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

冀州,鄴城,州牧府。

冀州牧袁紹召集一衆幕僚準備議事,田豐、逢紀、許攸、郭圖、辛評、荀諶皆趕了過來,衆人進了廳堂後看到高幹竟然也在,無不驚訝。

高幹素來與衆人關係都不錯,身份又特殊,深得袁術喜愛,地位不下於袁譚諸子,他們當即紛紛上前敘舊,詢問情由,得知高幹竟是徐晃放回來的,一衆謀士皆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袁紹看衆人已經到齊,讓高幹將一份文書交給衆謀士傳閱,纔開口道:“昨日郭嘉自中山郡送來文書,要將中山、常山二郡歸予我,而換幽州漁陽、廣陽、右北平三郡,諸君以爲如何?”

先前滅公孫瓚時,郭嘉與趙雲趁機去了幽州西部代郡、涿郡和上谷三郡,袁紹則取了幽州中部廣陽、漁陽和右北平三郡。

辛評怒道:“郭嘉何人也?豎子得志耳,安敢與吾主論幽冀!中山、常山要取,幽州之土不可換!”

田豐沉聲道:“主公,中山、常山,控井陘而連幷州,此二郡在外,終爲人所制,若得二郡,可西圖幷州,迂迴取上黨,繼而俯攻河內,是以此二郡可謂重於幽州,然而郭嘉素來狡詐多智,更有趙雲爲爪牙,不可輕視,他以中山、常山換幽州數郡,於他有害無利,何故爲之?只恐有詐,宜審慎行事!”

袁紹剛開始聽得面露微笑,但聽到田豐懷疑有詐時,不由皺起了眉頭。

“主公勿疑!”一旁許攸急聲道:“張遼已死,郭嘉無本之木,無名之徒,豈敢獨據中山、常山!此招禍之舉,他既要與主公劃幽冀,當是知機而退。縱彼有詐,我等亦可將計就計,主公可先應之,且將幽州送予他,速以重兵佔據中山、常山,而後趁郭嘉立足幽州未穩之際,聯合烏桓、鮮卑,夾擊郭嘉,彼縱然有趙雲之勇,豈能當之乎?”

袁紹聽得連連點頭。

田豐卻反問道:“若張遼未死呢?”

許攸冷笑道:“張遼之死,天下鹹知,何況雒陽生此大變,若張遼尚在,豈能坐視曹操、劉備、於毒之徒挾走天子?”

田豐沉聲道:“吾嘗見張遼,此人行事縝密,智慮周全,戰死廬江之事,未必可信,雒陽朝廷之變,其中內情不盡知曉,須打探清楚。”

“元皓。”袁紹面帶微笑:“昨夜元才歸來,帶來一個消息,確認張遼已死。”

田豐還沒有說話,許攸便搶著道:“如此好消息,還請主公速速道來。”

袁紹看了一眼高幹,高幹當即將自己在朝歌被釋放的前因後果細細說明,而後又道:“從河內情況看,張遼已死,其部曲分裂內鬥,徐晃與橋瑁應是不合,徐晃又有投靠主公之意,主公可先派使者去河內招攬徐晃,以示誠意,河內若定,便可依許先生之計,謀取中山、常山。”

逢紀點頭道:“若得河內,可窺雒陽,而後取中山、常山而奪上黨,進而俯攻河東,謀幷州,進關中,則天下半壁可得,此主公霸業之始也!”

田豐依舊反駁:“吾恐河內亦是詐謀。”

高幹一愣,臉上露出不服之色,卻沒有反駁。

許攸、逢紀等人皆皺起眉頭。

袁紹卻突然道:“昨日亦收到上黨消息,吾兄被驅趕,黑山賊張燕奪取上黨。”

許攸不由拊掌笑道:“上黨、河內、中山皆亂,雒陽朝廷大變,九江、廬江亦是如此,張遼必不生矣!”

郭圖眼神閃爍了下,突然開口道:“張遼雖智,卻重情義,爲了從弟甘冒奇險,可信。雖勇不可擋,然中了毒箭,想必亦是無法自救。”

郭圖平時出言不多,其他人反而對他更爲忌憚,他此言一出,袁紹不由點頭:“公則之言極是。”

袁紹此言算是定了調子,接下來袁紹和一衆謀士討論的就是先取河內還是中山常山,對於張遼是否身死他們已經毫不懷疑。

事實上,對於張遼戰死的消息許攸等人原本就沒有多少懷疑,畢竟戰死沙場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這幾年間死的權臣太多了,何進死了,丁原死了,董卓死了,王允死了,李傕郭汜死了,朝廷公卿死了大半,公孫瓚死了,最近袁術也死了,憑什麼張遼就不會死?

只有田豐敏銳的察覺到似乎有些不對,但他又不能說出哪裡不對,對郭嘉舍珠玉而取瓦礫的懷疑也被許攸等人駁斥,因爲以許攸的策略取中山二地風險並不大,而田豐也想不出郭嘉的意圖究竟是什麼。

他建議袁紹再觀望一陣,卻被否決,袁紹這一次完全不聽他的,最終決定先收徐晃,取河內,同時派顏良和逢紀領兩萬兵馬去中山、常山向郭嘉接管二郡。

不是袁紹心急,而是在郭圖的提醒下,他也怕郭嘉後悔,夜長夢多。如今他派了兩萬兵馬前去,有顏良之勇、逢紀之謀,足以自保,便是郭嘉偷襲他們,也不虞出現太大的損失。

比之收穫,這點風險是完全可以冒的。

許攸、逢紀等一衆謀士與袁紹是同樣的心理,他們與袁紹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袁紹一統天下,他們就是從龍之臣,如今有這麼好一個時機,他們又怎會放過?擋人前程如殺人父母,對於幾番提出異議的田豐,他們心裡都有些不滿。

袁紹當即就下了命令,派顏良與逢紀帶兩萬兵馬奔赴中山,又著文丑、許攸、高幹帶兵去河內。

田豐勸阻袁紹不住,回到府中,仍是眉頭緊鎖,作爲袁紹手下還算清醒的一個謀士,他隱隱感到了一種危機感,卻不知從何而來,只能擰眉苦苦思索。

郭圖回到府中,神情卻有些茫然。

袁紹手下,就他和田豐與張遼接觸過,田豐懷疑張遼沒死,郭圖同樣懷疑,而且非常懷疑。

今日他出言分析,也只是爲了迎合袁紹的心思而已,不是因爲其他,因爲袁紹想聽到這個,他擅長琢磨人,對袁紹太瞭解了,袁紹心底是想同時出兵的,他如果反對,會招致袁紹不悅。

說來也奇怪,袁紹對他算是不錯了,但他對袁紹的忠心總不是那麼強烈。他曾細細思索過原因,結果竟然是因爲張遼。他那時候對張遼是發自心底的懼怕,後來到了袁紹這裡,本以爲是從此天空海闊,但出乎了他的意料,結果竟不是這樣的。

袁紹的確對他們這些謀士不錯,但在張遼手下呆過後,到了袁紹這裡,總有種奇怪的感覺,袁紹似乎有些名不副實。

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與張遼相比,袁紹的愛才更近乎一種面子,像是擺給別人看的,讓他有愛士之名,真正用才卻差的很遠。

袁紹面子上很大氣,但真正用起人來骨子裡卻是小氣,如果你毫不諱言的指摘他的錯誤,他心裡會很不悅,而且會記下來。

而張遼不同,雖然他當初在張遼手下那一段經歷算不上愉快,但不得不承認,張遼的骨子裡是大氣!他能將每個人用在最恰當的地方,而且放任你施展才華,錯了也不怕,改過就是,指摘他的錯誤,他會誠懇認錯,毫不顧忌自己的面子,而且會更加重用你,這纔是真正的大氣。

如果說袁紹是以恩養士,那張遼就是以才養士,以恩養士縱然重視,卻難免有種施恩的優越感,以才養士纔是發自內心的重視。

袁紹招納名士就像養鹿養鶴,待遇優厚,但多半是用來觀賞的,還能博得美名。張遼用人就像養馬養犬,待遇也不錯,更重要的是能讓你各展所長,會駕車的駕車,能上戰場的上戰場,會咬的就讓你看門。

同等待遇下,至於做鹿鶴好還是做犬馬好,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滋味了。

正是有這種對比,讓郭圖在袁紹手下難以進入謀士角色,這兩年很低調,他本是個喜歡謀算的人,但冷眼看逢紀、許攸等人明爭暗鬥,總有種意興索然的感覺。

此番袁紹謀取中山、常山與河東,郭圖內心深處並不看好,因爲他知道張遼的厲害,尤其是在統御手下方面,寬嚴並濟,深得部屬擁戴,即便張遼真的因爲意外戰死,他的手下也絕不會這麼快就發生內鬥,多半會一起擁立張遼的兒子。

因爲張遼在兩年前曾放歸他的家眷,他見到了自己的兒子,但兒子竟然不願意留在冀州,堅持要回河東,這讓他當時很是震驚,但聽了妻兒在河東的待遇和環境,生活富足,兒子還上了學堂,有蔡邕、司馬徽、樂詳等大儒教導,他不由沉默了。

他的家眷初時不過是被賈詡劫持的人質,如今竟然在河東也過得這麼好,接受良好的教育,足見張遼對人恩德之重了。

所以郭圖對郭嘉、徐晃的行爲很是懷疑,至於這些人要幹什麼?郭圖心中隱隱有一個可怕的想法,如果張遼果真沒死,那他的目標是什麼?

袁術滅了,張遼取得江淮之地,如今不該就是河北麼?

第一百一十九章 請罪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三章 形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四十章 離開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六百九十一章 古怪的劫匪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監第五十一章 踩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見董卓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使君上任(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三十六章 擔憂
第一百一十九章 請罪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三章 形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四十章 離開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六百九十一章 古怪的劫匪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監第五十一章 踩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見董卓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使君上任(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三十六章 擔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云县| 阿图什市| 靖宇县| 吉木乃县| 竹溪县| 华蓥市| 贵阳市| 富顺县| 阿拉善右旗| 长岭县| 驻马店市| 永川市| 茶陵县| 沁源县| 甘谷县| 石棉县| 体育| 历史| 博野县| 广灵县| 景德镇市| 满洲里市| 杂多县| 鹿泉市| 七台河市| 神池县| 黎川县| 崇仁县| 沅江市| 仁化县| 萨迦县| 福贡县| 长葛市| 临清市| 玛沁县| 武平县| 武夷山市| 理塘县| 桃源县| 界首市|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