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寇可往(求首訂!!!)
化成雨帶人推著一車車東西入殿,和數月前並無兩樣。
只是這次卻沒有上次牽涉造反,那麼嚴重。
大多數朝臣只是從車中發現了自己家中財物,或是些較爲貴重的古玩字畫,再嚴重一些的,也不過是些字據。
可正是不如造反那麼嚴重,更讓他們心急。
造反,最輕也得是殺頭,牽涉到人命,刑罰太重,所以皇帝爲了收買人心,焚燒了證據,只能一筆帶過。
反倒是這些小罪名,不至於殺頭,完全可以將他們罷官免職,砍條手卸條腿什麼的,只要不傷及人命,有的是操作空間。
不過王昭並未放在心上。
王氏家財來路正當,大多是南遷時帶來,而後經營所得,至多有些裙帶關係。
可門生故吏嘛,放在大漢朝可再正常不過,這算不了什麼。
劉恪走到車邊,並未從中取出任何東西,只是虛空一抓:
“這兩縷清風,是朕從嶽少保家中取到的。”
羣臣之中的嶽少謙一愣,這不是還沒到發俸祿的時日嘛,家裡哪能有錢?
劉恪又從車裡取出幾根蘿蔔:
“這是典褚家裡的東西。”
典褚撓了撓腦袋:
“陛下要是喜歡,末將就多種些,但下次得讓末將來拔。”
“憨貨。”
劉恪搖了搖頭,又從車中取出幾幅字畫:
“這是簫元常家中的。”
簫元常頓時緊張了起來,我的陛下啊,字畫可不是這樣拿的啊!!!
“這些房契地契,是許丕岱家的。”
“這些琉璃是曹福耀家的。”
“這些.”
劉恪一一細數著,而被點到名的大臣,無不是噤若寒蟬。
這些東西的來源,總不可能是他們送給皇帝的。
在結合近來的傳言
皇帝他真敢偷啊!而且還真給他偷到了!
裡頭明顯有一些東西,但凡有腦子的,就知道要藏起來,可偏偏被皇帝這麼正大光明的公之於衆!
明明這些大臣應該有所警惕,不可能放任皇帝隨意進出自家府中,可偏偏皇帝偷著了。
這下好。
靈帝封狗爲官,當今皇帝給雞開府封大將軍。
桓帝入府偷竊,當今皇帝也偷了,而且技術高超,還沒被逮著。
本就一直在致敬孝景皇帝,現在連桓靈二帝都後繼有人。
王昭還是沒有太放在心上。
皇帝拿出的這些罪證,確實可以拿下一部分人,除了名聲上不太好聽,確實是好手段。
但是拿不著自己。
只見劉恪又拿出一張紙,念道:
“天賢三年,王昭奪百姓田地充於家中,將無辜百姓充作東胡臣屬,幾乎激起民變。”
“天賢八年年,王昭在任太常時,不遵規制,私設禮制,索取錢財。”
“就任大鴻臚期間,假借出使之機,誣陷吳郡郡守下獄。”
“廉漢升抵禦東胡有功,王昭卻只追論其敗,誣陷廉漢升獨掌兵權、大有不臣之心,竟至老將軍散盡家財,黯然辭官。”
“至於宇文拜之流,更是與之過從甚密,遠超其他朝臣因公務所需之正當來往,私相授受之事,更是不可枚舉!”
污衊,皇帝污衊我啊!!
王昭心裡在吶喊,這踏馬一件件,完全是子虛烏有之事!
可偏偏就連自己那些同黨,看向自己的眼神,都變了。
畢竟皇帝從他們那兒偷的,可都是真材實料的東西。
總不能在你王大人府中,偷的就是假的吧?
王昭覺得實在是太難了,辯解無能。
可他也沒什麼辦法,甚至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你說他一個七老八十的老頭兒,容易嗎?
皇帝態度已經表明了,這是要拿你老王開刀。
至於爲什麼會是他?
王昭在朝臣裡找了一圈,沒找到以往的帶頭大哥楊仲。
頓時便明白過來,楊仲病了,伱年紀大地位高又是主和又是緩戰,擺明了是帶頭二哥,那就拿你開刀咯。
有一個大官兒似乎是因爲見著自己被扯了太多罪狀出來,急的大呼道:
“陛下,萬萬不可意氣用事,此時追責舊事,只恐對攻伐東胡不利啊!”
劉恪眼皮都沒擡一下:“推出去,斬首。”
又有一個官員出列,覺著脣亡齒寒心中焦急,不由得求情道:
“陛下,曹大人雖有小錯,但未失大節,方纔言語不過是一片忠心,還請陛下三思!”
“一併推出去,斬了。”
王昭見著兩個倒黴蛋,只是在心裡搖頭。
這時候不出聲反倒安全,出了聲,就是那斬首示衆,任皇帝立威的出頭鳥!
於是乎,王昭索性跪了下來。
而那些被拿著罪證的大臣,見到王昭認栽,便也齊刷刷地跪了下來。
沒辦法啊!
剛纔先用二十個大頭兵,亮了刀子,現在又偷出了罪證,再不認錯,再不跪舔,馬上就要像剛纔倆憨批一樣,被推出去啦!
不少人氣的牙癢癢,有桓帝舊事在前,明明把一應事物藏好了,怎麼就能被偷出來呢?
難道府中出了內鬼?
還是真有想上位的世家之人,背叛了階級,背後捅了他們一刀,偷偷給皇帝遞上了證據?
劉恪見此,便知道分化世家的目的又進了一步,笑著問王昭道:
“王大人,你這是何意?”
王昭也乾脆,連官帽也一起摘了:
“臣添爲三朝老臣,自知年老體衰,已不容於朝堂,請陛下容臣退隱鄉里,保全骸骨。”
“乞骸骨?朕還得將諸位與這一車車東西,交由賈無忌評定。”
世家重臣們一陣頭皮發麻,見了賈無忌,就得去大牢,怎麼說也得脫層皮。
“不過在此之前,朕要先問上一句。”
劉恪環視一遍朝中大臣:
“再有想要言和、緩戰的忠臣良將,都給朕站到大殿中央來!”
下一刻,唰唰聲一片,大殿中央就形成了一個真空區。
脫層皮肯定比死了好。
劉恪笑瞇瞇的站起身來,棋盤未拿,佩劍也沒有帶:
“看來朕也是個聖明之君啊!”
說著,他面色漸漸嚴肅起來,微微昂起頭,眼神堅定的望向朝中每一個人,語氣鏗鏘有力:
“朕今日只下一詔,此詔爲,攻伐東胡。”
“自今日起,誰再要阻止朕攻伐東胡,那就是與朕爲敵!”
“二十年來,大漢對東胡屢戰屢敗,以至於士氣蹉跎,國威淪喪,這種局面從今往後必須徹底扭轉!”
“朕要明明白白告訴世人,告訴天下人,從此以後,攻守易型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只要東胡還在,朕還沒死,戰爭就不會停止!”
隨後他頓了頓,道:
“諸卿隨朕往通天臺一行。”
羣臣不明就裡,好在通天臺離大殿並不遠,走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就到了。
劉恪緩步登上通天臺,這次他身邊沒有嶽少謙與典褚。
羣臣只能在下頭仰視上空,誰也不知道皇帝要幹什麼。
劉恪站在通天臺上,眼前是浩大河山,頭頂上是層層疊雲。
他微閉雙眼,一個深呼吸,平定情緒,嘴角微微上揚,好像想起了什麼有意思的事情,身子也跟著隨之輕輕顫動。
而後他才睜開眼,眼神好似又銳利了些許。
劉恪緩緩擡起頭,伸出一隻手,用食指和拇指,彎曲成弓形。
他昂首注視著遠處的太陽,陽光刺得他不由得瞇眼,就像小孩子一樣,將手臂伸向上方,有些扭曲身體,好像要儘可能地伸展著手臂,去夠到太陽。
當他的手指觸摸了天空最極限的距離,才停下,遙不可及的太陽好似被他捏在手中。
就這樣,他整個人都保持著這個姿勢,頓了幾息。
“漢帝劉恪,對天明誓!”
“這一仗,不爲朝廷,不爲諸位先帝,不爲朕自己。”
“只爲大漢百姓,取天地一束火光!”
劉恪俯視著方纔朝會的大殿,好似在等著老天爺迴應一般。
砰!
殿中突然竄出一陣火光升起,迅速壯大,轉眼之間,火勢便已經無法掌控。
就連通天臺下面的羣臣,也是被驚得一陣慌亂,典褚更是想要登上通天臺,將劉恪迎下。
呼——
而劉恪見到火光,卻是長長吐出一口氣。
他在原地站了一會兒。
朝中的主和派,緩戰派,自然有主和緩戰的理由,說他們全是爲了一己私利,也不盡然。
畢竟這一仗,面對來勢洶洶的東胡水師,確實打不過。
劉恪一個開掛的,自己都沒有太大信心。
但不打,就是個死。
他必須想盡辦法,將勝率擴大,將能用之人都用上,無論用什麼手段,都得讓朝廷暫時性的上下一心,不僅是口頭上肯戰,也必須每個人都付出實際行動。
所以他放了把火。
“嘖嘖嘖。”
望著愈演愈烈的活,劉恪都不禁暗自稱奇。
就大殿裡這個火勢,明顯觸發了【鹿臺自焚】。
也好,通天臺距離大殿還有段距離,跑肯定能跑,以【六丁神火】的天命,也大概控制在了殿內。
總之,這州府改建的大殿,肯定是用不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