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周燦的軍情處,李煜轉向周寶,問道:“周寶,關於兵制,可想了一些?”
周寶呵呵笑著,道:“主公吩咐,週報豈敢偷懶?只是想的粗略,怕兄弟們笑話。”
黃石一拍周寶,嚷道:“好歹也是要帶兵的將軍,哪來的這等不爽快,趕緊說說,讓我也開開竅。”
周寶笑著回道:“我帶兵,你就不帶兵?你偷懶還有道理呀?”
李煜止住二人鬥嘴,道:“還是說正事,這兵制所關甚大。想到哪裡,咱就說到哪裡,邊說邊議。”
二人連連稱是,周寶隨一五一十,將自己的想法都講了出來。
這隨著山莊的擴張,目前山莊的團勇人數,已經有了九百多人,團練則有六百多,至於少年團,也差不多有四百。
如今要出山作戰,這人少則力薄,但抽調的人太多了,留在山莊的都是婦孺,不但山莊的農事要大受影響,而且,戰士出征在外,這根據地不穩,怕是要影響軍心士氣。
兩方面綜合想來,周寶認爲,抽調的團勇人數,當在半數左右。衆人聽了,也都點頭。
按照山莊的編制,一班十人,四班爲都,四都爲哨,三哨爲營,三營爲團。
這以後要在外行軍,紮營結陣,和單純的保衛山莊內線的守衛戰,伏擊戰的作戰形式不同,這編制組成,在都以上,應稍加調整。
一班兩伍,每班仍爲十人。四班組成一都。
將直屬都正和都副的都勇增加到八人:兩個護衛,一個旗手,一個護旗手,四個遊弋斥侯。
一都將士總數合計五十人。
四都爲一哨,計二百人。
哨督,哨付之下,直轄火頭兵兩個班,旗手、護旗手一個班,護衛和遊弋斥侯兩個班。
一哨將士總計爲二百五十人。
哨以上,均爲三三編制營,營所含各哨七百五十人,加營直屬火頭兵一個班,旗手護旗手一個班,護衛和斥侯五個班。每營合計八百二十五人。
團,所轄各營二千四百七十五人,團部直屬共計一百二十五人。
軍,轄三團七千八百人。軍部配屬勤務、輜重、護衛、斥侯、選鋒等大小將校軍士,其中,非戰鬥人員三百人,戰鬥人員九百人。
全軍合計九千人。作爲一個戰略單位,即可單獨作戰鎮守,也可臨時編組兩個以上的軍,形成戰略作戰集團。
九千人,李煜想了想,倒也是一個還算合適的數字。
在他的記憶中,這唐末的藩鎮之間的作戰,在史書的記載,雖然動輒是幾萬十來萬的兵力,但實際上看,還包含了很多負責押糧運草,安營紮寨的輔兵民夫,這些人,說缺乏訓練還是好聽的,大多是臨時抓來徵召的農夫,裡面老弱俱在,也不懂啥戰陣廝殺。最多也就是拿把刀壯壯聲勢,打打順風戰,收拾個戰利品啥的,沒啥戰鬥力。真正用於會戰的主力,最多也不過是五六萬人的樣子。不過相當於自己這樣的六到七個軍。
至於那些時常號稱數十萬,百萬大軍的,不過是裹挾了大量流民婦孺的流賊草寇,看起來聲勢浩大,但實心而論,其戰鬥力最多也不過相當數萬軍隊的樣子,不值一提。
對於面對一個戰略方向行軍作戰的統帥部來說,六到七個戰略單位,分爲前後或左右翼,每部三到四個,這數量從控制管理上來說恰是正好,力量也是足夠。
李煜點點頭,道:“如此甚好,以後編制就按這個定”
總體編制雖是如此規定,但此次作戰抽調還是大有講究。
首先,揀選性格純樸、悍勇敢戰的團勇二百五十名,所有班、都,哨的軍官,均選平素忠誠守紀性格堅韌之人,每四人爲一班,上面編制不變,組成一基幹營。
其次,連選口舌便捷、善於督導,訓練優良的團勇二百名,軍官,除作戰勇猛之外,均須善於訓練指揮,每兩人爲一班,上面編制不變,組成教導營。
再次,選爲人機智,行動敏捷團勇五十名,組成一都,爲中軍侍衛。
初始作戰,以兩營爲骨幹,中軍侍衛爲預備隊。
一旦有精壯可以徵召收納,則首先練選上過戰場,有過拼殺經驗的,基幹營每班補入六人,形成滿編營。以老領新,迅速形成戰鬥力。作爲後續作戰的基幹精銳。
其餘精壯,則按每班補入8人,擴編爲教導一營,教導二營。凡遇作戰,以基幹營爲中堅,負責突擊攻堅,教導兩營爲輔助,負責協防或追擊。如此,只要勝上兩三仗,則教導兩個營,則可以催煉成鋼,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一旦三個營均成規模,則可從三個營的部隊中,練選有功戰士,和基層軍官,新組教導營骨幹,預備在次擴編。
如此循環往復,當可越戰越強。
同時,留守的團勇,亦可按照勞績才能,逐步抽調,分派各地,組建當地保甲團練,維護治安,即可協防要地,又能爲主力部隊訓練儲備優良兵員。
當然,這些以後還要涉及到團練保甲制度的推行等問題,需要和行政方面相銜接。
對於以後招納的降軍降將,分不同情況處理,凡是建制打散的,軍士均按新收精裝處理。大小將校,納入教導營整訓。
全編制投降收服的,除抽調五分之一的精銳,補入基幹營或教導營外,暫時保持其原建制不變,單獨授予哨、營、團序號,自行整訓,作爲輔助部隊,以後逐步按我軍操典整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