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九章 漸變(四)

七八月間,春種的糧食多已收穫。田地裡,象徵著收穫的金色麥浪以及充盈在空氣中的谷香已然不復存在。不過,這般卻並非是一年的勞作就此畫上句話,其無非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罷了。在那田間地頭兒,百姓們依舊是忙忙碌碌的,翻耕著田土,將秋日裡收穫的希望灑下。

這個國家,乃至是這個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在上演著類似的場景,或早、或晚,或快、或慢,但是對田土的依賴卻是從未有變過的。

經過了去年的大戰,就好像是人在進行了高強度的運動之後總需要休息片刻,整個廣東地面兒上都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的階段。廣州府、惠州府、韶州府三地以縣爲單位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賦政策,在陳凱的勒令之下,廣州各縣的官吏們也同樣是忙得腳不沾地,一有空兒就跑到轄區鄉鎮去體察民情,以便於更好的展開生產恢復工作。

這些地區,皆是在陳凱的權責範圍之內。而另外的一些地方,諸如粵西的肇慶府、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以及羅定州這廣大的區域,卻是粵西文官集團與粵西衆將共治的局面。

不比在去歲之前在潮州、瓊州有實際軍事存在,並且佔據府縣的鄭氏集團,廣東地面兒的粵西明軍各部皆已經被清軍轟進了山、趕入了海,實力微弱非常。而粵西文官集團的力量就更是微弱的可笑,原本兩廣的高官顯宦們大批大批的降清,以至於包括郭之奇、連城璧、張孝起之流基本上都是永曆四年的兩廣崩潰後由中樞派往廣東的空降官員。

這樣的歷史現實,哪怕是仗著李定國的威勢、借了陳凱的東風,能夠成爲這一戰的勝利者,進而分到了地方上的實利。可是無論怎麼說,底蘊擺在了那裡,各自的問題也並不會就此消失,更多的則會在變化之下以著其他的形式展現出來,甚至是醞釀爲更大的問題。

二者勢力的南北分界線——倉步水起源於高明縣西部的合水鎮托盤頂,幹流經合水、更樓、新圩、明城、人和、西安、三洲、荷城,從海口塔下流入西江,全長82.4公里。這條河流在後世被稱之爲是高明河,正是得自其幹流發源及主要流經的肇慶府高明縣。

高明縣的縣治所在,如今位於倉步水中游河道之側的明城鎮,而非是倉步水匯入西江的那一處在後世稱之爲荷城街道的所在。不過,正值這盛夏酷熱與農忙交織的時節裡,沿著那倉步水,卻有一隊隊的百姓在向荷城街道方向蹣跚而行。只是於他們而言,真正的目的地卻並非是在那一處。

山腳下的那一隊,帶隊的是一個老人。傴僂的身子,負著一個裝滿了家當的包袱皮兒,彷彿老人的脊背就是被那些壓得彎了。白髮蒼蒼,卻不甚光亮,暗暗的與灰近乎。尤是如此,映襯著那黑瘦乾癟的身軀卻依舊是一個黑白分明。粗陋的手,一如拄著的木棍包裹著樹皮,袖口那裡散亂的布條也宛如是枯枝上的敗葉。腳下的崎嶇,亦是如此。

“叔公,咱們沒走錯吧?”

“不會有錯的。”

老人是高明縣西部的農戶百姓,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那裡。荷城那邊,他卻是來過的,年輕時的事情,記憶中好像是服徭役什麼的,年歲久了,記不清楚了,但是沿著倉步水,順著水流的方向卻是不會有錯的。

“叔公,這裡距離西江還有多遠啊?”

不比辛辛苦苦勞作了一輩子的老人,少年心性,當下還是不甚吃得了苦。即便是此行,也是全族的集體決議,因爲不逃荒,怕是就要餓死人了。

“快了,快了。”

老人說著,腳下的步子卻不見停頓。前進數步,回首望去,族人們也是扶老攜幼的追隨在後,哪怕是已經疲憊不堪了,但卻也不敢有絲毫的停頓,唯恐會掉了隊伍。耳畔是少年的不耐煩,老人敷衍似的回答著,說起來他也無法定位這裡到底是哪裡,更無從分辨出從此間到西江之畔還有多遠,眼下也只能這麼敷衍著。

對於老人的這般態度,少年自是不滿,奈何身後父親嚴厲的目光已經有若實質的刺在了他的背上,想起平日裡淘氣後總免不了的屁股遭殃,少年下意識的吐了吐舌頭,也就不再繼續發問,只是繼續攙扶著老人繼續向著東面的方向走去。

河岸的溼泥印出了不少的足跡,大大小小,交疊雜亂,老人看了看這些,心中的憂慮又去了幾重,起碼他的記憶應該是沒有出錯的。但是看過了這些腳印,從明末廣東地方基層失控,到隨後的戰事頻仍,能夠活到今日,老人作爲這個家族的掌舵人總還是有著幾分嗅覺,讓他對於後面的路途總覺著會出現他不願意看到的險阻。

“叔公,怎麼停下來了?”

距離上一次休息其實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和平日裡歷次的休息間隔卻還有著一段時間。少年的父親大步追了上來,出言問及,老人回過頭,向著那些早已走得疲乏了的族人們揮了揮手,後者們便不由得鬆了口大氣,隨後挪到路邊兒,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如果老夫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快到西江之畔了。你聽,遠處隱隱約約的,是不是有河流的波濤聲?”

身畔就是倉步水,遠處的波濤聲哪裡容易聽得。不過老人這麼一說,漢子側耳細聽,依稀的也覺著好像是真的有,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人的權威在他心中作祟的緣故。

“那,叔公,咱們還不趕緊上路,爭取在天黑前到了那裡,總比在野外過夜安全吧!”

廣東腹地,並非是狼羣遊獵的草原、也不似如今已經淪爲虎域的四川盆地,這裡遇到豺狼虎豹的機率不大,但是世道險惡,人心難測,誰知道山林之中有沒有做無本買賣的強人。

漢子顧及著安全,語出質疑之聲。對此,老人卻是搖了搖頭,轉而對其低聲言道:“如果,那邊的渡口有本縣的官吏把著,咱們過不去是一回事,就怕還要將咱們遣送回去,乃至是被拉去服徭役,那纔是老夫最擔憂的事情。”

高明縣是去年明清兩軍頻繁交鋒的所在,軍隊過境,不管哪一方,無論是爲了以免資敵,還是爲了增強自身實力,對於本地民生的破壞都是最不少見的。好容易熬過了大戰,此間據說是劃分給了西寧王李定國用以養兵,消息靈通的百姓們多是鬆了口氣,因爲據說李定國的大軍是對百姓秋毫不犯的。結果哪知道,本以爲能夠藉此過上幾天好日子,李定國居然又將高明縣交給了文官管理,而那些文官也沒有如同歷朝歷代的慣例那般針對遭受兵災的地區進行減免稅賦,這無疑是在雪上加霜。

去年打成了那個樣子,到了今年年初纔算是一個了結。春耕的前期準備不足,外加上種子不多,今年夏收的收成本就不好。若是不收稅了,日子還能撐下去,林子裡的野菜,乃至是熬煮些草根、樹皮的總能捱到秋收,把這日子延續下去。

可是,現在還要收稅,官吏的盤剝、奸商的低買高賣,這些已經壓得他們難以喘氣了。更別說是有傳聞顯示,據說肇慶府的連總督放下話了,要把去年的秋稅一起收了,因爲按照明朝的制度,秋稅徵收的截止日期正是今年的二月!

這樣下去是隻有餓死一條路了,逃荒就成了唯一的辦法。其實,這半年下來,高明縣,乃至是西面的新興縣也有不少百姓路經此間,往廣州方向逃荒。因爲商旅往來,消息流通,據說當年義救廣州城的陳撫軍,那位素來以仁義著稱的青天大老爺在廣州府的地面兒上力行免稅,要恢復民生,很多百姓就是聽了這個消息才選擇往廣州逃荒的。

早前,逃荒的方向多是那處去年鏖戰的主戰場新會縣,聽說那裡的百姓基本上都死絕了,當地官吏爲了刺激恢復生產都是直接分了田地的。這樣的好事情,絕大多數百姓是不信的,但是那裡既然人少,想來拋荒的田土也會更多些,百姓們自然是趨之若鶩。

不過,他們的這一遭卻並非是奔著新會縣去的,因爲前些天有人在鎮上散佈消息,說是順德縣那邊招募種桑養蠶的蠶農,以及機坊的工人,給的工錢都不算少。他們在鄉下都是有祖輩傳下來的田土的,遷到別的地方種地,就要留在那裡,捨不得自家的田土,不如出去打段時間的短工,等高明縣那邊的政策寬鬆了下來再回去種地。

土地,不光是對於農耕民族最爲重要的生產資料那麼簡單,有和沒有,或者說種地和打工之間,對於這些百姓而言便是有產者和無產者的區別!

無論是什麼年代,只要是一個認同私有制的時代,有產者總比無產者會多一份資源和底氣。能夠成爲有產者,或者能夠保有有產者的身份,絕大多數人就不會將自身置於一個無產者的地位。因爲,誰也不喜歡那等命運操於人手的感覺,哪怕是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幾個人有能力選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借短期的無產來規避嚴苛的政策,待政策寬鬆再行迴歸有產者的行列,逃荒自古而今多是如此。區別,無非在於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還是奉行現行秩序的勞動致富,這也正是會否鬧出流民、裹挾、戰亂之類詞彙的緣由。

這些年,他們是受夠了戰亂的侵擾,絕計不想再過那樣朝不保夕的日子。可若是一直走下去,到了荷城那裡被官吏抓住了,遣送回了老家,到時候恐怕不光是稅賦那麼簡單了,徭役隨之而來不說,他們在這樣農忙的日子裡逃荒,所耽誤的時間直接就會導致秋日裡的顆粒無收。到時候土地保不住不說,怕是還要賣兒鬻女,才能把稅賦承擔下來。而餘者,則依舊要面臨著餓死的可能。

老者如是說來,那漢子亦是面露難色。前途渺茫,而且其他逃荒百姓多有沿著倉步水而行的,天知道這條路線會不會早已暴露了。這裡面需要他們顧及的事情很多,畢竟是事關族人命運的。然而,沒等他們想出個兩全之策來,倉步水下游的方向,一輛驢車,跟著一隊商鋪夥計打扮的漢子便趕了過來,直接便找到了帶隊的老人來。

“老丈,可是去廣州逃荒的?”

“這位掌櫃的,家裡吃不上飯了,實在沒法辦法的。”

“那倒不怕,老丈跟著我們走,咱們是順德縣龍江鎮絲織工坊的,東家都是廣州城的良善商賈,不怕告訴您,就連陳撫軍家裡也是投了銀子的,去咱們那裡做工,有吃有喝還有工錢拿。”

沒有跑去冒險,好事先砸在了頭上,老人和那漢子似乎有些不太相信,然而那帶隊的夥計卻一口咬定他們效力的龍江鎮絲織工坊是陳凱的惠民良方,知道高明縣不減免稅賦,因而給百姓們準備了一條生路。除此之外,他們更是已經買通了荷城那邊的官吏,並有船載他們渡過西江,連做工的合同都不用籤。

對此,老人和漢子依舊顯得很是猶豫,結果那夥計乾脆直接告訴他們,若是沒有他們出面,即便是到了荷城那裡,也會被本地的官吏遣送回去。有了這麼一句威脅,老人和那漢子反倒是不敢再多做猶疑,只得暫且應下了前往龍江縣做工的事情來。

不便行動的老人被扶上了驢車,隊伍緩緩而行,果不其然沒到天黑就趕到了荷城那裡。渡口有船早已準備好了,當著本縣官吏的面兒,他們戰戰兢兢的上了船,隨後任由渡船將他們運過了西江。

西江對岸就是龍江鎮的區域,早有人準備好了對他們的安置。這個家族的百姓與一些前幾日從新興縣逃來的百姓一起進駐了一個當地百姓基本死絕了的村子,村子周遭的桑樹林,以及那些田土,就將會是他們的工作地點。

“不是說機坊裡也招人嗎?”

機坊的工人的工錢要比種地來得更多,這些都是他們在船上時就已經問清楚的了。負責安置的夥計還在忙著登記他們的身份信息,顧不上回答這些,倒是比他們早到幾日的一個新興縣的百姓接過了話茬兒。

“據說是要招的,不過不會太多,也可能暫時不需要那麼多人吧。”

話,說了幾乎等同於沒說,模棱兩可的一看就是也不知道詳情的。不過,這個說話的漢子倒是顯得很是樂觀,語帶輕鬆,拍了拍那個隨老人一同來的漢子的胳膊,大大咧咧的說道:“在這裡種地,總比被那些兵爺們抓去當輔兵,累死在軍屯裡面強吧!”

第九十一章 恍如昨夜(中)第四十九章 擠壓(五)第七十一章 填土第五章 舊事第一章 漣漪(上)第八十一章 夯築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二十五章 禮尚往來(下)第四十二章 力從地起(十二)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一百章 季孫之憂(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物是人非(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在遠方(三)(二合一大章)第二十九章 破立第九章 永曆十一年(八)第十七章 楸枰三局(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二十八章 栽花插柳(三)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四十四章 所爲者何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第一百章 桂林之戰(上)第十章 波及(五)第一百零六章 再見(五)第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六十章 藏頭露尾(五)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九十九章 季孫之憂(二)第六十七章 螳螂與黃雀(三)第七十六章 築基(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霧盡花開(八)第十章 波及(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三十六章 一場戲(三)第四十二章 求變(三)第九十九章 轉折第八章 永曆十一年(七)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八十六章 落子無悔(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狗咬狗(下)第七十五章 奔襲第一百九十三章 展望(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誘導(下)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鉅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默契(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七十章 螳螂與黃雀(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十三章 波及(完)第二百三十三章 退(三)第四十一章 路客與刀客(二)第九十二章 質變時刻(下)第二十九章 農工商(下)第七十四章 築基(六)第二十三章 微瀾(下)第六十二章 吉兆第十章 波及(五)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二十章 暗流(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第四章 意如何(上)第三十章 栽花插柳(五)第八十五章 棋局(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展望(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跋扈(中)第一章 分贓(上)第一百零一章 季孫之憂(四)第十四章 隱患(下)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岔口(完)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一百零三章 季孫之憂(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掙扎(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掙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舊局(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七傷拳(下)(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1/4)第八十五章 堅城(下)第八十七章 壓縮(上)第六十四章 內憂外患(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算第八十章 厚積薄發(下)第八章 當局者與旁觀者(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誘導(下)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四)第六十一章 逐龍鎮虎(中)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第七十四章 理由第六十八章 暗度陳倉(中)第六十一章 內憂外患(一)第七十七章 遲到(一)
第九十一章 恍如昨夜(中)第四十九章 擠壓(五)第七十一章 填土第五章 舊事第一章 漣漪(上)第八十一章 夯築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二十五章 禮尚往來(下)第四十二章 力從地起(十二)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一百章 季孫之憂(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物是人非(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在遠方(三)(二合一大章)第二十九章 破立第九章 永曆十一年(八)第十七章 楸枰三局(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二十八章 栽花插柳(三)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四十四章 所爲者何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第一百章 桂林之戰(上)第十章 波及(五)第一百零六章 再見(五)第八十一章 不速之客(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六十章 藏頭露尾(五)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九十九章 季孫之憂(二)第六十七章 螳螂與黃雀(三)第七十六章 築基(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霧盡花開(八)第十章 波及(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三十六章 一場戲(三)第四十二章 求變(三)第九十九章 轉折第八章 永曆十一年(七)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八十六章 落子無悔(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狗咬狗(下)第七十五章 奔襲第一百九十三章 展望(四)第一百九十七章 誘導(下)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鉅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默契(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七十章 螳螂與黃雀(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十三章 波及(完)第二百三十三章 退(三)第四十一章 路客與刀客(二)第九十二章 質變時刻(下)第二十九章 農工商(下)第七十四章 築基(六)第二十三章 微瀾(下)第六十二章 吉兆第十章 波及(五)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二十章 暗流(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第四章 意如何(上)第三十章 栽花插柳(五)第八十五章 棋局(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展望(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跋扈(中)第一章 分贓(上)第一百零一章 季孫之憂(四)第十四章 隱患(下)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岔口(完)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一百零三章 季孫之憂(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掙扎(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掙扎(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舊局(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七傷拳(下)(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1/4)第八十五章 堅城(下)第八十七章 壓縮(上)第六十四章 內憂外患(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算第八十章 厚積薄發(下)第八章 當局者與旁觀者(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誘導(下)第十八章 楸枰三局(四)第六十一章 逐龍鎮虎(中)第二十七章 栽花插柳(二)第七十四章 理由第六十八章 暗度陳倉(中)第六十一章 內憂外患(一)第七十七章 遲到(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肇州县| 盐亭县| 海门市| 宿迁市| 皋兰县| 五河县| 兴仁县| 金华市| 元江| 北碚区| 敦化市| 松潘县| 萝北县| 大方县| 天台县| 长武县| 壶关县| 兴业县| 葵青区| 徐州市| 沙洋县| 武鸣县| 崇礼县| 肃南| 隆化县| 锡林郭勒盟| 克什克腾旗| 灵川县| 枣庄市| 开化县| 洪洞县| 赞皇县| 若尔盖县| 敦煌市| 岚皋县| 张家界市| 疏附县| 重庆市| 石狮市| 伊金霍洛旗|