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

聽到皇太后這話,太平公主哭聲頓斂,但仍是一副悽怨至極的表情,擡眼望著母親不無憤懣道:“我是阿母骨肉,但既自立成人,心懷終有不同!阿母這樣邪情度我,若是傳揚出去,我還有什麼面目茍存人間!我究竟是怎樣的厭物,阿母至今還要加我迫害!”

武則天聞言後呵呵一笑,只是語調中略有懊悔:“終究往年,予你太多縱容溺愛,讓你到現在都還覺得能憑狡詐免於責罰。可如今,你阿母縱有心、卻無力啊。你這娘子何時才能明白,脫此懷抱之後,人間已經再無深情能夠縱容你的胡鬧!”

“阿母以爲我是胡鬧?你長在這深宮之中,所見四面牆壁,知不知情勢已經何等焦灼?四兄窮計情急,如果沒有我的遞言,他更不知該要如何料理亂象。我這麼做,也是爲了……”

太平公主仍自強辯,武則天卻拍案怒喝:“住口!你真以爲你母已經老邁昏聵,可以罔道欺之!我如今見你一面,是擔多大風險?若你不是自我血肉之內撕裂出來,我是厭我命長,纔出面見你?還要狡詐遮掩,揮霍一點生機!”

“事情或將有亂,但總不至於、不至於……阿母你肯發聲,慎之不會違意,只要他能作剋制……”

太平公主見母親肝火真動,一時間也不免膽怯,語調都因此低弱下來:“世道至今的撕裂,阿母不是沒有責任。三兄常年漂泊在外,終究一樁大患,我也是不忍見宗家再作流血,只憑四兄自己,並沒有容納的器量。如果有人將三兄劫入長安? 鬩牆之爭近在眼前啊……”

武則天閉眼搖手,一臉的不耐煩? 不願再聽太平公主講下去:“你母確有悖道行徑,但也不是你等恃恩之流能夠看輕!人心之內的兇險,你所歷幾深?你兄妹恃於無知? 拙弄大計,交代幾事? 你認真去做。”

“阿母請說!”

太平公主聞言後也不敢再作胡攪蠻纏,連忙端正姿態? 鄭重說道。

“雍王妃著三品正員禮送西京? 舊臣裴居道封命盛追,哀榮同於劉延景。裴炎追以中諡,決不可過於美封,給你四兄留下一線生機。潞王授給陝州刺史。做好幾樁,西京甲兵可以不過潼關,由得你們胡鬧。”

太平公主聽到這一番吩咐,嘴角泛起一絲自嘲:“原來我與兄長? 在阿母眼中都是如此的猥下之選,篤定我們不能成事。難道人間只有你那令孫? 纔是能託大事的當然之選?”

“這又有什麼可攀豔的?慎之的確強於你們? 否則你母何至於淪落此境。你們所思所念? 都在我的腹懷之內? 我倒盼能給我驚訝,可惜只是遺憾。我於人間已經難作長望? 臨行之前盼所託得人? 黃泉見夫能免幾分慚愧。他託業給我? 所歷雖然板蕩波折,最終還是想誇一句不負所托。”

武則天講到這裡? 悵然一嘆,垂眼再望向太平公主,心情仍是複雜,繼續說道:“你也不要過分專情朝內,若有心腹之選,使派幷州,關鍵時機,能夠救你一命。”

太平公主聞言後又是默然,過了好一會兒纔開口說道:“旁的事情我可應下阿母,盡力促成。但是潞王刺陝州,這真的是爲難,四兄是決計不許,朝士們也不會同意。”

“這種小事都做不到,你們兄妹怎麼有膽量興弄大計?立事之前,先慮敗否,真要一味把自己逼到亡命之境,退無可退?”

武則天聽到這話便冷笑一聲。

太平公主目露不忿,並忍不住反脣相譏:“阿母不是覺得你那佳孫能事於大?又何必這麼明晃晃的給他鋪設東歸之路?難道阿母仍然擔心,他會歸途受阻,難入都畿?”

“我擔心的不是慎之,是你們啊!我擔心你們攪亂時局不可收場,西京甲衆不及相救啊!”

武則天長嘆一聲,頗有無奈道:“慎之歸途通達,於朝情也是一樁震懾。潞王身領陝州刺史,也是給你們樹立一個警號,一旦朝廷躁鬧到必奪其職,無論當時情勢如何,即刻收手、出都,強留必禍!”

“阿母總說禍,可我看不到禍由何出!內外臣員,舊朝久經馴服,南北衙兵,都在掌控,就算朝情一時有亂,不至於即時宣以刀兵。可如果慎之出入全無禁止,這纔是真正讓人寢食不安、急欲解決的危患。這樣的安排,只會讓朝情更加緊張,不利於內外平衡之計!”

太平公主雖然看重母親的建議,但也並不只是一味的聽從,仍然不失自己的主見、看法。

在她看來,將雍王家眷送往西京,的確不失安撫之計。將孝敬皇帝的丈人裴居道哀榮擡舉到與國丈劉延景等同,也可以讓行臺在朝廷接下來的操作中少作發聲。裴炎事蹟顯於廢立,不加殊榮也可以讓時流稍作冷靜,不要專重險謀。

可如果自神都向西,道路俱在行臺控制之內,朝廷中門大開,只會更加激化與行臺的對峙氣氛,並不利於她所設想的平衡局面。

說到底,她母親作這樣的指示,只是對她格外的看輕,一心都用在了她所看重的孫子身上,這自然讓太平公主有些不忿。

“皇帝會答應的,你連你兄所思所欲都見解不深,難得竟有膽量會把弄時流人心。”

見太平公主仍是振振有詞,武則天又嘆息道。

太平公主聞言後自是不信,但稍作思量後,臉色卻變了一變,開口顫聲道:“阿母要自解左羽林衛宿衛上陽宮?”

武則天點點頭:“你兄畏我如虎,若能完全掌握我的安危生死,他絕不會拒絕。”

聽到母親這話,太平公主眼眶中頓時淚水涌現,這一次便是真的真情流露而非作態了,她抹一把眼角淚水並怒聲道:“阿兄答應,我不答應!我母安危,不是任何人籌碼賭注!慎之他配嗎?阿母你一生精明,難道看不出那小子至今怨你追害二兄?他不值得!他真有雄才,便將宗家不馴人衆殺個乾乾淨淨,但休想拿我母親性命爲他叩門!”

見太平公主反應如此激動,武則天嘴角顫了顫,低頭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角並深吸一口氣:“你母命許社稷,兇橫半生,不是人間寂寂無名之客。這是我的福澤,也該要領受一份報應。慎之值不值得,且待來年再論,但如今,是我自己願意,不幹餘者。”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俏臉仍是如霜,擦乾臉上淚水,仍是不失倔強:“潞王可以出刺陝州,但上陽宮要由我來守!四兄他短計簡略、稍繁即困,不能照料阿母周全!我明日就入住上陽宮,阿母你既然無計性命,索性爲我暫壯聲勢!”

“滿朝將要清算你母,你與我親暱同居,怕是有悖你的心意吧?”

武則天聞言後便微笑道。

“我就母而居,誰能怨我?無非增添一些口舌之爭,我既然入世蹈舞,料定不會輕鬆。怨恨阿母是一事,但讓我親見阿母生境落魄,這忍不了!前半生阿母庇我,此後長年,還是母女相依爲命!我的母親,決不可殘生寂寥!”

太平公主講到這裡,從地上站了起來,望著母親說道:“阿母且在殿休息,我自入宮與四兄交代此事。他若執意不許,那他也不再是我阿兄!我母但有分寸失意,我必千倍還他!”

望著太平公主疾行出殿,武則天也長嘆一聲:“舊時御極天下,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竟也會如民間婦人,老而爲子女控弄,身不由己。”

稍作感慨後,她又對侍立一側的上官婉兒說道:“去請雍王妃過來吧,他們夫妻久別,得有再見之期。但此一去,卻未知我還能不能生見幾人,臨別短話,稍作慰藉。”

上官婉兒聞言後便點頭應是,但在臨出殿前,又說道:“妾日前已經安排阿母於坊間,禁中多年積累私己可足餘生自養。自此以別,潛居坊裡,長爲陛下誦經祈福……”

言及於此,上官婉兒聲調已有幾分哽咽,清淚滾落於頰,兩手捧出一卷:“陛下起居,凡所慣用細節,俱細錄於此,來者進侍之衆,陛下可囑細讀,不、不……”

武則天聽到這話,亦有幾分傷感,擡手接過那書卷,展開稍作閱覽,忍不住笑了起來:“你這娘子心細如髮,所錄諸多竟連我都不覺,原來竟是這樣一個侍用繁瑣的苛刻之人。”

她垂首低吟片刻,還是開口道:“不要留在神都,去西京罷。出宮之後,便是平民,往者浮華,一概抹去。真有走投無路的窮困,不至於無處求訴。”

“妾誓言於前,絕不違背。”

上官婉兒叩伏於地,悲聲泣道。

武則天彎腰拍其頸背,笑語道:“知你精明謹慎,既有前言,自不違背。去罷,安心生活,舊事不足長憶,便也不再贈你物事。行出此門,便是新生。”

“陛下、陛下……”

上官婉兒埋首於武則天兩膝,一時間泣不成聲。

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193 太平托子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053 誤我少王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084 具位庸臣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240 少陵原逢故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061 佳人再贈香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117 權門惡事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123 兵事再興0024 神皇鑑詩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038 水漲船高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096 勇宦楊思勖0360 祖孫情深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033 雕蟲與公賞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117 權門惡事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439 踏破白馬寺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398 狄公出手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094 大酺禮畢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
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193 太平托子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053 誤我少王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084 具位庸臣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240 少陵原逢故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061 佳人再贈香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117 權門惡事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123 兵事再興0024 神皇鑑詩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038 水漲船高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096 勇宦楊思勖0360 祖孫情深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033 雕蟲與公賞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117 權門惡事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439 踏破白馬寺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398 狄公出手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094 大酺禮畢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泸西县| 同江市| 渝北区| 长宁区| 盖州市| 洞头县| 富蕴县| 那坡县| 鄂尔多斯市| 高要市| 佳木斯市| 马关县| 桦甸市| 遂平县| 陇川县| 仪征市| 郎溪县| 田阳县| 广汉市| 华池县| 江山市| 木里| 闽侯县| 海阳市| 始兴县| 资阳市| 武威市| 石柱| 太白县| 绥德县| 紫金县| 大冶市| 霞浦县| 和静县| 黔西县| 涪陵区| 砚山县| 昌邑市| 临沧市|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