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

《共產黨宣言》的譯者陳望道退黨也是一波三折,他後來與陳獨秀也發生了衝突。

陳獨秀博古通今,文思敏捷,口才了得,威望很高,連胡適都推崇他,黨內都尊稱他“老頭子”、“中國的列寧”。但他性子暴躁,領導欲強,動輒拍桌摔碗,對別人吹鬍子瞪眼。李達就領教過多次。

有道是“不是冤家不聚頭”,一頭“犟牛”偏偏遇到了一頭“犟驢”。

陳望道綽號“紅頭火柴”,意思是一點就著。陳獨秀由於對李漢俊、陳望道的誤會越來越深,就四處寫信抱怨二人要奪權,陳望道得知後,寫信要陳獨秀澄清事實、公開道歉。見陳不理不睬,他犟脾氣上來了,一拍桌子:老子不願再受他的家長式統治了,不幹了!

李達連忙勸他:你已經被推選爲上海地區出席會議的代表,而且正在參與籌建會議,不能就這麼撂挑子。

大不了我退出共產黨,不當這個代表,不參加會議!陳望道乾脆地說。

無論別人怎麼勸,他就是那句話:讓陳獨秀先道歉再說!

陳獨秀最終沒有道歉。

僵持的結果,陳望道雖然沒有退黨,但也沒有出席“一大”。

“一大”之後不久,上海成立了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陳望道仍被選爲第一任書記。這期間,他爲黨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陳望道是個好靜之人,喜歡搞研究工作,秉性上有點自由散漫,既沒有權力慾望,也不喜受人約束。加上當時黨還處於初創時期,缺乏嚴格的組織紀律規程,他和其他黨員一樣,組織觀念也相應淡薄,不習慣經常過組織生活。

在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議上,徐梅坤發言說:每一個黨員要有具體的工作活動,並把每次活動情況,在會上簡要報告。不然,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大家點頭稱是,紛紛說,陳望道是書記,應該搞好組織活動。

陳望道卻不以爲然:我認爲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做好宣傳教育,用馬克思義道理來影響羣衆,而不是開展具體活動。

李啓漢說:我們準備在平民女校買些舊機器,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織襪子,積攢一些組織經費。希望陳望道同志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領我們實施這些活動。

平民女校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婦女幹部的學校,1922年2月正式開學,屬半工半讀性質,開辦不到一年,即因經費困難停辦。前後共招收三十多名學員,李達、蔡和森先後任校務主任,陳獨秀、邵力子、陳望道、沈雁冰等都授過課。

陳望道不同意:這些是普通勞工的事務,怎能讓青年學生來承擔?青年學生應該賦以革命的嶄新的內容,投身社會改革之中,而不是做些婆婆媽媽的事。至於我,教學和編輯工作已經很忙,也沒有精力組織這些活動。

徐梅坤反駁道:陳望道同志,中國共產黨應該是一個嚴密的組織,你作爲書記,這些都是你分內的事。

見大家都衝著自己來了,陳望道十分不悅:組織分工應該是不同而具體的,我的擅長是做案頭工作,而不是組織羣體生活。如果覺得我不適合當這個書記,我可以不當!

會議不歡而散。

對陳望道只坐而論道、不付諸行動的表現,黨內一些同志公開表示不滿。

陳望道得知後,變得消沉起來,對黨的工作缺乏信心,乾脆連黨的會議都不參加了。上海黨組織一度陷入半癱瘓狀態。

黨內一些同志急了,向陳獨秀反映。陳獨秀便與張太雷商量,讓張太雷把工作抓起來。

陳望道與陳獨秀的心結一直沒有解開,一聽這消息,便認定是陳獨秀故意用張太雷架空他,工作更加消極,與陳獨秀的對立情緒更加突出。一些年輕黨員紛紛指責他投機革命,有的甚至罵他和李漢俊等退黨者是叛黨。

陳望道既委屈又憤慨,再度要求退黨。

那時,中共在開創時期,尚很年輕,黨的組織還不夠健全,黨內生活還不很正常,沒有嚴密、系統的組織紀律,入黨和退黨也沒有嚴格的手續。

陳望道脫黨沒有嚴格的時間界限,大概是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之後,不再參加黨的組織活動。

就在這時,毛**的一番話,給了苦惱中的陳望道莫大寬慰。

毛**與陳望道相識於1921年7月。他作爲長沙的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共一大,與正在籌建“一大”的陳望道見了面。

1923年8月,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會議。這時毛**已是中央委員,代表中央出席會議並作指導。聽說邵力子、沈玄廬、陳望道等人脫離黨的組織,毛**深爲惋惜,他對大家說:對邵力子、沈玄廬、陳望道的態度應緩和,勸他們打消退黨的念頭,把他們編入小組。

於是黨組織派沈雁冰去勸說。

沈雁冰是浙江桐鄉人,十六歲中秀才,通曉中醫,北京大學預科讀畢後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著作等身,用過數十個筆名,其中最常用的是“茅盾”和“蒲牢”。沈雁冰將邵力子勸轉了心意,但沈玄廬死心塌地要追隨國民黨,陳望道則仍與陳獨秀較著勁,說什麼也不肯妥協。

陳望道對沈雁冰說:你和我交往了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我的爲人?我是那種朝秦暮楚的人嗎?我退黨,是因爲實在無法容忍陳獨秀的家長作風,而不是信仰動搖。現在陳獨秀依然故我,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是黨的***,我不退黨,就不得不在他手下工作,接受他的領導。你說,我除了退黨,還有第二條路可選擇嗎?

沈雁冰還要再勸,陳望道擺擺手,制止他開口,堅決地說:你不要再勸了,請放心,我不會背叛共產黨,我對共產主義的信仰雷打不動,終身不變!

談話的氣氛很是沉悶。

見沈雁冰失望的樣子,陳望道拍拍他的肩膀,擠出一點笑,故作輕鬆地說:不要這樣垂頭喪氣嘛,我仍然是你的同志。我認爲,不參加組織同樣可以爲黨工作,不同陳獨秀髮生關係也一樣可以幹革命。只要自己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決心忠貞不渝,在黨外也一樣能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最後,他苦笑了一下,像是安慰沈雁冰,又像是自我解嘲:我在黨外,爲黨效勞,也許比黨內更方便呢!

1954年,陳望道本人也對脫黨一事作了自我批評:這是小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表現。

事過境遷之後,後人在分析這些知識分子退黨原因時,忽視了他們自己的內在因素,往往強調外部原因,幾乎一邊倒地把責任全部歸咎於陳獨秀的家長制作風。這是有失公允的。

脫黨之後的陳望道,依然與中國共產黨組織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1923年秋,有人給陳望道送來一張條子。他展開一看,上面寫著:上大請你組織,你要什麼同志請開出來,請你負責。署名是“知名”。

一看筆跡,陳望道有點吃驚:這不是陳獨秀寫的嗎?

來人見狀,連忙解釋:獨秀同志特地交代,說您最適合擔當此任,只是擔心您仍對他心存芥蒂,一再說,充分尊重您的意願,不要勉強您。

陳望道直襬手:仲甫先生多慮了,我和他的過節,只是脾氣不合,不是思想上的分歧。他不計前嫌,這麼看重我,說明黨組織仍然信任我。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拒絕呢?

一張紙條,使陳望道和陳獨秀的關係漸漸變暖。

1940年秋,陳望道去四川重慶任教時,特地趕到江津,看望處於困頓之中的陳獨秀,讓陳獨秀備感溫暖。

兩位老友這才發現,對方在自己的心目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上大”即上海大學,誕生於1922年10月。其前身是東南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是私立弄堂大學。創辦人只是爲了賺錢,並非爲了教育事業。學生來校後才發覺受騙,不久即發生**,學生趕走了校長。當時正處於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中**組織便把它接管過來,名爲國共兩黨共同領導,實際上辦事全靠共產黨員。

陳望道先是擔任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25年後,又任代理校長。那時的上海大學,與黃埔軍校一樣有名。他的學生中,有後來赫赫有名的丁玲、康生和陳伯達。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後,學校被反動當局查封。

1949年4月,爲慶賀陳望道執教三十週年暨五十九壽辰,復旦大學新聞系師生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中文系教授、詩人汪靜之把陳望道三十年來的成就概括爲“三個第一”:《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譯者;中國第一部系統的修辭學論著《修辭學發凡》的作者;中國第一本簡明美學理論《美學概論》的作者。

慶祝活動剛結束,國民黨大肆逮捕屠殺愛國人士,陳望道被列入黑名單。幸虧復旦中共地下黨組織截獲情報,及時通知陳望道轉移,他才倖免於難。

陳望道後來一直得到毛**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這種關懷和幫助,既體現在對他的學術研究上,更體現在政治上。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毛**的直接過問下,陳望道作爲一名特邀代表參加了會議。此後,他除了歷任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並被選爲上海市政協二、三、四屆副主席外,還在****同盟內長期擔任領導職務。1954年起,他又先後當選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

1952年9月,毛**親自任命陳望道爲復旦大學校長,陳望道因此成爲新中國成立後的首任復旦校長,也是該校創辦以來的第十三任校長。直到1977年逝世,陳望道任復旦大學校長長達二十五年。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上海市高教局以蘇聯只有黨校才能辦新聞系爲由,準備停辦復旦大學新聞系。陳望道一聽急了,兩次專程赴京,先到教育部力爭,又找周恩來懇求。周恩來請示毛**,毛**沉吟了一下說:既然陳望道要辦,就讓他辦吧。

新中國成立後,陳望道要求重新回到黨組織中來。

毛**非常瞭解陳望道的歷史和爲人,他高興地說:只要陳望道本人願意回到黨組織裡來,我們任何時候都歡迎,並且可以不要履行什麼手續。

1957年5月31日,中共上海市委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建議吸引陳望道入黨。半個月後,中央組織部批覆上海市委,同意接收陳望道入黨。在中央組織部文件上簽名的,正是時任中組部部長的***。

黨中央和上海市委沒有立即公開他的黨員身份。直到1973年8月,陳望道出席中共十大時,他的黨員身份才公開。

“**”初期,復旦一些人曾給陳望道貼大字報,批判他是“反動學術權威”,“執行修正主義教育路線”。

周恩來得知後,立刻給上海市委打電話:陳望道同志是《共產黨宣言》的翻譯者,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國寶級的人物,你們務必要保護好他的人身安全!

據說,“**”期間,周恩來點名要求上海保護的共有三人:宋慶齡、金仲華、陳望道。

被周恩來點名後,陳望道沒有受到多大的衝擊。

1977年10月29日凌晨四時,八十七歲的陳望道溘然長逝。

1980年1月23日,在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六十年之際,中共上海市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上海龍華革命公墓的陳望道骨灰盒上,覆蓋上一面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儀式隆重而又**。

陳望道的第一個研究生陳光磊教授這樣評價導師:有的人備受敬仰,卻無人敢親近。望道先生是你敬仰他,又可以親近他。大學的校長應該是這個學校的文化靈魂。望道先生就以他“真善美”的人格魅力爲復旦的文化精神樹立一座豐碑,而且象徵了復旦的文化精神。

陳望道誕辰一百週年時,他的繼任者、時任復旦名譽校長的蘇步青教授撰寫了一副對聯:“傳佈共產黨宣言千秋巨筆,闡明修辭學奧蘊一代宗師”。

陳望道和李漢俊,共產黨的兩個創始人,又同時期退黨的難兄難弟,命運結局卻大相徑庭。與慘遭屠戮的悲劇人物李漢俊相比,壽終正寢的陳望道可謂功德圓滿。

耄耋之年的陳望道,爲了實現周總理的願望,曾多次搜尋過他傾注了心血和汗水的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可惜一直未果。

就在陳望道先生去世的一年前,一位文物工作者在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發現了一本中文版的《共產黨宣言》。但因爲這一文獻有多箇中文版本,所以當時還不能確定這一本是否爲陳望道先生的首譯本。當後來終於查實它就是中文版的首譯本時,陳望道先生已經辭世,留下了一個終生遺憾。

由於這本《共產黨宣言》的重新面世,山東廣饒一帶的農民兄弟在上個世紀初受馬克思主義引領,開始風風火火鬧革命的一段段蕩氣迴腸的傳奇故事,被再度激活,廣泛流傳。

而我們,也就是被這本書帶進了魯北平原這片交織著血與火的神奇土地。

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歷史沒有遠去(1)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2.讓空想變成現實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1.歷史沒有遠去(4)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1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1.一羣尋路的人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天鵝之家的記憶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2.誰是第一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一羣尋路的人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歷史沒有遠去(3)1.天鵝之家的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4)1.歷史沒有遠去(1)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1.歷史沒有遠去(3)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2.讓空想變成現實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誰是第一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2)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1.歷史沒有遠去(1)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1.一羣尋路的人1.歷史沒有遠去(1)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1.一羣尋路的人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2.讓空想變成現實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一羣尋路的人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歷史沒有遠去(1)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1.歷史沒有遠去(1)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
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歷史沒有遠去(1)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1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2.讓空想變成現實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1.歷史沒有遠去(4)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1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1.一羣尋路的人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天鵝之家的記憶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2.誰是第一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一羣尋路的人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歷史沒有遠去(3)1.天鵝之家的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4)1.歷史沒有遠去(1)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1.歷史沒有遠去(3)2.好日子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42.讓空想變成現實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2.誰是第一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3.不能遺忘的國家記憶1.歷史沒有遠去(2)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1.歷史沒有遠去(1)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3.《共產黨宣言》傳到了農民手裡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3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1.一羣尋路的人1.歷史沒有遠去(1)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3.譯者陳望道的沉浮人生1.一羣尋路的人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2.讓空想變成現實2.書名被錯印成《共黨產宣言》3.一門三英匾做了棺材板1.一羣尋路的人2.發現首譯本《共產黨宣言》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1.這本《共產黨宣言》比我們生命還重 21.《共產黨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號角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21.歷史沒有遠去(1)4.窮人聽大鬍子的話沒錯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4.我去找老夥計們學《共產黨宣言》了1.歷史沒有遠去(1)1.劉集慘案那天還發生了什麼2.是《共產黨宣言》讓我走到今天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台南市| 兰州市| 鲁甸县| 衢州市| 蓝田县| 泰来县| 合作市| 高要市| 卢龙县| 额尔古纳市| 嘉鱼县| 珠海市| 水富县| 泸西县| 乌兰察布市| 罗山县| 平顶山市| 柞水县| 连平县| 凯里市| 屏山县| 高要市| 莱州市| 茶陵县| 中方县| 澄迈县| 太湖县| 龙井市| 连江县| 仙居县| 额敏县| 阜新| 彭州市| 凤阳县| 临洮县| 百色市| 乌兰察布市| 黄平县| 四平市|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