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一架灣流550落地燕京國際機場。
隨後,陳延森坐進一輛邁巴赫62S裡,衝著黃伯翔吩咐道:“望京B座,高德地圖總部。”
шшш?тt kán?¢ ○
“好的老闆。”老黃連忙應道。
他握著方向盤,沿著京平高速一路疾馳。
黃伯翔也沒想到,黃土都快埋到半截身子了,竟然還有機會出國。
坐在一旁的宋允澄看向窗外,與第一次來燕京的心情截然不同。
那時眼裡滿是惶恐與好奇,街景掠過像看快進的默片,連風裡都帶著疏離味。
可現在,車窗外的樓宇、車流,甚至路邊光禿禿的梧桐樹,都像蒙著層熟悉的濾鏡。
她每年來燕京的次數比回廬州老家還多,除了陪陳延森出差,也常來見客戶、談營銷合作案。
不一會兒,車子便拐入瞭望京科技園。
蕭軍領著一衆高德地圖的高管,站在一樓大廳外,不時地向路口張望。
突然!
一輛掛著豹子號車牌的奔馳62S緩緩駛來,後面還跟著一輛黑色奔馳商務車。
蕭軍面帶笑意,小跑著上前,待車子停穩後,又立馬殷勤地爲陳延森拉開車門。
“老闆!”蕭軍的身體微微前傾,笑著問候道。
“白頭髮多了一點。”
陳延森擡起右手,按在蕭軍的肩膀上說道。
森聯資本旗下的十幾家子公司,既有曹達華、廖威、蕭軍、侯毅這樣的老幫菜,也有樑波、張易鳴、毛超榮、胡瑋怡、曲芳這樣的年輕人。
這讓外界根本猜不透他的用人風格。
實際上,陳老闆是個實用主義者,只要有能力、聽話、沒什麼小心思,他都會選擇重用。
這話聽得蕭軍心裡一咯噔,還以爲陳延森嫌他老,怕他精力不足幹不動,於是連忙保證道:“老闆,其實我有點少年白,以前染髮,最近太忙,所以沒顧上打理才顯得蒼老。
您別看我這頭髮白了些,精力可不比年輕人差,前陣子連續熬了三個通宵盯項目,照樣精神得很!”
三個通宵?
陳延森啞然失笑,知道蕭軍會錯了意,隨即說道:“少熬點夜,你都不下班,下面的人怎麼敢下班?高德地圖的業務還指著你呢,工作是幹不完的,要是總這麼加班,我就得質疑你的時間安排能力了。”
蕭軍咧嘴一笑,陳延森的語氣裡雖帶著幾分批評,潛臺詞卻很明顯:好好幹,CEO的位置依舊是你的。
“老闆,主要是前段時間,我們和滬城交通協會合作,上線了一款公交導航功能,技術部要處理大量的數據,才能搭建綜合算法模型,對公交車的實時位置和預計到站時間進行更精準的預測。”
蕭軍連忙解釋道。
“精準度如何?”陳延森一邊往裡走,一邊隨口問道。
“延誤以30秒之內爲標準,目前的數據是84%,但我們估算過,公交車歷史運行數據的量級越大,精準度越高,屆時再結合當前路況和班次信息,就能把精準度提高到98%以上。”
蕭軍立即回答道。
公交導航的原理是,給公交車安裝GPS設備,不斷地收集車輛位置、速度等實時信息,並通過無線網絡將數據發送給服務器。
服務器接收到數據後,會進行處理和計算,以確定每輛公交車的實時位置,再與地圖中的公交線路和站點信息進行匹配,從而得知公交車當前到達的站點。
因此,積累的數據量越多,越能精準預測公交車的到站時間。
這功能很實用,雖然看上去產生不了什麼商業價值,卻能大幅提升用戶粘性和使用率。
畢竟路盲太多了,而且像滬城、深城、燕京這類超一線城市,公交線路複雜,別說外地人,就連很多本地人都搞不清楚。
高德地圖的公交導航功能一出,絕對可以吸引一大波的自然流量。
不得不說,蕭軍不愧是高德地圖真正的創始人,在產品端,他確實做到了爲用戶考慮。
陳延森一行人剛進辦公區,就有膽大的員工,揮手跟他打招呼:“森哥!”
聲音此起彼伏,宛如海浪一般。
狐貍淘的老員工喜歡叫陳延森爲‘森哥’,隨著該消息在集團上下蔓延開,很多新員工也學著喊起了‘森哥’。
叫老闆、叫陳總都太生疏了,反而是叫森哥更顯親切。
陳延森面帶微笑,點頭示意,然後說道:“各位辛苦了,一會請大家喝下午茶。”
“謝謝森哥!”又是一波呼喊聲。
“跟橙子支付的活動組說一聲,中午十二點時,給高德地圖的所有員工,定向推送一個88元的紅包。”
陳延森對著宋允澄吩咐道。
“好的。”宋允澄應了一聲,旋即放緩腳步,在雲舟上聯繫相關人員。
在蕭軍等人的陪同下,陳延森從客戶服務部,逛到市場營銷部、產品管理部、技術研發部和人力資源部。
他對高德地圖的發展現狀,基本是靠財務和業務報表來了解,哪有在現場看得細緻?
他偶爾也會停下來,跟員工隨便聊幾句,聽聽反饋。
一圈下來,已經是中午十二點。
高德地圖總部是沒有食堂的,所以陳延森和蕭軍等人,便去了附近的筷跑食堂。
推開玻璃門,屋內的暖氣迎面撲來。
這個點是午高峰,一個筷跑外賣員都看不到,反倒是有幾名雲速的快遞員,坐在位置上,正在大口乾飯。
陳延森一進來,房間裡的喧雜聲就少了一半。
“老闆?”
“森哥!”
“哇!居然是活的陳延森!”
森聯資本的員工倒還能保持克制,望京科技園裡的打工人,在看見陳延森後,立刻一臉激動地想要湊過來拍照合影。
安保人員趕忙架起一道人牆,把涌過來的人羣攔在外面。
陳延森見狀,沒有表現出絲毫不耐煩,反而朝著人羣溫和地笑了笑,揮了揮手。
“老闆,我去幫你取餐吧。”蕭軍知道,要是讓陳延森去排隊,指不定鬧出什麼亂子。
陳延森嗯了一聲,也沒反對。
他找了個空位置坐下,同時還得面對幾十個攝像頭。
沒辦法,他在國內的人氣太高了,尤其曾吉文三人在拿回三枚諾貝爾化學獎後,他和森聯資本的國民度就飆升到了無人不知的地步。
二十一歲的全球首富,身家高達6000億華元,旗下員工裡,還有三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想不出名都難!
“爸,你猜我看到誰了?”
“陳延森.jpg,他也在筷跑食堂吃午飯!” “真人又高又帥,之前是誰到處黑,說陳總沒有一米八,我身高一米七五,他比我高出半個頭,有圖有真相。”
“快來望京B座的筷跑食堂!”
食堂裡吃飯的人,紛紛掏出手機拍照,覺得不過癮,又向朋友炫耀道。
在其他地方,或許還不會有這個效果,但這裡是望京科技園,燕京互聯網公司的聚集地。
陳延森顯然低估了自己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
儘管有安保人員攔著,仍有不少人躍躍欲試,想上前跟他合影。
不一會兒,蕭軍等人就從員工通道打了飯菜回來。
筷跑食堂的菜品以家常菜爲主,味道比一般的中式連鎖餐廳要好。
畢竟是當天現做的,並非預製菜。
價格適中,分量也足,園區裡的打工人常來光顧。
“高德地圖車機版什麼時候封包?”
陳延森看著蕭軍問道。
“暫定1月1日上線,AR導航技術還在做最後的測試。
另外我們還新增了實時交通顯示、擁堵躲避、語音助手等功能,語音包方面則加了郭德綱、楊蜜和黃渤三個版本。”
蕭軍回答說。
自從林志玲語音包上線後,爲高德地圖帶來400多萬新增用戶,蕭軍便開始琢磨起明星導航語音功能了。
緊接著,不等陳延森追問,蕭軍便繼續介紹了最新上線的雲圖平臺。
簡單來說,就是把高德地圖的數據開放給第三方合作伙伴,如汽車廠商、物流公司等,幫助他們優化路線規劃、提升運營效率。
此外,雲圖與交通協會也有合作,利用技術和數據服務,緩解或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藉此收取高昂的數據服務費用。
由此可見,高德地圖在加入森聯資本後,日子過得非常滋潤,不僅能靠筷跑、快的打車賺取廣告費和傭金返點,還能通過開放數據接口帶來持續收益。
半個小時後,陳延森抽了張紙巾擦了擦嘴,對蕭軍說:“具體的業務數據,等年終述職時再細聊。”
說完,起身準備離開。
周弘毅邀請他下午去360總部參觀,雷逸軍約他晚上去京兆尹吃晚飯。
張朝陽剛剛已經把今晚要去的酒吧位置發給他了。
陳總的仇人多,可朋友也不少。
若是算上被他拒絕的人,他在燕京待半個月,酒局都不帶消停的。
但也不是什麼人都給面子,周弘毅和雷逸軍回絕了保羅雅各布,選擇力挺天工科技,值得他抽出幾個小時,與之加深聯繫。
“老闆,我送送您。”蕭軍跟著站起來,把陳延森送上了車。
與此同時。
陳延森現身望京科技園的消息不脛而走,隨後迅速登上熱搜。
“哪家筷跑食堂?現在去要張合影還來得及嗎?我爸媽特喜歡陳總,讓我找對象就按陳延森的標準來。”
“那你爸媽和你肯定有仇!按陳總的標準,你怕是要一輩子單身了。”
“筷跑食堂都開了一千多家了,估計陳老闆是在給自家的產品打廣告。”
“筷跑食堂需要廣告嗎?乾淨又衛生,價格還不貴,在燕京只花15元就能吃飽吃好,去哪裡也找不到第二家。”
“15元?你來東北,隨便你造!”
“樓上的兄弟,建議你有機會去筷跑食堂體驗一次,就知道15元一頓午飯,在燕京真不算貴,我都想多給幾塊錢,生怕這食堂哪天倒閉了。”
網友們在評論區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筷跑食堂的定價是經過考量的,能盈利,但利潤不高,所以也不會對周邊的夫妻店造成太大影響。
它在價格上的優勢並不突出,勝在味道好、餐廳乾淨衛生,而且分量適中。
食材取自筷跑買菜和拼唄助農計劃的產品,算不上多珍貴,卻格外新鮮。
這也是筷跑食堂廣受好評的核心原因。
另一邊,陳延森乘車趕往下一站——酒仙橋路6號院,即360總部大樓所在的位置。
……
……
第二天一早,天色微亮。
一輛紅旗轎車便停在了酒店的迎賓區,接著走下來一名穿著灰色夾克的中年人,剛想打電話催促,就看見一個身材高大、西裝筆挺的年輕人,正昂首闊步地走來。
嚯!
難怪李先生要帶著他,的確是華國企業家最耀眼的一張名片。
“陳先生您好,我是中樞司外事協會的鮑士航,飛機是八點起飛,您需要先趕往機場。”
鮑士航笑吟吟地說。
“麻煩了。”
陳延森點了點頭,坐進了紅旗汽車的後排。
車子剛開了十幾分鍾,他就發現方向不對,並不是往燕京國際機場去的。
但他轉念一想,以李青松的身份,多半是從封閉式機場起飛,倒也沒太在意。
大約過了四十分鐘,車子才駛入遍佈崗哨的小型機場。
門口穿著制服的年輕人腰板挺得筆直,手中的突擊步槍裡有三顆子彈,腰間的彈夾卻裝得滿滿當當。
此時剛好7點30分。
陳延森擡腳下車,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走進了客艙。
與灣流550相比,這架波音747就大多了,光隨行人員就有300多人。
在拉開一道隔音板後,陳延森第二次見到了李青松:“李先生好!”
“坐吧。”李青松輕飄飄地說道。
陳延森輕輕頷首,坐了下來。
這間客艙裡,除了李青松,還有他的貼身秘書,以及商務協會、外事協會的負責人。
平時只能在新聞上見到。
陳延森表現得極爲放鬆,瞥見旁邊的飲料車,也不用人招呼,自顧自倒了一杯果汁,轉頭對李青松道:“李先生,要不要來一杯?”
李青松啞然失笑,他是真想問問陳國賓,到底是怎麼把陳延森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