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

聽聞張遼詢問,郭嘉對此顯然早有考慮,當即便道:“若爲上黨太守,主公麾下有兩人可用。”

“哦?”張遼眼睛一亮,忙道:“卻是何人?”

“第一人爲周暉,”郭嘉道:“周暉曾任雒陽令,治理京師,若爲上黨太守,卻也不差。”

張遼沉吟了下,搖搖頭:“周暉的父親周忠如今在關中任大司農,若派他去上黨,一旦被董卓得知,必然會牽連了他的父親,那我可就對不住他了。不知還有何人可任?”

“主公仁義。”郭嘉呵呵一笑,又道:“還有第二人,乃汝南袁氏嫡長子,袁基,如今豈非正在主公麾下?他曾爲太僕,治理一郡,還是遊刃有餘的。”

“袁基?”張遼一愣,沒想到郭嘉竟然提到此人,不由再次沉吟起來。

袁基是袁紹和袁術的親兄長,汝南袁氏這一代的嫡長子,領頭人,年方四十就位列九卿太僕之位,在袁紹和袁術之上。

歷史上,袁紹和袁術在關東起兵之後,袁基與叔父袁隗連同在雒陽的袁氏滿門五十多口死於董卓刀下。

但張遼來了之後卻改變了,他曾在胡姬酒家警示過蘇嫿,說袁氏會有大難,蘇嫿對她舅父白尼講了,而白尼當時託庇於袁基,便告知了袁基,袁基同樣告知了叔父袁隗。

可惜當時董卓剛任命袁紹爲渤海太守,袁隗一心要維護汝南袁氏在朝堂的地位,還心存僥倖,認爲董卓顧及袁氏勢力,既然拉攏袁紹,便不會下殺手,結果他自然是失算了,一來沒想到袁紹和袁術兄弟會毫不顧及在雒陽的他們,直接起兵討董,二來也是權令智昏,低估了董卓的狠辣。

袁基勸說叔父無用後,他自己也懷疑白尼的話,但爲了以防萬一,留了條後路,先將自己的妻子和幼子偷偷送出了府,讓白尼安排躲藏起來。而當大難來臨,董卓下令捉拿袁氏滿門時,竟是在雒陽頗有門道的白尼事先得知了消息,將袁基救了出來,到小平津尋到他妻子,投奔外甥女蘇嫿,躲過了死劫,卻不幸被左慈捉住。

後來左慈與蘇嫿護送唐婉回潁川,只帶走了白尼,將袁基留了下來。

張遼來河東時,自然也將袁基帶了過來。

以袁基的能力擔任上黨太守自然沒有問題,但他卻是袁紹的親兄長,而上黨又毗鄰冀州,張遼不得不顧忌一二。

他沉吟道:“毌丘毅如何?”

郭嘉斷然搖頭道:“毌丘毅與主公曾爲同袍,而河東與上黨毗鄰,若他爲上黨太守,很可能有人會在董卓面前進讒言,將主公調離河東。便如同當初張楊屯兵河內,而主公被調離小平津,唐叔父任潁川太守而主公被調離軒轅關一般。”

張遼聞言,不由悚然一驚,當即打消了讓毌丘毅到上黨的想法,他可不想讓董卓身邊的劉艾、董璜、楊定等仇人有機可趁,好不容易得了塊地盤,又苦心發展了這麼久,眼看就是瓜熟蒂落,若是自己被調走了,那可就悲劇了。

只是讓袁基到上黨……他還有些猶豫。

郭嘉看到張遼權衡,自然知道他心中的顧忌,呵呵笑道:“主公若擔憂袁基暗中聯合袁紹,則大可不必,嘉前些日子曾拜訪過袁基,當初袁紹、袁術在關東起兵,導致袁氏滿門盡滅,袁基的長子與次子也死於董卓之手,他與董卓有大仇,但對袁紹、袁術兩個弟弟更是痛恨之極!且袁基不同於袁紹與袁術,他性情溫和,忠厚端正,有名士之風,故而讓他去上黨,反而最爲放心。”

張遼點點頭,汝南袁氏名震天下,自然不是全無因由,除了熱衷權力的袁隗、袁紹、袁術之外,還有不少正值清高的君子名士,而袁基便是其中一個。

郭嘉摸著下巴又道:“且讓袁基擔任河東太守,還有兩大好處。一者,韓馥曾爲袁氏門生屬吏,若由袁基出面向他借糧,必然更加容易。”

“再者,”郭嘉頓了頓,道:“主公得罪董璜與劉囂,難免遭受讒言,令主公難以久留河東,讓袁基僞作袁氏勢力,亦可迷惑董卓,上黨與河東毗鄰,上黨落於袁氏之手,河東便爲前沿戰線,而主公善戰,董卓必然不會輕易調走主公,若其果真調走主公,換他人來河東,主公則可暗中命袁基與典韋攻打河東,令新太守留無可留,只能由主公來退敵,或直接佔領河東,將河東暗中控於主公之手。”

張遼聽得眼睛一亮,連連點頭。

郭嘉沉吟道:“唯一可慮的就是袁基願不願意出任河東太守了,他如今不比昔日,消極避世,不願爲官。”

張遼哈哈一笑:“無妨,先去看看。”

……

太守府不遠處的一家普通宅院裡,一箇中年人正在教一個七八歲的孩童學字。

那中年人正是袁基,他年不過四十,本是身長俊朗,溫文爾雅,但袁氏滿門遭逢大難後,他吐血一場,自此便消沉頹喪了許多,多了幾分蒼老和憔悴。

而那個孩童,正是袁基當初爲了以防萬一,交由白尼送出民間、唯一活下來的幼子袁誠。

此時,袁基正在教導幼子寫著兩個字:守拙。

“大人,”八歲的小袁誠寫好兩個字,問道:“守拙是什麼意思啊?”

袁基默然片刻,道:“守拙,就是汝將來長大後的字了,清貧自守,不學巧僞,不爭名利。”

小袁誠搖搖頭:“大人,孩兒還是不明白。”

袁基看著窗外,失神的道:“我汝南袁氏,本是出自陳郡袁氏,我們這一支又出自先祖袁安公,袁安公不畏權貴,守正不移,興盛我這一脈,百年來四世三公,與弘農楊氏並稱當世,然則後人迷於權勢,已失先祖之風,更可恨的是汝兩位叔父袁本初、袁公路,不顧家小,肆意妄爲,所謀甚大,似烈火烹油,盛而不久,他日必招致我汝南袁氏滿門盡滅矣,反不如陳郡袁氏,安貧自守,雖然衰微,卻能長久……”

小袁誠更加迷惑了。

這時,袁基的妻子韓氏走過來,低聲道:“誠兒還小,哪能聽明白這些。”

長子和次子的死,令她也蒼老了許多,對幼子更加憐愛。

袁基只是搖頭嘆息,忽然門外傳來敲門聲,韓氏臉色有些發白,下意識的就要抱著孩子到內屋躲避,卻聽到門外一個清朗的聲音道:“袁兄,張遼來訪。”

韓氏不由鬆了口氣,道:“不是董卓的人,是張使君。”

袁基也是神色一鬆,疾步走出堂屋,打開院門,卻只見張遼和郭嘉兩人進來。

“草民見過張使君。”

袁基對張遼恭敬行了一禮,韓氏也急忙帶著幼子出來給張遼見禮。

他們如今不比昔日,何況歸根結底還是張遼救了他們一命,又一直冒險保護和照料著他們一家三口,因此他們一家對張遼很是感激和尊重。

張遼忙扶起袁基,又抱起小袁誠,呵呵笑道:“小誠兒,最近學了幾個字?”

因爲張遼常過來,小袁誠和他很熟悉,摟著他的脖子嘻嘻笑道:“張叔父,還是你教的三字經好學,小誠兒學得很快呢,人之初,性本善……”

韓氏和袁基看到張遼與幼子的模樣,不由苦笑,說來這幼子對張遼比對他們還親密。不過張遼雖然年輕,但學識卻讓他們極爲佩服,不說別的,單隻那一段三字經,便令學識不凡的他們夫妻二人望塵莫及。

一旁的郭嘉看的心中大讚,主公在與人相交上真是了不得,恐怕只要他想,無論與什麼人都能處的親如一家吧,看小袁誠的模樣,郭嘉就知道袁基這次跑不了了。

張遼抱著小袁誠進了屋,看到桌子上有些歪扭稚嫩的守拙二字,搖了搖頭,道:“小誠兒,不要跟著你父親學,看叔父給你寫兩個字。”

他放下袁誠,提筆便在紙上寫了另外兩個字:守正。

橫平豎直,有棱有角,四四方方。

袁基看到這兩個字,也不由露出讚許之色,張遼的書法不同於時下隸書,別具一格,令他也是歎爲觀止,只是觀那字意,他卻只能苦笑搖頭。

守正,守拙,只有一字之差,看似相近,卻又相反,一個出世,一個避世。

“還是叔父寫的好。”小袁誠拍手道。

張遼得意的哈哈大笑。

小袁誠又問道:“叔父,這是什麼意思呢?”

張遼大笑著拍了拍胸膛:“守正嘛,就是小袁誠長大後,要像叔父我一樣,這就是守正。”

“噗!”郭嘉剛飲了一口韓氏端來的茶,就一口噴了出來,急忙向韓氏道歉。

別說郭嘉,就連一旁的袁基和韓氏也不由莞爾。

反而是小袁誠認真的點了點頭:“我長大了以後,也要像叔父一樣,爲民做主嗎,造福一方。”

“哈哈哈哈。”張遼大笑道:“孺子可教也。”

他轉頭看向袁基,道:“袁兄,張遼此來,是有一事相請。”

袁基看著張遼認真誠摯的神情,沉吟了下,終是苦笑道:“使君所請,但說無妨,在下盡力便是。”

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七百章 回府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二百二十三章 錯過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一百九十七章 說服徐榮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喜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九十六章 威望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五十章 不平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五百八十七章 馬超來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長安亂(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八十六章 各謀
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七百章 回府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二百二十三章 錯過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一百九十七章 說服徐榮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喜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九十六章 威望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五十章 不平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五百八十七章 馬超來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長安亂(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八十六章 各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维西| 哈尔滨市| 鄂托克旗| 马鞍山市| 涞源县| 图木舒克市| 繁昌县| 伊吾县| 西林县| 凤台县| 凤山县| 手游| 九江县| 湟中县| 永济市| 福安市| 寻乌县| 岐山县| 句容市| 策勒县| 调兵山市| 汉中市| 额尔古纳市| 绥江县| 昂仁县| 且末县| 思南县| 牙克石市| 杭锦旗| 安远县| 富阳市| 武功县| 保山市| 会东县| 瑞丽市| 绥宁县| 新昌县| 陈巴尔虎旗| 定兴县| 祁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