洪是挖了個坑,王宗弼現在就使勁把華洪往裡面推,那些本來就眼紅華洪的兄弟們,當即紛紛站起來,端著酒嚷嚷:“兒臣爲父王賀,爲華郡王賀!”

王建嘴裡唸叨幾句,不由勃然大怒,聽了王宗弼的話,更是火大,正要發作,衆義子已經紛紛舉酒亂賀,王建一腳,將桌幾踢翻,指著崔主薄,怒喝:“無知腐儒,焉敢捏造圖乩流言,來人!給孤拉出去,斬首示衆!”

崔主薄正自欣喜,猛然間蜀王翻臉,一個老書蟲而已,哪裡有什麼膽量,頓時嚇得軟在地上。帶刀衛士,抓住兩條胳膊,往外就拖。崔主薄嚇得魂飛魄散,一邊掙扎,一邊哭喊:“大王饒命呀,下官句句屬實,可沒敢捏造呀,大王饒命!”

王宗弼心裡暗道:“屬實,你還屬實,屬實丟命是真的。”

衆人眼見崔主薄被拖出去,蜀王又在火頭上,誰也不敢出頭勸阻。韋莊有心保一保,可是明白這崔主薄的話實在是犯了大忌,不出聲,沒事,也不會有人去找誰領他來的。要是自己出頭,怕是要惹火燒身。

一會功夫,侍衛已經回來覆命,王建狠狠的道:“將腐儒的人頭,掛在城頭示衆五日,爲亂造圖乩流言者戒!”

王建冷眼看著一衆義子,王宗弼乖巧,知道自己也躲不過去,上前跪倒:“兒臣有罪,請父王責罰!”

王建斥道:“身爲上將,如此糊塗,腐儒妖言,你竟如此不辨是非,如何爲兄弟表率。來人,拉出去,重責40軍棍,也讓你長長記性!”

王宗弼不敢求饒,直道:“謝父王教誨,兒臣知道了!”站起來雖侍衛出去領軍棍,一干兄弟,剛纔都跟著煽風點火,現在誰也不敢出頭。倒是幾位文士,別看不幫崔主薄,但是這王宗弼,大家還是要給個面子,紛紛求情。王建覺得無趣,傳令赦了王宗弼,隨即拂袖回府。

饒是大家求情赦免,王宗弼也捱了十幾棍。不過他武將,身體強健,挨點軍棍原不放在心上,況且又是蜀王上將義子,犯的又不是啥大事,侍衛行刑也看顧三分。這十幾棍打了和沒打也差不多。

王宗弼裝著一副未取得樣子,可心裡是樂開了花:正琢磨著如何幹下華洪去呢,居然上天賜下崔主薄這麼個大好機會,天自己挨十幾軍棍算啥呀,能幹掉華洪,四十軍棍也值呀!

第七十三節 看得順眼招個女婿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第九十六節 王大帥的行軍路第十四節 山莊夜話第九十三節 小處也要費思量第二十四節 收穫之夜第八十一節 收將需要先收心第四十五節 退一步纔有便宜第五十六節 原來投降是上策第五十三節 草包原來這般樣第六十五節 菊花開放之後第四節 原本王孫第一百一十節 得將大喜更勝得地第六十八節 人心就是這樣收攏的第五十三節 草包原來這般樣唐代官制第三十五章 幸福山莊第一百一十七節 新人表現之變生肘腋第二十四節 收穫之夜第一百零七節 天網恢恢困蛟龍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七十節 風州雖堅一人可進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人表現之書生第二十三節 反手先收華家幫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一百零八節 還是馬軍跑的快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三十六節 魯莽主帥魯莽將第一百一十九節 混同大唐第三十章 巧戰馬盤第九十七節 馬軍無敵掃四野第一節 樑王的離間計第八十九章 韓慶大大的狡猾第一百零三節 喜氣洋溢的興元城第四十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利州路沿革和漢中地區古今地名對照第四十三節 這就是激烈戰鬥?第一百節 逃卒的多米諾骨牌第六十二節 心慈不得老大做第十九節 這就是特務組織第八節 天無絕福人之路結束了第十七節 有官有職待人填第四十四節 招降不成賭一把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八十二節 壯士心裡很明白第三十一節 想偷懶那可沒門第十三節 少女情思第七十二節 真心投靠好待遇第八節 天無絕福人之路第七節 山莊保甲第十一節 這就是核心班底第二十節 無利不起第十七節 兄弟相逢第五節 腳踏實地唐代官制第八十三節 準備喝開胃酒吧利州路沿革和漢中地區古今地名對照第三十三節 黑手就要黑到底第九十八節 挖個深溝困住你第九節 漢中之憂只在內第九十一節 仗就這麼打完了?第七十三節 看得順眼招個女婿第一百零九節 故人之子的到來第八十八節 夜晚,草木皆兵第五節 腳踏實地第一百零五節 月夜城頭大調兵第二十四節 三泉勘察百命案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六十八節 人心就是這樣收攏的第七十一節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二節 捧人就是殺人第九十五節 風雨欲來雲滿樓第三十三節 黑手就要黑到底第四十六節 身邊釘子要拔掉第五十節 當兵就要吃飯第二節 捧人就是殺人第七十六節 正中誰的下懷?第七十二節 真心投靠好待遇第三十九節 老奸巨猾兩頭搖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第四十九節 五代版三講出現第一百一十六節 新人表現之大將第一百一十四節 大會文武第五十二節 符將軍的三泉路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七十六節 正中誰的下懷?第十四節 老夫子的大論第六十四節 不喝醉不是自己人第七十七節 誰都想有個好領導第三節 高牆扛不住衆人推第五十八節 爵位田地無人不愛第三十四節 張師爺的救人妙計第六十七節 該心狠時絕不手軟第三十二節 常規之道不可取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
第七十三節 看得順眼招個女婿第三十節 凡事總要留後手第九十六節 王大帥的行軍路第十四節 山莊夜話第九十三節 小處也要費思量第二十四節 收穫之夜第八十一節 收將需要先收心第四十五節 退一步纔有便宜第五十六節 原來投降是上策第五十三節 草包原來這般樣第六十五節 菊花開放之後第四節 原本王孫第一百一十節 得將大喜更勝得地第六十八節 人心就是這樣收攏的第五十三節 草包原來這般樣唐代官制第三十五章 幸福山莊第一百一十七節 新人表現之變生肘腋第二十四節 收穫之夜第一百零七節 天網恢恢困蛟龍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七十節 風州雖堅一人可進第一百一十五節 新人表現之書生第二十三節 反手先收華家幫第十三節 長官竟然是龍孫第一百零八節 還是馬軍跑的快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三十六節 魯莽主帥魯莽將第一百一十九節 混同大唐第三十章 巧戰馬盤第九十七節 馬軍無敵掃四野第一節 樑王的離間計第八十九章 韓慶大大的狡猾第一百零三節 喜氣洋溢的興元城第四十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利州路沿革和漢中地區古今地名對照第四十三節 這就是激烈戰鬥?第一百節 逃卒的多米諾骨牌第六十二節 心慈不得老大做第十九節 這就是特務組織第八節 天無絕福人之路結束了第十七節 有官有職待人填第四十四節 招降不成賭一把第一百一十三節 登門拜賢攏人心第八十二節 壯士心裡很明白第三十一節 想偷懶那可沒門第十三節 少女情思第七十二節 真心投靠好待遇第八節 天無絕福人之路第七節 山莊保甲第十一節 這就是核心班底第二十節 無利不起第十七節 兄弟相逢第五節 腳踏實地唐代官制第八十三節 準備喝開胃酒吧利州路沿革和漢中地區古今地名對照第三十三節 黑手就要黑到底第九十八節 挖個深溝困住你第九節 漢中之憂只在內第九十一節 仗就這麼打完了?第七十三節 看得順眼招個女婿第一百零九節 故人之子的到來第八十八節 夜晚,草木皆兵第五節 腳踏實地第一百零五節 月夜城頭大調兵第二十四節 三泉勘察百命案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六十八節 人心就是這樣收攏的第七十一節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二節 捧人就是殺人第九十五節 風雨欲來雲滿樓第三十三節 黑手就要黑到底第四十六節 身邊釘子要拔掉第五十節 當兵就要吃飯第二節 捧人就是殺人第七十六節 正中誰的下懷?第七十二節 真心投靠好待遇第三十九節 老奸巨猾兩頭搖第二十七節 獎罰分明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第四十九節 五代版三講出現第一百一十六節 新人表現之大將第一百一十四節 大會文武第五十二節 符將軍的三泉路第二十二節 竹竿通殺第十二節 未來之惑第七十六節 正中誰的下懷?第十四節 老夫子的大論第六十四節 不喝醉不是自己人第七十七節 誰都想有個好領導第三節 高牆扛不住衆人推第五十八節 爵位田地無人不愛第三十四節 張師爺的救人妙計第六十七節 該心狠時絕不手軟第三十二節 常規之道不可取第五十五節 進既不可退難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义乌市| 叙永县| 元朗区| 三原县| 石狮市| 新龙县| 正镶白旗| 阿鲁科尔沁旗| 色达县| 闽清县| 陆川县| 虞城县| 灌云县| 扶绥县| 水城县| 游戏| 永寿县| 富蕴县| 缙云县| 永宁县| 南投市| 遵义县| 尤溪县| 呼伦贝尔市| 江安县| 泰顺县| 辽阳市| 灵宝市| 浏阳市| 革吉县| 龙岩市| 西和县| 德惠市| 申扎县| 海兴县| 沙雅县| 西昌市| 丹江口市| 山阳县|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