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五章 瓊州府

海南道的印信在陳凱手裡,公文用紙也有,陳凱更找了專人去臨摹彭三益的字跡,只要道臺衙門的公文發(fā)放記錄無差,清廷是不會太容易弄清楚這些小官兒們是不是聽了彭三益的才棄守的城池。至於彭三益,既然他願意爲(wèi)我大清殉國了,那麼黑鍋自然是由他背起來纔像話。

一輪的千恩萬謝,陳凱向這些文官武將們傳達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明軍來了,開城投降便是活路,就是這麼簡單。他從來不認(rèn)爲(wèi)殺人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很多時候,人活著,尤其是那些心裡面被種了一些種子的人活著,對他和明軍來說纔會是更大的便利。

分了士卒鎮(zhèn)守萬州,陳凱便率軍繼續(xù)北上。萬州向北,過龍滾河和黎盆水便是樂會和會同,這兩個縣的縣治距離不算太遠,陳凱向這兩縣出示了劉伯祿的首級和海南道、瓊州府的印信,兩縣文武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接受陳凱的建議——領(lǐng)一份彭三益的公文滾回雷州。當(dāng)然,若是有願意留下來爲(wèi)明軍效力的,陳凱也表示歡迎,只可惜這些人似乎都還是不怎麼看好明軍的前途,紛紛表示已經(jīng)厭倦了官場紛爭,想要回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云云。

感嘆了一番十七世紀(jì)的中國年輕人竟會如此暮氣沉沉,陳凱也不再挽留,只是照著萬州那邊似的勉勵了一番,就安排了船送他們離開。

接下來,便是文昌江畔的文昌縣和清瀾千戶所。這兩處,前者在文昌江中游,後者則在文昌江出海口,陳凱沿著官道北上,結(jié)果沒到地方他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根本就不用再去這這兩處了,因爲(wèi)這兩處的清軍文武聽說瓊州府城陷落以及劉伯祿全軍覆沒的消息,乾脆直接投了明軍。

“這是條活路,各位就不考慮考慮了?”

“多謝撫軍老大人體恤,我等願意爲(wèi)王師做事,只求王師能給我等一條生路就行。”

一羣被傳聞嚇破了膽的傢伙實在不怎麼實誠,陳凱拿他們沒辦法,乾脆就帶回去重新安置。而過了這文昌縣城,再轉(zhuǎn)道西北,便可以直抵瓊州府城,陳凱沒有在路上耽擱太多的時間,一路急匆匆的趕了過去,不光是看到了這座府城,更是得到了左近的定安、澄邁兩縣以及海口千戶所進入掌控的消息。

海南島,形似一個番薯狀的橢圓形。按照順時針排列,府城、文昌縣、會同縣、樂會縣、萬州、陵水縣,而後便是從最南端的崖州到感恩縣、昌化縣,再到儋州、臨高縣以及澄邁縣。除了定安縣位於府城以南、南渡江之畔外,其他三州九縣俱在沿海地區(qū)。

征戰(zhàn)半月,明軍已經(jīng)收復(fù)了包括府城所在的瓊山縣在內(nèi)的一州七縣,剩下的無非是儋州、崖州以及感恩縣、昌化縣和臨高縣這些西部和南部的州縣。

“大軍已經(jīng)由海船運輸出發(fā),不出意外的話,今天應(yīng)該就能接到臨高縣那邊的消息。”

陳凱在掃蕩東部各縣的同時,林察和李建捷也沒閒著,李建捷接受了海口千戶所的投誠後又去嚇唬了一波定安縣和澄邁縣的官吏守軍,輕輕鬆鬆的便拿下了城池。而林察那邊,一邊憑水師堵截瓊州海峽,一邊出動海船和艦隊運輸部隊自海南島的西岸南下,奪取各縣。

“臨高縣有個百仞灘?”

“是的,確有此地。”

陳凱莫名其妙的問了一句,而後便乾脆不提了,就好像是這句話根本沒有出現(xiàn)過似的。瓊州府,其主體乃是由一座島嶼構(gòu)成,這對水師佔據(jù)優(yōu)勢的明軍而言乃是天然的抗清基地。

此一府,領(lǐng)土面積達3.44萬平方公里,是陳凱現(xiàn)在控制的那個1.09萬平方公里的潮州府的三倍有餘。但是,領(lǐng)土面積三倍有餘的同時,陳凱翻過了瓊州府衙的記錄,整個府只有二十五萬餘人,其中三分之一在瓊山縣。如明軍此番奪取瓊州的第一個目標(biāo)陵水縣只有三千餘人,尚未收復(fù)的感恩縣更是隻有一千七百多人。這樣的數(shù)字,比之在宋朝時人口數(shù)量就已經(jīng)超過六十萬的潮州,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這裡面,有隱戶,也有官府在統(tǒng)計人口上的不作爲(wèi)。當(dāng)然,明朝的人口統(tǒng)計是隻算納稅人口的。

想到此處,陳凱又算了算瓊州一府的戶數(shù),得到的數(shù)字確實五萬六千餘戶,與人口的比例在一比四到五之間。如此算來,每戶四到五個男丁,這家庭似乎是有些大了,反倒是讓陳凱越來越無法將大致的數(shù)字確定下來。

反手打開統(tǒng)計的書冊一看,這個人口數(shù)字是萬曆四十五年的,也就是三十七年前的。這倒不是最大的問題,問題在於瓊州府不僅僅是漢人,更有大量的黎人存在,其中的熟黎與漢人雜居,受州縣布勒,可黎人卻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結(jié)構(gòu),這一點和漢人是截然不同的!

瓊州的中部和南部有著大量的黎人,熟黎與漢人雜居,接受漢化,而生黎則分屬於各個大大小小的土司,這些都是編外之民。

土司方面,陳凱暫且是指望不上的,他們能不搗亂就是好的。至於島上的漢人,無論是民戶,還是軍戶,在明末的流寇四起,在清軍入關(guān)後的大肆屠戮中反倒是損失微乎其微,甚至他們這輩子見識過的最大的亂事就是黎人作亂,反倒是清軍上島卻顯得更像是毛毛雨似的小事情。

人口,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這農(nóng)業(yè)社會,田畝數(shù)量也是關(guān)乎著生死存亡的大事。陳凱一進了府城,就埋頭於案牘之中,看過了人口的數(shù)字,又撥弄著算盤計算起了田畝的數(shù)字,這是比前者更爲(wèi)複雜的工程,所幸他並非是挨家挨戶的計算,只要把清廷官員們留下的記錄進行粗略的合併就夠了。

“三百八十三萬畝,這個數(shù)字還是有些可愛的嘛。”

拿起筆,陳凱就著這個田畝的數(shù)字繼續(xù)算下去。說來,田畝是一回事,於他而言,還是要落到稅收上面纔是最重要的。

“每畝大概是收一斗糧食,每鬥是十八斤,六千八百九十四萬斤,也就是四十五萬九千六百石。對了,還要算夏秋兩稅……”

陳凱是按照官面兒的計算方式計算的,實際上市面兒上每石是絕計到不了一百五十斤的,能有個一百二三就是天上掉餡餅了,慘的時候一百斤算作一石的都有。

“每兵一個月的軍餉是一兩五錢折色加上一石的本色,再加上年節(jié)的賞賜以及軍中必要的消耗。也就是說,整個瓊州府的正稅大概能夠養(yǎng)九千兵兩年……”

算出了個這麼樣的數(shù)字來,陳凱倒是把他自己都嚇了一大跳。他此戰(zhàn)帶來的無非是中衝鎮(zhèn)一千戰(zhàn)兵、驃騎鎮(zhèn)五百騎兵、泉州兵三千以及林察的水師,零零總總的加在一起也就是這麼多了。

“我去,帶了那麼多兵竟然還有能賺出那麼多來,不是吧。”

陳凱一度懷疑他算錯了,因爲(wèi)潮州那邊的比例明明不是這樣的。但是仔細想想,好像也沒錯,這裡面沒有計算士紳的優(yōu)免田,也沒有計算本地官吏的俸祿,還有軍官的軍餉也不是普通士卒的那般。另外,養(yǎng)兵不光是給口飯吃就夠了的,打造武器、發(fā)給軍服、修建堡寨,等等等等,花費實在巨大,甚至比軍餉還要巨大。

當(dāng)然,該減掉的陳凱沒算,該加上的這裡面也不包含。

“對了,鹽課、商稅、漁稅,上次是誰說的,瓊州府的這三項收入很不少,尤其是鹽課和漁稅,比商稅還多來著。”

海南島港口極多,“處處可以停船灣舶,在在可以登岸取水”。這些港口的存在使得海貿(mào)商業(yè)得以興盛,這是天然的地理優(yōu)勢。

陳凱將有關(guān)人口和田畝的書冊扔在一邊,翻過了那些記錄海貿(mào)商稅的文案,同時招來了府衙的吏員相詢,當(dāng)即便是眼前一亮。

瓊州府的經(jīng)濟作物,以檳榔和椰子爲(wèi)首。海南農(nóng)諺“東路檳榔西路米”,說的就是其中的檳榔種植業(yè)的興盛。根據(jù)記載,瓊州府的檳榔“四周皆產(chǎn),文昌、瓊山、會同特多”,萬州“膏腴之產(chǎn),每家有檳榔之園,椰子之林”。瓊州所產(chǎn)檳榔,售於兩廣境內(nèi)佔十分之三,售於交趾、扶南佔十分之七。如此看來,無論是出口,還是內(nèi)銷,這種作物都是極好的選擇。尤其在於,其出口比重巨大,並不會因爲(wèi)兩廣頻仍的戰(zhàn)事而損失太多。

至於椰子,亦是同樣的道理!

除此之外,瓊州府的香料和木材也是大陸上的暢銷貨。以前者爲(wèi)例,明朝社會習(xí)俗,用香頗廣。無論民間,僧道、官場,大小人家,每祀典弔祭必用香。海南產(chǎn)香數(shù)十種,質(zhì)地優(yōu)良。“味清且長”,“氣皆清淑”,而東南亞等地的舶來品則質(zhì)劣,“不及海南中下品”,然“瓊出諸藩之右”,所以海南的香料在大陸佔據(jù)廣泛的市場份額。這其中,有土產(chǎn)沉香、蓬萊香、鷓鴣斑香、箋香、生香、丁香等等,名目繁多,直看得陳凱那叫一個眼花繚亂。

木材方面,烏木、花梨木、蘇木、青桂木等等,在廣東、福建和江浙都是頗富盛名的。另外還有吉貝、苧麻、楮皮、赤白藤、花縵、黎巾美、海梅脂、瓊枝菜、海溱、蓽報、高良薑、魚鰾、黃臘、石蟹、翠羽等等特產(chǎn),也有大量運往沿海各省。

相對的,沿海各省,乃至是江西向瓊州輸入的則是以鐵製生產(chǎn)工具,生活日用品爲(wèi)主,其中陶瓷最爲(wèi)大宗,另外農(nóng)作物和經(jīng)濟作物種子也爲(wèi)數(shù)不少。這些東西,且不說數(shù)量,單說品項上潮州、漳州以及泉州就都能囊括。

“除了檳榔、木材、香料、布匹和糖什麼的,咱們瓊州府還有向日本、琉球以及南洋的交趾、占城、暹羅、大泥、滿剌加、呂宋等地出售鹿皮、牛角、牛皮、糖、玳瑁、菠蘿蜜、攀枝、蜜蠟等物,南洋海商每歲必至。”

陳凱聲名在外,吏員是最會看人下菜碟的,陳凱這般人物絕計不是善茬,當(dāng)著他的面兒是絕計不敢說謊的,甚至是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地步。

這邊“傾囊相授”,陳凱則是聽得暗暗心驚。按著他的原計劃,奪取瓊州府,除了人口、糧食以外,最大的收穫當(dāng)是用以造船的木料和打造兵器的鐵礦,這兩點他垂涎已久,好容易等到個機會,自是不能放過。而現(xiàn)在看來,卻是他小瞧了這瓊州一府!

接下來,吏員們又講起了瓊州的手工業(yè),除了因黃道婆而聞名在外的紡織業(yè),明時的制藤業(yè)、制麻業(yè)、製糖業(yè)、採礦業(yè)、造船業(yè)等方面也打下了深厚的基礎(chǔ)。這些多是源於本地的原材料產(chǎn)出,輔以漢人的財力、技術(shù)等方面的優(yōu)勢才能形成如今的規(guī)模。

“今天先到這,本官需要好好消化消化。爾等若是有什麼一時忘記了的,或是有什麼意見和或是建議的,也可以寫了條陳送來,朝廷和王師如今都是用人之際,好好幹,莫辜負(fù)了這大好時機。”

安撫了一番相關(guān)人等,陳凱將所有人揮退出去,只留下他自己閉目沉思。良久之後,房門輕釦,從人說是有軍情送到,陳凱連忙出了房間,接過報捷的文書,當(dāng)即便道了一個大大的“好”字。

臨高縣不戰(zhàn)而下,林察的艦隊正在繼續(xù)南下,直奔儋州。數(shù)日之後,儋州、昌化縣、感恩縣以及中國最南端的州縣——崖州先後克復(fù),整個瓊州府的三州十縣盡數(shù)重歸明軍的掌控。接下來,無非是向內(nèi)威懾黎人土司,只要確保了他們不鬧事,就可以集中力量進行“經(jīng)濟建設(shè)”。

各州縣,林察奪取的同時都派了泉州兵負(fù)責(zé)鎮(zhèn)守,而那些本地的士卒則如陳凱掃蕩東路時一般,盡數(shù)拉回了府城,美其名曰:整訓(xùn)。

待到林察返回,陳凱的命令也早已送到了陵水縣。所有的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無論是剛剛歸來的林察,還是在府城坐鎮(zhèn)的杜輝、李建捷,無不是爲(wèi)明軍能夠迅速的恢復(fù)這一府之地而興奮不已。

值此時,最是少不了陳凱的,只待衆(zhòng)人聚齊,便開玩笑著提到早前在潮州假裝福建巡撫幕僚、在遊歷東南時假扮商人的舊事,這一遭又假扮了把“大宋遺民”,說不定下一會就要假扮韃子了。

“不行,竟成你假扮不了韃子。”

“此言何解?”

“韃子不刷牙、不洗澡的,你身上沒有那股子幾十年積累下來的騷臭味兒,扮著不像!”

第六十五章 明修棧道(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驅(qū)狼吞虎(一)第九十九章 轉(zhuǎn)折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返舊地(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驅(qū)狼吞虎(一)第五十五章 隱憂第六章 永曆十一年(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蝴蝶(下)第十四章 隱患(下)第九十一章 恍如昨夜(中)第十九章 順治十四年(完)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吼(四)第六章 效馬骨(一)第十八章 順治十四年(五)第一百零七章 織霧(一)第八十四章 堅城(中)第二十八章 農(nóng)工商(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lián)(一)第八十八章 鐵壁(下)第二章 求生路(中)第八十二章 顯形第一百二十一章 牌餉第一百一十章 織霧(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冬月(上)第八十三章 會獵第五十一章 擠壓(七)第七十一章 築基(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恩斷(爲(wèi)盟主龍戰(zhàn)於野加更2/4)第六十八章 暗度陳倉(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二十八章 揭盅(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三十九章 力從地起(九)第一百四十章 在遠方(五)(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三章 驚愕第五十六章 撕裂(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刺虎(下)第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一)第四十二章 無恥之尤(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默契(中)第四十五章 定策(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嫌隙第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八十四章 不速之客(四)第五十章 早春時節(jié)(五)第四十二章 無恥之尤(七)第三十五章 力從地起(五)第八十一章 夯築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八十九章 收網(wǎng)第四十一章 路客與刀客(二)第十一章 波及(六)第七十三章 鎮(zhèn)撫(下)第十六章 順治十四年(三)第六十二章 逐龍鎮(zhèn)虎(下)第十七章 楸枰三局(三)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六十一章 藏頭露尾(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霧盡花開(完)第一百四十章 啓程第五十九章 歸來(三)第三十七章 力從地起(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進宮(下)第七十四章 築基(六)第十三章 波及(完)第十章 波及(五)第三章 山賊(上)第八十一章 對攻(上)第八十八章 鐵壁(下)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戰(zhàn)(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七十三章 築基(五)第八十八章 落子無悔(三)第三章 四府巡撫(下)(二合一大章)第五十三章 定位第十三章 新官上任(中)第二十五章 禮尚往來(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見面禮(上)寫在卷尾的話第十二章 隱患(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三十七章 各方(五)第五十五章 爆發(fā)(上)第四十章 力從地起(十)第九十一章 恍如昨夜(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霧盡花開(二)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三十八章 進寶(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冬月(上)第九十五章 高估(二)第四章 山賊(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冬月(下)第二十章 加碼(二)第七十三章 埋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秋風(fēng)(二)第十七章 肇慶之戰(zhàn)(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串聯(lián)(四)第三十四章 一場戲(一)
第六十五章 明修棧道(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驅(qū)狼吞虎(一)第九十九章 轉(zhuǎn)折第四十六章 擠壓(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返舊地(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驅(qū)狼吞虎(一)第五十五章 隱憂第六章 永曆十一年(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蝴蝶(下)第十四章 隱患(下)第九十一章 恍如昨夜(中)第十九章 順治十四年(完)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吼(四)第六章 效馬骨(一)第十八章 順治十四年(五)第一百零七章 織霧(一)第八十四章 堅城(中)第二十八章 農(nóng)工商(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lián)(一)第八十八章 鐵壁(下)第二章 求生路(中)第八十二章 顯形第一百二十一章 牌餉第一百一十章 織霧(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冬月(上)第八十三章 會獵第五十一章 擠壓(七)第七十一章 築基(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恩斷(爲(wèi)盟主龍戰(zhàn)於野加更2/4)第六十八章 暗度陳倉(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二十八章 揭盅(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三十九章 力從地起(九)第一百四十章 在遠方(五)(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三章 驚愕第五十六章 撕裂(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刺虎(下)第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一)第四十二章 無恥之尤(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默契(中)第四十五章 定策(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嫌隙第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八十四章 不速之客(四)第五十章 早春時節(jié)(五)第四十二章 無恥之尤(七)第三十五章 力從地起(五)第八十一章 夯築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八十九章 收網(wǎng)第四十一章 路客與刀客(二)第十一章 波及(六)第七十三章 鎮(zhèn)撫(下)第十六章 順治十四年(三)第六十二章 逐龍鎮(zhèn)虎(下)第十七章 楸枰三局(三)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六十一章 藏頭露尾(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霧盡花開(完)第一百四十章 啓程第五十九章 歸來(三)第三十七章 力從地起(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進宮(下)第七十四章 築基(六)第十三章 波及(完)第十章 波及(五)第三章 山賊(上)第八十一章 對攻(上)第八十八章 鐵壁(下)第一百零一章 桂林之戰(zhàn)(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七十三章 築基(五)第八十八章 落子無悔(三)第三章 四府巡撫(下)(二合一大章)第五十三章 定位第十三章 新官上任(中)第二十五章 禮尚往來(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見面禮(上)寫在卷尾的話第十二章 隱患(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三十七章 各方(五)第五十五章 爆發(fā)(上)第四十章 力從地起(十)第九十一章 恍如昨夜(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霧盡花開(二)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三十八章 進寶(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冬月(上)第九十五章 高估(二)第四章 山賊(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冬月(下)第二十章 加碼(二)第七十三章 埋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秋風(fēng)(二)第十七章 肇慶之戰(zhàn)(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串聯(lián)(四)第三十四章 一場戲(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阿鲁科尔沁旗| 曲水县| 综艺| 浙江省| 凤翔县| 昭苏县| 灵川县| 文安县| 西昌市| 武邑县| 南丹县| 合肥市| 松阳县| 灵寿县| 新郑市| 本溪| 鄂托克旗| 应城市| 高邮市| 陆良县| 邵阳县| 延安市| 阜宁县| 清新县| 乌恰县| 忻城县| 许昌市| 师宗县| 岑溪市| 兖州市| 云梦县| 太仓市| 红原县| 前郭尔| 金阳县| 雷波县| 钦州市| 丽水市| 敦煌市|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