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擡起頭,“是誰?”想了想覺得不妥,立刻道:“快請進來。”
這時,一個細挑身材,容長臉面,穿著松石蘭刻絲銀鼠襖,青哆羅呢對襟褂子的中年女人走進來請安。
宛秋看著她,慢慢站起身,在這一霎那間,她的笑容發(fā)自內(nèi)心地綻放了出來:“景媽媽!”但很快,她的笑容就淡下來了,景媽媽是外祖母身邊最親近的媽媽,自然不會無緣無故地來到這裡,一定是鎮(zhèn)國國公府有事發(fā)生了……
前一世因爲自己和陳氏親近,外祖母對自己百般勸誡,自己就是不聽,還惱了她,因此兩人的關係一直就陷入僵局,本來每年老太君都要來接宛秋過去小住,可是宛秋記得在自己九歲那年又和外祖母吵架,因爲陳氏。外祖母被自己氣的病了兩個多月,因此鎮(zhèn)國府的人便對自己有些心灰意冷了,從此沒有接自己過去住過。本來按照歷史的軌跡,鎮(zhèn)國公府是要在自己快要出嫁的時候來見過自己,可是因宛秋的重生,這兩年一直有準備禮物過去給老太君,似乎關係緩和了不少,這纔有了今日,景媽媽的來訪。所以宛秋也很是驚訝,因爲她並不知道發(fā)生了什麼事情。
宛秋向老太太福了福,先轉過飯桌,走到景媽媽的身邊,慢慢道:“景媽媽,你怎麼來了!”
景媽媽看了宛秋一眼,卻沒說話,向著老太太行了一禮,才恭敬地說道:“給老太太請安。”
老太太面帶微笑,客氣兩句,接著吩咐張媽媽看座斟茶。
景媽媽推讓著不敢坐下,然後向著老太太說:“老太太,奴婢今日前來,一是老太君派奴婢來看望老太太,二來……”她轉過頭,看著宛秋道,“二來是國公府的五少爺剛剛沒了,想請表小姐去國公府一趟!”
五少爺?那是自己親舅舅鎮(zhèn)國侯陳景龍的幼子!宛秋心裡一緊,回過頭來看老太
太的神情就帶了幾分懇求:“祖母……”宛秋很是震驚,前一世因爲關係疏遠,自己並不知道五少爺是這個時候去世的,只是後來隱約有聽張媽媽提起過,當時的自己只是一笑置之。
老太太顯然也大爲驚訝,沉吟道:“既然如此,你就先跟著景媽媽去看看老太君和大夫人吧,想必他們此刻都十分哀痛,你多勸著一些,至於你父親那裡由我去說。”
“多謝祖母體恤。”宛秋低頭行禮。
一路走出來,宛秋腳步紋絲不亂,笑容卻漸漸隱沒了,直到出了瀟湘館,才低聲問景媽媽道:“外祖母和大舅母可還好?”
景媽媽的笑容雖然還一如往常,宛秋卻看到了一絲勉強,她靠近了些,輕輕地把景媽媽的手包裹在了掌心:“景媽媽,有什麼事情都不必急,慢慢說。”
景媽媽感覺到她掌心的暖意緩緩傳遞過來,無形中精神振奮了許多,她回答道:“表小姐是知道的,老太君年紀大了,身子骨弱,一直在調(diào)養(yǎng)。昨兒個夜裡五少爺突然沒了,大夫人哭了一夜也病倒了,到現(xiàn)在都沒人敢告訴老太君呢。表小姐,您是老太君心裡頂重要的人,她一向疼你,待會你去後,她看見你一高興,身體就會好些,到時候奴婢再找機會告訴她這件事。表小姐,這回你可千萬不要和老太君慪氣了。老太君一向是最疼愛你的,這兩年看你不停的送東西過來,原本是想接你過去小住的,可是老太君身子一直不太好,怕過了病氣給你。”
宛秋心中一酸。忙點點頭:“景媽媽,你放心,我一定會哄得外祖母放寬心思好好養(yǎng)病的。”
景媽媽看著宛秋,欣慰地一笑:“表小姐長大了,懂事了,之前你都不喜歡去國公府,老說國公府規(guī)矩多,不好玩。”
宛秋淡淡一笑:“景媽媽,之前秋兒不懂事,一定讓外祖母傷心了!”
景媽媽拍拍她的手,輕聲說道:“老太君永遠不會怪你的……”
京城很大,可是達官貴人一般都是居住在城南城北,環(huán)城而住,達官貴人多沿著盤水大造園林,沿岸樓閣相連接。從鄰國北上的人士多要經(jīng)過此城,再由此城上京城或轉往其它地方,因此客舍旅店生意甚是興隆。街面上人來人往,雖有面如土色者,卻也不乏衣者光鮮者。當街有小販叫賣,酒樓茶館時有人進出,青樓瓦子裡還有絲竹調(diào)笑聲傳出。
鎮(zhèn)國國公府整體建築十分龐大,幾乎佔去了半條大街,琉璃閃爍、翹檐拱壁,雖沒有晉王府的恢弘,卻也氣派軒然。四周還有樹蔭叢林掩映,尤是幽雅。旁邊也有不少官員府邸,只是相比國公府的規(guī)模相差甚遠。
馬車到達鎮(zhèn)國國公府,在正門口前停下。此時已近午時,鎮(zhèn)國公府漫漾著一層暖暖的氤氳。青石路邊的海棠、月季花俱在陽光的直照下,隱去了多姿的身影,看上去濛濛朧朧的,十分幽靜莊嚴。
車伕們支撐了車轅,隨即就卸下了拉車的騾子,立刻換了鎮(zhèn)國國公府六個衣帽周全的小廝們上來擡起轎子。沿著甬道走了一會,在一處垂花門停了下來。遠遠地望見了永壽堂的院牆,牆邊已經(jīng)爬滿了蔥翠的藤蔓,在滿目的翠色中,皎潔如玉的小花點綴其中,繁繁紛紛,層疊葳蕤。
衆(zhòng)小廝退出去後,跟車的婆子聲音溫和地隔著車窗的簾子道:“表小姐,到了!”
芷蘭應了一聲“知道了”,貓身打了簾,看見跟車的婆子已將腳凳放好,她踩著腳凳下車,然後轉身服侍宛秋下了車,此時景媽媽已從後面的車上下來。引著他們上了臺階,一路走過抄手遊廊,四角都有穿著青緞子背心的丫鬟斂聲屏氣地垂手立著。看見宛秋和景媽媽,丫鬟們齊齊曲膝行了福禮。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