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歷史沒有遠去(2)

1922年7月,中共濟南支部成立;1923年10月,中共濟南地方委員會成立,王盡美被推選爲書記。

之後,王盡美組織發動了一系列的罷工鬥爭。1923年,王盡美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病,身體日漸消瘦。因爲經常咯血,他的長衫裡常裝著一方小手巾,有時一天下來,白色的手巾就被血染紅了。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史料中對王盡美是否參加這次大會說法不一。

查閱中央檔案館史料,我們得知,這期間王盡美都在青島、濟南兩地活動。

這時期,王盡美爲發動青島工人罷工,多次登臺演講。他的精彩演說引人入勝,強烈地吸引了一位十四歲的懵懂少年。這位少年名爲餘修,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山東省副省長。

餘修這樣回憶當時站在臺上被稱爲王先生的年輕人:1925年,正是海島上春寒料峭的時候,青島中山路南頭,一座名叫“福祿壽”的劇場裡,坐滿了工商學各界的人士。在雷鳴般的掌聲中,一位身軀頎長、方面大耳的青年人快步走上講臺。他年約二十七八,穿一身灰布長袍,筆挺地站在講臺上,用銳利的目光,掃視全場聽衆的興奮面孔,他自己的臉上也充滿激昂的表情。等歡迎的掌聲落下來,他便開始了滔滔不絕的講演。這位講演者就是王盡美。他對時局的分析,精闢深透,他的革命立場鮮明堅定,他那政治家的風度,十分吸引人的講演才能,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致若干年來都不能忘記他。

“若干年來都不能忘記他”的還有一個人,他叫劉子久,一個入黨還不到一年的年輕人。

是他,多次給王盡美清洗被血染紅的小手巾。

1925年1月24日,農曆大年初一的早晨,爆竹聲彼此起伏,王盡美匆匆吃了幾口飯,就冒著嚴寒,踏著厚厚的積雪向濟南趵突泉公園趕去。就在前一天,王盡美髮現有幾個男女基督教徒,在趵突泉公園附近起勁地鼓譟,美化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於是這天他叫上劉子久等幾位同志,去和他們辯論。

陣陣寒風吹打在王盡美蒼白消瘦的面龐上,他大口喘著氣,胸腔裡像有個風箱,呼呼地響著。王盡美的結核病已經越來越嚴重了。

在趵突泉公園牆外一角,站滿了基督教徒,他們面對王盡美,個個怒氣衝衝,面含慍色,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

王盡美上來就給他們當頭一棒,他說:耶穌說人家打你左臉,你就把右臉也送給他打。你們宣傳的這一套,就是讓我們不僅把山東送給他們,還要把全中國也拱手送給他們。

王盡美舌戰基督教徒的情景史料,幾乎少有記載,但趵突泉公園見證了當年的一幕。王盡美拖著羸弱的身軀,與基督教徒展開了連續三天的大辯論。後來,大辯論成了大宣傳,聽衆達數千人之多。王盡美在演講中數次口吐鮮血,有的教徒見狀仰天大笑,有的幸災樂禍地喊道:這是上天的懲罰,這是上天的懲罰!

站在王盡美身邊的劉子久心如刀割。他攙扶著王盡美,勸他馬上到醫院去。

王盡美搖搖頭,發出一陣令人揪心的咳嗽,吐出幾口鮮血後,一下子暈倒在地上。劉子久和其他人急忙把王盡美擡上一輛黃包車,急急送往醫院。

王盡美和大王鎮的早期中**員都淵源很深,除了劉子久,還有李耘生、延伯真,國民黨黃埔軍校學生李玉堂、李延年等人,也是經王盡美遴選送走的。

在白色恐怖時期,李耘生成爲中共南京特委書記。劉子久、延伯真在山東省委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劉子久正率部戰鬥在河南的崇山峻嶺中,他在沒能到會的情況下,當選爲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新中國成立後,劉子久任勞動部副部長。

而發展了山東第一個黨支部的延伯真,則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這是後話。

劉子久1901年出生在大王劉集。他家境貧困,祖父一次外出,遠遠看到街上有一塊高粱麪餅子,欣喜萬分,自己沒捨得吃,帶回家裡分給了劉子久的三個姐姐,沒想到姐妹仨下肚後中毒身亡。劉子久父親劉居寬算是個農村小知識分子,念過私塾,也教過私塾,他深知孔老夫子“學而優則仕”的道理,再窮也不能沒文化,勒緊了褲腰帶,把劉子久送進了學堂。

李耘生和劉子久是好友。李耘生先於劉子久一年考進山東省立中學。劉子久也瞄準了這所學校。他的父親劉居寬爲了節省學費開支,希望兒子讀師範學校,父子二人一度爭執不下,李耘生聽說後特地趕回來從中斡旋,劉子久才如願以償。

1922年深冬,劉子久在李耘生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二人相互激勵,投入到了血雨腥風的革命生涯中。

王盡美很欣賞這個有想法的年輕人,提出推薦他到蘇聯東方大學學習。劉子久非常向往這座有著紅色搖籃之稱的學府,回家與父親商量。父親愁容滿面,嘆了口氣,搖搖頭說:砸鍋賣鐵,咱也湊不出這筆錢了。劉子久最後只得作罷。

這時,王盡美正爲編輯《齊魯青年》操勞,劉子久自告奮勇當他的助手,他就和王盡美同住在一棟樓裡。

劉子久和王盡美見面的當晚,王盡美就披著衣服來到了他的房間,咳嗽著把一本薄薄的書遞給劉子久:子久同志,好好看看這本書,是它,堅定了我革命信念。

王盡美指了指封面上那個留著長髮、蓄著大鬍子的人:這個人叫馬克思。他翻到最後一頁,高聲念道: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呵!好好體會吧,這是馬克思向工人階級發出的偉大號召!

王盡美走後,劉子久捧著這本書讀到天亮。後來他對朋友說:我能走上革命道路,是一人一書影響了我,一人就是王盡美,一書就是《共產黨宣言》。

其實,廣饒大王的早期共產黨員,受《共產黨宣言》影響的不止劉子久一人,還有李耘生、延伯真等。這得益於王盡美、鄧恩銘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1924秋天,在李耘生入黨幾個月後,王盡美、王翔千介紹劉子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王盡美在濟南的一家醫院裡住了沒幾天,就躺不下去了,醫生勸阻不住,只得作罷。醫生對劉子久說:再不好好休養,他的命就要保不住了。劉子久苦勸王盡美,王盡美沒有血色的臉上露出艱難的一笑,他咳嗽著,吃力地說:比起勞苦大衆,我的生命算得了什麼?還記得馬克思那句話嗎?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現在青島的工人鬥爭熱潮這麼高漲,我怎麼能躺得下?

1925年的4月,王盡美和劉子久等人再次來到了海濱城市青島。青島的春天,空氣顯得格外溼潤,用手攥一把,好像能流出水來。儘管風還有些淡淡的涼意,可春天的腳步已經阻擋不住了。

就在這個春天,青年劉子久目睹了王盡美最後鬥爭的二十個日夜。王盡美病情惡化,可他依然堅持留在罷工的工人隊伍中。

在聲勢浩大的鬥爭中,劉子久切身感受到了工人階級的力量,他對王盡美說:現在,我真正領會到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那句“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的真正含義了。

王盡美欣慰地點點頭:讀《共產黨宣言》,不能停留在它的字面上,關鍵要領會它的精髓,要付諸鬥爭!看,今天我們不是獲得了初步的勝利嗎?

第二天上午,當王盡美蹣跚地走出慶祝罷工勝利的現場時,身體晃動了幾下,突然倒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吐著褐色的血塊。

在歡慶罷工勝利的鑼鼓聲中,這位鬥士倒下了。

青島後來又幾次掀起罷工**的時候,王盡美已經躺在了故鄉的病牀上。他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知道自己已經時日不多,他向母親說出了自己的心願:回到青島去。

青島是山東革命鬥爭的前沿。王盡美覺得,那裡有自己親愛的同志,那裡有太多的事需要自己去做,即使“出師未捷身先死”,也要死在這片令他魂牽夢縈的熱土上。

王盡美出生時,父親已經過世,他的母親只有王盡美這一棵獨苗。她撫摸著兒子的頭髮,看著兒子慘白的面孔,哽咽地點了點頭:孩子,你說什麼娘都答應!王盡美從小長得眉清目秀,兩個大耳朵,一雙丹鳳眼,村裡的女人都誇他生得比閨女家還要俊秀。王盡美在外這些年,母親無時不在想著他的模樣,如今可以細細端詳兒子了,沒想到竟是這般情景。

王盡美家貧如洗,到青島需要生活費用,他的母親一時籌不到錢款,最後只得變賣了祖上留下的一點家產。

那時,去青島要到高密乘火車,衆鄉親願意用擔架把王盡美擡到高密。村裡幾個青壯年一齊動手,把王盡美的病牀改成了一副擔架。莒縣離高密火車站路途遙遠,要日夜兼行,王盡美的母親擔心兒子被蚊蟲叮咬,把家中唯一的一頂蚊帳撐在了擔架上。

出行那一刻,王盡美握著兩個幼子的手,輕輕搖著,久久不肯鬆開,一顆淚珠悄然從眼角滑出。立在一邊的妻子第一次看到丈夫流眼淚,心如刀割。

1925年的7月,天氣格外炎熱,坑窪不平的土路上塵土飛揚,熱浪滾滾,烈日當空,遠處泛著蒸騰的耀眼的白光,一行人揮汗如雨。王盡美的母親是個小腳女人,幾乎小跑著跟在左右,每走一段路程,她就用毛巾給王盡美抹去臉上的汗珠。

王盡美回青島後不足一個月,就在醫院病逝,時年二十七歲。

彌留之際,他口授了這樣一份遺囑:希望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爲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徹底實現而奮鬥。青島支部負責人眼含熱淚親筆記錄王盡美的遺言。王盡美一字一句看過後,在遺囑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毛**一生中多次提到過王盡美。

1957年夏季,在青島視察的毛**對山東的負責同志說:你們山東有個王盡美,是個好同志。毛**臉色沉重起來,目光緩緩轉到窗外,窗外細雨濛濛。良久,毛**自言自語道:盡美同志大概就是這個季節病逝的吧?他轉過身,對山東的領導說:聽說王盡美同志的母親還健在,你們要把她養起來……他頓了頓,加重語氣:要好好養起來!革命勝利了,我們更不能忘記那些犧牲了的同志。

在共和國第一次****會議期間,毛**對前來參加會議的山東省副省長馬保三說:看到你們山東的同志,我就想起王盡美呀!毛**說,在黨的一大會上,王盡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沉浸在回憶中,他慢悠悠地說:王盡美耳朵大,細高挑兒,說話沉著大方,真是出口成章。他還多才多藝,記得那個時候,他和鄧恩銘,一人吹簫,一人吹笛,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樂趣。大夥都親切地稱他“王大耳”。可惜這位同志呀,要是活著,能幹一番大事業的。

196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召開。那時,全國黨員已有兩千萬之多。坐在主席臺上的毛**,面對著一千五百一十二名代表,不禁觸景生情。他意味深長地說:一大的時候,參會的只有十三位代表,今天我們是一千五百一十二位代表。毛**在歷數一大代表的時候,再次提到了王盡美和鄧恩銘。

毛**對王盡美印象深刻,他不能忘記,在一大會議期間,時常看到王盡美閱讀《共產黨宣言》的身影;他不能忘記,王盡美和自己探討《共產黨宣言》時專注的神態。

誰能想到,這位齊魯大地上傳播《共產黨宣言》的第一人,竟會過早地辭世!

在王盡美去世前一個月,日本資本家勾結軍閥張宗昌,對青島罷工工人實施了血腥鎮壓。山東省委(時稱山東地方委員會)重要成員劉子久被驅逐出青島。聞聽王盡美去世的消息,劉子久捶胸頓足,仰天長嘯,淚流滿面。

1926年夏末秋初的一個雨夜,在一陣尖利的警笛聲中,青島支聯書記王星五被押上了警車。消息傳到濟南省委後,省委緊急決定讓劉子久到青島擔任青島支聯書記。

臨行前夕,劉子久和自己的同鄉好友李耘生見了一面。兩人都即將奔赴新的工作崗位。也是前一天,李耘生接到組織通知,讓他儘快啓程,赴武漢接受新的任務。

早在1926年開年之初,中央就打算在武漢成立中央分局,代行中央職權,同時成立中央分局領導下的湖北省省委。新的機構需要人馬,中央決定遴選一批優秀幹部到武漢去,李耘生就在此列。

在濟南一間破舊狹小的房間裡,劉子久和李耘生一直聊到凌晨。臨分手,劉子久從口袋裡拿出了一本薄薄的書,熱切地說:這本《共產黨宣言》是王盡美同志送給我的,我讀了很多遍,一直珍藏著,你就要去武漢了,我把它送給你吧。《共產黨宣言》就是我們的信仰呀!

李耘生把這本書接過來,細細撫摸著,眼含悲慼:王盡美同志是你我的入黨介紹人,如今斯人遠去,幸好這本《共產黨宣言》還在!

天已放亮,劉子久和李耘生握手告別。注視著對方的眼睛,他們說出了同樣的話語:保重!

可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竟是一次訣別。

1927年1月,李耘生被組織任命爲武漢市礄口特區書記。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到處一片白色恐怖,黑雲壓城,一些共產黨員抵擋不住,有的登報脫黨,有的自首變節。

1928年4月23日,李耘生被任命爲南京市委書記。當時南京黨組織已遭破壞,李耘生到南京之初就是個光桿書記。爲了尋找接頭人,他幾乎每天都奔走在大街小巷。一次外出時,竟然在一條巷子裡遭遇了叛徒王復元。

王復元曾經在濟南、青島兩地黨組織中擔任一定職務,叛變後被國民黨濟南黨部先後任命爲民衆訓練委員會幹事、膠濟鐵路特別黨部特派員等。

他爲什麼突然出現在南京的街頭,猶如從天而降一般?李耘生猝不及防,不禁怔了一下。

王復元乾笑幾聲說:李耘生先生,別來無恙啊?

李耘生怒視他一眼,扭頭就走。

王復元尖叫一聲:來人!幾個特務立刻從附近一處小院中衝了出來,呼哨一聲把李耘生圍在了中間。

王復元冷笑著說:實話說,我已經跟了你幾天了,就是想多抓幾條魚!

叛徒王復元後來也落了一個可悲下場。

1929年8月16日,王復元從濟南來到青島。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員徐子興得知這個消息,立即把叛徒行蹤報給了省委交通員王科仁和張英。張英曾爲周恩來的警衛員,槍法了得,“白日可穿銅錢眼,夜晚能打香火頭”,是遠近聞名的神槍手。1929年3月,中央特派他到山東配合鋤奸,周恩來當年曾化名“伍豪”,故這次鋤奸行動名爲“伍豪之劍”。

8月13日,張英一槍擊斃了叛徒丁惟尊。

三天以後,鋤奸隊又把目標鎖定了王復元。張英擔任掩護,省委地下交通員王科仁實施槍殺。當王復元在鞋店取皮鞋轉身欲走時,王科仁一槍把他擊倒在血泊裡。

李耘生被捕後,與敵人機智周旋。敵人得不到他是共產黨員的有力證據,只得把他作爲**嫌疑犯關押起來。十個月後,李耘生被釋放。妻子章蘊又驚又喜,她拿出一件早就縫好的長衫,對丈夫說:快換上……我每天晚上都在縫,就是等著這一時刻。

李耘生出獄後,以教書爲掩護,繼續開展鬥爭。他建立了十幾個黨支部,擁有了四百多名共產黨員,在國民黨的眼皮底下,在特務多如牛毛的南京城,李耘生竟然把黨支部發展到了國民黨中央無線電的機關中。

1934年4月,柳綠花開的南京城驟然緊張起來,在敵人的大清洗中,南京黨組織再次遭到重創。爲了躲避敵人咄咄逼人的鋒芒,李耘生和章蘊夫婦不得不分頭住在朋友家裡,四歲的兒子則由李耘生妹妹照看。

李耘生的房東是個木匠,姓熊,人稱木匠熊,木匠熊受李耘生影響,成了進步人士,他常帶著徒弟分散在幾個巷口望風,保護李耘生,並和李耘生約定,只要遠遠看到他摸頭,就是有敵人在附近活動。李耘生和妻子在外居住的這些日子,木匠熊見特務幾乎天天蹲守,他擔心夫妻二人中計,就和幾個徒弟遠遠守在巷口,以備隨時給李耘生髮信號。

南京形勢繼續惡化。一天深夜,李耘生找到妻子說:當前很難再開展黨的工作,你先回老家避一避,我到上海彙報情況。

章蘊眼裡噙著淚花,緊緊握著李耘生的手說:你一定要小心!

李耘生用力點了點頭:保重,我們都保重!

他小心地從懷裡拿出一本書交給妻子,鄭重地說:這本《共產黨宣言》,是王盡美同志的遺物,你帶回去,將來給其他同志讀。一定要把它保管好!

李耘生又握了握妻子的手:我走了,再見!

遠處傳來一陣陣淒厲的警報聲。章蘊看著丈夫的身影遠遠消失在夜色中,淚水奪眶而出。

在這個溫暖的人間四月天,誰能想到,這竟是章蘊一生中最後一次和丈夫見面。

章蘊出生在窮苦之家,她的父親是洋車伕,家貧如洗,爲了全家生計,她不得不到青樓賣唱,後來被革命黨救出,被一位督軍相中,成了督軍夫人。可這位督軍常常對她張口就罵,擡手就打。在一個狂風大雨之夜,章蘊逃出牢籠,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漢口市礄口特區擔任組織部長兼婦女部長。也是在漢口,她與李耘生相識相知,結爲伉儷。李耘生犧牲時,她剛剛二十七歲。解放後,章蘊連任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爲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中共十二大當選爲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那天夜晚,與妻子分手後,李耘生沒有一點睡意。躺在硬硬的牀板上,他想起了四歲的兒子,妹妹也還年幼,不知他們怎麼樣了?以後自己和妻子都遠離這座城市,他們更沒了依靠。想到這裡,這位剛強的漢子眼眶溼潤了,他決定明天去找過去的房東。房東姓徐,已經被李耘生髮展成自己的同志,他想委託徐去看看孩子和妹妹。

第二天上午,李耘生冒著綿綿春雨向房東家走去。看到那間熟悉的房子了,李耘生沒有急於進門,而是站在遠處觀察了一下,見沒有異常,才大步走了過去。當他一把推開門時,幾個黑洞洞的槍口觸在了他胸口上。李耘生看到,徐家人一個個都被捆綁著,嘴中塞著毛巾。

李耘生被敵人押到南京僞警備司令部,特工處處長劉麻子親自審訊。李耘生堅稱自己叫李滌生,再後來乾脆答非所問,與特務捉起了迷藏。劉麻子無法確認此人是否就是李耘生,無處下手,愁容滿面。一個特務見狀,伸長脖子趴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劉麻子嘿嘿一笑,大手一揮道:先押到牢裡去!

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2.誰是第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一羣尋路的人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歷史沒有遠去(2)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歷史沒有遠去(1)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歷史沒有遠去(2)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天鵝之家的記憶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1)2.讓空想變成現實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2.誰是第一1.歷史沒有遠去(3)1.歷史沒有遠去(4)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2.誰是第一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1.歷史沒有遠去(2)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歷史沒有遠去(2)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1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一羣尋路的人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歷史沒有遠去(1)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歷史沒有遠去(3)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1)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11.歷史沒有遠去(2)1.歷史沒有遠去(1)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一羣尋路的人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一羣尋路的人1.歷史沒有遠去(2)2.誰是第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2.誰是第一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1.一羣尋路的人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2.誰是第一1.歷史沒有遠去(2)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歷史沒有遠去(1)1.天鵝之家的記憶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一羣尋路的人1.一羣尋路的人1.歷史沒有遠去(3)1.一羣尋路的人
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2.誰是第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一羣尋路的人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歷史沒有遠去(2)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歷史沒有遠去(1)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歷史沒有遠去(2)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天鵝之家的記憶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1)2.讓空想變成現實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2.誰是第一1.歷史沒有遠去(3)1.歷史沒有遠去(4)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2.誰是第一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1.歷史沒有遠去(2)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歷史沒有遠去(2)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1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一羣尋路的人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歷史沒有遠去(1)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歷史沒有遠去(3)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1)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11.歷史沒有遠去(2)1.歷史沒有遠去(1)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一羣尋路的人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一羣尋路的人1.歷史沒有遠去(2)2.誰是第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2.誰是第一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1.一羣尋路的人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2.誰是第一1.歷史沒有遠去(2)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歷史沒有遠去(1)1.天鵝之家的記憶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一羣尋路的人1.一羣尋路的人1.歷史沒有遠去(3)1.一羣尋路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宁南县| 麻江县| 阿荣旗| 巫山县| 毕节市| 阜康市| 时尚| 工布江达县| 柳林县| 东台市| 孝义市| 徐州市| 吴桥县| 山阴县| 平凉市| 华坪县| 墨竹工卡县| 白玉县| 桂林市| 德安县| 宁城县| 都兰县| 广德县| 湖州市| 望谟县| 苏尼特左旗| 霍城县| 平江县| 辽源市| 仙居县| 平塘县| 容城县| 安福县| 石门县| 东乌| 东山县| 临朐县| 镇安县| 二连浩特市|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